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oracic Surgery (Electronic Edition)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5-8773
  • 国内刊号: 11-9357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高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贲门癌手术胃左动脉异位起源于肝总动脉一例

    作者:彭胜祖;张荣生;党学义

    胸外科医师在进行贲门癌、食管癌等手术时,必须要涉及胃的游离、胃左动脉的解剖和切断,如果不能对腹腔脏器血管尤其是腹腔干的解剖变异有所了解,术中很可能会误伤重要血管而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现报道一例较少见的胃左动脉异位起源于肝总动脉的病例报告。

  •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贾春祎;王启文;张立新;孙少林;王雷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是一种低度恶性的间叶细胞源性肿瘤,可发生于肝脏、头颈部、口腔黏膜、骨骼、乳腺、胃肠道、脑等多个器官,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pulmonary 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PEH)又称血管内皮细支气管肺泡癌,十分罕见[1-4]。世界卫生组织于2004年将PEH 归类为中低度恶性血管内皮源性肿瘤,具有发病率低、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漏诊的特点,首诊确诊率仅为25%[5]。2015年10月,吉林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外科收治了1例肺内多发伴远处转移的 PEH 病例,现结合国外文献回顾,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发病机制、诊断、临床特点及治疗的认识。

  •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稿约

    作者:

    关键词: 胸部外科
  • 肺癌根治术对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作者:韩轲;杨海棠;范力文;赵珩

    目的:探讨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LCNEC)的临床特点及对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治疗的90例 LCNEC 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肺癌根治性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根据术后化疗与否将90例患者分为辅助化疗组(64例)和未化疗组(26例)。随访1~100个月,观察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复发生存期(DFS)。结果90例 LCNEC 患者中,男性8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2.2(36~79)岁,中位生存时间35个月。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36.2%和32.2%。单因素分析表明:辅助化疗、外科手术方式、吸烟史和肿瘤病理分期为 OS 和 DFS 的影响因素(P <0.05或 P <0.01)。COX 多因素分析表明:吸烟史、术后病理分期、辅助化疗分别为 OS 和 DFS 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 <0.01)。结论LCNEC 是一类稀少、恶性程度高和术前难以明确诊断的恶性肿瘤,术后化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

  • 鲁西冀南地区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解耀锃;霍晓恺;鲁强;李吉臣

    目的:探讨鲁西冀南地区低剂量螺旋 CT(LDCT)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中肺癌检出率的差异,为制定更适宜的筛查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LDCT 肺癌筛查的2056例受检者的资料。根据性别、国内肺癌高危人群年龄段,以及实际检出高危人群年龄段三种方法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肺癌检出率的差异。结果2056例受检者中,确诊肺癌22例,其中腺癌20例,鳞癌2例。45~75岁共检出肺癌21例,占总检出人数的95.5%(21/22)。男性组肺癌检出率为0.8%(10/1217),女性组为1.4%(12/8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38, P =0.187)。根据国内肺癌高危人群定义中的年龄段分组,高危组(50~75岁)肺癌检出率为1.3%(15/1158),低危组(<50岁或>75岁)为0.8%(7/8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1,P =0.26)。根据实际检出高危人群的年龄段分组,新高危组(45~75岁)肺癌检出率为1.4%(21/1502),新低危组(<45岁或>75岁)为0.2%(1/554),新高危组检出率显著高于新低危组(χ2=5.668,P =0.017)。结论鲁西冀南地区人群在 LDCT 肺癌筛查中,不仅要关注男性,也要关注女性;且将肺癌筛查高危人群年龄调整为45~75岁更为合适。

  • 机器人辅助食管癌的微创外科切除:上海市胸科医院75例临床报道

    作者:杨煜;张晓彬;孙益峰;叶波;仲晨曦;郭旭峰;李志刚

    目的:通过回顾国内大的一组单中心达芬奇机器人辅助食管癌(RAE)手术治疗结果,报道上海市胸科医院 RAE 根治术的早期结果和相关技术学习曲线。方法回顾上海市胸科医院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开展的所有 RAE 患者,共75例。研究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肿瘤病理分期、手术过程、肿瘤切除结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75例 RAE 患者中,男性53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2.1±8.0)岁。术前诱导4例(5.3%),R0切除率73/75(97.3%),平均出血量(230.7±73.5)ml。全组平均手术时间(275.2±56.8)min,胸部手术时间(95.6±27.5)min。早20例与之后55例比较:全部手术时间分别为(318.0±48.1)min 和(259.7±51.8)min(t =4.391,P <0.001);胸部手术时间分别为(115.1±29.0)min 和(88.6±23.5)min(t=4.057,P =0.001)。平均切除淋巴结总数为(15.9±11.0)枚,切除胸部淋巴结个数为(9.8±6.9)枚,切除喉返神经旁淋巴结个数为(3.3±2.6)枚。以手术日期为分界,20例为组,对75例患者行亚分组后,上纵隔淋巴结采样率分别为85.0%、100.0%、100.0%和100.0%(χ2=8.594,P =0.049),其中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采样率分别为65.0%、95.0%、95.0%和100.0%(χ2=13.920,P =0.006)。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呼吸功能不全5例(6.7%)、乳糜胸2例(2.7%)、气管食管瘘1例(1.3%)、肺栓塞1例(1.3%)、喉返神经麻痹(VCP)11例(14.7%)。以手术日期为界,25例为组,对75例患者行亚分组后发现,VCP 发生率明显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0%、12.0%和8.0%;χ2=2.770,P =0.250)。患者中位住院时间12 d,无术后30 d 内死亡病例。结论RAE 根治术安全、可靠。经过20例左右的学习曲线后,术者可熟练掌握胸部机器人手术操作和纵隔淋巴结清扫,尤其是双侧喉返神经旁可获得明显改善,而喉返神经损伤率也能明显降低。

  • 不同管径胸腔引流管在肺叶切除术后的临床应用比较

    作者:马俊杰;高德军

    目的:比较不同管径胸腔引流管在肺叶切除术后的引流效果及对疼痛的影响等。方法以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90例肺叶切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术后安置不同内径的胸部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比较术后患者带管时间、引流管故障、胸腔积液再穿刺、止痛药物的应用、疼痛评分(NRS)等情况。比较带管时间、NRS 评分采用 t 检验,比较引流管故障、胸腔积液再穿刺、止痛药物应用次数采用χ2检验。结果粗、细管径组的组间带管时间、引流管故障、胸腔积液再穿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细管径组在术后止痛药物的应用、NRS 评分明显低于粗管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细管径引流管因其患者舒适度、依从性好等优点,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单纯肺组织瓣修补气管缺损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宽冰;宣莹;王一北;石文君

    目的:探讨单纯应用自体肺组织瓣修补气管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确诊的6例气管肿瘤患者,其中4例为主气管肿瘤,2例为左主支气管肿瘤,均采用自体肺组织瓣修补气管缺损方法行胸段气管重建术。结果6例患者呼吸困难均明显缓解,气管缺损处肺组织瓣重建愈合良好,重建气管无明显狭窄及肉芽组织形成。术后随访显示所有患者疗效稳定,其中5例随访至今均健在,长存活时间达10年;1例患者术后1年失访。结论自体肺组织瓣修补气管缺损是一种可行的气管重建新方法。

  • 单孔和多孔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多中心回顾性分析

    作者:吉春宇;项杨威;章雪飞;王喆歆;冯键;方文涛

    目的:分析和比较单孔和多孔胸腔镜在肺叶、肺段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患者围手术期恢复上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台湾国立大学附属医院、香港大学圣玛丽医院及深圳医院、韩国大学九老医院接受胸腔镜肺叶或者肺段切除的4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孔胸腔镜组及多孔(包括2孔、3孔和4孔)胸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方式改变、淋巴结采集个数和组数、拔管时间、胸管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再入院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病死率、术后疼痛评分上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淋巴结采集个数和组数、再入院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病死率及术后第3天的疼痛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单孔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多孔组(t =2.039,P =0.042;χ2=23.534,P <0.001)。单孔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和第2天的疼痛评分低于多孔组(χ2=9.959,P =0.002;χ2=11.971,P <0.0001)。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安全、有效,较传统多孔法创伤小,疼痛更轻。

  • 腺病毒介导TGF-β1转基因联合FTY720对大鼠同种异体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崔广晖;李玮浩;刘东雷;李宇航;梁有光;赵松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 TGF-β1转基因联合 FTY720对大鼠同种异体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三袖套法吻合技术建立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以 SD 大鼠为供受体,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空载体对照组、TGF-β1组、FTY720组和 TGF-β1+FTY720组,每组6只。移植肺再灌注后4 h,检测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腺病毒介导 TGF-β1转基因组荧光现象显著,并确定1×1010 PFU TGF-β1基因腺病毒载体为较优转染浓度。肺移植再灌注后4 h,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出现典型的移植肺 IRI 症状,肺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湿/干重(W/D)比值明显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降低,丙二醛(MDA)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比较,TGF-β1组、FTY720组和 TGF-β1+FTY720组移植肺组织水肿和间质炎症等病理组织学现象明显减轻,PaO2明显上升,PaCO2和 W/D 比值明显下降,SOD 活性明显增加,MDA 含量、MPO 活性和 TNF-α含量明显降低。其中,联合处理组病理症状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减轻趋势。结论腺病毒介导 TGF-β1转基因联合 FTY720能有效减轻大鼠同种异体肺移植 IRI。

  • 创伤性连枷胸伴肺挫伤的诊疗进展

    作者:王庆淮;谭宁;蒙伟平;冯健;覃聪昕;简文靖

    创伤性连枷胸伴肺挫伤(FC-PC)是胸部急诊创伤中常见的疾病,病情严重,早期容易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呼吸衰竭等症状,后期容易出现肺部感染、脓胸形成等,治疗效果慢、住院时间长、费用高,若不能及时诊断及有效治疗,预后差。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在 FC-PC 的诊断、治疗和临床应用方面做一简要综述。

  • PEBP4蛋白的表达及与肺鳞状细胞癌分化转移的关系

    作者:虞桂平

    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尤其是肺鳞状细胞癌。因此,必须寻找更加精确、有效的分子标志物,为肺癌的早期发现、预后判断以及靶向治疗等提供科学依据。PEBP4属于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EBP)家族的成员,不仅参与 MAPK 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还参与 JNK 通路的抑制,促进 AKT 的激活。近研究资料还显示,PEBP4蛋白的过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侵润转移相关。该文对 PEBP4表达与肺鳞状细胞癌分化转移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 从第八版UICC/AJCC的TNM分期看Ⅳ期肺癌的异质性

    作者:陈克能

    通常情况下,肺癌发生转移后就被视为不可治愈性疾病。肺癌一旦出现转移,国际抗癌联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UICC)/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的肺癌 TNM 分期系统就将其统一定义为 M1期。然而,随着经验的积累,发现即便是同为转移的患者,其转归及预后却各不相同。此类患者是否能得到更合适的治疗,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第八版 TNM 分期将肺癌转移分别定义为同侧胸膜转移或对侧肺转移的 M1a、单个远处器官单发转移的 M1b 及单个远处脏器多处转移或多个脏器转移的 M1c,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预后好坏依次为 M1a 好于 M1b,M1b 好于 M1c[1],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 多学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2016年版)

    作者:多学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2016年版)专家组

    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是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胸外科,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及死亡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医疗费用。2012年《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1]有效推动了我国胸外科领域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的临床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背景下,结合文献及气道管理在国内外开展的实际情况,多学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项目专家组将2012年共识更新升级,以进一步规范并促进多学科模式下的气道管理理念在国内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2 03 04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