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olorectal Diseases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3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3224
- 国内刊号: 11-932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康复新液促进高位肛周脓肿置管引流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促进高位肛周脓肿置管引流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天山中医医院肛肠科从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诊断为高位肛周脓肿的住院患者60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采用高位肛周脓肿置管引流术.术后第2 d起,治疗组在换药时应用康复新冲洗脓腔,对照组应用甲硝唑液冲洗脓腔,比较两组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术后第3 d、7 d、14 d肛门疼痛和脓腔渗液情况,术后1个月总有效率、随访半年的脓肿复发率及成瘘率.结果 治疗组的拔引流管时间(t=3.506,P=0.001)、创面完全愈合时间(t=6.64,P<0.001)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在术后第3 d的疼痛评分(H=0.182,P=0.670)和渗液评分(H=0.001,P=0.97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第7 d、14 d疼痛评分(H=4.480,P=0.034;H=4.516,P=0.034)和渗液评分(H=5.263,P=0.022;H=4.345,P=0.037)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的总有效率治疗组(93.3%)明显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随访半年,两组复发病例均只有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明确形成肛瘘的病例中,治疗组(6.7%)明显少于对照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结论 康复新液可加快高位肛周脓肿置管引流术后创面愈合速度,减少渗液,减轻疼痛,疗效显著,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
骶神经刺激对慢性功能性便秘自主神经功能影响观察
目的 评价骶神经刺激治疗(SNS)对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搜集西京消化病医院和西安马应龙肛肠医院2016年9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86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采用非植入性骶神经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八髎穴治疗.比较两组间及各组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和心率变异性(HRV)测定值.结果 组内比较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内HRV各指标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F:u=-2.269,P=0.023;LF:u=-5.183,P=0.000;LF/HF:u=-4.359,P=0.000),对照组无影响.组间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和HRV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随症状差值(t=4.040,P=0.000)和HRV各值差值(ΔHF:u=-2.583,P=0.010;ΔLF:u=-5.089,P=0.000;ΔLF/HF:u=-3.299,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NS可能具有通过影响自主神经功能改善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作用.
-
符合Amsterdam标准的结肠肿瘤患者异时结直肠肿瘤发病风险研究
目的 探讨符合Amsterdam标准的结肠肿瘤患者术后异时结直肠癌及高危腺瘤的发病风险及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4例符合Amsterdam标准的结肠肿瘤患者术后生存与异时结直肠肿瘤发病的随访资料.结果 6例患者接受了结肠全切除治疗,中位随访122个月,无异时结直肠肿瘤发生.28例患者接受了结肠部分切除治疗,中位随访82个月,10例发生了异时结直肠癌,1例发生了需要手术切除的异时结肠腺瘤.结肠部分切除组5年和10年累计异时结直肠肿瘤发病风险分别为24.1% 和48.2%,与结肠全切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全组总体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 和85.6%.结肠部分切除组与结肠全切除组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6).发生异时结直肠肿瘤的患者与没有发生异时结直肠肿瘤的患者相比,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1).结肠部分切除后患者性别、年龄、既往结直肠癌手术史、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和分期与异时结直肠肿瘤的发病风险均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 符合Amsterdam标准的结肠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异时结直肠肿瘤的风险相当高,与结肠部分切除相比,结肠全切除治疗有助于预防异时结直肠肿瘤,但不能显著改善总体生存率.
-
姜黄素干预小鼠肠道菌群并抑制结直肠癌变的实验研究
目的 拟通过监测姜黄素干预小鼠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肠道菌群的变化,探究姜黄素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抗癌作用机制及作用靶点.方法 将25只6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基础饮食组(BD)5只,AOM/DSS造模组(MO)10只,姜黄素干预造模组(CU)10只,分别于实验前和处死前收集小鼠粪便进行DNA提取及高通量菌群测序.结果 T1点时(干预前)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点时(干预后)MO组的多样性指数更高,高于其他2组,与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P=0.02),而与CU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点时各组的多样性指数均较T1点时明显升高,其中CU组与BD在T2点时多样性指数更接近,均小于造模组.造模前后菌群在属水平发生了较大变化,CU组较MO组肠道菌群变化要小,而且拟杆菌类和疣微菌门较MO组变化较大.MO小鼠体重增量平均要少于CU组,CU组小鼠结直肠肿瘤的成瘤数量、瘤体体积,明显少于MO组.结论 在小鼠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姜黄素能够维持小鼠肠道菌群的稳定性,降低了小鼠肠道肿瘤发生率,可能为抑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
MMR与PD-L1在Ⅱ期术后结直肠癌中的差异性表达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基因(MMR)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Ⅱ期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一致性及差异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Ⅱ期CRC患者50例,免疫组化法检测术后病理组织标本中4种MMR蛋白:MutL同源蛋白1(MLH1)、Muts同源蛋白2(MSH2)、Muts同源蛋白6(MSH6)、减数分裂后分离蛋白2(PMS2)和PD-L1的表达,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MMR缺失(dMMR)率和PD-L1的阳性率分别为32%(16/50)和38%(19/50),dMMR和PD-L1双阳性的患者为20%(10/50);dMMR患者中PD-L1的阳性率高于错配修复功能完整患者,62.5%(10/16)vs 26.5%(9/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95,P=0.027),PD-L1的表达与MLH1和MSH2表达缺失有关(P=0.024和0.049);PD-L1阳性患者(n=19)中dMMR与错配修复功能完整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6%vs 47.4%.结论 PD-L1蛋白与dMMR存在差异性表达,在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前,应综合考虑两种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情况更精准地筛选患者.
-
肿瘤标记物结合病理对结直肠癌腹膜转移预判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CEA、CA19-9、CA125结合临床病理对术前判断是否具有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学院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及肿瘤位于直肠腹膜反折以上的直肠癌患者,共1215例.其中,无腹膜转移的患者988例,同时性腹膜转移的患者227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发生腹膜转移的几率分别为0、5.4%、35.6%、45.3%、75%,病理恶性程度越高越容易出现腹膜转移.血清CEA、CA19-9及CA125三者对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辅助诊断中,以CA125为敏感,敏感度为100%,曲线下面积为0.897,CA125的这两项明显高于CEA及CA19-9,其特异度与CEA接近,较CA19-9低.CA19-9的特异度高,为86%,但其灵敏度(47%)、曲线下面积(0.669)为三者中低.CEA、CA19-9、CA125增高越明显,发生腹膜转移的几率就越大,当CEA+CA125增高或CA125+CA19-9增高或CEA+CA125+CA19-9增高时,发生腹膜转移的几率分别为65.7%、73.1%、77.3%.结论 通过CEA、CA19-9、CA125结合临床病理等检查的辅助,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准确率,有助于术前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
SATB1在直肠癌新辅助放疗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SATB1在直肠癌新辅助放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42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8例接受术前短程放疗,74例未接受术前放疗.采用组织芯片方法检测直肠癌组织(n=142)和正常黏膜组织(n=107)、术前活检癌组织(n=84)以及转移淋巴结(n=43)中SATB1表达情况,探讨SATB1表达对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SATB1表达与多个放疗相关因子的关系.结果 在未接受术前放疗的患者中,SATB1在正需组织中的表达低于肿瘤组织(χ2=5.396,P=0.032)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淋巴结转移组织(χ2=6.405,P=0.002).在接受术前放疗的患者中,SATB1表达与不良的OS(HR,0.516;P=0.039;95%CI:0.274~0.969)和DFS(HR,0.558;P=0.025;95%CI:0.335~0.930)相关.放疗可以降低直肠癌组织中SATB1的表达.在放疗的直肠癌肿瘤组织中SATB1表达与ATM和pRb2/p130表达负相关(χ2=5.427,P=0.032;χ2=4.610,P=0.047),而与Ki-67和TEM1表达正相关(χ2=4.339,P=0.037;χ2=7.376,P=0.014).网络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证实了SATB1与这些蛋白的相互联系.结论 放疗能降低SATB1表达,后者可通过参与一些放疗反应相关的信号通路,赋予接受术前放疗的直肠癌患者生存获益.
-
sFRP2和Wnt/β-catenin通路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分泌型卷曲蛋白2(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s 2,sFRP2)与Wnt/β-catenin通路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首先对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和结直肠癌组织行免疫组化实验,检测sFRP2及 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和阳性率.其次通过质粒转染,使得sFRP2在HCT116细胞中的表达上调,通过Western blot实验验证,然后行CCK-8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分析sFRP2表达上调后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正常结直肠黏膜组中sFRP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结直肠癌组(χ2=35.902,P=0.000).相反,结直肠癌组中 β-catenin膜表达缺失率和异位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χ2=23.149,P=0.000;χ2=27.002,P=0.000).sFRP2阳性表达、β-catenin膜表达缺失、异位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明显相关(χ2=5.420,P=0.020;χ2=6.472,P=0.011;χ2=7.158,P=0.007),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sFRP2的阳性率与 β-catenin的膜表达缺失率及异位表达率呈负相关,β-catenin的膜表达缺失率和异位表达率呈正相关.转染后sFRP2及 β-caten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25.430,P=0.001;t=15.000,P=0.001).sFRP2转染组与对照组及空载质粒组相比,细胞增殖速度及迁移速度明显减慢(t=16.890,P=0.001;t=7.206,P=0.002).与对照组相比,sFRP2转染组透膜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t=25.459,P=0.001),细胞侵袭能力显著下降.结论 sFRP2与Wnt/β-catenin通路相互作用,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sFRP2的上调明显抑制了HCT116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
盆腔植物神经的胚胎学研究现状
在胚胎发育的5周时盆丛开始发育,胚胎8周时已具有和成人盆腔神经相对应的排列结构,且在胚胎发育后期不再发生明显的位移与变形.而胚胎盆腔的结缔组织发育较晚,在19~28周可以看到早期的骨盆筋膜,由于胚胎盆腔脂肪组织并不丰富,结缔组织间隔清晰可见.此外,和成人相比,胎儿的盆腔神经相较周围组织更为粗大,相对周围组织更为突出,具备更好的研究条件.胎儿盆丛散布大小不等的神经节,整体呈三角形或四边形的外观.胎儿盆丛向其下各分支走行,其终末部分在尾部方向会聚,终通过盆底.
-
左、右半结肠癌的差异
目前认为左、右半结肠癌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二者在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组织学、分子生物学、靶向药物治疗、预后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二者的治疗理念也不尽相同.对于左、右半结肠癌差异的深入认识,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在精准医疗时代对患者做出准确的个体化评价和精准化治疗.
-
腹腔镜手术治疗T4期结肠癌进展
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治疗结肠癌已经被认为是常规的治疗手段,但目前的NCCN指南对于局部周围组织器官浸润的T4期结肠癌尚不推荐行腹腔镜切除术.近年来,不少同行对T4期结肠癌的腹腔镜和开放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两个治疗组在手术安全性、肿瘤学结果及远期生存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腹腔镜手术治疗T4期结肠癌对术者的手术技术有着较高要求,目前尚无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和其他高级别循证依据来评价,腹腔镜手术在T4期结肠癌的治疗应用中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就腹腔镜手术治疗T4期结肠癌的进展作一综述.
-
iRGD肽协同奥沙利铂逆转结直肠肿瘤耐药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奥沙利铂(oxaliplatin)是常用于结直肠肿瘤化疗的第三代铂类药物,以其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现已成为结直肠癌化疗的标准方案.结直肠癌化疗无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近研究发现,具有靶向能力的修饰物与化疗药物结合,能提高肿瘤组织内化疗药物的局部浓度.iRGD肽作为一种靶向肽与化疗药物结合,能增强化疗效果,血管内注射与iRGD肽偶联修饰过的化疗药物,能导致化疗药物与肿瘤血管结合,并能扩散到血管外的肿瘤实质.本文就iRGD肽协同奥沙利铂逆转结直肠肿瘤耐药的研究进展做详尽综述.
-
舒缓护理在晚期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探索
目的 探讨舒缓护理在晚期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两年间对晚期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缓护理的326例,于舒缓护理前后进行及时问卷调查或访谈,了解患者生理和生活质量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晚期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患者在接受常规基础上的舒缓护理后,肠梗阻症状及其导致的其他不适症状如睡眠质量差、焦虑、烦躁等症状得到很好改善,更愿意与医护人员主动进行交流,对疾病治疗和生活更有信心,患者与家属情绪更和缓,关系更和谐.结论 舒缓护理的应用有助于缓解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应用价值.
-
精细化护理对结直肠息肉患者康复期胃肠道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对结直肠息肉患者康复期胃肠道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结直肠息肉患者106例,采用数字化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情况、胃肠道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11,P=0.03);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S:t=-0.67,P=0.504;SDS:t=0.85,P=0.397),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AS:t=12.165,P<0.001;SDS:t=12.581,P<0.001);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t=9.069,P<0.001),且平均住院时间也低于对照组(t=9.899,P<0.001);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96,P=0.038).结论 精细化护理对结直肠息肉患者康复期胃肠道恢复的影响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胃肠道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五精准一提高"护理模式在腹腔镜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五精准一提高"护理模式在腹腔镜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2017年施行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共216例为观察组,选取2002~2009年施行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共212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护理资料,术后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共29例,对照组共6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77,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导管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尿管逆行感染、尿潴留、拔出尿管排尿障碍事件分别为7例和13例;腹腔引流管脱落、引流异常事件分别为5例和8例;静脉营养导管感染致发烧、脱落事件分别为3例和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5,P=0.044).结论 "五精准一提高"护理模式在腹腔镜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的临床应用与常规护理模式比较,能有效预防和降低围术期的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显著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
人文关怀也是一种治疗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患者需求的增加,人文关怀逐渐在治疗中显现出其与医学技术同样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临床工作的观察,阐释了医学人文关怀在安抚患者心理、加深医患互信、弥补医学技术不足、加强护理细节教育以及促进患者健康恢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
维生素D与结直肠癌的发生、预防与干预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近年来的流行病学及临床前研究均支持,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导致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补充维生素D可能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甚至改善抗肿瘤治疗的疗效,近年在ASCO会议中也有前瞻性研究进行探讨.本文就维生素D和结直肠癌之间的发生和预防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探讨维生素D目前在结直肠癌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
-
结直肠癌肺转移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2018版)
一、结直肠癌肺转移概论和流行病学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逐年上升,2015 年,我国 CRC 发病率(376300 人)和死亡率(191000 人)均位于所有恶性肿瘤的第 5 位[1].CRC 发病率升高的特点在大城市尤为明显,已经上升为上海地区的第二高发肿瘤.近年来,随着胸部 CT 的广泛应用,被诊断为肺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比例也越来越多:法国 1976 年至 2005 年的数据显示,肺转移占所有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的 6.3%[2];意大利1994 年至 2010 年的数据显示,初发肺转移的 mCRC 诊断比例已经上升到29.2%[3].
-
福尔马林治疗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经内镜下喷洒福尔马林液治疗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7月于民航总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Pubmed、EMBASE数据库1996年 ~2017年的相关文献,结合文献复习进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 纳入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10例,平均年龄(71.1±6.9)岁,经过内镜下喷洒福尔马林治疗,总有效率100%.检索文献20篇,纳入病例数515,总体有效率为84.5%.经治疗后部分患者存在腹痛、腹泻、发热、里急后重、肛门疼痛、肛门溃疡、肛门狭窄、排便困难等不良反应.结论 经内镜下喷洒福尔马林液治疗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