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oracic Surgery (Electronic Edition)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5-8773
  • 国内刊号: 11-9357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高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术中非计划事件对于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

    作者:郭旭峰;孙涛;叶波;杨煜;孙益峰;华荣;张晓彬;茅腾;李志刚

    目的:探讨术中非计划事件发生对于微创食管癌根治术(MIE)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单一手术组连续收治的303例 MIE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中有无发生非计划事件分为非计划事件组(UG组,85例)和无非计划事件组(PG组,21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1)MIE术中非计划事件(89例次)以胸腔和(或)腹腔粘连(28/89,31.5%)、术中意外发现肿瘤外侵明显(sT4a+T4b,25/89,28.1%)为多见。(2)UG 组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57.6%)和神经系统并发症(10.6%)、感染(32.9%)和乳糜胸(8.2%)发生率均显著高于PG 组(8.3%、2.8%、5.0%和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38、8.026、10.336、8.325,均P<0.05)。(3)中转开胸或开腹常见原因为胸腔和(或)腹腔粘连(9/38,23.7%),以及损伤血管大出血(7/38,18.4%)。(4)非根治性切除常见原因为肿瘤侵犯气管和(或)总支气管(7/21,33.3%)及主动脉(5/21,23.8%)。结论术中非计划事件的发生增加了MIE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随着学习曲线的延长,术中非计划事件发生率会明显下降;术前对原发肿瘤和转移淋巴结的准确分期有助于降低 MIE术中非计划事件的发生。

  • 高体重指数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吴灿兴;张树亮;陈椿;朱勇;郑炜;郭朝晖

    目的:探讨高体重指数(BMI)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228例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胃代食管(经食管床)左颈机械吻合+空肠造瘘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剔除术前接受过辅助放化疗、术前低白蛋白血症(白蛋白浓度≤35 g/L)、合并心肺基础疾病、轻BMI (BMI<18.5 kg/m2)患者,终收集符合标准的151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将151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为正常BMI组和高BMI组,其中正常 BMI组(18.5kg/m2≤BMI<24kg/m2)92例,高 BMI组(BMI≥24 kg/m2)5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高 BMI组患者的术后食管吻合口瘘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 B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7% vs 7.6%,χ2=7.80,P<0.01;84.7%vs 68.5%,χ2=5.05,P<0.05);但两组间切口感染、心脏并发症和乳糜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2,χ2=0.48,χ2=0.23,均P<0.05)。结论高BMI患者较正常 BMI患者易发生吻合口瘘和肺炎,可根据患者术前BMI指导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治疗。

  •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患者的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孙各琴;李斌飞;叶子;李素芬;杨皓程;冯雪琴;严海忠;罗锡华;慕月晶

    目的: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患者的医院感染因素。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行 ECMO支持患者的医院感染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0例,感染率26.7%。分离病原菌5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3株(74.1%),革兰阳性菌15株(25.9%)。多重耐药菌株高度集中,以鲍曼不动杆菌(21株,36.2%)、铜绿假单胞菌(18株,31.0%)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株,20.0%)为主。感染组平均住院时间为36.5 d,显著长于非感染组的7.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0,P<0.05);感染组 ECMO支持时间>48 h者占95.0%,显著高于非感染组的52.7%,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1.375,P=0.001)。ECMO支持时间延长会延长住院时间,但未增加病死率;高水平乳酸增加患者的病死率(Z=-2.598,P<0.05)。结论行 ECMO支持治疗继发感染与住院时间、ECMO支持时间有明显相关性,医院应对此作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 ECMO继发感染的发生。

  • Syn、P63和TTF-1对小细胞肺癌诊疗的作用

    作者:杨光;刘会宁;郄鹏

    目的:探讨突触素(Syn)、P63、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对小细胞肺癌(SCLC)病理再分型及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河北省人民医院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 SCLC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理组织标本进行 HE染色,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Syn、P63、TTF-1的表达情况,三者联合检测区分出纯小细胞肺癌(PSCLC)和复合性小细胞肺癌(CSCLC)。所有患者应用 EC化疗方案(卡铂+依托泊苷)治疗,并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结果经病理检查后排除1例低分化鳞癌。入组的69例 SCLC患者中,Syn阳性率为97.1%(67/69),P63阳性率为11.6%(8/69),TTF-1阳性率为88.4%(61/69)。PSCLC 和 CSCLC 分别占79.7%(55/69)和20.3%(14/69)。EC 方案对 PSCLC 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 CSCLC(60.0% vs 14.3%;χ2=9.330,P=0.002)。PSCLC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9.9个月,CSCLC为12.0个月,PSCLC的预后总生存率显著优于 CSCL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79,P=0.002)。结论 Syn、P63和TTF-1联合检测有助于 SCLC的病理再分型;EC方案对 PSCLC的有效率优于 CSCLC,PSCLC的预后总生存率也优于CSCLC。

  • 肺结节多学科整合门诊及系统随访在肺癌早期诊疗中的作用

    作者:杨清杰;黄晓媚;孙晓雁;胡蒙;包传恩;解百宜;郭明

    目的:总结分析肺结节多学科整合门诊及系统随访在肺癌早期诊疗中的作用。方法总结开展肺结节多学科整合门诊1年来就诊量、患者基本情况、门诊诊断和建议、随访情况、手术情况、病理情况等信息。分析多学科整合门诊通过提高早期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随访率,实现肺癌早诊、早治方面的作用。结果共看诊134例患者,261个肺结节,诊断为早期肺癌的患者占54.5%(73/134),建议手术患者55例(占41.0%),实际手术患者50例(37.3%),术后确诊 IA期以前的早期肺癌(包括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癌、微浸润腺癌、浸润癌)占33.6%(45/134),早期肺癌的门诊诊断准确率为90.0%(45/50)。有73.3%(33/45)的早期肺癌既往在外院诊断为良性肺结节,建议无须治疗或复查。结论通过肺结节多学科整合门诊和系统随访的形式,能更好地发现早期肺癌,降低误诊率,实现早诊、早治,降低肺癌相关病死率。

  • 老年多发磨玻璃结节的外科治疗策略及疗效分析

    作者:武韫;吕帆真;沈晓咏;朱正洪;高文

    目的:探讨老年多发磨玻璃结节(GGO)的外科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胸外科收治的78例老年多发 GGO患者,根据术前影像学中磨玻璃结节实质部分比例,分为磨玻璃结节(GGO)组34例(C/T<0.5)和实质结节(SN)组44例(C/T>0.5),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两组患者总生存率的影响,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亚肺叶切除组(37例)3年总生存率为87.3%,肺叶切除组(33例)为85.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5,P>0.05);GGO组术后3年总生存率为97.1%,SN组为79.5%,GGO总生存率显著高于SN组(χ2=8.490,P<0.05);T1a组3年总生存率为95.3%,T1b为77.1%,T1a组总生存率显著高于T1b组(χ2=8.490,P<0.05)。术后预后多因素分析提示,结节直径(T)和 C/T 比与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老年多发磨玻璃患者的亚肺叶切除具有与肺叶切除相似的治疗效果,结节直径和C/T比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 自体肋骨移植在胸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柴;沈钢;张国飞;李文善

    目的:探讨自体肋骨移植方式在胸骨缺损重建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200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13例行胸骨切除,并使用自体肋骨移植方式重建胸骨缺损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13例患者中,胸骨柄患者9例,胸骨体患者4例。术后病理证实:软骨肉瘤3例,骨髓炎3例,骨软骨瘤3例,淋巴瘤2例,骨巨细胞瘤1例,韧带样瘤1例。所有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在长期随诊过程中,共有2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患者因非霍奇金淋巴瘤复发在术后6个月去世,另1例患者因心脏病在术后26个月去世;其余患者均胸廓塑形良好,未出现反常呼吸、外观畸形和胸廓不稳等情况。结论对于胸骨切除术后缺损的患者,建议使用自体肋骨移植的方式来重建缺损区域。

  • CXCR4/CXCL12信号途径在食管鳞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周玉汀;田辉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趋化因子12(CXCL12)信号途径在食管鳞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机制,为探讨CXCR4成为食管癌治疗新的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食管鳞癌 EC9706细胞,添加趋化因子 CXCL12,通过侵袭转移实验、黏附实验分别检测食管鳞癌EC9706细胞株的细胞侵袭、移动和黏附能力。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添加不同浓度趋化因子CXCL12(终浓度为5、10μg/ml),食管鳞癌 EC9706细胞株的细胞侵袭、移动和黏附能力均较空白对照组高,并且存在剂量依存关系,即CXCL12浓度越高,细胞的侵袭、移动、黏附能力越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添加不同浓度趋化因子CXCL12,食管鳞癌细胞的 EGF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并且存在剂量依存关系,即CXCL12浓度越高,EGF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XCR4/CXCL12信号途径与食管鳞癌细胞的侵袭、转移相关,并且存在剂量依存关系,有可能通过调控 EGFR 的表达参与食管鳞癌的浸润转移。

  • 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血管浸润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温焕舜;梁朝阳

    目前肺癌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位居第一的癌症,对于其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至关重要。TNM分期是评估肺癌预后重要的指标,但相同分期的肺癌尤其是早期肺癌的预后仍然存在诸多变化。血管浸润在癌症的进展和转移上扮演重要角色,也可能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因素。研究表明血管浸润对于早期肺癌尤其是未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肺癌的预后有重要影响,有的学者进一步建议将血管浸润纳入早期肺癌的TNM分期系统。文章主要对血管浸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肺癌 预后 血管浸润
  • 调节性T细胞在重症肌无力研究中的进展

    作者:徐朋亮;朱勇俊;宋阳;陈志明

    重症肌无力(MG)为一种由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介导的、具有 T细胞依赖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研究发现,调节性 T细胞(Treg)功能异常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重症肌无力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重点介绍了Treg细胞的特点及其在重症肌无力作用机制方面的进展,旨在能够发现一种对重症肌无力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效的以异常T细胞为基础的治疗方法。

  • 右胸腔肺内胸腺瘤误诊为肺结核1例

    作者:王士猛

    正常胸腺瘤多发生于前纵隔内,发生于前纵隔之外的胸腺瘤均称为异位胸腺瘤[1]。异位胸腺组织可以与正常胸腺组织相连续,也可以是分离的。胸腺胚胎发育时期起源于第3、4对咽囊腹侧内胚层上皮,后逐渐向腹侧及尾侧移至前纵隔。如果胸腺从咽部至纵隔下降过程中有小块组织残留于某一部位,便形成异位胸腺组织,胸腺瘤好发部位为前上纵隔,但也可发生于纵隔其他部位及颈部[2]、甲状腺[3]、心包腔[4]、肺门、肺实质内[5]或胸膜本身。胸腺瘤是胸腺良性上皮细胞发生的肿瘤,异位胸腺瘤整体上仍保持胸腺瘤的主要病理特征。菏泽市立医院胸外科收治右胸腔巨大肺内异位胸腺并误诊为肺结核1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胸腺瘤 异位 肺结核
  • 胸腔镜袖式肺叶切除治疗中央型肺癌4例

    作者:王宇飞;张满;马英;李春林;那顺;靳智勇;康世荣;梁俊国;特木热;郭占林

    目的:探讨胸腔镜袖式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完成4例肺癌胸腔镜右肺上叶袖式切除术,均采用“三孔法”腔镜下行肺叶动脉、静脉、叶间裂切断,淋巴结系统性清扫,并袖式切除支气管。采用3-0滑线连续吻合,自支气管后壁开始,经主操作孔行支气管端端吻合术。结果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肺叶切除、支气管袖式切除吻合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180~400 min,平均225 min;支气管吻合时间45~75 min,平均55 min。术后无吻合口漏、肺不张、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1例患者术后第6天出现气胸、胸壁皮下气肿,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治愈。4例患者随访1~7个月,均健在,无刺激性咳嗽、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结论胸腔镜袖式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安全、可行。

  • 保喉游离空肠间置治疗局限性颈段食管病变

    作者:李志刚;杨煜;仲晨曦;孙益峰;郭旭峰;张晓彬;叶波

    目的:探讨游离空肠间置治疗局限性颈段食管病变患者的手术方法。方法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食管外科对3例分别因食管化学伤出现食管狭窄、进行性吞咽困难、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吻合口瘘患者行颈段食管切除后游离空肠间置手术,对手术技术和围术期管理进行描述。结果2例患者均手术过程顺利,出院后随访1年,吻合口通畅,进食功能良好。1例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吻合口瘘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一侧肢体偏瘫和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脑血管栓塞;经保守治疗2周后,确认移植肠管顺利存活,术后随访3个月,患者存活良好,并恢复经口进食。结论保喉的游离空肠间置治疗单纯颈段食管病变非常少见,空间局限、解剖困难、需要显微外科支持是开展此项技术的挑战。

  • 2016年度总目次

    作者:

    关键词: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2 03 04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