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电子版)杂志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电子版)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and Pediatrics(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부유림상의학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1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62-322
  • 国内刊号: 1673-5250
  • 发行周期:
  • 邮发: 21000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编委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孙激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分析

    作者:蔡丽梅;何洋;王华;母得志

    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情况及围生期管理.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276例晚期早产儿中,被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的35例晚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再采取等距抽样方法,从其余241例非高胆红素血症的晚期早产儿中,选取35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并逐一对以下项目进行分析:①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2组患儿的性别、出生胎龄、入院日龄、入院途径、适于胎龄(AGA)儿、小于胎龄(SGA)儿、大于胎龄(LGA)儿、分娩方式构成比,以及胎膜早破、宫内或生后窒息、头颅血肿及母亲孕期疾病发生率进行比较.②了解纳入研究的276例晚期早产儿中,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以及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男、女患儿所占比例.③研究组35例晚期早产儿患儿的性别、入院日龄、入院途径、出生胎龄、AGA儿与LGA儿、分娩方式、出生医疗机构构成比,以及重度与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及伴发疾病或病因、胆红素脑病发生率、再入院率.结果 ①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出生胎龄、入院日龄及途径、早产儿类型、分娩方式构成比,以及胎膜早破发生率、宫内或生后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011,P=0.002;x2=16.931,P<0.001;x2=31.895,P<0.001;x2=13.473,P=0.001;x2=18.913,P<0.001;x2 =5.927,P=0.019;x2 =8.454,P=0.004).2组患儿的性别构成比、头颅血肿发生率、母亲 孕期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纳入研究的276例晚期早产儿中,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12.7%(35/276).35例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中,男、女性别比为1.9∶1.③研究组35例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中,出生胎龄为34+0~36+6周,重度与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为15例,重度和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所占比例为85.7%(30/35),无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入院日龄≤7d者居多,占60.0%(21/35),此类患儿系产科母婴同室出院后由门、急诊收入新生儿科者,再入院率高达94.3%(33/35).研究组晚期早产儿的出生医疗机构中,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所占比例相当,分别占45.7%(16/35)和48.6%(17/35).35例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的伴发疾病或病因中,合并严重感染患儿的占比为17.1%(6/35)、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为11.4%(4/35)、头颅血肿为5.7%(2/35)、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为2.9% (1/35),同时合并上述多种病因为5.7%(2/35),但是仍然有57.1%(20/35)患儿未找到导致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明确病因.研究组35例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中,胆红素脑病发生率高,为40.0% (14/35),换血率亦较高,为62.9%(22/35).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中,重度、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所占比例高,胆红素脑病发生率高,其中患儿为男性、入院日龄≤7d、出生胎龄为35+0~35+6周、AGA儿、自然分娩、有伴发疾病者所占比例高.临床重视对医护人员进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规范管理的培训、强化对出院新生儿黄疸监测的力度等围生期管理措施,这对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的伤残,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妊娠期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感染并文献复习

    作者:卫蔷;张力;刘兴会;吴琳

    目的 探讨妊娠期孕妇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感染的临床特征、围生结局及临床处理经验.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1日与2017年2月28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收治的2例LM感染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这2例LM感染孕妇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妊娠期情况、妊娠期LM感染诊治情况及围生期结局.同时,结合相关文献,对妊娠期LM感染的生物学及流行病学特征、诊断及处理、对母儿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进行复习、总结.结果 ①本组2例LM感染孕妇的妊娠期情况为:No.1孕妇于本院建卡,No.2孕妇于外院建卡,2例孕妇均于建卡医院接受正规产前检查,均有巴氏消毒牛奶食用史,入本院治疗前,均出现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血常规检查结果均异常.②妊娠期LM感染诊治情况:No.1孕妇通过宫颈分泌物培养结果提示中量LM感染,确诊为妊娠期LM感染;No.2孕妇通过血培养及产时取宫颈分泌物培养结果提示LM呈阳性,确诊为妊娠期LM感染.2例孕妇均接受足够剂量美罗培南(1 g/次×3次/d×14 d)抗感染治疗后,预后良好,并出院.③围生期结局:No.1孕妇于晚孕期发生LM感染,因早产临产、胎儿宫内窘迫,进行急诊剖宫产分娩术,其分娩的新生儿血培养及痰培养结果均提示LM呈阳性.因该例新生儿并发症多、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抢救,于出生后第9天死亡.No.2孕妇于中孕期发生LM感染,胎死宫内后难免流产.结论 孕妇LM感染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伴有发热,表现为流感样症状,临床诊断较为困难,但是孕妇LM感染对胎儿及新生儿有致命危险.因此,临床提高对妊娠期LM感染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积极有效治疗,可明显改善妊娠期LM感染母儿预后.

  • 雌激素对大鼠皮肤老化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探讨

    作者:宋梅英;赖爱鸾;张李松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大鼠皮肤老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皮肤老化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8至12月,选择40只清洁级、体重为200~250 g、10周龄的雌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纳入去势17β-雌二醇组、去势戊酸雌二醇组,去势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SD大鼠各为10只.4组SD大鼠建模成功后,采集4组SD大鼠的血液标本,进行血清雌二醇水平测定.采集4组SD大鼠背部除毛处皮肤标本,用于皮肤厚度测量,以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皮肤Ⅰ、Ⅲ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mRNA水平测定.SD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皮肤厚度,Ⅰ、Ⅲ型胶原与TGF-β mRNA,以及Ⅲ型与Ⅰ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水平比值(Ⅲ/Ⅰ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水平)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或Pearson相关性分析.本研究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4组SD大鼠的体重、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均于相同避光条件下饲养.结果 ①去势17β-雌二醇组SD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较去势戊酸雌二醇组、去势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意义(t=45.310、303.445、43.563,P<0.001).去势戊酸雌二醇组SD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较去势对照组显著增高,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意义(t=303.445、-14.036,P<0.001).②去势17β-雌二醇组SD大鼠皮肤厚度,Ⅰ、Ⅲ型胶原及TGF-βmRNA与Ⅲ/Ⅰ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较去势戊酸雌二醇组、去势对照组显著增加,并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与去势戊酸雌二醇组比较:t=17.213、43.308、165.194、94.328、26.399,P<0.001;与去势对照组比较:t=17.459、46.482、208.517、198.591、40.541,P<0.001).去势戊酸雌二醇组SD大鼠上述5个指标均较去势对照组显著增加,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与去势对照组比较:t=5.688、12.067、39.877、66.706、11.180,P<0.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54.769、-74.981、-172.077、-113.888、-31.136,P<0.001).去势17β-雌二醇组SD大鼠上述5个指标较空白对照组有所下降,但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4组SD大鼠的皮肤厚度,Ⅰ、Ⅲ型胶原及TGF-βmRNA与Ⅲ/Ⅰ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与血清雌二醇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s=0.649、0.728、0.783、0.754、0.723,P<0.001).进一步分析显示,SD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70 pg/mL时,上述指标均与血清雌二醇水平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0.740、0.717、0.738、0.757、0.754,P<0.001);但是当血清雌二醇水平> 70 pg/mL时,上述指标不再随血清雌二醇水平增高而增高.④TGF-βmRNA与Ⅰ、Ⅲ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0.951、0.981,P<0.001).结论 局部或系统应用雌激素,均可增加皮肤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并且可逆转Ⅲ/Ⅰ型胶原下降,增加皮肤厚度,部分逆转皮肤老化,并且局部用药较系统用药效果更明显.TGF-β是胶原合成的重要调节因子,雌激素通过增加TGF-βmRNA的表达,间接调节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

  • 心音信号分析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早期的心力储备

    作者:杨霄;冯丹;罗丹;刘德顺

    目的 采用心音图运动试验(PCGET)检测和评估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早期(0~7 d)的心力储备(CCR).方法 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 797例正常、足月的出生早期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出生后不同日龄,将其分为0~7 d组(n=192、257、270、214、232、212、210、210).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检测和分析这些新生儿的第一心音(S1)与第二心音(S2)的幅值比值(S1/S2)、心脏舒张期时限(D)与收缩期时限(S)的比值(D/S)和应激后心力变化趋势(CCCTS).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对8组新生儿安静时和哭泣后的S1/S2,哭泣后的CCCTS分别进行整体比较及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对8组新生儿安静时和哭泣后的D/S分别进行整体比较,采用小显著性差异(LSD)法进一步进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配对设计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8组新生儿安静时和哭泣后的S1/S2进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对8组新生儿安静时和哭泣后的D/S进行组内比较.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对这些新生儿安静时的S1/S2与D/S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对纳入研究新生儿安静时D/S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儿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①8组正常、足月的出生早期新生儿安静时的S1/S2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47.5,P<0.001),进一步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0d组的S1/S2显著低于1d和2d组,但是显著高于其余5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 d组的S1/S2显著高于其余7组,并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7 d组的S1/S2呈逐渐下降趋势,这6组的S1/S2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8组新生儿安静时的D/S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P<0.001).进一步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0d组的D/S显著低于其余7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 d组的D/S高于0d组,但是显著低于其余6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7 d组的D/S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8组新生儿哭泣后的S1/S2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P<0.001),进一步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0~2 d组的S1/S2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0~2 d组的S1/S2均显著低于3~7 d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8组新生儿哭泣后的D/S和CCCTS分别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P=0.002;x2=8.9,P<0.001).对D/S和CCCTS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0d组均显著低于其余7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其余7组组间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0d组新生儿安静时和哭泣后的S1/S2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其余7组则显著低于同组新生儿哭泣后的S1/S2,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⑥8组新生儿安静时的D/S均显著高于组内新生儿哭泣后的D/S,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⑦纳入研究新生儿安静时的S1/S2与D/S呈负相关关系(rs=-0.1,P<0.001).⑧对纳入研究新生儿安静时D/S的影响因素进行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新生几日龄越大、母亲孕次越少及新生几性别为男性,其安静时的D/S越大.⑨本研究根据新生儿PCGET检测结果,计算出不同日龄正常、足月的出生早期新生儿安静时和哭泣后的CCR各项指标95%参考值范围.结论 通过PCGET检测建立正常、足月的出生早期新生儿CCR评估体系,或许可为我国针对这类新生儿的心脏保健,提供理论依据.

  • MS4A2基因rs569108位点多态性与6岁以下儿童喘息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苏海浩;胡兢晶;谭琪琪;王波

    目的 探讨MS4A2基因rs569108位点多态性与<6岁儿童喘息性疾病易感性、严重程度等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年龄<6岁的236例儿童喘息性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病例组.选择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的121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采集2组受试儿口腔上皮细胞样本,并提取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MS4A2基因rs569108位点多态性基因分型检测.2组受试儿的MS4A2基因rs569108位点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布的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MS4A2基因rs569108位点AA、AG、GG基因型与A、G等位基因频率,以及病例组轻、中、重度儿童喘息性疾病患儿AA、AG、GG基因型频率比较,均采用x2检验.本研究征得受试儿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2组受试儿的性别构成比、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①病例组与对照组受试儿MS4A2基因rs569108位点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②病例组与对照组受试儿MS4A2基因rs569108位点AA、AG、GG基因型频率及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③病例组中,轻、中、重度<6岁儿童喘息性疾病患儿的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5.5%(108/143)、23.8%(34/143)、0.7%(1/143),67.7%(42/62)、30.1%(18/62)、3.2%(2/62)与58.1%(18/31)、32.2%(10/31)、9.7%(3/31),其AA、AG、GG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86,P=0.039);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轻、重度<6岁儿童喘息性疾病患儿AA、AG、GG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06,P=0.011).结论 MS4A2基因rs569108位点多态性与<6岁儿童喘息性疾病易感性不相关,该位点突变可能不是儿童喘息性疾病的始动因素.但是,MS4A2基因rs569108位点多态性与<6岁儿童喘息性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携带GG纯合子基因型,可能是该病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

  • 单绒毛膜双羊膜囊三胎妊娠围生期管理及结局分析

    作者:徐婷婷;王晓东;余海燕

    目的 探讨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三胎妊娠的围生期管理及其围生结局.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9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分娩的4例MCDA三胎妊娠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孕妇年龄、产妇类型、受孕情况、产前检查情况,并收集其妊娠结局,包括分娩方式、围生儿结局及围生儿死亡率.同时,于4例MCDA三胎妊娠孕妇分娩后,进行胎盘及脐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MCDA诊断及脐带缠绕情况.结果 本组4例MCDA三胎妊娠孕妇的年龄为20~28岁,均为自然受孕的初产妇.其中,在本院接受定期产前检查的孕妇为2例(No.1、No.2孕妇),MCDA三胎诊断时,其孕龄分别为13+4、18+5孕周,并且分别于32+3、32+5孕周时采取剖宫产术分别分娩3例女活婴,共计6例女活婴,随访结果显示这6例新生儿均生长发育良好.另外2例孕妇(No.3、No.4孕妇)均因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分别于孕龄为28、21+3孕周时急诊转入本院.这2例孕妇孕期均未接受正规产前检查,均于产时确诊为MCDA三胎妊娠.其中,No.3孕妇因母体因素于孕龄为28+3孕周时采取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娩出3例男活胎,这3例新生儿分别于出生后6 d(1例)、23 d(2例)死亡.No.4孕妇于孕龄为21+3孕周时发生PPROM,1例胎儿入院前流产死亡(单独羊膜囊内胎儿),入院后另外2例胎儿随即流产死亡(1例合并唇腭裂、1例为无心畸胎).本组MCDA三胎妊娠孕妇的围生儿死亡率为11.1%(1/9).对本组4例MCDA三胎妊娠孕妇进行产后胎盘及脐带检查的结果均证实MCDA三胎的诊断,而且No.1、2、3孕妇三胎中处于同一羊膜囊内的双胎,均存在脐带缠绕、打结.结论 MCDA三胎妊娠十分罕见,为取得较好的围生结局,对其围生期管理宜早期诊断、定期规律产前检查、严密监护,完善产前保健,并与孕妇本人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病情沟通.

  •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检测自然流产妊娠产物的应用价值

    作者:程苾恒;陈建华;徐万洲

    目的 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array)技术检测自然流产妊娠产物(POC),在自然流产病因分析与遗传咨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因超声检查提示“胚胎停止发育”,而接受妊娠终止术的143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其自然流产POC采用SNP-array技术进行检测,总结POC的染色体异常特点,并采用x2检验,对POC染色体异常和染色体正常孕妇的预产期年龄构成比(<35岁和≥35岁)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 ①本组143例单胎妊娠孕妇的143例POC标本中,128例标本符合SNP-array技术检测要求,因此SNP-array对POC的检测成功率为89.5%.采取SNP-array对POC进行检测的结果显示,染色体异常率为57.0%(73/128),包括染色体结构畸变(1p36微缺失)1例(1.4%,1/73),以及染色体数目异常72例(98.6%,72/73).②72例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各类型分布为:二倍体非整倍体中的三体占59.7%(43/72),单体占18.1%(13/72),其次为三倍体占13.9%(10/72),嵌合体占8.3%(6/72).③自然流产POC检测结果为染色体异常孕妇的预产期年龄<35岁与≥35岁的构成比分别为67.1%(44/73)与32.9%(24/73),而POC染色体正常孕妇的预产期年龄<35岁与≥35岁的构成比分别为80.0%(44/55)与20.0%(11/55),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18,P=0.106).结论 采取SNP-array技术对自然流产POC染色体异常的检测,可对自然流产原因分析提供依据,对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亦具有一定作用.

  • 内蒙古自治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高危孕妇的染色体异常状况分析

    作者:赵晓曦;武艾宁;于荣鑫;万骁文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结果为高危孕妇的染色体异常状况,以及该自治区开展NIPT技术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7年7月,因NIPT结果提示为高危,而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羊膜腔穿刺术产前诊断的8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接受NIPT前是否存在羊膜腔穿刺术产前诊断指征,将其分为有指征组(n=68)和无指征组(n=14).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采集这82例孕妇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其来源地区、接受NIPT前是否存在羊膜腔穿刺术产前诊断指征,以及NIPT与羊膜腔穿刺术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对2组孕妇的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进行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经过该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羊膜腔穿刺术前与所有孕妇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孕妇的年龄、孕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①本研究82例NIPT高危孕妇的地区分布前3位为:58.5%(48/82)来自呼和浩特市,11.0%(9/82)来自鄂尔多斯市,8.5%(7/82)来自包头市.②这82例NIPT高危孕妇在接受NIPT前,82.9%(68/82)有羊膜腔穿刺术产前诊断指征,具体包括:高龄(≥35岁)妊娠(36.6%,30/82),母体血清学筛查结果为高危(30.5%,25/82),胎儿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异常(15.8%,13/82);17.1%(14/82)无羊膜腔穿刺术产前诊断指征.③这82例NIPT高危孕妇中,经羊膜腔穿刺术共计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为52例,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63.4%(52/82).NIPT对于胎儿常染色体异常(21-、18-、13-三体)检出率为85.7%(36/42),对于胎儿性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45.7 %(16/35).④有指征组NIPT高危孕妇的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73.5%(50/68),显著高于无指征组NIPT高危孕妇的14.3%(2/1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563,P<0.001).结论 NIPT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改善内蒙古自治区产前非整倍体筛查力量不足状况,但是在开展NIPT筛查的指征确定方面,临床迄今尚缺乏统一认识,而且本院的采取NIPT筛查染色体异常的假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使用目前临床常用的产前筛查手段对孕妇进行产前初步筛查,可有效提高NIPT筛查的阳性率.

  • 蜕膜组织种植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曹杨;刘颖蕾;刘宏斌;周峰;乔海风;开海丽;刘曼华

    目的 探讨蜕膜组织中胎盘生长因子(PLGF),雌激素受体(ER)-α、-β表达特性,为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于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01例女性为研究对象.术中在无菌条件下,分别获取其中38例剖宫产术孕妇子宫内的蜕膜组织38例,37例EMS患者(其中31例合并子宫肌瘤)的在位内膜31例及异位内膜37例,26例子宫肌瘤患者的正常内膜2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技术,检测这4种子宫内膜组织中PLGF,ER-α、-β的阳性表达率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对蜕膜组织中的PLGF,EF-d、-β与其他3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这3种因子阳性表达率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所有受试者均知情同意.结果 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蜕膜组织中PLGF,ER-α、-β的阳性表达率(86.8%、84.2%、78.9%),均分别高于在位内膜(61.3%、58.1%、38.7%)、异位内膜(54.1%、35.1%、48.6%)及正常内膜(57.7%、53.8%、38.5%),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003、5.849、15.298;x2=9.723、18.812、7.469;x2=6.996、7.041、10.796;均为P<0.05).②qPCR检测结果显示:蜕膜组织PLGF,ER-α、-β mRNA相对表达量[(2.60±0.26)、(2.22±0.23)、(2.05±0.31)],均分别高于在位内膜[(1.23士0.09)、(1.08±0.13)、(0.95±0.14)],异位内膜[(1.96±0.22)、(0.38±0.06)、(1.50±0.35)]及正常内膜[(1.00±0.13)、(1.00±0.11)、(1.00±0.14)],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43、15.263、15.382;t=9.939、20.093、8.112;t=20.532、15.628、17.282;均为P<0.001).结论 蜕膜组织具有较强的种植特性,有助于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是建立EMS模型的良好载体.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乳且癌术后重度皮下积液中的应用

    作者:张祥运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治疗乳腺癌术后重度皮下积液(>30 mL/d)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城东病区确诊为乳腺癌术后重度皮下积液的5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VAC组(n=30,采用VAC治疗)与对照组(n=30,采用常规引流法治疗).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组重度皮下积液患者接受不同引流法治疗的临床愈合时间、引流量及引流时间,并采用成组t检验,对2组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VAC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乳腺癌手术方式与切日选择、肿瘤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学类型、治疗前平均积液量、人体质量指数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病例收集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者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VAC组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5.7±4.4)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3.2 d±3.7)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62,P=0.004).VAC组平均引流时间为(6.2±3.5)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5.8±5.0)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93,P<0.001).VAC组平均引流量为(283.5±2.8) 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69.4士3.4)mL,2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9.472,P=0.016).结论 VAC治疗乳腺癌术后重度皮下积液,较目前临床所用的常规引流法,具有降低乳腺癌术后引流量,缩短治疗时间及引流时间的疗效.但是,VAC是否值得于乳腺癌术后重度皮下积液患者中推广、应用,则尚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证实.

  • 四川省更年期妇女的保健服务现状调查

    作者:刘国敏;熊英;徐克惠

    目的 调查和评价四川省各级医疗机构对更年期妇女的保健服务综合能力及其现状,为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更年期妇女的保健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参加四川大学华西二医院、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举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193位医务人员,以及其所在的121家医院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更年期妇女保健服务人员及机构调查问卷表》,对被调查医务人员的基本信息、被调查医院的基本情况与更年期妇女保健服务的开展情况,以及被调查医务人员对更年期妇女保健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对不同性质、地区、城区、等级医院开设女性更年期门诊、有专职人员从事更年期妇女保健工作、对更年期妇女建立健康档案及进行定期随诊、门诊常规应用激素替代疗法(HRT)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比例进行比较.结果 ①本研究193位接受调查医务人员的平均年龄为(40.9±8.8)岁,本科及以上学历占70.5%(136/193),中级职称所占比例为79.8%(154/193),妇产科医师所占比例为58.0%(112/193).②本研究涉及的121家医院中,70家(57.9%,70/121)医院门诊未常规应用HRT治疗更年期综合征,36家(29.8%,36/121)医院开设女性更年期门诊,25家(20.7%,25/121)医院有专职人员从事更年期妇女保健工作,29家(24.0%,29/121)医院对更年期妇女建立健康档案,29家(24.0%,29/121)医院对更年期妇女进行定期随诊.③本调查结果显示,专科医院开设女性更年期门诊、有专职人员从事更年期妇女保健工作,以及对其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定期随诊的比例分别为45.6%(26/57)、36.8%(21/57)、33.3%(19/57)、33.3%(19/57),均分别高于综合性医院的15.6%(10/64)、6.3%(4/64)、15.6%(10/64)、15.6%(10/64),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973,P<0.001;x2=17.213,P<0.001;x2 =5.188,P=0.023;x2 =5.188,P=0.023).不同地区医院对更年期妇女进行定期随诊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77,P=0.028).其中,四川省东部地区医院对更年期妇女进行定期随诊的比例高,为54.5%(6/11),其次为四川省西部地区医院,为25.9%(15/58).不同等级医院开设女性更年期门诊、门诊常规应用HRT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比例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199,P=0.006;x2 =7.694,P=0.021).其中,三级医院开设女性更年期门诊、门诊常规应用HRT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比例,均为高,分别为44.7%(21/47)、55.3%(26/47).④这193位医务人员中,认为有必要开设女性更年期门诊者占99.0%(191/193),不知道更年期综合征和绝经相关症状判断标准者占42.0%(81/193),在开展更年期妇女保健服务时,未使用更年期综合征和绝经相关症状判断标准者占69.9%(135/193),知道HRT但是认为HRT个体化治疗很困难者占80.9%(169/193),不知道HRT者占1.6%(3/193).接受调查医务人员中,71.0%(137/193)通过专业文献了解HRT.结论 四川省各级医疗机构的女性更年期保健门诊建设明显不足,医务人员对更年期妇女保健服务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较差.四川省各级医疗机构应提高对更年期妇女保健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相关健康教育及相关设施、设备的建设,加强对女性更年期门诊的建设和管理,整体提高更年期妇女保健服务的综合水平.

  • 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小世界网络研究

    作者:廖怡;曲海波;蔡晓唐;宁刚;蒋月薪;鲍莉;张毓瑾;李学胜;孙怀强

    目的 应用静息态功能MRI(rs-fMRI),对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TS)患儿脑小世界网络特征,以及TS的网络区域属性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就诊,并且被诊断为儿童TS的2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选择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22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采集2组受试儿的rs-fMRI相关数据,采用GRETNA软件进行分析,得到全脑网络属性与区域网络属性有差异的脑区,并且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x2检验,对2组受试儿的性别构成比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f检验,对2组受试儿的年龄进行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2组受试儿的受教育年限进行比较.采用非参数置换检验,对2组受试儿的全脑及局部网络属性参数进行比较.采用直线相关性分析,对节点效率(e)减低脑区的曲线下面积(AUC)与《耶鲁综合抽动症状量表(YGTSS》》总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①研究组与对照组受试儿的性别构成比、年龄、受教育年限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受试儿的YGTSS评分结果:躯体抽动总评分为(13.32±2.94)分,发声抽动总评分为(4.84士5.10)分,YGTSS总评分为(42.16±12.59)分.③研究组和对照组受试儿全脑网络均表现出小世界网络属性.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受试儿的全脑效率(Eglob)显著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 1);而特征路径长度(Lp)、标准化特征路径长度(λ)则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 2、0.035 7).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左侧后扣带回(PCC)的e显著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而右侧壳核e亦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3),这2组数据均采取错误发现率(FDR)校正.④研究组受试儿左侧岛盖部额下回及右侧颞极e减低区的AUC值与YGTSS总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0.444 3,P=0.026 1;r=-0.462 2,P=0.020 0).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儿童TS全脑网络具有小世界网络属性.TS患儿神经网络全脑及其诸个节点属性与正常儿童比较存在差异,其Eglob减低,而Lp、λ增加,趋向于向规则网络转换.儿童TS患儿的神经网络全脑诸个节点属性异常脑区,聚集于大脑皮质-纹状体-丘脑-大脑皮质(CSTC)环路,这揭示其脑网络特点,对评估儿童TS的疾病状态及对该病的治疗,提供了全脑网络生物学标志物.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相关研究现状

    作者:周波;唐军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 EC)是新生儿期的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的疾病.NEC临床症状可从轻微腹胀、喂养困难,迅速进展为爆发性、感染性休克,全肠段坏死,甚至导致患儿死亡.NEC远期可导致短肠综合征、肠狭窄、生长发育迟缓、神经系统不良结局等.NEC既是难治性新生儿疾病,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对于NEC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积极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降低NEC的致残率及其导致的死亡率.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