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riatric Orthopaedics and Rehbilitation (Electronic Edition)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6-0263
- 国内刊号: 11-9364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的研究进展
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作为脊柱外科严重并发症之一,不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而且会显著增高感染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如何在保留内植物维持脊柱稳定的同时,又有效的控制感染,成为脊柱外科医生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本研究就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发生深部感染的易感因素,术前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其对手术的影响,术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各项指标,以及如何进行术后感染的及时诊断、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以期为临床上降低感染率、提高治愈率提供参考.
-
老年骨科患者术后镇痛研究现状及新进展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成为社会人口中增长快的部分,并且相较其他年龄组接受手术更频繁.老年人身体机能差,活动能力受限,对伤害性刺激抵御能力下降,而且重要脏器储备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了老年人的手术频率和风险.骨科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患者术后常出现剧烈疼痛,有效的术后镇痛直接影响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和活动,因此完善的术后镇痛对骨科手术患者的恢复起到关键性作用.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处理可能会因多种因素而变得复杂,包括年龄、疾病相关的生理、疾病相关的药物以及药物与药物相互作用等,而且术后疼痛控制不足与老年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因此老年骨科患者术后镇痛方案的制定就尤为重要.本文就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各种常用术后镇痛方式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
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肩袖损伤是导致肩部疼痛和活动障碍的常见原因.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患肢活动及功能,然而肩袖修复术的手术效果与术后康复治疗密切相关.科学有效康复治疗的缺失往往会显著降低手术疗效,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应将康复环节介入到临床治疗体系之中,做到康复锻炼与临床治疗同步,并贯穿于医疗的全过程.因此,术后采取康复治疗加速肩袖修复重建对提高手术效果至关重要.但目前术后的康复方案尚未达成共识,本文通过回顾文献,以肩袖的解剖及生物力学为基础,在术后制动、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及其他康复治疗等方面对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的康复治疗进行综述,从而为肩袖修复术后制定科学、有效的康复锻炼方案提供依据.
-
吲哚布芬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吲哚布芬预防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病科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因非外伤性原因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60岁以上患者100例.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50例)采用吲哚布芬200 mg,2/日抗凝治疗,B组(50例)采用利伐沙班10 mg,1/日抗凝治疗,两组抗凝药使用均不少于35 d,观察并对比两组血栓发生率、失血量及凝血功能等指标.结果 100例中共发生13例DVT,A组6例(12%)术后发生静脉血栓:肌间静脉血栓4例,胫后/腓静脉血栓2例.B组7例(14%)术后发生静脉血栓:肌间静脉血栓5例,胫后/腓静脉血栓2例.两组均未出现腘静脉及腘静脉以上严重血栓.A组和B组下肢DVT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3,P=0.941).两组患者术后1 d引流量均比2 d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t=41.901,P<0.05;B组:t=31.185,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均正常,术后1 d下降,术后7 d基本和术后1 d持平,组内不同时点间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88,P<0.001),两组间各时间点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24,P=0.399).两组PT、APTT和INR术后呈上下波动,组内不同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35,P<0.001;F=5.020,P=0.008;F=9.147,P<0.001);两组FIB、D-Dimmer也呈上下波动,组间(F=4.414,P=0.041;F=11.867,P<0.001)及组内不同时点间(F=88.996,P<0.001;F=103.02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利伐沙班相比,吲哚布芬预防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发生率相似,不显著增加患者的术后失血.
-
单侧与双侧使用间歇充气加压在预防髋膝置换术后DVT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间歇充气加压(IPC)非手术侧使用,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7年4月至2017年9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拟行髋、膝关节置换术且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1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麻醉后手术开始前开始行非术侧IPC治疗,术后给予利伐沙班抗凝预防DVT,试验组术后继续行持续性非术侧IPC预防DVT,共85例;对照组术后行持续性双侧IPC预防DVT,共87例.术后3 d后改为1 h,2次/日.术后3 d、7~10 d行双下肢超声检查监测DVT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常规继续住院7~10 d,故术后患者无脱落,随访率100%.随访时间为7~10 d,平均(8.3±1.3)d,试验组术后3 d发生血栓11例,占12.9%,均为肌间静脉血栓;对照组术后3 d发生血栓8例,占9.2%,1例腘静脉血栓,2例胫腓静脉血栓,余为肌间静脉血栓;术后3d两组膝关节置换患者、髋关节置换患者及总的DVT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7~10 d试验组新增血栓5例,占6.8%,对照组新增血栓4例,占比5.1%,两组术后7~10 d膝置换患者、髋置换患者及总DVT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IPC非手术侧使用在预防髋膝置换术后下肢DVT发生中可达到与IPC双侧同时使用相同的预防效果,安全性更高.
-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老年无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长期随访研究
目的 评估老年无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老年无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42例,患者接受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手术的平均年龄为(72±5)岁(65~85岁).记录患者生存状况、术后复查情况、X线情况及再次手术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髋部疼痛情况.结果 36例患者获得满意随访,随访率85.7%,平均随访时间为(6.6±2.9)年(2.1~10.6年).健在患者36例(36/42,85.7%),已故患者6例(7/42,14.3%).5例(5/42,11.9%)出现股骨头坏死,无骨折不愈合.1例患者(1/42,2.4%)因股骨头坏死而再次手术,实施率为2.4%(1/42).除去已故及行关节置换患者外,其余35例患者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3±9)分;VAS评分为(0.6±1.0)分(0~4分).结论 对于老年无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多模式镇痛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采用PFNA手术治疗的45例老年(≥80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9例(42.2%),女性26例(57.8%),平均年龄为(81.3±1.0)岁.所有患者均在骨折后48 h内采取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手术,并采取多模式镇痛方案进行干预,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来观察患者疼痛缓解、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为3~14个月,平均(9.0±2.0)个月.末次随访时,简式McGill疼痛问卷结果:无痛39例,轻度6例,中度0例,重度0例,无痛率约达86.67%;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优25例,良13例,可7例,差0例,优良率约达84.44%.结论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中,有利于减少因骨折后疼痛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加快术后康复进程.
-
雷帕霉素调节自噬抑制凋亡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调节细胞自噬抑制凋亡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 建立SD大鼠右侧股骨干骨折模型,随机分为两组:空白对照组和雷帕霉素组(1 mg/kg/d).空白对照组无特殊处理,雷帕霉素组在术后12h、24h,3d和7d腹腔注射1mg/kg的雷帕霉素.分别在造模后2w,4w和6w应用X线和Micro CT评估骨组织愈合情况,免疫荧光检测LC3-Ⅱ,免疫组化检测Beclin-1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ax、VEGF及p-mTOR,HE染色计数骨折后骨组织中成骨细胞数量来评估成骨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雷帕霉素组骨折端骨组织中p-mTOR及p-mTOR/mTOR比值降低[2 w(t=6.703,P=0.004;t=16.346,P=0.000)、4 w(t=16.407,P=0.000;t=16.738,P=0.000)、6 w(t=6.101,P=0.001;t=6.104,P=0.001)];自噬蛋白LC3-Ⅱ和Beclin-1表达明显增加[2 w(t=9.509,P=0.000;t=9.962,P=0.000)、4 w(t=3.868,P=0.008;t=24.490,P=0.000)、6 w(t=5.071,P=0.002;t=12.454,P=0.001)];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增加[2 w(t=-9.099,P=0.000)、4 w(t=-8.128,P=0.000)、6 w(t=-9.497,P=0.000)];促凋亡蛋白Bax表达降低[2 w(t=-4.263,P=0.005)、4 w(t=-2.936,P=0.026)和6 w(t=-8.343,P=0.000)];VEGF表达增加[2 w(t=-5.754,P=0.001)、4 w(t=-5.077,P=0.002)和6 w(t=-12.200,P=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线结果显示雷帕霉素组术后2 w、4 w和6 w Garrett评分高于对照组(t=4.371,P=0.005;t=5.166,P=0.002;t=4.243,P=0.005),micro-CT结果显示雷帕霉素组术后2 w、4 w和6 w骨密度评分高于对照组(t=8.765,P=0.000;t=25.649,P=0.000;t=11.199,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雷帕霉素通过诱导细胞自噬,抑制细胞凋亡促进骨折愈合.
-
机器人辅助椎弓根置钉治疗老年脊柱退行性疾病的Meta分析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比较机器人辅助与透视引导椎弓根置钉在治疗老年脊柱退行性疾病时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检索2008年04月至2018年04月国内外已发表的临床对照研究.所检索的数据库包括Embase、Pubmed、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依据检索策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77篇,并终纳入10篇外文文献,1篇中文文献.提取数据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椎弓根置钉治疗老年脊柱退行性疾病时,机器人辅助组的置钉准确度优于透视引导组(95%CI:1.38~2.43,P<0.001),机器人辅助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95%CI:0.22~0.90,P=0.02)及翻修率(95%CI:0.17~0.91,P=0.03)均少于透视引导组,而透视引导组术中辐射强度要少于机器人辅助组(95%CI:0.09~0.89,P=0.02),余结局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治疗老年脊柱退行性疾病时,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较传统透视引导置入具有更高的置钉准确度、更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虽然术中辐射强度略高于透视引导组,但是机器人辅助技术仍不失为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选择.
-
脊柱后路PSO截骨长节段固定治疗Kummells病伴脊柱后凸的临床疗效
目的 评估脊柱后路截骨长节段固定治疗Kummells病伴脊柱后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江南医院诊断并行脊柱后路截骨长节段固定治疗的Kummells病伴脊柱后凸患者11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7.2±2.4)岁.随访并分析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评价包括后凸Cobb角的改善,Oswestry残疾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11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4.6±2.4)个月,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40±22)min,失血量为(1260±130)mL,输血量为(600±200)ml,X线显示术前Cobb角为(44±11)°,术后2 w为(9±3)°,末次随访时为(13±4)°,结果显示术后Cobb角与术前相比显着改善(F=81.141,P<0.05).此外,术后VAS评分显着下降(F=71.962,P<0.05),术后ODI低于术前ODI(F=29.031,P<0.05).结论 脊柱后路截骨长节段固定是治疗Kummell病伴后凸畸形的有效安全手术方法,但仍需长期随访研究.
-
坚定不移推动老年骨科的创新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多的国家,65岁以上人口超过1.2亿,占总人口的8.9%.据预测,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是欧洲总人口的半数[1].老年人均罹患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可导致膝关节骨关节炎、脊柱退行性变等,严重者可发生衰竭骨折[2].全世界每3秒钟就有一例因骨质疏松发生骨折的患者,50岁以后约三分之一的女性和五分之一的男性将会罹患一次骨折[3].张英泽院士团队于2017年发表在Lancet Glob Health上的全国骨折发病率流行病学调查中指出,我国骨折发病率为3.21‰,按13.3亿的总人口计算,我国每年有超过420万人发生骨折,并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4-5].据推测,到2020年我国用于髋部骨折的医疗费用将达600亿美元,到2040年将超过2400亿美元[6].此外,老年人常伴有多系统、多脏器、多项指标的异常,部分患者虽经过药物、手术、理疗等方法,仍无法恢复至伤前水平.老年患者因年龄大、机体耐受性差以及多脏器、多系统疾病并存等叠加因素的影响,从而加大了手术的风险.研究表明,70%以上老年骨折患者的死因与其并存疾病密切相关[7-8].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