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华神经科杂志

中华神经科

中华神经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logy 중화신경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7876
  • 国内刊号: 11-369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703
  • 曾用名: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崔丽英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脑桥梗死致后核间性眼肌麻痹一例

    作者:陈洁;胡望望;冯晓文;陈露芸;张增瑞;邵蓓

    后核间性眼肌麻痹是一种少见的眼球水平同向运动障碍.我们分析了1例急性脑桥梗死引起的后核间性眼肌麻痹,并回顾文献,与常见的多发性硬化、脑桥肿瘤等进行鉴别诊断,通过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检查等明确病因.脑桥梗死是引起后核间性眼肌麻痹的病因之一,症状轻者易误诊.

  • 回收血栓病理确诊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致急性脑梗死一例

    作者:张哲;杨波;闫婧;杨中华;马宁;卢德宏;刘丽萍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感染性赘生物脱落栓塞是引起脑卒中的病因之一.近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在国内外广泛开展,但是国内通过回收血栓的病理检查确认卒中病因的报道较少见.现报道1例回收血栓病理确诊的IE所致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为33岁男性,既往有扩张性心肌病病史,主因“突发左侧肢体麻木力弱14h”就诊,行机械取栓术,回收血栓病理检查发现革兰阳性球菌.患者入院后出现高热、脓毒性休克、急性肾衰竭,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附壁血栓,因此确诊为IE所致急性脑梗死.

  • 早发型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伴Coats综合征一例

    作者:刘逸奇;岳冬曰;刘华;朱雯华;张巍;赵重波;卢家红

    早发型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其发病较早,症状多较为严重,且容易伴有视网膜血管病变、感音神经性耳聋、癫痫等特殊的肌肉外多系统病变.我们报道1例罕见的伴有Coats综合征的早发型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这一特殊类型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的认识.

  • 头颈动脉夹层首发头痛的特点

    作者:王玉涵;承文超;连亚军

    目的 分析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头颈动脉夹层患者的头痛特点.方法 连续收集并前瞻性登记2010-2017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介入科诊治的非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头颈动脉夹层患者146例,对其中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患者通过调查问卷面对面收集其临床表现,分析其首发头痛的特点.将146例头颈动脉夹层患者按是否以头痛为首发症状分为首发头痛组(20例,占13.7%)和非首发头痛组(126例,占86.3%).结果 首发头痛组有6例(30.0%)患者合并脑缺血事件,非首发头痛组有97例(77.0%)合并脑缺血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338,P<0.01);首发头痛组有17例(85.0%)患者夹层位于后循环,非首发头痛组有70例(55.6%)患者夹层位于后循环,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14,P=0.0l3).在仅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20例患者中,40.0%(8/20)的患者头痛为持续性,60.0% (12/20)的患者为间断性;70.0%(14/20)的患者为重度头痛,25.0%(5/20)的患者为中度头痛,5.0%(1/20)的患者为轻度头痛;60.0% (12/20)的患者头痛性质为搏动性和胀痛;11/17的后循环夹层患者头痛累及枕部.结论 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头颈动脉夹层患者的头痛往往是突发的、与以往经历的头痛不同的重度疼痛,头痛的性质常表现为偏头痛样,可呈持续性或间断性.相比前循环动脉夹层,后循环动脉夹层患者较多以头痛为首发症状.

  • 大麻素受体信号通路在亨廷顿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时钰;陆永利;杨红卫

    亨廷顿病是一种单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脑内纹状体神经元大量丢失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为不自主的舞蹈样运动、认知障碍和神经精神症状.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突变亨廷顿蛋白的表达,导致纹状体中中型多棘神经元的选择性变性和疾病的发作.大麻素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CBR)主要通过CBR1和CBR2信号途径在神经递质释放、突触可塑性、基因表达和神经元活性的调制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CBR1介导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肽Y/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等相关信号通路在调节亨廷顿病纹状体神经保护中发挥关键作用.我们着重综述有关CBR1相关信号通路在亨廷顿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为防治亨廷顿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药物靶点.

  • 特发性伴中央颞区棘波的癫痫谱系疾病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段亦然;高瑜;李铭玉;王玉平

    特发性伴中央颞区棘波的癫痫谱系疾病(spectrum of idiopathic rolandic epilepsy syndromes,简称IRES谱病)是基于大量遗传学研究结果,遵循国际抗癫痫联盟的分类方法提出的概念.该谱病包括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变异型、Landau-Kleffner综合征、癫痫伴慢波睡眠期持续棘慢波、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中央颞区癫痫伴言语失用.IRES谱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主要遗传方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多基因遗传,其主要的性状特点为中央-颞区棘波放电,但其遗传机制还有待充分研究.目前已发现多种基因[延伸蛋白复合体4亚基、N-甲基-D-天氡氨酸离子能谷氨酸受体2A、γ-氨基丁酸A受体、钾离子电压门控通道亚单位2或3、脑神经元性生长因子、DEPDC5 (DEP domain-containing 5)、RNA黏附蛋白fox1同系物1或3基因]和数种拷贝数变异与IRES谱病相关.我们结合IRES谱病的遗传学、临床及电生理特点做出综述,为全面了解IRES谱病,指导临床诊疗提供了支持.

  • 不可忽视的晚发型神经系统遗传代谢病

    作者:赵玉英;焉传祝

    遗传代谢病(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IEMs)是指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多肽或蛋白构成的酶、受体、跨膜转运载体、神经递质及其相关辅因子等发生遗传缺陷而导致的一组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常以1岁为界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目前明确报道的IEMs已有近千种之多,其中有80%以上会出现神经系统受累的症状和体征,也称神经系统遗传代谢病,而晚发型的患者往往首先就诊的是神经内科.IEMs的治疗目标是纠正代谢缺陷,主要治疗原则包括限制缺陷酶底物的摄入、酶替代治疗、促进毒性代谢产物排出、辅因子治疗、基因治疗和对症支持处理等.一大部分IEMs病种可防可控,若及早发现、正确干预,患者甚至可以无病健康生存,所以加强神经内科医生对晚发型神经系统遗传代谢病的认识至关重要.

  • 国际抗癫痫联盟新修订发作类型操作性分类的特征及解读

    作者:梁锦平

    本文旨在为使用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2017癫痫发作类型分类提供指南解读,主要框架包括基本版和扩展版分类.根据重要的发作体征和症状,癫痫发作类型主要分为局灶性、全面性及未知起始发作.任何局灶性发作根据知觉保存与否分为知觉清醒与损害性发作;然后又进一步分为运动性与非运动性发作.局灶性发作可能演变成双侧强直-阵挛发作.全面性发作也分为运动性与非运动发作.未知起始发作仍然可分为运动、非运动、强直-阵挛、痫性痉挛或行为终止.

  • 腓骨肌萎缩症四种常见基因亚型的电生理特点分析

    作者:张捷君;黄顺祥;赵华栋;李小波;刘蕾;谢雍之;资晓宏;唐北沙;张如旭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中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1A、1X、2A及髓鞘蛋白零基因(MPZ)相关CMT4种CMT亚型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 对2004-2018年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和湘雅医院的36例CMT1A、78例CMT1X、31例CMT2A、10例MPZ相关CMT患者进行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及下肢(胫神经、腓总神经)电生理检测.分别测量远端运动潜伏期、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F波潜伏期,并测算传导阻滞、远端潜伏期指数(TLI)和改良F波比率(MFR)以评估周围神经不同节段的脱髓鞘情况;测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以评估周围神经轴索病变.对各亚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如性别、发病年龄、病程及总体神经功能限制量表(ONLS)评分与电生理参数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MT1A患者表现为弥漫性脱髓鞘伴轴索变性,正中神经MNCV为(21.39±6.72) m/s、CMAP波幅为2.40(3.50) mV.CMT1X患者表现为弥漫性脱髓鞘伴轴索变性,正中神经MNCV为35.20(6.77)m/s、CMAP波幅为2.60(3.79) mV.CMT2A患者以轴索变性为主,正中神经CMAP波幅为(4.75±2.38) mV.MPZ相关CMT患者电生理参数变异较大;CMT1A、CMT1X、CMT2A及MPZ相关CMT患者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TLI及MFR值均无异常;CMT1A患者发病年龄与正中神经MNCV呈正相关(r=0.423,P=0.025),MPZ相关CMT患者发病年龄与正中神经MNCV呈正相关(r=0.782,P=0.0 13),CMT2A患者发病年龄与正中神经CMAP波幅呈正相关(r=0.652,P<0.01);CMT1X男性患者脱髓鞘及轴索变性均较女性患者严重,男性正中神经MNCV(Z=-3.300,P<0.01)和CMAP波幅(Z=-3.960,P<0.01)、尺神经MNCV(Z=-2.56,P=0.011)和CMAP波幅(Z=-2.311,P=0.048)明显低于女性患者;CMAP波幅分别与CMT1A(r=-0.494,P<0.01)、CMT1X(r=-0.596,P<0.01)、CMT2A(r=-0.494,P=0.012)患者的ONL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CMT1A、CMT1X、CMT2A及MPZ相关CMT各亚型具有不同的电生理特点,神经电生理检测是临床分型的依据并可为下一步的基因诊断提供指导;CMAP波幅可能可作为评估CMT患者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 基于筛查量表的福建人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表型谱的研究

    作者:蔡乃青;张清香;郑韵秋;曾燕琴;段心怡;王柠;李智文;蔡斌

    目的 总结福建人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CADASIL)表型谱,探讨CADASIL筛查量表的效力及调整方向.方法 根据筛查量表及基因检测,纳入2011年5月至2017年11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及福建省神经病学研究所的38例CADASIL患者及64例类CADASIL患者,总结其临床、影像特点,分析量表效力.结果 CADASIL患者在白质病变延伸至颞极(13/38,34.2%)、外囊(36/38,94.7%)及至少累及2代家族史(13/38,34.2%)项目中的比例均高于类CADASIL患者(分别为10/64,15.6%,x2=4.716,P=0.030;47/64,73.4%,P=0.008;10/64,15.6%,x2=4.716,P=0.030).而二组在其余项目(偏头痛、有先兆的偏头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发生在50岁前、精神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白质脑病、皮质下梗死)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DASIL患者量表得分[(14.84±3.03)分]高于类CADASIL患者[(13.34±3.31)分,t=2.282,P=0.025],量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22.结论 福建人群CADASIL临床表现特异性较低,建议更多关注影像学改变,尤其是白质病变累及外囊.CADASIL筛查量表能够提高疾病诊断效率,但对于福建人群需要适当调整,可考虑降低偏头痛、有先兆的偏头痛及认知功能下降的分值.

    关键词: CADASIL 表型 基因测定
  • 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八例

    作者:靖冬来;陆慧;黄朝阳;周爱红;左秀美;刘琳;刘阳;武力勇

    目的 分析总结8例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FFI)患者的临床特征、多导睡眠监测(PSG)、影像检查、基因分析及实验室检查的结果,以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认识.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9-2018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过基因检查确诊的8例FFI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心理学检查、脑脊液检查、PSG、头颅磁共振成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1sF-氟代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脑电图等资料.结果 8例FFI患者中,男3例,女5例,起病年龄(49.8±14.3)岁(19~64岁),病程8~18个月.所有8例患者基因检查均显示20号染色体朊蛋白基因(PRNP)出现D178N突变,129位氨基酸多态性为M/M型,其中5例患者有家族史.8例患者均有睡眠障碍以及与睡眠相关的不自主运动、呼吸困难、喉鸣;8例患者均出现快速进展性痴呆,并伴或不伴有精神症状、共济失调、锥体束及锥体外系损害;8例患者均有自主神经损害,表现为高血压、出汗、心动过速、不规则呼吸等症状.3例患者SPECT/18F-FDG-PET提示丘脑葡萄糖代谢减低.7例患者PSG提示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觉醒周期障碍,尤其是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减少或缺失,并记录到呼吸困难、喉鸣及不自主运动.结论 FFI表现为睡眠障碍及睡眠相关的非自主运动、呼吸困难、喉鸣、快速进展性痴呆及自主神经损害,家族史、PSG和PET检查有助于FFI的诊断,PRNP基因序列的分析能明确FFI的诊断.

  • 肌阵挛-肌张力障碍综合征一家系的临床特点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作者:施丹莉;张琛;徐芳;唐取春;尹世敏;王磊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肌阵挛-肌张力障碍综合征(MDS)中DYT11型肌张力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致病基因突变类型,总结DYT11型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特点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火箭军总医院2018年1月收治的一MDS家系,对该家系52人中的11名发病成员进行临床资料收集、总结,对该家系中包括先证者在内的4名发病成员进行肌张力障碍相关基因检测.结果 该家系发病成员的临床特点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临床症状异质性,其中4名发病成员表现为肌阵挛合并肌张力障碍,2名发病成员仅有肌阵挛,5名发病成员仅有肌张力障碍.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父亲、祖父均存在MDS已知致病基因SGCE基因c.835_839delACAAA位点的杂合突变,属于DYT11型肌张力障碍,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结论 MDS临床表现存在明显异质性,对伴有肌阵挛的肌张力障碍患者进行基因筛查对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 McLeod综合征的XK基因新突变位点一家系研究

    作者:许利刚;华平;刘卫国;李作汉;陆杰;刘红星

    目的 探讨XK基因突变导致的McLeod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方法 收集1例于2017年5月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表现为McLeod综合征的中年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该患者进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检测,发现XK基因异常,后检测先证者亲属的基因进行验证.结果 该先证者及其哥哥临床均表现为全身的舞蹈症、外周血棘红细胞、血清肌酸激酶增高.其家系分析符合性X染色体隐性遗传.先证者携带XK基因c.1004G>A突变.疾病数据库尚未报道该突变位点,该位点突变可使XK蛋白丧失后一个跨膜结构,影响蛋白功能.先证者及其哥哥为半合突变,一位姐姐为正常纯合子,其另一位姐姐、先证者的母亲和女儿为杂合突变,在家庭成员中验证此突变位点,符合家系共分离特点.结论 报道了中国大陆首例McLeod综合征的家系,并通过血液学和基因检测得到证实,同时发现XK基因的一个新突变位点.建议对中老年男性患者,若出现舞蹈症、心脏病、血清肌酸激酶升高等多系统症状,需常规行XK基因筛查排除McLeod综合征.

  • 再接再厉提高论文质量、显示度和影响力

    作者:汪谋岳;蒲传强

    中华神经科杂志在过去一年在提高论文质量、显示度和影响力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包括坚持定期召开杂志定稿会、不断完善官方网站和微信平台的建设等,杂志的新影响因子达2.755,创历史新高,并在所有140多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中名列前茅.在新的一年,中华神经科杂志将再接再厉,采取综合措施,争取被Medline等更多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

中华神经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3 04 05 06
1997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