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脑血管病(电子版)杂志

中华脑血管病(电子版)

中华脑血管病(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뇌혈관병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1-9131/R
  • 国内刊号: 王峰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nxgbzz.yiigle.com
  • 曾用名: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尤瑞克林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近期及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范蓉;尹琳;林永忠;辛世萌;刘丽梅;郑悦

    目的 探讨与分析尤瑞克林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3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治疗组给予尤瑞克林及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按照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并比较;同时比较两组的病死率、临床疗效;于治疗后14 d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并于发病3个月再次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并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 d两组NIHSS评分均下降,但尤瑞克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临床疗效显著,总有效率、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死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在治疗后3个月ADL评分较14 d时均有所改善,但尤瑞克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尤瑞克林可明显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的神经功能缺损,并改善远期预后.

  • 血管内治疗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作者:薛绛宇;李立;白卫星;王子亮;李钊硕;许岗勤;朱良付;李天晓

    目的 回顾性分析17例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8年5月至2011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共收治17例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接受血管内治疗.3例栓塞动脉瘤的同时闭塞载瘤动脉,14例采用血管内重建技术:1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技术,2例单纯多个支架载瘤动脉塑性.术后3个月~1年复查造影.结果 17例血管内治疗中手术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随访中有15例完全治愈,动脉瘤完全不显影;2例单纯多个支架载瘤动脉塑性病例动脉瘤保持稳定.在平均14.4月中的随访中,所有患者一般状态平稳,没有再出血或梗死.结论 血管内治疗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安全的.与结构破坏性手术相比,我们更倾向于选择结构重建性手术:使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或多支架血管内治疗技术.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作者:柴文;吴晓牧;曹文锋;屈新辉;高幼奇;谢旭芳;黄刚;张昆南

    目的 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梗死的关系,以及Hcy 对其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测定50例脑梗死患者和50例健康者血浆Hcy 水平,同时记录入院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血压及血糖.并对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5);其中病例组患者高Hcy的比例(41%)明显高于对照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病例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Hcy与正常血压、正常血糖的患者的Hcy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是0.758及0.615);高Hcy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高于正常Hcy患者的NIHSS评分(P=0.037),多元逐步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Hcy水平升高是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OR:4.02,95%CI:2.33-10.24,P=0.007).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有关,并且增加其严重程度.

  •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长轴力学特征

    作者:刘茵;张梅;张运

    目的 探讨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斑块表面力学参数与非脑血管病人群的差异及在斑块表面不同部位间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5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59例和非脑血管病患者(NCD)50例.使用Acuson Sequoia C512(Siemens)超声探测仪采集颈动脉图像资料.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分析颈动脉斑块表面近心端基底部(P1)、近心端肩部(P2)、斑块顶部(P3)、远心端肩部(P4)、斑块远心端基底部(P5)的运动信息,获得应变(S)、应变率(SR)指标.应用单因素方差检验比较两组间相同部位参数的差异,斑块不同部位参数组间均数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结果 ACI组P1-Smax、P2-Smax小于NCD组(P<0.05);ACI组P4-Smax、P5-Smax均大于ACI组P1-Smax,ACI组P4-S、P5-S分别大于P1-S、P2-S(P<0.05).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斑块较非脑梗死患者而言具有减低的纵向应变,以近心侧肩部减低更为明显.

  • 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分析

    作者:凌志鹃;曹海涛;朱沂;龙江;党辉;李江;李勤;补娟;孙娟

    目的 评估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74例经头颅MRI确诊且资料完整的后循环脑梗死(PCCI)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残障量表(mRS)、Barthel指数(BI)以了解患者的预后情况,并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274例后循环梗死患者中,无残障或轻度残障(mRS 0~3分)占87.6%,严重残障(mRS 4~5分)占9.9%,死亡占2.6%.mRS评估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就诊时间、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既往卒中史、高同型半胱氨酸(Hcy)(P<0.05)与预后相关.结论 后循环梗死患者的总体预后良好,病死率低.发病至就诊时间长、入院时NIHSS评分高、既往有卒中史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预后不良.

  •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思杰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85例足月中重度HIE患儿分为早期干预组49例和非干预组36例,对干预组进行系统的早期干预,均于出生后3,6,9,12月龄对两组患儿进行智能发育随访和评估.结果 干预组平均智能发育指数(MDI)高于非干预组(P<0.05);干预组平均运动发育指数(PDI)除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时点均高于非干预组(P<0.05),非干预组后遗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 对HIE患儿早期给予持续的干预,能有效地促进智力发育,改善预后,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是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 缺血性小血管病变的影像学特点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研究

    作者:张华;李娜;吴瑞鹏;刘顺达;李灵真;罗英姿;高永英;蔡海燕

    目的 探讨缺血性小血管病变(SVD)的影像学特点与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方法 选择74例经影像学(颅脑CT或颅脑MRI)证实的SVD患者,均于发病后3个月采用简易精神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其检测后分为痴呆组 40例和对照组34例.结果 (1) MoCA量表对痴呆组及对照组的筛查评分均较MMSE量表评分低.(2)VD组中额叶、颞叶、基底节区、丘脑的发病者多于对照组(P<0.05).(3)吸烟、饮酒、脑白质病变、脑萎缩、梗死次数(≥2次)、梗死部位(双侧)VD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缺血性SVD患者,MoCA量表筛查优于MMSE量表.(2)SVD患者病变部位、吸烟、饮酒、脑白质病变、脑萎缩、梗死次数(≥2次)、梗死部位(双侧)与VD的发生相关.

  •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立堂;滕继军;刘广琴

    目的 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不同机制所知脑梗死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中国缺血性卒中分型(CISS)分型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根据发病机制分为4型,比较各组之间血清hs-CRP,并观察其余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不同机制类型梗死复发的关系.结果 动脉-动脉栓塞型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载体动脉阻塞穿支动脉型和混合型脑梗死组(P<0.01);低灌注/栓子清除障碍型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载体动脉阻塞穿支动脉型(P=0.016),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脉-动脉栓塞型患者中大于6 mg/L的例数明显高于载体动脉阻塞穿支动脉型和混合型脑梗死组(P<0.01);低灌注/栓子清除障碍型患者中大于6 mg/L的例数明显高于载体动脉阻塞穿支动脉型(P<0.05).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P<0.01);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中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P<0.01).发病早期NIHSS与动脉-动脉栓塞型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成正相关(P=0.01).动脉-动脉栓塞型和混合型卒中复发率明显高于载体动脉阻塞穿支动脉型(P=0.001,0.022).结论 血清hs-CRP可反映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中斑块的稳定性,对早期诊断、病情判断以及复发风险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白介素-10在脑卒中后免疫抑制中的作用

    作者:马嘉;闫福岭

    脑卒中后感染及其发病机制,尤其是脑卒中诱导的免疫抑制这一概念是目前一个研究热点.白介素10(IL-10)作为一个抑制性细胞因子在脑卒中后免疫抑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白介素10在脑卒中后的产生及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

  • Tau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晓燕;张志珺

    阿尔茨海默病是痴呆常见的类型.近年来研究表明Tau蛋白异常过度磷酸化与AD的发病有关.本文从Tau蛋白病因假说角度对AD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

  • 脑供血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因素及评估

    作者:陈晨;刘训灿;冯加纯

    侧支循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对维持脑灌注起到重要的作用,且侧支循环的系统评估有助于脑血管病治疗方案的个性化选择、临床预后的评估和卒中危险分层.但侧支循环代偿形式复杂多样,病理生理机制等诸多方面仍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我们从侧支循环的解剖结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和临床应用等多方面对其进行综述.

  • 样本含量与检验效能估计(三)——结果为二值变量的单因素两水平设计三种特殊试验的样本含量估计

    作者:胡良平;关雪;周诗国

    我们通常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处理结果为二值变量的单因素两水平设计定性资料(也称为四格表资料),这些方法属于差异性检验.在新药或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研究中,还可能需要采用非劣效性检验、等效性检验、优效性检验这3种特殊的假设检验方法中的某一种来处理此类资料.上期讲座中,我们介绍了结果为定量变量的单因素两水平设计三种特殊检验的样本含量估计,本期向读者介绍结果为二值变量的单因素两水平设计三种特殊检验的样本含量估计.

  • 脑小血管病研究进展

    作者:付建辉;赵辉

    脑小血管病(small vessel disease,SVD)是缺血性中风的病因之一.近十多年的研究发现,脑小血管病与中风、认知及情感障碍、步态不稳及老化等诸多疾病密切相关,因而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2008年世界中风日主题就是"小卒中,大问题"[1].

  • Suggestions for writing high quality scientific papers

    作者:

    Writing a good scientific paper that will be accepted by a high quality journal requires careful planning and preparation.The process actually begins with the design and performance of the study to be reported upon in the paper.The main sections of the paper which include the introduction,methods,results and discussion are actually components of the planning and execution of the study to be reported.

中华脑血管病(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4 01 0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