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oracic Surgery (Electronic Edition)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5-8773
  • 国内刊号: 11-9357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高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远期疗效比较

    作者:万海军;吕定量;胡耶基;虞莉;胡坚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VAMT)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远期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从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诊治的NSCLC患者120例,其中40例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VAMT组),80例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传统开胸组).术后随访5年,比较两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期(DFS).选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对患者的死因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性别构成比、平均年龄、肺癌临床分期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MT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DFS与传统开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2.165,P=0.856;t=0.151,P=0.732).术后5年SF-36评分,VAMT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维度均显著优于传统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8,P=0.035;t=4.508,P=0.021;t=2.085,P=0.036;t=6.316,P=0.019;t=3.584,P=0.024;t=4.903,P=0.023;t=5.354,P=0.020;t =2.772,P=0.022).结论 在远期生存率上,VAMT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无明显差异,但VAMT组存活患者术后5年生活质量明显高于传统开胸组,即VAMT在远期疗效上更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TPX2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沈亮;许一鸣;丁胜光;仲崇俊

    目的 研究TPX2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80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4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48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TPX2蛋白的表达;运用RT-PCR法检测TPX2 mRNA在40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36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28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TPX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1.2% (57/80)、53.7% (22/41)和31.2% (15/48),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15,P=0.018);TPX2 mRNA阳性率分别为77.5%(31/40)、69.4% (25/36)和7.1%(2/28),三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7.468,P=0.025).TPX2蛋白及mRNA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随着肿瘤浸润深度增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增高而逐渐增高(P<0.05),而与性别、年龄及组织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结论 TPX2的异常表达可能是食管胃交界部上皮细胞癌变与浸润转移的重要因素,TPX2的检测有利于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 结肠代食管消化道重建术疗效分析

    作者:华荣;茅腾;赵珩;方文涛;陈文虎;杨煜;郭旭峰;仲晨曦;李志刚

    目的 分析结肠代食管消化道重建的治疗结果.方法 收集上海市胸科医院1985年6月至2015年6月30年间行食管手术的患者资料,选取其中107例结肠代食管手术患者,分析手术指证、手术方式选择和早期治疗结果.结果 全组男性占75.5%(81/107),恶性肿瘤占58.9%(63/107),食管化学伤占28.9%(31/107).结肠左动脉升支供血顺蠕动是主要的间置结肠选择,占79.4%(85/107),胸骨后路径占91.6%(98/107).颈部吻合占95.4%(102/107),术后住院时间(32±22)d(13~121 d).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9.6%(21/107),狭窄发生率为8.4%(9/107),移植结肠坏死率为1.9%(2/107),住院病死率为0.9%(1/107).既往胃手术史、糖尿病是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论 结肠代食管是复杂食管重建的必要手段,其近期病死率在可接受范围内.

  • 颈胸“联合”肿瘤的诊治分析

    作者:宋帅林;赵松;齐宇;杨洋;张春敭;刘东雷;吴恺

    目的 探讨颈胸联合肿瘤手术治疗的方法及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2012年7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26例颈胸联合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径路选择,其中5例选择颈胸联合T或L型切口切除肿瘤,8例行颈部领式切口加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2例行颈部领式切口加后外侧切口切除肿瘤,11例行颈部领式切口切除肿瘤.结果 该组无术后死亡病例,患者均顺利出院.24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恢复良好;2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未诉不适.结论 颈胸联合肿瘤位置特殊,手术难度、风险较大,应根据肿瘤特点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和径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内镜黏膜下隧道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疗效分析

    作者:傅林海;陈天翔;胡坚

    目的 内镜黏膜下隧道切除(ESTD)技术是在消化道黏膜层与肌层之间建立隧道,在该隧道空间中进行内镜操作.该文旨在评价ESTD在上消化道肿瘤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数据库检索2007年至2014年国内外关于ESTD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报道,系统分析该技术的操作技巧、临床应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共入选16篇文献,涉及病例196例,其中恶性病变33例,良性病变163例.多数报道肿瘤长径<3 cm,手术完全切除率及整块切除率均接近100%.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为消化道穿孔,根据不同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等,术中穿孔发生率波动于0~100%,但未发生术后持续的消化道穿孔.无周围脏器损伤、大出血、严重纵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报道.结论 EST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良性病变具有有效、安全、微创的特点.当肿块长径<3 cm时,可达到与外科手术治疗相当的水平.

  • 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杜杰;张绍明;徐小平;陈界;汪雷

    目的 探讨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高龄(≥70岁)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综合评估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其中行食管癌根治、胃代食管吻合术29例(右胸上腹二切口14例,颈胸腹三切口9例,左胸切口4例,左胸腹联合切口2例),行食管癌切除、颈段食管外置12例.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早发现并积极处理肺部并发症.结果 围手术期肺栓塞1例,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例,肺不张2例,呼吸功能衰竭3例.结论 细致的术前评估和准备、管状胃重建消化道、积极有效的呼吸道管理是术后肺部并发症防治的关键.

  • 不同术式对食管癌术后食管反流的影响

    作者:刁亚利;施庆彤;包阳

    目的 分析不同术式对食管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 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将126例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分为胸腹腔镜或胸腔镜辅助手术(VATS)组(n=46)、经右胸上腹手术(Ivor-Lewis)组(n=38)、经左胸手术(Sweet)组(n=42).VATS组和Nor-Lewis组采用管状胃进行吻合,Sweet组采用全胃缝缩进行吻合,三组均采用吻合器行食管胃端侧吻合.术后行食管腔内24 hpH值监测,比较和分析三组患者反流次数、反流超过5 min次数、长反流时间和pH值<4.0的总时间之间的差异.结果 三组患者的反流次数、反流超过5 min次数、长反流时间和pH值<4.0的总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853,P<0.05;F=6.428,P<0.05;F=12.785,P<0.05;F=10.425,P<0.05),反流发生程度为Sweet组>Ivor-Lewis组>VATS组.结论 食管癌手术消化道重建后均存在食管反流现象,采用管状胃并行颈部吻合后,可有效减轻反流症状,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 胸内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外科诊疗分析

    作者:丁政;李向楠;赵佳;朱登彦;吴恺;赵松

    目的 探讨胸内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自2009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6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肿瘤的位置、CT表现、手术结果、病理结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6例患者皆行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证实为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其中透明血管型4例、浆细胞型1例、混合型1例.6例患者术后随访1~6年,无失访病例,均保持无病生存状态.结论 胸内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多较局限,术前极易误诊,主要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若能完全切除肿瘤,必要时术后辅助放化疗,几乎可以彻底治愈.

  •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清扫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先凯;李印;孙海波

    目前,有关胸段食管癌淋巴结清扫的佳范围仍存在很多争议,尤其是在5年生存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方面,三野淋巴结清扫是否优于二野淋巴结清扫.有证据表明在胸段食管癌治疗中三野淋巴结清扫较二野淋巴结清扫更能使患者受益,尤其是对于合并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但是尚缺乏大样本量随机对照研究的进一步证实.另外,挽救性颈部淋巴结清扫可能是治疗根治性食管癌术后颈部淋巴结复发患者的主要方法,但缺少相关的前瞻性研究.该文主要对胸段食管癌治疗中淋巴结佳清扫范围及挽救性清扫在根治食管癌术后颈部淋巴结复发患者治疗中的意义进行讨论.

  • 体外肺灌注在肺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航;崔键

    肺移植是治疗晚期肺实质和肺血管疾病的佳选择,也是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干预措施.过去的几十年中,在一些欧美国家肺移植研究迅速发展.体外肺灌注(EVLP)作为一种现代的肺移植供肺保护技术,能够评估供肺情况并改善供肺质量,将评估后的高危供肺成功移植,从而也安全地增加了供体数量.该文就EVLP技术在肺移植领域的新研究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小儿胸腺海绵状淋巴管瘤一例及文献回顾

    作者:黄麟;郑斌;陈椿;邱罕凡

    淋巴管瘤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管源性良性病变,以淋巴管增生为主要特征,多发生在幼儿时期.直接发生于胸部的淋巴管瘤占所有淋巴管瘤的1%,而其中多发于胸腺.所有胸腺肿瘤中0.7%~4.5%为淋巴管瘤.胸腺海绵状淋巴管瘤属于前纵隔淋巴管瘤,较为罕见.临床表现上无特异性表现,查体无阳性体征,诊断主要还是通过X线胸片、胸部CT或胸部MRI这类影像学检查,易与常见的上纵隔淋巴管瘤、胸腺瘤、畸胎瘤、血管瘤等相互混淆.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治疗方法.本文报道了1例男性胸腺海绵状淋巴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并回顾相关文献及分享在该病例中我们的经验.

  • 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后复发行胸腔镜切除一例

    作者:蒋迎春;李博;彭林;王祥;陈利华;韩泳涛

    目前,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食管外科,是治疗早中期食管癌较理想的手术方法.但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再行胸腔镜手术尚未见报道.2014年,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收治了一例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后复发的患者,我们进行了胸腔镜辅助下放疗后复发性食管癌切除术的探索.

  • 胸腔镜在治疗CT未发现肺大疱的复发性气胸中的应用

    作者:马俊杰;高德军;程思强;卢金修;荣林;李建亮;赵瑞兴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治疗CT未发现肺大疱的复发性气胸中的应用.方法 将泰山医学院附属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自2011年7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CT未发现肺大疱的复发性气胸,且行胸腔镜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2例患者行胸腔镜下部分肺叶切除术或胸膜摩擦固定术,术后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为复发.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均一期痊愈出院,随访3~48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VATS治疗CT未发现肺大疱的复发性气胸,可明显降低患者气胸的复发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

  • 2014年欧美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评估管理指南解读

    作者:吴镜湘;徐美英

    合并心脏疾病的患者行普胸外科手术时风险较高,围术期麻醉评估和管理是一大难点,2014年欧、美心脏病学权威机构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欧洲麻醉学学会(ESA)分别发布了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评估管理指南,为接受非心脏手术成人患者的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和治疗提供指导.该文主要根据上海市胸科医院的临床处理经验对欧美指南加以解读,以期在两个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借鉴:一是评估合并心脏疾病的患者哪些因素可能会增加胸科手术围术期发病率和病死率;二是如何设计合理的围术期治疗策略来降低心脏病患者胸科手术时的围术期风险.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2 03 04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