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Chinese Imaging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중국중서의결합영상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0512
- 国内刊号: 11-489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DTI评价肛瘘活动性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DTI评价肛瘘活动性的可行性.方法:34例肛瘘患者术前行3.0 T DTI检查.根据术前检查及手术要求,将病变分为2组:活动性炎症(PIA)组和非活动性炎症(NIA)组,统计并分析2组肛瘘的各向异性分数(FA)、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2组DTI值进行统计,并采用ROC曲线计算截断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PIA组肛瘘的FA值、ADC值分别为0.134±0.046、(0.979±0.441)×10-3 mm2/s;NIA组肛瘘的FA值、ADC值分别为0.183±0.057、(1.393±0.256)×10-3 mm2/s.PIA组肛瘘的FA和ADC值均低于NIA组(P=0.009,0.004).FA值判断肛瘘活动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3(95%CI为0.575~0.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2),FA值的截断值为0.15,敏感度为69.23%,特异度为76.19%,Youden指数为0.4542;ADC值的AUC为0.751(95%CI为0.573~0.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8),ADC值的截断值为1.069×10-3 mm2/s,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57.14%,Youden指数为0.5714.结论:DTI参数中的FA和ADC值有助于评价肛瘘的活动性.
-
肺腺癌亚实性结节的影像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肺腺癌亚实性结节的MSCT表现与病理分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手术切除、病理诊断为肺腺癌的亚实性结节133例,直径<3 cm,其中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11例,原位癌(AIS)35例,微浸润性腺癌(MIA)40例,浸润性腺癌(IPA)47例.各病理亚型结节的大小、密度采用逐步判别分析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节的边缘特征(毛刺、分叶、棘突)、形态(类圆形、不规则形)、瘤-肺界面(光滑、毛糙)、空泡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改变(充气支气管征、支气管截断)、血管集束征、实性成分组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133例病变的空泡征、胸膜凹陷征、棘突、毛刺、支气管改变、实性成分、瘤-肺界面、密度在AIS、MIA、IPA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管集束征、形态在各病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病变大小、密度、边缘特征、瘤-肺界面、空泡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改变、实性成分有助于区分浸润前病变、微浸润病变和浸润性病变.
-
MRI PDWI抑脂序列和DWI对肛瘘内口及分型诊断价值的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MRI轴位、冠状位PDWI脂肪抑制序列和轴位DWI对肛瘘内口及分型的诊断价值,从而指导手术.方法:48例经手术证实为肛瘘的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常规T1WI、T2WI,轴冠状位PDWI抑脂序列和轴位DWI.结果:以手术结果为对照,在结合常规轴位T1WI及轴位、冠状位T2WI图像基础上,轴位、冠状位PDWI抑脂序列检测瘘管内口准确率为98.0%,对瘘管分型显示准确率为92.0%.轴位DWI检测瘘管内口准确率为86.3%,对瘘管分型显示准确率为72.0%.轴位、冠状位PDWI抑脂序列对显示瘘管内口的准确性与轴位DW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前者对瘘管内口显示清晰度评分及对瘘管分型的准确率均高于后者(均P<0.05).结论:轴位、冠状位PDWI抑脂序列对肛瘘内口及分型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为临床手术提供影像依据.
-
MSCT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分型和分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MSCT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分型和分级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PA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特征,比较PAD各型中Lemmel's综合征发生率与MSCT分型及分级相关性.结果:108例共发现PAD 113个,其中单发103例,多发5例;Ⅰ型51个,Ⅱ型35个,Ⅲ型21个,Ⅳ型6个;小型9个,中型89个,大型15个.108例中Lemmel's综合征0级共42例(38.9%),1~3级共66例(61.1%).不同位置和大小PAD并发Lemmel's综合征(1~3级)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型发生率高于其他类型(χ2=8.13,P=0.04),中型憩室发生率高于其他类型(χ2=6.87,P=0.03).结论:MSCT对PAD的分型及Lemmel's综合征影像分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有助于临床对Lemmel's综合征患者的病情评估及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
经腹联合经会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前诊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经腹联合经会阴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对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产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凶险型前置胎盘疑似孕妇86例,均于产前接受经腹联合经会阴彩超检查,对比单纯经腹彩超及两者联合检测结果.结果:86例经产后病理证实为凶险型前置胎盘67例.产前单纯经腹彩超的诊断符合率为82.09%(55/67);产前经腹联合经会阴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为97.01%(6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单纯经腹彩超的诊断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均显著低于两者联合(均P<0.05).结论:经腹联合经会阴超声检查可显著提高凶险型前置胎盘的检出率,降低误诊及漏诊率,临床诊断价值较高,但其对小范围粘连性胎盘的诊断具有局限性.
-
经阴道超声观察子宫瘢痕憩室的形态特征及相关形成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所示子宫瘢痕憩室(PCSD)的结构特点及可能产生憩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PCSD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PCSD的经阴道超声声像图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相关因素.结果:49例PCSD平均长度(15.21±4.16)mm,平均宽度(8.98±3.26)mm,平均深度(7.22±2.69)mm,憩室处残余肌层厚度平均(4.61±2.01)mm;位于子宫前壁下段29例,子宫峡部14例,宫颈管上段6例;37例憩室呈三角形或楔形,5例呈半圆形,7例呈其他形状.PCSD声像图表现为剖宫切口肌层明显变薄,肌层部分连续或完全不连续,但浆膜层仍完整,肌层缺损呈无回声或低回声,憩室边界较清,一端与子宫宫腔相通,多数呈三角形或楔形,少数呈半圆形或其他形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宫后位、切口位置邻近宫颈内口、产后感染是PCSD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经阴道超声可清晰观察PCSD的形态特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可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下腰痛患者终板Modic改变在腰椎上的分布特点
目的:探讨下腰痛患者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腰椎MRI检查,且合并Modic改变的下腰痛患者118例(1180个终板),统计并分析影像学上Modic改变在不同腰椎节段、同一椎间盘上下终板及同一终板不同区域的分布情况.结果:118例1180个腰椎终板中,514个(43.56%)发生Modic改变.Modic改变发生在终板正中层面454个(88.33%),多于硬膜囊两侧(P<0.05),而硬膜囊两侧Modic改变的数量未见明显差异(P>0.05).终板正中层面及硬膜囊两侧对Modic改变的程度并无影响(P>0.05).464个(90.27%)终板前部受累,175个(34.05%)中部受累,282个(54.86%)后部受累,三者Modic分布可见明显差异(P<0.05).Modic改变常同时累及邻近椎间盘上下终板,在L5~S1水平下终板显著多于上终板(P<0.05).下腰段(L4~5及L5~S1节段)Modic改变的发生率高于上腰段(L1~2~L3~4节段)(P<0.05).Ⅱ型为主要改变,共341个(66.34%).结论:下腰痛患者中Modic改变更易累及终板正中层面及终板前部,其次为后部.同一终板的不同区域对Modic改变程度无明显影响.Modic改变好发于下腰段,常同时累及邻近椎间盘上下终板,但在L5~S1水平下终板明显多于上终板.Modic改变以Ⅱ型为主.
-
基于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的256排CT极低剂量肺结节筛查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256排CT运用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IMR)行极低剂量CT肺结节筛查的可行性,以降低肺结节筛查者的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肺结节患者的胸部CT平扫图像数据,常规剂量组及极低剂量组各50例,对2组体质量指数(BMI)行正态分布检验.由2名放射科医师对每例患者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测量气管分叉处右肺外周带CT值及其标准差,计算SNR,记录每次扫描的CTDIvol值.对2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图像噪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00例CT图像均可满足诊断要求.2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剂量扫描辐射剂量(6.33±0.54)mSv相比较,极低剂量扫描的有效剂量(1.04±0.37)mSv降低至常规扫描的16.4%;2组图像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的极低剂量肺结节筛查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要求,受检者辐射剂量大幅降低.
-
MRI T1ρ 成像对脑胶质瘤术前病理分级的应用价值
目的:初步探讨MRI T1ρ 成像对脑胶质瘤术前病理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脑胶质瘤,按照WHO 2007年标准分成2组:低级别胶质瘤(Ⅰ~Ⅱ级)21例,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16例.测量肿瘤实质部分的T1ρ 值和对侧半球、白质、灰质的T1ρ 值,并分别计算出肿瘤实质部分T1ρ 值与对侧半球、白质、灰质T1ρ 值的比值,分析不同级别胶质瘤T1ρ 值及各项比值.结果:37例胶质瘤实质区的T1ρ 值较对侧正常区均不同程度升高,肿瘤实质区的T1ρ 值与对侧半球、白质和灰质T1ρ 值的比值在高低级别2组胶质瘤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实质区T1ρ 值和对侧半球、白质、灰质T1ρ 值的比值与肿瘤级别均呈负相关(r=-0.77,P=0.037;r=-0.81,P=0.031;r=-0.72,P=0.027).结论:T1ρ 成像在脑肿瘤的临床应用是可行的,对胶质瘤的术前分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的MRS研究
目的:利用磁共振质子波谱成像(1H-MRS)探讨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SP)患者双侧额叶、海马头部、扣带前回代谢物质的特点.方法:利用1H-MRS检测22例首发偏执型SP患者(患者组)和2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双侧额叶白质、海马头部及扣带前回的NAA、Cho及Cr值,得出NAA/Cr及Cho/Cr比值,后行组内及组间配对t检验.结果:①患者组组内比较:左侧额叶白质NAA/Cr低于右侧(P<0.05),左侧海马头部Cho/Cr、NAA/Cr低于右侧(均P<0.05);双侧额叶白质Cho/Cr及双侧扣带前回NAA/Cr、Cho/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组间比较:患者组左侧额叶白质及左侧海马头部NAA/Cr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右侧额叶白质、右侧海马头部及双侧扣带前回NAA/Cr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侧额叶白质、双侧海马头部及扣带前回的Cho/Cr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首发偏执型SP患者左侧额叶白质、海马头部神经元数量和(或)功能普遍降低,提示SP患者早期存在脑生物学功能异常,支持SP病因学偏侧化特征假说.
-
右锁骨下动脉起始段>50%狭窄的超声评价法
目的:应用超声测量技术评价右锁骨下动脉起始段>50%的狭窄.方法:入组76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30例),均无明显椎动脉盗血综合征.观察组右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直径狭窄率50%~60%,对照组<50%.超声测量右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处的峰值流速(PSV)和直径狭窄率,并比较2组PSV.以双侧上肢血压差值>20 mmHg(1 mm Hg=0.133 kPa)为金标准,ROC曲线综合评价PSV与直径狭窄率的诊断准确度.结果:观察组PSV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狭窄率和PSV对判断双上肢血压差值>20 mmHg均有一定价值,且两者诊断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通过测量右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处PSV和直径狭窄率可判断右锁骨下动脉起始段>50%的狭窄,推荐PSV作为主要的超声评价法,并以115 m/s作为PSV的判断界点.
-
3D ASL灌注成像与MRI对比增强扫描对脑肿瘤的术前诊断价值
目的:通过对脑肿瘤的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 ASL)与MRI增强扫描的图像分析,探讨3D ASL对脑肿瘤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肿瘤患者53例,包括低级别胶质瘤15例,高级别胶质瘤17例,脑膜瘤12例,转移瘤9例.均行3D ASL、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比较相对脑血流图(rCBF)的差异及增强扫描对比剂显影的差异性.结果:MRI增强扫描联合应用3D ASL对脑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6.2%(51/53),与MRI增强扫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1,P>0.05).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比较,低级别胶质瘤组肿瘤实性区域各灌注指标均低于其他各组(均P<0.05),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例脑转移瘤肿瘤强化区外周均无ASL高灌注信号.结论:3D ASL能定量反映肿瘤微循环的灌注情况,与MRI常规序列联合应用,对颅脑肿瘤的术前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MRI常规序列的重要补充.
-
MRI与超声诊断早产儿脑损伤的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MRI及超声对早产儿脑损伤(BIPI)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30例临床拟诊BIPI患儿,分别行超声和MRI检查,对比分析2种方法的检出率.结果:MRI共检出99例(76.2%),超声检出70例(53.8%),MRI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超声(P<0.01).其中MRI对脑白质损伤(WMD)、硬膜下出血(SD)及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检出率明显优于超声(均P<0.01),而超声对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检出率明显优于MRI(P<0.01).结论:超声具有操作方便、价格低廉的优点,可作为BIPI初诊筛查的首选方法,但对WMD、SD及SAH的诊断逊于MRI.对于临床怀疑BIPI但超声检查阴性者应结合MRI以免漏诊.
-
硬化性肺泡细胞瘤的CT表现分析
目的:分析硬化性肺泡细胞瘤(SP)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SP 26例,均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CT表现,统计贴边血管征、贴边支气管征、晕征、空气新月征的情况.结果:26例共27个病灶CT表现均为肺内类圆形结节或肿块,22.2%(6/27)病灶内可见沙砾状钙化,74.1%(20/27)病灶静脉期均匀强化.贴边血管征、贴边支气管征、晕征、空气新月征分别占70.4%(19/27)、44.4%(12/27)、37.0%(10/27)、22.2%(6/27).结论:贴边血管征、贴边支气管征提示病灶偏良性,晕征、空气新月征提示病灶周围肺泡内出血及吸收,可作为SP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参考.
-
髓母细胞瘤的MRI和MRS表现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髓母细胞瘤(MB)的影像特点,探讨MRI联合MRS对MB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MB的临床资料,对肿瘤的好发部位、MRI及氢质子波谱成像(1H-MRS)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灶位于四脑室11例,小脑蚓部8例,小脑半球5例.MRI平扫20例T1WI呈等低或低信号,4例呈混杂信号;18例T2WI呈等高信号,6例呈高信号;22例病灶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轻中度或明显不均匀强化.18例行1H-MRS扫描,肿瘤实性成分Cho峰显著升高,NAA峰降低,Cho/Cr及Cho/NAA显著升高,Lac峰轻度升高.结论:MB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术前准确诊断对临床治疗至关重要,MRI及1H-MRS对MB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
双源CT下肢动脉成像对比剂用量个体化注射方案的研究
目的:探讨双源CT下肢动脉成像对比剂个体化注射方案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收集60例行双源CT下肢动脉成像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对比剂注射方案组)、B组(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组),每组各30例.记录2组下肢动脉各监测血管分段的CT值及对比剂用量,由2名具有5年以上血管诊断经验的影像医师对图像质量分别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并统计分析.结果:60例均获得了较满意的图像,B组主观影像评分明显优于A组(χ2=-2.181,P=0.027);2组下肢动脉各相同检测段血管的CT值均未见明显差异(均P>0.05);B组对比剂用量少于A组.结论:双源CT下肢动脉成像对比剂用量的个体化方案可明显降低对比剂用量,且图像质量得到改善,可常规用于临床.
-
16排螺旋CT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头颈部血管成像的研究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应用于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收集连续16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采用Philips Ingenuity Flex 16排CT(90 kV)行头颈部扫描,分别记录CT剂量报告中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将原始图像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迭代重建技术iDose 1、iDose 2、iDose 3、iDose 4、iDose 5重建,共获得6组图像并进行治疗评价.客观图像质量评价包括测量各组主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CT值、噪声、SNR和对比信噪比,并进行方差分析或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对各组图像采用5分法评价图像锐利度、噪声.结果:各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迭代重建技术iDose 1、iDose 2、iDose 3、iDose 4、iDose 5图像噪声、SNR和对比信噪比普遍优于FBP重建图像.在主动脉节段CTA图像中,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迭代重建图像中,以iDose 5图像质量佳.主观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无3分以下的重建图像,所有图像质量均满足临床要求.结论:在16层螺旋CT(90 kV)头颈部CTA成像中,运用迭代重建技术能有效提高图像质量.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气肿的MSCT定量分析
目的:通过MS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气肿指数(EI)进行定量分析,评价EI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80例COPD患者行胸部MSCT扫描及肺功能检查.按照COPD全球倡议(GOLD)将患者分为1~4级,根据吸烟情况分为既往吸烟组和现吸烟组.采用CT后处理软件对总肺体积(TLV)及总肺气肿体积(TEV)进行定量分析,TLV、TEV及EI与COPD分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肺功能参数[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其比值(FEV1/FVC)]之间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80例均为男性,现吸烟组与既往吸烟组TLV、TEV及EI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EV和EI在GOLD 1与GOLD 3、GOLD 4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3);TLV在GOLD 1、GOLD 2与GOLD 4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TEV及EI在GOLD 2与GOLD 4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SCT可对COPD患者TEV、TLV及EI准确定量分析,且与肺功能指标有很好的相关性,EI严重程度与是否戒烟不相关.
-
膀胱副神经节瘤的MSCT表现
目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PUB)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PUB的临床及影像表现.详细记录肿瘤的位置、大小、境界、密度、有无钙化或液化坏死、增强扫描强化情况,以及局部膀胱黏膜显示情况、病变周围情况等.结果:7例(共7个瘤体)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为类圆形,3例形态不规则,病灶大径均值为(2.80±1.14)cm,6例境界较清晰,1例部分境界不清;2例位于左侧壁,2例位于前壁;3例位于后壁;3例外生性生长,3例跨壁生长,1例为内生性生长.平扫4例密为均匀或大部均匀,7例均未见钙化.增强扫描4例呈不均匀强化,3例均匀或大部分均匀强化,7例均明显强化,平均增幅为63 HU,其中4例动脉期达强化峰值,3例为静脉期达到峰值.4例局部黏膜连续,3例黏膜不连续,1例可见液化坏死.结论:PUB的CT增强扫描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临床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水平.
-
卵巢畸胎瘤的MRI表现
目的:探讨卵巢畸胎瘤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例卵巢畸胎瘤患者,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中,成熟性囊性畸胎瘤12例,其中单侧11例,双侧1例.卵巢甲状腺肿1例.10例成熟性畸胎瘤为囊性,其中单房型9例,多房型1例,肿瘤内均见脂肪成分,4例(40.0%)内见头结节;1例(9.1%)内见毛发、脂肪、骨性成分信号;2例成熟畸胎瘤合并黏液性囊腺瘤,囊肿呈多房性,畸胎瘤内主要为毛发和软骨成分.1例卵巢甲状腺肿为多房囊实性病变,不含脂肪成分.13例术前正确诊断率76.8%(10/13).结论:MRI能够很好地显示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的内部成分,具有典型MRI表现.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对乳腺癌的联合诊断价值
目的: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对乳腺癌诊断及联合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确诊的115例乳腺癌的高频超声及MRI资料,分析比较2种检查方式及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结果:115例经病理证实非浸润性癌51例,早期浸润性癌34例,浸润性癌30例.非浸润性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74.5%(38/51),MRI诊断准确率86.3%(44/51),两者联合诊断准确率96.1%(49/51);早期浸润性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85.3%(29/34),MRI诊断率94.1%(32/34),两者联合诊断准确率97.1%(33/34);浸润性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96.7%(29/30),MRI诊断准确率96.7%(29/30),两者联合诊断率100.0%(30/30);非浸润性癌及早期浸润性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率明显低于MRI(均P<0.05);非浸润性癌彩色多普勒超声、MRI单独应用诊断准确率均明显低于两者联合应用(均P<0.05);早期浸润性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明显低于两者联合应用(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对乳腺癌诊断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MRI在发现早期乳腺癌及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更高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率,但两者联合应用价值更高,尤其是对非浸润性乳腺癌及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
主动脉夹层的CTA表现分析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CTA特征性表现,分析其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MSCT及临床证实的47例AD患者的CTA资料.结果:AD以顺向分离为主,内膜破口倾向于内壁流体力学压力大处.内膜片显现率100%.体积:假腔>真腔,密度:真腔>假腔,真假腔相对位置倾向于固定.主动脉分支受累及情况呈随机分布.16例血栓形成均位于假腔,占34.0%(16/47).结论:AD的CT血管成像后夹层分离方式、内膜破口位置、内移内膜片出现及其延伸的形态、双腔主动脉真假腔的体积、密度、相对位置等具有特征性,与其血流动力学有密切关系.
-
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联合诊断乳腺癌的价值
目的:分析X线钼靶、乳腺超声及两者联合应用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组织病理学确诊的27例乳腺癌的钼靶及超声检查资料,比较乳腺超声、钼靶及联合检查的结果.结果: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钼靶诊断符合率75.00%,乳腺超声诊断符合率75.00%,联合应用诊断符合率90.00%,联合应用与单独钼靶或超声检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X线钼靶与乳腺超声及其相关技术对乳腺癌诊断均有较大价值,但两者联合应用的诊断率可明显提高.
-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及病理对照
目的: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AGN)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AGN患者,术前均行CT平扫加多期增强扫描,分析其CT特征.结果:①病变部位、形态及大小:14例均为单发,8例位于右侧,6例位于左侧.肿瘤边缘光整,呈椭圆形8例,有短尾状突起3例,受压变形呈葫芦状2例,不规则形1例;长径33~69 mm,平均(43±19)mm;短径17~45 mm,平均(28±11)mm.②密度、钙化、强化方式:肿瘤内部出现斑点片状钙化4例.肿瘤密度均匀,CT值32~41 HU,平均(35.0±2.8)HU;增强扫描示所有患者动脉期强化均不明显;门脉期及延迟扫描除1例几乎不强化外,余13例均不同程度强化.③邻近器官受压、变形及周围血管侵犯情况:1例右侧病变,下腔静脉轻度受压、前移;1例左侧病变,胰腺轻度受压、移位;1例左侧病变左肾轻度受压、移位.2例病变包绕、推移邻近血管,但无血管侵犯改变.结论:AGN的CT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其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
MSCT对疑似肋骨骨折伪影的分析
目的:分析肋骨骨折检查CT图像上常见的伪影及其特点.方法:对90处存在呼吸运动伪影、心肺肋交界处及膈肌肋骨交界处伪影的假性肋骨骨折图像进行分析,并总结其特点.结果:心肺肋交界处和膈肌肋骨交界处伪影9处,VR像上肋骨内侧皮质见垂直于肋骨长轴的低密度影,而VR像肋骨外侧皮质及MPR、MIP图像上均无明显骨折征象.呼吸运动伪影81处,VR像上表现为水平状的低密度影,而MPR上为低密度影相互平行或嵌插.结论:呼吸运动伪影、心肺肋交界处和膈肌肋骨交界处伪影造成的假性骨折均可通VR、MPR、MIP图像的相互对比观察鉴别.
-
胸椎管完全钙化性脊膜瘤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讨胸椎管完全钙化性脊膜瘤CT、MRI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临床、影像证实的胸椎管完全钙化性脊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CT检查主要观察钙化的形态、范围、大小、椎管狭窄程度及钙化性胸膜尾征;MRI检查主要观察脊髓及周围软组织情况.结果:3例中,1例发生于T9层面,2例发生于T10~11层面,均表现为以硬膜为宽基底、位于硬膜内脊髓背侧、扁结节状完全钙化影,直径1.5~3.0 cm;2例见钙化性胸膜尾征,椎管均变窄,T1WI、T2WI均呈低信号,相应层面脊髓受压.结论:胸椎管完全钙化性脊膜瘤有相对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依据CT、MRI表现,能够正确诊断.
-
影像指导下体位整复治疗内脏下垂所致十二指肠瘀滞症
目的:探讨影像指导下体位整复治疗内脏下垂所致十二指肠瘀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3例十二指肠瘀滞症伴内脏下垂重症患者,采用影像指导下体位整复治疗,分析其治疗方法、过程及效果.结果:3例均在透视指导下体位整复,分别于8、10、15 d症状消失,1个月后痊愈.结论:影像指导下体位整复治疗内脏下垂所致十二指肠瘀滞症是一种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可使部分患者避免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分析
目的:探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s)的CT表现及强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11例GEP-NET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其CT表现,并分析误漏诊的主要原因.结果:11例中,7例结节型病灶密度均匀,边缘光滑,增强扫描动脉期显著强化,门脉期、延迟期呈持续均匀强化,4例肿块型病灶形态不规则,密度均匀,相应肠腔变窄,近端肠道无梗阻,增强扫描动脉期较明显不均匀强化,随着强化时间的延迟,强化趋向均匀,肿瘤坏死不明显.结论:GEP-NETs极易漏诊或误诊,当病灶增强扫描延迟期强化较均匀、肿瘤无明显坏死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
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CT及MRI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PAL)的CT及MRI图像特点,以提高该病的影像学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例PAL的临床资料,以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参照,分析CT及MRI检查在PAL诊断中的价值.结果:12例中单侧10例,双侧2例.CT平扫+增强扫描12例(病灶14个)示肾上腺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影,CT值24.2~35.6 HU,其中2例伴液化坏死;增强扫描动脉期呈轻中度强化,CT值28.5~44.5 HU,静脉期以轻中度强化为主,CT值35.8~63.5 HU.延迟期强化减弱.MRI扫描8例(病灶9个),T1WI呈等信号4个、稍低信号5个,T2WI均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6个,中度强化3个.2例侵犯同侧肾脏及血管,1例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结论:PAL密度相对均匀,罕见钙化,CT及MRI增强扫描表现为轻中度进行性延迟强化,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有利于术前诊断.
-
CT灌注成像在神经胶质细胞瘤与脑出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神经胶质细胞瘤与脑出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神经胶质细胞瘤卒中患者3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我院收治的单纯脑出血患者30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颅内CT检查,对比各参数值及CT值.结果:2组平均通过时间、局部脑血容量、局部脑血流量值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不仅可定位诊断神经胶质细胞肿瘤的出血,还能发现血肿和出血量,为脑出血与神经胶质细胞瘤的鉴别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
肝脏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表现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PHGIST)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HGIST患者的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其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组3例均为单发病灶,边界不清,1例位于肝右叶,2例位于肝右叶-左内叶.2例可见不完整假包膜,内见片状不同程度坏死、囊变区.3例均未见钙化.1例MRI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可见包膜强化;1例CT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1例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对比剂稍退出.结论:PHGIST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能为临床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影像学依据.
-
内生软骨瘤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探讨内生软骨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9例内生软骨瘤的X线、CT、SPECT-CT及MRI资料.结果:29例中,短管骨23例,长管骨4例,肩胛骨2例;单发24例,多发5例;髓腔型20例,皮质型9例;临床表现为轻微疼痛22例,肿胀畸形13例,病理骨折6例;短管骨及肩胛骨表现为膨胀性骨破坏,内可见点状、斑片状、簇集团状钙化,骨皮质变薄或呈筛孔样改变或局部溶解消失,长管骨病变位于髓腔内,皮质轻度变薄,病灶内可见点状、沙砾样、斑片状或簇集团状钙化,边界清楚,边缘可见分叶状,周围软组织可伴轻度肿胀.结论:内生软骨瘤具有特征性表现,影像学检查对本病多可作出定性诊断.
-
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
目的:总结分析孤立性浆细胞瘤(SP)的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原发性SP的影像学表现.结果:①发生部位,鼻咽部1例,额顶部1例,胸部1例,胸骨1例,肋骨1例,胸椎1例,腰椎1例.②肿瘤形态,5例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影,其中呈分叶状3例,不规则形2例.③肿瘤边界,5例边界较清楚,2例边界不清.④肿瘤大小,长径2~15 cm,平均8.5 cm.⑤密度及信号特点,CT扫描肿瘤多呈等及稍高密度,内部密度均匀,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DWI表现为扩散受限,肿瘤较大时其内部或周边可见迂曲的小血管影.增强扫描肿瘤呈中等明显强化,强化均匀,未见坏死及囊变征象.⑥伴随征象,可伴邻近周围骨质的变薄、变形、移位、骨质吸收及骨质破坏征象,骨质破环主要表现为溶骨性破坏.结论:SP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及MRI能明确肿瘤的发生部位及累及范围,可为肿瘤的定性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价值,但终诊断仍需依靠病理及组织学检查.
-
DynaCT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栓塞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DynaCT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优势,为介入治疗提供更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介入手术患者,术中肿瘤栓塞前后均行DSA和DynaCT检查,并在工作站行MIP、MPR.统计比较肿瘤栓塞前普通DSA和DynaCT检查的病灶数目、供血动脉显示情况及病灶中碘油沉积情况.结果:39例均顺利完成介入手术,DynaCT检查2例效果欠佳,其他检查顺利完成,图像满足介入需要.DSA发现病灶157个,DynaCT检查发现病灶191个.结论:在肝癌的介入栓塞中DynaCT对病灶的显示更佳,对碘油沉积和栓塞效果评估更有效,对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双平面腔内超声联合新型微泡显影剂超声造影诊断肛瘘内口的价值
目的:探讨维生素C与碳酸氢钠混合液作为新型微泡显影剂时的肛瘘超声造影特征及对肛瘘内口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临床初步诊断的肛瘘患者,先行双平面腔内超声检查,再行双平面腔内超声联合新型微泡显影剂造影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对比2种检查方法显示率.结果:腔内超声检查内口显示率73.3%(44/60),腔内超声联合造影检查为93.3%(56/60),腔内超声联合造影明显高于腔内超声(P<0.05).2种检查方法主瘘管均显示,双平面腔内超声示19例存在分支瘘管,双平面腔内超声联合新型微泡显影剂造影示21例存在分支瘘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平面腔内超声相比,利用新型微泡显影剂行超声造影显著提高了内口显示率,对主瘘管及分支瘘管诊断有一定作用,可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88例卵巢巧克力囊肿的CT诊断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卵巢巧克力囊肿的CT表现及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的盆腔CT及临床资料.结果:88例中CT诊断卵巢巧克力囊肿64例,诊断正确率为72.73%.误诊24例,占27.27%,其中囊腺瘤17例,占19.32%;卵巢单纯囊肿7例,占7.95%.结论:CT检查对卵巢巧克力囊肿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有助于临床进一步提高其诊断水平.
-
马蹄肾的临床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马蹄肾(HSK)作为临床相对少见的肾脏融合发育畸形,由于其特殊的解剖变异,常合并尿路梗阻、感染、结石、囊肿、肿瘤及其他泌尿系统畸形等并发症,主要临床症状与其并发症密切相关.传统的静脉肾盂造影、超声、CT、MRI是诊断该病的主要影像技术,特别是MSCT血管和尿路成像能清晰显示HSK的解剖变异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并能对其供血动脉进行分型,为临床综合治疗提供有效帮助.本文从HSK的胚胎解剖学基础、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常规影像表现、CTA分型及临床治疗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HSK的认识水平.
-
MRI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发展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是以动脉血水质子为内源性示踪剂的MRI灌注成像方法.ASL旨在提供高性能的灌注成像而无需使用对比剂,具有无创、成本低、操作简单、可重复检查等优点.现对该技术的发展及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诊疗(二)
4 介入技术要点4.1 适应证与禁忌证 在适应证选择方面,应特别关注下肢缺血程度的评估,可参照泛环大西洋协作组织第 2 版指南(TASC Ⅱ)进行分级分型,以便制订适宜的治疗方案. TASC Ⅱ分级分型的主要依据是狭窄、闭塞病变的数量、长度、部位及严重程度,可将主 - 髂动脉和股 - 腘动脉分别分为 A~D 级. A~C 级病变首选腔内治疗,D 级病变存在手术禁忌时可选择腔内治疗,但应在有经验的中心完成. 以下情况,应列为介入诊疗的禁忌证:①无法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②不能耐受介入或无法取得体位配合;③透析无效的严重肾功能不全;④全身感染或缺血肢体存在严重的局部感染.
-
尤可治疗糖尿病并脑血管病变经验
糖尿病并脑血管病变属中医"消渴"、"中风"范畴,是糖尿病常见的血管并发症,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明显升高[1]. 尤可为第 3 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全国名老中医邵念方教授,为山东省五级师承带教老师,从事心脑血管疾病诊治工作 30 余年,临证经验丰富. 现将其治疗糖尿病并脑血管病变经验总结如下.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