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全长survivin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疫苗抑制喉癌作用的体内外研究
摘要: ,疫苗对体外细胞杀伤率51.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358,P<0.01);对移植瘤细胞凋亡率为54.9%,坏死率为21.9%,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0209和17.5057,P<0.01).结论 经人全长survivin基因修饰后,DCs表面分子的表达率较未经基因修饰DCs显著增高,具有更强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促进γ干扰素,在体内外具有促进杀伤喉癌细胞的能力.
-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三种自我治疗手法的疗效比较
目的 对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三种自我治疗手法(改良Epley法、改良Semont法和Brandt-Daroff法)进行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的对比研究.方法 168例患者随机抽签法分为四组,改良Epley组45例,改良Semont组43例,Brandt-Daroff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不使用复位法.比较四组治疗1周和1个月时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6个月时的复发率,并对四组达到治愈所需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改良Epley法治疗1周时疗效优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55、23.23及44.00,P值均<0.01),1个月疗效优于Brandt-Daroff法(x2=8.42,P<0.05).改良Semont法1周疗效优于对照组(x2=14.49,P<0.01),1个月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P>0.05).Brandt-Daroff法疗效较差,1周和1个月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3.35及0.18,P值均>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四组的治愈时间,经Log-rank检验分析,改良Epley组治愈时间短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850、25.779及35.085,P值均<0.01).眩晕、恶心、呕吐、心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三个物理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时四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076,P=0.2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治疗前病程长短是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复位方法、性别、患侧、病因和发病次数等与复发无关.结论 改良Epley法在快速缓解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状方面优于改良Semont法和Brandt-Daroff法,可作为反复发作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但该方法并不能降低复发率.
-
放大喉镜在鼻咽部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放大喉镜在鼻咽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耳鼻咽喉科就诊的6774例患者施行放大喉镜下鼻咽部检查,连接影像工作系统记录图像文字资料,可疑病变在放大喉镜或鼻内镜直视下取活检.结果 患者对放火喉镜的耐受率98.9%(6700/6774)明显优于间接鼻咽镜30.9%(2095/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72.75,P<0.005).放大喉镜可清晰呈现鼻咽部多种病变,能及早发现可疑病变.615例曾分别用纤维鼻咽镜(192例)及鼻内镜(423例)检查显示鼻咽部隆起,放大喉镜检查发现其中418例双侧对称,表面光滑,未见异常,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正常组织;其他197例于放大喉镜下也显示为鼻咽部隆起,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各种良恶性病变.结论 放大喉镜检查光亮度强,分辨率高,能早期发现鼻咽部病变,诊断准确率和活检阳性率较高,对鼻咽部疾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 interleukin-1 receptor associated kinase 4,IRAK-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中国人群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遗传相关性模式.方法 以中国北京地区居住的379例确诊的AR患者和333例健康对照人群为研究对象,根据Hapmap网站公布的中国北京地区人群的IRAK4基因标签SNP位点信息,选取覆盖IRAK-4整个基因的代表性标签SNP位点共8个,在MassARRAY实验平台完成SNP位点的基因型检测,以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根据变应原种类进行遗传相关性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单纯尘螨过敏的AR患者中,IRAK-4基因的位点rs3794262(P=0.0034,OR=1.7388)和位点rs4251481(P=0.0023,OR=2.6593)与发病具有相关性,而各候选位点的SNP与花粉以及混合过敏的AR无相关性.结论 IRAK-4基因的SNP与中国人群AR的遗传相关性存在变应原依赖模式.
-
肿瘤干细胞标记物USP22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肿瘤干细胞标记物泛素特异性肽酶22(USP22)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及预后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USP22蛋白在64例喉鳞癌组织和26例正常喉黏膜(对照组)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与Log-rank检验分析生存情况.结果 USP22蛋白在喉鳞癌组和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8%和19.2% (P <0.05),其表达分别在不同的临床分期、T分期及淋巴转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在性别、年龄、吸烟、分化程度及分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喉癌患者USP22蛋白高表达比USP22低表达的预后差;不同分型的5年生存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声门型、声门上型、声门下型.单因素临床分期、T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分化程度对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年龄、性别、吸烟与患者的预后无关(P值均>0.05).结论 USP22蛋白在喉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其高表达与喉鳞癌的恶性程度、侵袭转移及预后有关.USP22蛋白可能是一个新的候选喉癌干细胞标志物和治疗的靶点.
-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经蜗窗移植到正常耳蜗的研究
目的 探讨感染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报告基因的重组腺病毒(recombinant adenovirus with GFP,Ad-GFP))的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经蜗窗径路移植到正常大鼠耳蜗后的存活、分布及报告基凶的表达情况,并检测移植后大鼠听力和耳蜗形态结构的变化.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组Ⅰ(感染Ad-GFP的NSC移植组)10只,组Ⅱ(人工外淋巴注射组)10只,组Ⅲ(空白对照组)10只.组Ⅰ及组Ⅱ的手术径路均为经蜗窗途径;两组移植前后分别测试大鼠听性脑干反应(ABR),了解其听力的改变;移植后14 d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耳蜗中轴切片中感染Ad-GFP的NSC的存活、分布及报告基凶的表达情况,并通过耳蜗切片HE染色及摹底膜铺片硝酸银染色观察耳蜗形态结构及毛细胞数目的 变化.结果 组Ⅰ及组Ⅱ术后ABR反应阈分别为(33.5±3.4)dB和(32.5±3.5)dB,与移植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术后ABR反应阈问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526,P>0.05).两组大鼠术后耳蜗形态结构均正常.组Ⅰ NSC移植入耳蜗14 d后,存活的细胞主要分布在耳蜗底回的前庭阶和鼓阶,耳蜗其他各回的前庭阶和鼓阶中也有存活,同时表达强烈的绿色荧光.三组均出现耳蜗外毛细胞的散在缺失,总缺失率均未超过1%,且三组各回的缺失率及总缺失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三组耳蜗各回均未见内毛细胞的缺失.结论 感染Ad-GFP的NSC经蜗窗径路移植到正常大鼠耳蜗后可以存活并表达GFP基因,移植对大鼠听反应阈及耳蜗形态结构无明显影响.
-
脐带血Th1/Th2细胞失衡与母亲变应性鼻炎及婴幼儿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母亲患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对脐带血T细胞亚型的影响,并探讨脐带血T细胞亚型对婴幼儿特应性皮炎( atopic dermatitis,AD)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70名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的母亲及其婴幼儿。收集母亲AR病史、分娩年龄、外周血总IgE、血清特异性IgE数据。采集母亲外周血及婴儿脐带血标本,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h1细胞和Th2细胞数量。随访其0~2岁婴幼儿是否确诊AD。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脐带血T细胞亚型对婴幼儿AD的预测价值。结果70名母亲中AR阳性者21例,阴性者49名;其生产的婴幼儿(均为单胎)2岁内AD发病率为15.7%(11例)。母亲AR阳性时,其外周血及其婴儿脐带血中Th2细胞分别为7.10[1.18;16.1]%、1.02[0.57;1.34]%,与母亲 AR 病史阴性的0.37[0.25;0.72]%、0.21[0.15;0.42]%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值分别为10.0、127.5, P值均<0.05)。而脐带血Th1细胞在母亲AR阳性或阴性组分别为0.69[0.40;1.12]%和0.50[0.31;0.6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361.0,P>0.05)。脐带血Th1/Th2比例降低是AD的危险因素( OR=1.72,P=0.001)。 Cox回归分析显示,脐带血Th1/Th2比值、母亲AR病史、分娩年龄、母亲外周血总IgE等预测婴幼儿发生AD的曲线下面积AUC=0.907(95%可信区间为0.804~1.011, P<0.001)。结论母亲患AR者,其新生儿脐带血Th2细胞升高。脐带血Th1/Th2失衡是婴幼儿在0~2岁患AD具有预测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
脉搏传导时间在检测呼吸驱动力中的价值
目的 评价脉搏传导时间(pulse transit time,PTT)在判断呼吸暂停性质方面的准确性,为临床应用该方法 提供依据.方法 32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多道睡眠监测(PSG)共监测得到10 305次呼吸暂停事件.应用PTT和食管压分别分析所有呼吸暂停事件,综合比较两次分析结果 ,探讨PTT的准确性.比较动眼和非动眼睡眠期的PTT准确性,并分析每个患者PTT准确性与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 在判断呼吸暂停性质方面,PTT与食管压的总体一致率达到96.7%(9970/10305).以食管压的判断为金标准,PTT检出中枢性、阻塞性和混合性呼吸暂停的敏感度分别为88.0%、91.3%和97.8%;特异度分别为99.8%、97.8%和92.8%.暂停事件的错判主要集中于阻塞性和混合性呼吸事件间相互错判.动眼和非动眼睡眠期PTT判断的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T判断呼吸事件的准确率与年龄、BMI、低血氧饱和度、AHI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TT与食管压在判断呼吸事件性质方面有很好的一致性,对各类呼吸暂停的检出都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是无创检出呼吸驱动力的良好方法 .
-
豚鼠Ⅱ型前庭毛细胞乙酰胆碱敏感性大电导钙依赖性钾通道与L型钙通道共存
目的 研究豚鼠Ⅱ型前庭毛细胞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敏感性大电导钙依赖性钾通道(big conductance,calcium-dependent potassium channel,BK)激活过程中的钙离子内流机制.方法 健康杂色豚鼠52只,断头后取出前庭终器,经胶原酶IA消化后获取Ⅱ型前庭毛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新鲜单离的Ⅱ型前庭毛细胞ACh-敏感性BK电流对细胞外钙通道阻断剂和激动剂的敏感性.结果 ①细胞外ACh激活一缓慢持久的外向性电流,其反转电位为(-70.5±10.6)mV(-x±s,下同,n=10);-50 mV钳制电压下,100 μmol/L ACh激活电流的幅值为(267±106)pA(n=11).②ACh-敏感性钾电流对细胞外IBTX(iberiotoxin,200 nmol/L)敏感,而细胞外蜂毒明肽(apamin,1 μmol/L)对ACh-敏感性钾电流幅值无抑制作用.③ACh-敏感性BK对细胞外钙通道阻断剂NiCl2敏感,可被细胞外钙通道阻断剂CdCl2强力阻断.NiCl2和CdCl2对ACh-敏感性BK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35.5±18.5)μmol/L(n=7)和(23.4±2.6)μmol/L(n=7).④L型钙通道激动剂(-)-Bay-K 8644激活Ⅱ型前庭毛细胞产生一种与ACh-敏感性BK类似的外向性电流,并能被IBTX强力阻断.结论 Ⅱ型前庭毛细胞中ACh-敏感性BK与细胞膜L型钙通道共存,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理学作用和意义.
-
带蒂肌筋膜瓣充填与包裹构建喉支架形态组织工程软骨
目的 探讨带蒂肌筋膜组织瓣构建组织工程喉支架形态软骨方法,为肌筋膜瓣复合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重建喉软骨支架功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溶剂浇铸、模压成形和颗粒滤沥方法制备喉支架形态聚羟基丁酸酯与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poly(3-hydroxybutyrate-co-3-hydroxyhexanoate),PHBHH]生物材料塑形物,接种软骨细胞形成细胞-PHBHH复合物,体外共同培养1周后用于体内植入.12只新西兰白兔,以其脊背部一侧骶棘肌及其筋膜制备肌筋膜组织瓣,采用筋膜衬里方法充填与包裹软骨细胞-PHBHH喉支架形态复合物(实验组9只),原位植入.设空白对照组(3只).分别于术后6、12和18周取材,行大体形态观察,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评估喉支架形态组织工程化软骨成形与再生情况.结果 制备的PHBHH多孔生物材料塑形物呈中空半面喇叭状,形似喉支架形态,乙醇静态容积测定孔隙率>90%.筋膜衬里的带蒂肌筋膜组织瓣血运丰富,可有效充填与包裹喉支架形态塑形物.不同时间点均获取大体形态维持良好的喉支架形态组织工程软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均证实体内植入6周即可形成软骨组织,12周及18周软骨组织进一步成熟.单纯PHBHH喉支架作为对照组体内植入未检测到软骨组织.结论 带蒂肌筋膜组织瓣可保障血运,采用筋膜衬里的肌筋膜组织瓣充填与包裹方法可构建喉支架形态组织工程软骨.
-
甲状腺乳头状癌Ⅱb区淋巴结转移规律初探
目的 分析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Ⅱb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6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资料,63例患者的颈淋巴清扫标本67侧按颈部分区计数淋巴结数目,研究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灶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是否多发病灶、甲状腺被膜受侵、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或被膜受侵,以及病理T3和T4a分期,转移淋巴结在颈部分区分布,淋巴结有无融合等与Ⅱb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采用SPSS 1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41例甲状腺肿瘤大直径>1.0 cm,26例肿瘤位于甲状腺上1/3,39例肿瘤为多发病灶,54例肿瘤侵犯甲状腺被膜,病理T3和T4a期54例,15例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Ⅱb区淋巴结转移12侧(17.9%),Ⅱa、Ⅲ、Ⅳ、Ⅴ、Ⅵ区淋巴结转移分别为38侧(56.7%)、58侧(86.6%)、46侧(68.7%)、15侧(22.4%)、58侧(86.6%),Ⅱa+Ⅲ区转移35侧(52.2%),Ⅲ+Ⅳ区转移37侧(55.2%),Ⅱa+Ⅲ+Ⅳ区转移25侧(37.3%).38侧Ⅱa区淋巴结转移中10侧Ⅱb区淋巴结转移(26.3%),29侧无Ⅱa区转移中2侧(6.9%)Ⅱb区淋巴结有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Ⅱb淋巴结转移与Ⅱa区淋巴结转移相关(x2 =4.219,P=0.040).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Ⅱb区淋巴结转移率较低,Ⅱa区淋巴结无转移者Ⅱb区淋巴结转移比率更低.Ⅱa区淋巴结无转移者是否可以不再清扫Ⅱb区,值得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