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杂志
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 중화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376-2491
- 国内刊号: 11-2137/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腹腔镜超声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超声在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1至2014年于北京妇产医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患者156例,随机分为腹腔镜超声辅助组(n=57)、腹腔镜组(n=54)以及开腹组(n=45).所有患者于术后6个月内以及术后12~18个月进行阴道超声扫查是否存在残余及复发,分别计算并比较3种方法术后子宫肌瘤的残余率及复发率.结果 腹腔镜超声辅助组的残余率(40.3%)明显低于腹腔镜组(53.7%,P<0.05),但和开腹组(4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超声辅助组的复发率(7.0%)明显低于腹腔镜组(33.3%)及开腹组(28.9%),均P<0.01;另外开腹组与腹腔镜组的残余率、复发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肌瘤数目与残余率及复发率呈正比,当肌瘤数目≥10枚时,所有病例均存在残余.结论 将腹腔镜超声应用于腹腔镜下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可降低子宫肌瘤的残留与复发.
-
早期乳酸面积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目的 探讨早期乳酸面积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的115例年龄≥65岁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每6小时监测血乳酸水平,记录早期乳酸面积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等指标.结果 患者28 d病死率为67.0%,呼吸道、腹腔和血流为常见的原发感染灶.与存活组相比,病死组患者早期乳酸面积和APACHEⅡ明显升高[(27.4 ±7.6)比(20.3±6.5)],乳酸清除率更低,接受机械通气、肾脏替代和≥3 d的血管活性药物治疗者更多,更易出现心血管、呼吸和肝、肾功能障碍(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早期乳酸面积能有效预测患者28 d病死率(AUC值0.758,P<0.01),预测价值明显高于初始乳酸值和乳酸清除率(均P<0.05).结论 早期乳酸面积能有效评估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且优于其他乳酸指标.
-
胎儿肠管增宽的产前超声诊断、预后及染色体分析
目的 通过产前超声对胎儿肠管增宽的诊断,结合其预后和染色体结果,评估此三者间的内在联系,以期进一步提高产前染色体检查侵人性操作的阳性率,同时减少漏诊风险.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就诊,超声检查肠管扩张的胎儿,共90例.产前向孕妇交代胎儿可能预后,对继续妊娠者行羊膜腔穿刺、脐血穿刺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定期超声观察胎儿肠管变化,产后新生儿正常排便为预后良好,产后新生儿未正常排便者行腹部X线或钡剂造影,明确诊断后行手术或保守治疗;对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引产的胎儿,于引产前进行羊膜腔穿刺、脐血穿刺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引产后行尸体解剖明确诊断,对未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引产而继续检查者行电话随访.结果 90例胎儿中11例胎儿十二指肠段肠管扩张,38例空回肠段肠管扩张,41例结直肠段肠管扩张,其中十二指肠段肠管扩张11例中10例引产,尸体解剖检查结果和超声结果吻合,1例失访.染色体检查3例21-三体综合征,1例18-三体综合征,1例染色体异位;38例胎儿空回肠段肠管扩张,其中26例孕期肠管扩张减轻或未见大辐度增加,预后良好,6例引产,3例生后手术,2例术后存活,3例失访,染色体检查回报1例21-三体,1例染色体异位;结直肠段肠管扩张胎儿41例,29例预后良好,5例引产,1例胎死宫内,2例出生后1个月内死亡,2例出生后手术,术后存活,2例失访.结论 胎儿肠管扩张根据其扩张部位和程度不同,临床上预后和其所合并染色体异常风险并不相同,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多系统萎缩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特点分析
目的 观察多系统萎缩(MSA)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的特点,为MSA早期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MSA患者47例和健康对照(NC)32名,采用尼高力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SSR检查,比较SSR潜伏期、SSR异常率及未引出率.结果 MSA组与NC组之间上、下肢平均潜伏期分别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肢:MSA组(1 485±187) ms,NC组(1 375±108)ms,P<0.001,下肢:MSA组(2 200±386) ms,NC组(1 994±240) ms,P<0.05];性别、年龄对两组SSR潜伏期及其异常率、未引出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病程>2年的MSA患者上、下肢SSR潜伏期平均值[上肢:(1 592±160)ms;下肢:(2 268±254) ms]均大于病程≤2年[上肢:(1 453±184)ms;下肢:(2 190±442) ms]的MSA患者,但两亚组上肢潜伏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2年的MSA患者SSR异常率(85.00%)、未引出率(75.00%)均高于病程≤2年(SSR异常率55.56%、未引出率22.22%)的MSA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SR异常率:P<0.05,SSR未引出率:P<0.001);MSA-C亚组上、下肢SSR潜伏期与MSA-P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MSA-C亚组SSR异常率(78.13%)大于MSA-P亚组,两亚组异常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亚组SSR未引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R是诊断MSA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SSR潜伏期、异常率和未引出率均随MSA病程延长而增加,MSA-C型患者较MSA-P型患者SSR异常率更高,双侧对称性SSR异常更支持MSA诊断.
-
Xp11.2/TFE3易位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磁共振表现
目的 分析Xp11.2/TFE3易位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Xp11.2 RCC)的磁共振(MR)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5年12月经解放军总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Xp11.2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表现,观察肿瘤位置、大小、信号、出血、坏死、囊变、动态增强特点以及转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肿瘤和肾皮质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信号强度变化的差异.结果 患者男4例、女7例,年龄15 ~ 49岁,平均年龄35.2岁.5例肿瘤位于右肾,6例位于左肾.肿瘤T1WI呈稍低和等信号10例,呈高信号1例;T2 WI以不均匀稍低信号为主6例,不均匀稍高信号4例,高信号1例;扩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2例,呈不均匀稍高信号9例;肿瘤的ADC值显著低于正常肾皮质(×10-3mm2/s)(1.35±0.20比2.09 ±0.11,P<0.05).肿瘤出血4例,坏死1例,囊变6例,含脂质1例.动态增强扫描肿瘤各期信号强度变化(皮质期、髓质期和延迟期分别为96%±93%、110% ±86%、103% ±46%)低于正常肾实质(皮质期、髓质期和延迟期分别为285%±109%、254% ±97%和225% ±90%)(均P<0.05).7例肿瘤见假包膜,1例肿瘤伴肾门淋巴结转移.结论Xp11.2 RCC的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患者年龄,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
P2Y12受体抑制剂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缺血事件影响的临床分析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P2Y12受体抑制剂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 基于国际多中心回顾性注册登记研究,纳入2003至2014年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入院行PCI术的患者,分为PPI组及非PPI组并随访1年,主要临床终点为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的复合终点.根据P2Y12受体抑制剂种类,将入组患者分为氯吡格雷组及替格瑞洛组,并比较不同药物与PPI联用发生临床终点事件的风险.结果 研究入选9 429例患者,PPI组占54.8%,具有更多高危因素.Cox回归结果提示PPI组较非PPI组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复合事件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 1.00,95% CI0.86 ~1.18).根据P2Y12抑制剂种类不同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不同P2Y12受体抑制剂联用PPI较未联用PPI患者的临床终点无差异,联用PPI的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的临床终点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PI与P2Y12受体抑制剂联用不增加全因死亡和再发心肌梗死风险,尤其PPI联用氯吡格雷在患者的缺血事件上与替格瑞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乳腺淋巴瘤超声影像与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淋巴瘤的超声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超声检查且经病理确诊的乳腺淋巴瘤24例,重点观察分析患者的超声表现和临床病理的相关资料,将超声表现与其病理对比分析.结果 根据超声图像有无边界可分为肿块型和弥漫型.弥漫型10例(10/24,41.7%),肿块型14例(14/24,58.3%),病理以弥漫大B淋巴瘤为主,不同分型的超声表现基于病理上的组织学改变,常与淋巴瘤细胞浸润的位置、程度、范围及不同病程阶段有关.肿块型与弥漫型在病变范围比较中有差异.继发与原发乳腺淋巴瘤在超声表现类型比较中无明显差异.在病变分布比较中有差异.结论 乳腺淋巴瘤的超声图像多变各异,其表现与病理基础密切相关,提高对乳腺淋巴瘤的认识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CT引导射频消融联合化疗对鼻咽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比较全身化疗联合CT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组)与单纯化疗对于鼻咽癌肝转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纳入在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427例确诊为鼻咽癌伴肝转移并接受化疗的患者,其中男340例、女87例,中位年龄45岁(18 ~ 80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身化疗,部分患者在化疗的同时针对肝转移灶联合CT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患者全身化疗期间每两程化疗后复查评估,完成治疗后每3个月随访1次直至其死亡或失访.研究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将联合组和化疗组进行1∶1配对并做生存分析.结果 在纳入的427例患者中,56例患者(13.1%)接受全身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371例患者(86.9%)只接受化疗.1∶1倾向评分匹配后,从两组中共选出56对匹配的患者,化疗联合射频消融组患者的1、3、5年总生存期比率分别为89.2%、45.5%和32.5%,而单纯化疗组为77.1%、27.5%和4.8%.化疗联合射频消融组患者的1、3、5年无进展生存期比率分别为64.0%、25.4%和10.7%;多因素生存分析校正后示化疗联合射频消融组的总生存(风险比0.43,95%可信区间0.25~0.73)及无进展生存(风险比0.44,95%可信区间0.28~ 0.71)均优于单纯化疗组.结论 全身化疗联合CT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较单纯化疗能够延长鼻咽癌肝转移患者的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
-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肌电图特点及椎旁肌参数对呼吸功能的评估价值
目的 分析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针极肌电图(EMG)特点,并探讨ALS患者第10胸段椎旁肌EMG各参数与病程、疾病进展速率、用力肺活量(FVC)和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ALSFRS-R)的关系.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确诊ALS患者112例,每例均行一侧胸锁乳突肌和(或)舌肌、上下肢肌及第10胸段椎旁肌EMG检测,测定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MUP)时限、波幅及募集相参数.结果 每例患者肌电图均呈广泛神经源性损害,均可见纤颤电位和(或)正锐波,二者同时出现多见;8例出现束颤电位(FPs),其中5例与纤颤电位和正锐波同时出现;1例发现复合性重复放电(CRDs).MUP时限延长、波幅增高,募集相为单纯相比率高达72.32%,高波幅募集相比率为35.7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VC降低与ALSFRS-R下降及第10胸段椎旁肌募集相峰值波幅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157和2.363).结论 ALS患者自发电位主要以纤颤电位、正锐波为多见,FPs出现率较低,偶可见CRDs.ALSFRS-R及第10胸段椎旁肌募集相峰值波幅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特别是呼吸功能障碍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自发性低颅压12例临床、影像特点及长期随访观察
目的 探讨自发性低颅压(SIH)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预后转归.方法 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近20年间12例SIH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进行长期随访,了解其预后转归.结果 12例患者均为成年起病,表现为体位性头痛,经保守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SIH头颅MRI显示脑叶出血、硬膜下血肿、小脑扁桃体下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变小、垂体充血、脑静脉窦扩张、弥漫性硬脑膜强化.结论 SIH以体位性头痛为特点,其MRI改变与脑脊液容量减少后发生的代偿改变有关,远期预后较好.
-
临时心脏起搏器抢救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估临时心脏起搏器抢救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5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抢救的因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骤停和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14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抢救时是否实施临时心脏起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80例)给予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其中心脏骤停49例,缓慢型心律失常31例;对照组(67例)给予传统心肺复苏和药物治疗,其中心脏骤停39例,缓慢型心律失常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抢救成功率为96.3%,明显高于对照组(44.8%)(P<0.05).观察组中39例(95.1%)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8例(45.1%),并且观察组中38例(97.4%)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2例(44.4%)(均P <0.05).心脏临床起搏患者中4例(5%)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心包积液(1例),室颤(1例),导管脱位(2例).结论 临时心脏起搏器在抢救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中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0.5 Gy X线照射对MC3T3-E1成骨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目的 探索低剂量X线促进成骨分化的关分子机制.方法 0.5 Gy X线照射成骨细胞后继续诱导成骨培养,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X线照射成骨细胞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筛检出表达差异基因,选取部分骨分化相关基因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进行验证,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和通路(Pathway)分析.结果 成骨细胞在低剂量X射线照射后,共发现1 41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559个上调,853个下调.Real-time PCR结果显示,0.5 Gy X线照射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的基因包括:Bglap-rs1(2.5倍)、Col1 a2(2.1倍)、Tgf-β1(3.4倍)、Lrp5 (2.5倍)、Dvl1(4.1倍)、Map4k5(1.6倍)(P<0.01),而Id2(0.5倍)、Dkk1(0.2倍)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免疫印迹结果显示0.5 GyX线照射成骨细胞后TGF-β1、LRP-5蛋白表达增加(P<0.05),Dkk1蛋白表达减低(P<0.01).GO和Pathway分析结果显示细胞外信号、细胞黏附斑信号、Wnt信号、IκB/NF-κB信号、生长因子受体信号明显富集.结论 低剂量X线照射成骨细胞后,可能通过细胞外信号、细胞黏附斑信号、Wnt信号、IκB/NF-κB信号、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和矿化,这些信号分子可以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网络体系,终导致成骨细胞表型特征的改变性.
-
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皮下模型的构建
目的 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分析皮下移植两种不同处理后的建模效果.方法 将18只参加实验的裸鼠分成2组,每组9只,将人子宫内膜组织移植在裸鼠皮下,一组移植后皮肤不予缝合,另一组移植后皮肤予缝合.观察两组裸鼠模型的成功率、皮肤创面的炎症反应及死亡比例.结果 不缝合组成活比例9/9,建模成功比例8/9;缝合组成活比例8/9,建模成功比例7/9.两组成活比例与成功比例相仿,切口均无明显红肿等炎症表现.不缝合组手术时间短,每只裸鼠建模时间约45 s.结论 皮下移植法是制作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的有效方法,移植后皮肤缝合与否对模型建立效果无影响.此建模方式简单,节约时间,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
危重症肌病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重症监护病房(ICU)医疗技术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危重症患者得以幸存,但许多患者出院后常伴有长达数月至数年的肌无力.这种危重症患者在ICU住院期间获得的肌无力被称之为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cquired weakness,ICUAW),其中常见的病因为危重症肌病(critical illness myopathy,CIM)和危重症多发性周围神经病(critical illness polyneuropathy,CIP),但两者亦可同时存在,称之为危重症多发性神经肌肉病(critical illness polyneuromyopathy,CIPNM) [1-2].目前认为CIM发病率较CIP至少高3倍以上,约占ICUAW的50%以上[1].
关键词: -
下段食管旁巨大支气管源性囊肿一例
患者女,39岁,以发现后纵隔肿物10d为主诉入院.胸部及上腹部CT提示后纵隔占位,考虑囊肿可能性大,怀疑食管囊肿或支气管囊肿(图1).进一步作超声内镜检查,提示食管距门齿30~38 cm处见光滑球形隆起,超声探头置于隆起处扫查,见局部食管壁超声结构第3及4层1个低回声团块,超声切面大小7.0 cm ×6.5 cm,毗邻主动脉.食管黏膜下肿物,考虑:(1)间质瘤,(2)囊肿.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未见阳性结果.于2016年1月11日行人工气胸胸腔镜探查+胸腔镜辅助后纵隔巨大肿物切除术.
关键词: -
滤泡性膀胱炎的超声诊断三例
病例1患者女,44岁,因腰痛伴尿频、尿急、尿痛,血尿1年余入院.超声表现:膀胱充盈良好,双侧输尿管开口周围膀胱壁均不规则增厚,表面凹凸不平.超声提示膀胱输尿管开口周围改变,考虑炎症或占位;建议进一步检查.膀胱镜示膀胱三角区散在数十个直径0.4~0.5 cm滤泡.术中病检示:滤泡性膀胱炎.
关键词: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一例
患者女,28岁,2006年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长期服用泼尼松片及羟氯喹.201 1年因长期服用激素致双侧股骨头坏死.此次因“枕颈部疼痛、双上肢及上胸部瘙痒感8d,右侧肢体无力5d”于2015年11月24日入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二科.患者入院8d前因体温升高自服布洛芬后出现枕颈部疼痛、双上肢及上胸部瘙痒感,入院5d前出现右侧肢体无力,伴双上肢远端麻木感,症状逐渐加重,持物不能,行走受限,遂来我院就诊.
关键词: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型垂体瘤术后一过性低血钾三例
例1 患者女,34岁,间断性头痛头晕5年,近1个月加重伴恶心.体格检查:满月脸、水牛背及向心性肥胖,轻微外伤后即有皮肤淤血及瘀斑.垂体增强磁共振成像(MRI)示:垂体右部见类圆形低信号影,大小约0.7 cm ×0.5 cm,强化程度低于垂体正常实质强化.2016年3月3 1日行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病理学诊断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型垂体腺瘤.手术路人为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行常规补钾,但出现一过性严重低血钾症状.患者手术前后血钾离子水平变化特征见图1.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