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泌尿科学 >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 investigation(Electronic Version)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4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8
  • 国内刊号: 2095-3216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11601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谢院生
  • 类 别: 泌尿科学
期刊荣誉:
  • 肿瘤相关肾损害的早期辨识和中西医防治策略

    作者:张宁

    肿瘤相关肾损害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由于本病临床和病理表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临床上又极易被忽略.本文主要从肿瘤相关肾损害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早期识别的策略和方法、肾功能对预后的预测价值、中西医治疗的原则和进展等方面,介绍、分析肿瘤相关肾损害的相关问题.

  • 从临床病例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诊断问题

    作者:占永立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临床诊断标准,目前尚存在一些争议.本文结合临床具体病例对HBV-GN诊断中存在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

  • 具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的诊治

    作者:饶向荣

    具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RS)是用来描述由小B细胞克隆分泌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Ig)引起肾脏损害的一个概念.根据定义,MGRS患者的B细胞克隆不符合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血液恶性肿瘤的诊断.这些克隆产生的MIg能够通过其直接机制或间接机制导致永久性肾损害.MGRS相关肾脏疾病的范围广泛,而且早期诊断有利于指导疾病的治疗和改善预后.诊断需要将光镜、免疫荧光、电镜下的肾脏形态学变化与完整的血液学检查如血清和尿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血清轻链测定相结合.MGRS的治疗包括常规治疗、基于蛋白酶体抑制剂、细胞毒性药物和免疫调节剂的化疗及干细胞移植治疗.目前MGRS所采用的针对B细胞克隆的治疗策略,类似于恶性肿瘤疗法的等效外推.此外,及时地评估血液学反应,可帮助判断治疗效果,延长总的生存时间.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评估研究进展

    作者:唐宽平;董哲毅;张利

    营养不良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增加住院率、死亡率的高危因素,也是血液净化工作者经常面对的问题.营养不良的评估对于其预防、监测、诊断及治疗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营养不良评估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利妥昔单抗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涛;李婷婷;杨洪娟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因,随着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SD7A)抗体在IMN患者中的发现,膜性肾病已被视为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B细胞在IMN中的致病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利妥昔单抗(RTX)是一种特异性针对B淋巴细胞表面CD20的单克隆抗体,能与CD20抗原高亲和力结合,通过抗体依赖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导致B淋巴细胞清除,且安全性较高.近年来,RTX已逐渐应用于MN的治疗中.本文就RTX治疗IMN的进展进行综述.

  • IgA肾病预后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刘键;段姝伟;陈香美

    IgA肾病(IgAN)为全世界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该病虽然为慢性进展性疾病,但预后的个体差异极大.因此预后的评估和终点事件预测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Ig AN预后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病理分型(Lee氏分级、牛津分型等)、临床指标(基线蛋白尿、eGFR等)、数学模型(ARR评分、GOTO模型)以及生物标志物(尿液TGF-β1、IL-6等).多种方法为IgAN预后的早期预测及干预提供了手段,但各有利弊,该文对近年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随机、双盲、单模拟、多中心临床研究

    作者:魏连波;洪钦国;汤水福;龙海波;于淑军;史伟;周伟东;张春花;罗月中;吴金玉;肖炜;隋淑梅;王明;吕佩佳;谢丹丹;邹小虎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中国临床试验中心注册(ChiCTR-TRC-12002539),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2:1基础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全国9家三甲医院,共有120例患者入选.试验组采用基础治疗(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加中药辨证组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安慰剂治疗,疗程为3个月.定期监测24 h尿蛋白量、血清白蛋白、肾功能、中医证候评分及不良反应.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89.39%,对照组总有效率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4,P=0.005);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8,P=0.009).治疗过程中试验组库欣综合征、消化道反应、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66,P=0.006;χ2=5.088,P=0.024;χ2=5.227,P=0.022).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提高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并可有效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

  • 高龄男性住院患者机械通气后并发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青霖;李淑慧;刘旭利;王小丹

    目的 分析高龄男性患者机械通气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相关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房的26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机械通气后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初步筛查出影响预后的因素,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各因素对AKI的影响.结果 260例高龄男性机械通气患者,中位年龄89岁;机械通气后共有125例(48.1%)患者发生AKI.两组患者相比,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伴有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病史的比例在AKI组稍高于非AK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慢性肾脏病(CKD)、糖尿病病史者,AKI组明显高于非AKI组(67.2%比51.1%,t=6.937,P=0.008;51.2%比38.5%,t=4.224,P=0.040);与非AKI组患者相比,AKI组患者PaO2、PaCO2和PaO2/FiO2明显降低,(58.2比62.5 mmHg,t=2.729,P=0.006;46.2比51.0 mmHg,t=2.075,P=0.038;122.5±46.0比145.7±48.6 mmHg,t=3.944,P<0.001);尿酸、血糖(422.4比265.0μmol/L,t=7.438,P<0.001;9.4比7.7 mmol/L,t=3.505,P<0.001)水平增高;高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设定值(≥4 cmH2O)在AKI组中的比例更高(21.6%比10.4%,t=16.816,P=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有CKD(OR=1.976,P=0.027)病史、高尿酸(OR=1.006,P<0.001)、低PaO2/FiO2(OR=0.989,P=0.001)和高PEEP值(≥4 cmH2O,OR=3.146,P=0.004)是高龄男性住院患者接受机械通气后发生AKI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男性住院患者机械通气后AKI的发生率为48.1%;伴有CKD病史、高尿酸、低PaO2/FiO2和治疗中使用高PEEP值(≥4 cmH2 O)是高龄男性住院患者接受机械通气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的诊疗进展

    作者:毛永辉;王松岚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指骨髓中浆细胞异常增生所引起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其以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为特征,进而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害.肾损害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常见并发症,且是其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骨髓瘤肾损害发生机制多样,管型肾病和高钙血症是主要原因.及时有效的诊断并采取适当治疗可改善这类患者总体预后.本文重点阐述骨髓瘤相关性肾损害的诊疗进展.

  • 新版《日内瓦宣言》折射出新时期的医学人文情怀

    作者:付平;赵宇亮

    2017年10月14日,世界医学协会( 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 )在美国芝加哥通过了新修改版的《日内瓦宣言》. 1948年世界医学协会将有着2500余年历史的《希波克拉底誓词》修改为《日内瓦宣言》,成为全球医疗行业职责与道德的纲领性规范. 新版的《日内瓦宣言》是70年来重大的一次修改,在医患关系、同事及师生关系、医务人员自身权益等方面增加了内容,折射出新时期的医学人文情怀. 医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高度结合的学科,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不同时期的医疗行业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与机遇. 在全面深入医改的今天,新版《日内瓦宣言》更新的内容对于新时期我国医疗行业有着现实的启示意义. 下面就这次修改的条目及关键内容进行重点解读.

  • 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例

    作者:蔡彦;俞集会;张卫兵;徐正群;陈佳艳;高家沛

    患者男性,65岁,因"维持性血液透析8年余,间断发热伴胸闷3 d"于2017 年1 月7 日入住武警江苏总队医院.9年前患者于外院诊断"慢性肾衰竭( CKD5期) 慢性肾小球肾炎",行左前臂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后近1年转入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3次/周). 2年前诊断"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3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体温高可达39 .6 ℃,伴咳嗽,无咳痰,自觉时有胸闷、气促,活动后加重,无胸痛,自行服用"清开灵"等药物,症状无缓解. 入院查体:体温:38.3℃,脉搏:104 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40/80 mmHg(1 mmHg=0.133 kPa);慢性病容,轻度贫血貌,眼睑及颜面部无水肿,结膜无出血,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未扪及细震颤及抬举性冲动,叩诊心浊音界扩大,心率104次/min,律齐,二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喷射样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 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后急查血常规:红细胞 3.59 ×1012/L,血红蛋白114 g/L,血小板98 ×109/L,白细胞6.67 ×109/L,中性粒细胞 85.1%;肾功能:血清肌酐 1090 μmol/L,尿素氮:30.84 mmol/L,血尿酸:509.6 μmol/L;肝功能:谷氨酸转氨酶:28.0 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0.0 U/L,白蛋白:31.5 g/L,球蛋白:31.1 g/L;电解质:钾 5.05 mmol/L,钠133.6 mmol/L;钙 2.47 mmol/L,镁 0.98 mmol/L,磷1.54 mmol/L;随机血糖 10.30 mmol/L; C 反应蛋白:135.4 mg/L;动态红细胞沉降率:90 mm/h;胸部CT检查提示:右肺下叶结节,慢性支气管炎征象;两肺多发纤维灶;治疗前予血培养检查提示阴性;诊断:发热待查: 上呼吸道感染;慢性肾脏病( CKD 5期) 慢性肾小球肾炎,维持性血液透析状态. 予静脉应用头孢他啶抗感染,维持性血液透析(3次/周),抗凝、扩冠,改善心脏功能等治疗;患者入院5 d后体温降至正常范围,治疗近2周出院. 出院1周后患者体温再度升高,高达38 .5℃,病程中曾不规律服用"泼尼松"治疗;2017年2月3日因"发热待查"入住他院,查血常规:红细胞:3.68 ×1012/L,血红蛋白 112 g/L,血小板89 ×109/L,白细胞9.92 ×109/L,中性粒细胞85.2%;肝功能:谷氨酸转氨酶112 U/L,白蛋白34.9 g/L,球蛋白 41.1 g/L;电解质:钾:4.44 mmol/L,钠 124 mmol/L,钙 2.16 mmol/L,镁1.16 mmol/L,磷1.68 mmol/L;降钙素原4.50. 再次行连续外周血培养均提示路邓葡萄球菌生长,予硫酸头孢噻利抗感染治疗,症状未见好转.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