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 Research 중화의학육탐색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6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1485
- 国内刊号: 11-602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27
- 曾用名: 医学教育探索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雷寒
- 类 别: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引入小组学习的效果分析
目的:在《全科医学概论》课程中引入小组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方法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2008级甲乙两班学生共221人,分为20个小组(每组11~12人)。教学内容为《全科医学概论》。课前1周将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甲乙两班分别进行大课讨论,以小组代表的综述发言为主。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和答卷评分等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对相关计数资料行字2检验。结果两班学生对小组学习方法的总赞同率为91%,认为有利于培养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者分别为88%与73%。但乙班学生对小组学习的具体优点的认可度低于甲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引入小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新能力。
-
教学角色扮演法在骨关节专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教学角色扮演法在骨关节专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至2012年在医院骨关节专科实习的100名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实习的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和置换组,常规组的50名实习生给予常规临床带教,置换组的50名实习生给予角色扮演法教学,观察两组实习生的理论知识评分、技能操作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教师对其满意度和患者治疗依从性。采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行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置换组实习生的理论知识评分、技能操作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分别为(97.3±3.6)分、(95.3±3.3)分、(97.2±5.3)分;常规组实习生的理论知识评分、技能操作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分别为(86.5±4.7)分、(81.6±3.8)分、(82.4±5.5)分;置换组的理论知识评分、技能操作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教师对学生满意度为80.0%(40/50),置换组教师对学生满意度为96.0%(48/50),置换组教师对学生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教学角色扮演法在骨关节专科临床带教中应用是可行的,能够有效提高实习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技能操作水平,并且更好促进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整个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麻醉学示教课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麻醉学示教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级临床医学本科两个班分别分为实验组(45人)与对照组(44人),结合教学视频播放、教具演示,在示教课中分别采用PBL和传统教学,通过随堂临床病例考核及问卷调查来观察教学效果。对两组学生问题回答正确率及问卷调查结果行字2检验。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病例考核完全正确率(42/45)高于对照组(30/44),P<0.05。实验组学生86.7%(39/45)认为提高了自学能力,73.3%(33/45)认为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75.6%(34/45)认为培养了查阅资料获取信息能力,82.2%(37/45)认为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75.6%(34/45)认为PBL还有利于促进同学间的交流、沟通;同对照组比较,P <0.05。结论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麻醉学示教课中,PBL具有明显优势,可以增强学生对麻醉学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各种能力培养,终提高教学质量。
-
军医院校临床教师带教积极性影响因素分析及激励机制研究
通过深入剖析影响军医院校临床教师带教积极性的相关因素,如转业压力、工作压力、政策取向、经济压力、学生因素及心理因素,进一步探索军医院校临床教师带教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包括针对临床带教教师的培训、上岗、考核机制;改革临床带教体制的评价标准;建立长期、可持续的带教氛围的方法,如榜样激励、多样激励体制的建立等;以期提高临床带教教师的积极性,提升临床教学质量。
-
不同医学专业及语言背景下动物外科教学探析
目的:评价不同专业和语言背景的学生动物外科手术学的学习情况,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依据与临床手术操作工作的紧密程度,将南方医科大学2009级10个专业和2类留学生共1105人,分为5组,分3轮对其动物外科教学质量进行测试。结果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多组组间方差分析使用One Way ANOVA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同时结合课堂情况探析其课程设置的优缺点,讨论可改进的方法。结果临床组与临床专科组在无菌术和手术操作技能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9),但优于辅助科组(P=0.004),而通过汉语托福的留学生1组又明显优于委培的留学生2组(P=0.001)。上述差异在基本的无菌术和简单缝合技术上差别不明显,但在动物实际操作上较为明显。结论在不同的专业和语言背景下,应有区别地设置动物外科的教学进度和课程,尤其对于辅助专业和中文较差的留学生,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基础手术知识的培养上。
-
标准化病人结合案例教学对胸外科实习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standard patient,SP)结合案例教学(case-based learning, CBL)对胸外科临床实习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临床实习学生6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组号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人。实验组采用SP+CBL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学习结束时,采用闭卷考试进行成绩考核;同时以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用t检验和字2检验评价2种方法教学效果。结果2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在病史采集、查体技能、病历书写等方面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学生对SP+CBL教学在激发学习兴趣、改善医患关系和服务态度、提高责任心等方面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X2=16.484,10.335,20.376,32.851,P<0.01)。结论 SP+CBL教学优于传统教学,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
网络环境下病理学实验课团队学习教学实践
目的:探讨网络环境结合基于团队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在病理学实验课教学的效果。方法选取112名临床医学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组(56名)在网络环境下利用数码显微互动教学平台,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通过网络教学环境使用培训、教学计划说明、分组、布置教学任务或提出问题、团队学习交流、讨论等步骤实施TBL教学;对照组(56名)在无网络环境和数码显微互动教学平台,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讲授为主)。通过成绩分析和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数据行t检验,学生对TBL教学及网络环境学习资源的评价以百分比表示。结果实验组平均成绩为(85.5±3.11)分,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83.8±2.53)分;对照组学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76.4±11.89)分,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8,P=0.000)。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认可网络学习资源结合TBL教学。结论网络环境下TBL教学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TBL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
以英语教学集体试讲为策略的双语教学质量监控模式构建
教学质量监控对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模式,有利于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构建以英语教学集体试讲为策略的双语教学质量监控模式,为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和实现双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
《口腔临床药物学》课程设置的思考
《口腔临床药物学》原课程设置与口腔疾病知识脱节,未让学生认识到药物对口腔疾病治疗的重要性。现打破原课程教学知识框架,将教学内容分散至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模块讲授,总论知识设置到口腔基础医学模块,口腔临床常用药物知识分散至相关疾病模块,并增设参观药房、制剂室等实践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临床,与以疾病为中心的口腔医学课程整合体系有机融合,可行性强,学生反映教学效果较好。此设置方式可加强学生对药物治疗口腔疾病的重视度,培养其口腔临床用药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
医学院校研究生蛋白质组学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重庆医科大学教学团队结合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特点和医学院校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调整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和加强课后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以多媒体授课方式为主,辅以组织参观蛋白质组学研究平台;鼓励和帮助学生将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到各自的研究工作中;从整体上提高了该课程教学质量。
-
将引导式教育纳入康复治疗相关专业必修课程探析
引导式教育是通过教育的方式使功能障碍者的异常功能得以改善或恢复正常的康复教育体系。从引导式教育在康复临床中的应用现状着手,分析导致引导式教育专业人才供需不平衡的深层原因;提出加强引导式教育通识教育的覆盖面和力度,在康复治疗相关专业设置引导式教育必修课程,培养高素质引导式教育专业人才等解决根本问题的措施。
-
军队医学院校文学课程的困境及反思
某军队医学院开设的文学课程主要存在教学目的不明确和教学范式单一的问题。针对两大问题,首先,要明确课程定位,课程体现“医学特色”和“实践性”;其次,选择有医学特色的教学素材,并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范式,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
医事法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课程的错位与重置
我国社会现阶段对医事法实务人才的需求包括“职业人才(硕士)”和“大众人才(学士)”两类,但现行培养体制却没有做出任何区分,存在本硕实践教学模式趋同、内容空洞、资源匮乏等情形。从社会的现实需求出发,硕士阶段的实践教学应侧重于职业实务训练,开设模拟法庭、医事法常见纠纷处理、专业文书写作等课程;本科阶段的实践教学应侧重于初级实务训练,开设法庭记录、医疗纠纷调解等课程。
-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年稿约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医学教育专业学术期刊。以广大医学院校的基础和临床教师、教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人员,以及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的教育类博士、硕士研究生等为主要读者对象。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政策,坚持医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关注医学模式转变,卫生体制改革以及医学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主要反映国内外新医学教育动态、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医学领域内的社会、心理、伦理和法律等内容。传播医学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引导学术研究,促进医学人才的培养,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
-
采用高仿真综合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效果研究
目的:评价采用高仿真综合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针对临床专业医护人员1472人,分别使用简易心肺复苏模拟人(共667人)和高仿真综合模拟人(共805人)进行徒手心肺复苏、电除颤、气管插管的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并发放反馈问卷,比较两组人员完成各项操作的时间、成绩、首次合格率以及对培训方式的评价。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t')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与使用简易心肺复苏模拟人相比,采用高级模拟人培训的医护人员完成徒手心肺复苏、电除颤、气管插管三项操作的时间更短[分别为(309±125)s vs.(242±61)s,t'=12.65,P=0.00;(87±36)s vs.(55±31)s,t'=20.28,P=0.00;(239±87)s vs.(145±53),t'=24.4,P=0.00];考核分数显著提升[分别为(83.5±14.8)vs.(90.2±17.6),t'=7.93,P=0.00;(84.7±19.3)vs.(92.1±21.5),t'=6.95,P=0.00;(81.6±15.3)vs.(89.6±13.5),t'=10.53,P=0.00];首次合格率更高[分别为84.1%(561/667)vs.92.5%(745/805),χ2=25.96, P<0.01;82.2%(548/667)vs.91.2%(734/805),χ2=26.41,P<0.01;80.8%(539/667)vs.91.4%(736/805),χ2=35.48,P<0.01];并且对培训效果的认可程度与评价更高。结论高仿真综合模拟人的应用明显提高了心肺复苏培训效果,可在急诊医学技能的教学与培训中推广。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考核体系构建和实践
为适应我校实验教学改革,尝试构建集实验准备、实验过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技能及期末笔试为一体的新考核体系。其中,实验准备考核是对学生课前提交的“预习与自评报告”进行评分;实验过程考核是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实验报告进行评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考核是对学生参与全程的表现进行评价;实验技能考核由口试答题和实验操作考核两部分组成;期末笔试以主观题为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考核体系,不仅可充分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而且可让教师更为客观、真实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国内医学生考核中实施现状分析
通过分析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在国内医学生考核中的实施现状、成效和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应从优化站点设置、统一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的选拔和培训,完善评价内容和主体等方面提高OSCE的运行效果。
-
以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为目标的机能实验考核体系改革
机能实验学在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各医学院校改进了机能实验教学方法,取得一定效果,但仍缺乏全面综合的考核体系。我校根据机能实验学教学基本要求,以2010级临床医学学生为考核对象,设计考核方法,制订考核内容及标准,采用平时成绩、技能操作考核、笔试并结合实验竞赛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实践表明,该考核体系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一定意义。
-
国内医学统计学PBL教学效果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目的:评价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相对于传统教学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有关2种教学法的对照研究。在严格质量评价的基础上,使用RevMan 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初检出39篇文献,经筛选终纳入7篇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PBL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两者的教学效果在综合考核及格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9,95%CI(0.98,1.23),P=0.12>0.05];在考核成绩分数上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WMD=0.30,95%CI(-0.06,0.67),P=0.10>0.05]。结论尚不能认为PBL教学在医学统计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上优于传统教学。
-
全科医师实践技能培训短期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广东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项目实践技能培训短期效果,为改进培训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试行)》,对来自广东省15个经济欠发达地市的451名基层医生进行为期1年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学员进行实践培训前、后效果调查,内容包括实践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对培训质量的评价。应用SPSS 13.0处理数据,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学员培训前、后实践技能水平自评总分均值分别为(136.37±21.74)分和(169.39±17.12)分,培训前、后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028,P=0.000),各类技能分值均高于培训前;学员对实践技能培训的总满意率为91.6%,对培训环境和培训保障方面满意度较低;学员实践技能水平提高程度的影响因素包括学历、职称、培训意愿以及是否参加过全科医生培训;实践技能培训效果和学员对培训的总满意度呈正相关(r=0.162,P=0.037)。结论全科医生实践技能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后培训应该注意增加学员实践操作机会,科学设计实践培训内容,进一步加强培训项目管理,以期持续提高实践技能培训效果。
-
应用柯氏评估模型分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的研究
目的:了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完善相应评价方法。方法对89名住院医师及其所在科室的46名科主任及46名护士长进行问卷调查,用柯氏评估模型(Kirkpatrick eval-uation model),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及成果层4个层面进行分析。反应层定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学习层与行为层的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反应层:住院医师对培训的总体满意度为4.09。学习层:比较培训前后考试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行为层:各项能力素质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成果层:89名住院医师患者投诉率为0,事故率为0,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为100%。结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能提升住院医师的各项素质及能力;柯氏评估模型能够较好反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是很好的效果分析工具。
-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对护理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相对于传统教学对国内护理专业学生理论考试成绩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1979年至2013年3月)、VIP (1989年至2013年3月)、万方数据库(1982年至2013年3月),收集有关PBL和传统教学的对照研究。在严格质量评价的基础上,使用Stata 10.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659篇相关文献,经筛选终纳入22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分析结果,合并效应量[SMD 合并=0.79,95%CI (0.55,1.03),P=0.000],提示PBL与传统教学相比,能够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理论成绩。结论 PBL教学对国内护理专业学生理论成绩的提高有促进作用。由于纳入分析的研究质量差异较大,有必要开展更多设计严谨、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
2010至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西医综合考试多元概化理论研究
目的:该研究全面评估2010至2012年西医综合考试的总体信度、试卷结构、二级学科比例分配的合理性等指标,为今后修订大纲和改进测验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0至2012年15765名考生考后数据,应用多元概化理论,分别从学科因子和题型因子角度进行概化研究和决策研究的统计分析。结果①关于学科因子分析,基础学科的方差分量相对较高,全域总分的相对误差很小,概化系数均在0.930以上。②关于题型因子分析,总体上X型题和A1型题的方差分量相对较高,全域总分的相对误差很小,概化系数均在0.930以上。结论①从考查的学科内容看,各学科测量精度均较高,基础学科的贡献相对高于临床学科,进一步提高试题区分度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②从题型设计看,各题型测量误差小,测量精度高,各题型的分量分布较合适,A3型题的试题分量可进一步提高。
-
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本科生专业承诺及其对自尊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承诺现状及其对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大学生自尊评定问卷对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410名非医学专业及403名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统计数据进行t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非医学专业本科生专业承诺、自尊水平得分均低于医学专业[(85.11±11.60)分vs.(93.82±11.43)分,(2.57±0.37)分vs.(2.62±0.35)分];非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承诺水平在所学专业与报考专业是否一致(t=5.657,P=0.000)、年级(F=8.528,P=0.000)2个变量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非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承诺水平与自尊水平存在正相关,其情感承诺(P=0.005)与规范承诺(P=0.006)与自尊水平具有线性回归关系。结论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承诺及自尊水平均低于医学专业学生,专业承诺对自尊水平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
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自尊、专业认同感的相关分析
目的:分析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自尊、专业认同感的相互关系,为今后护理教育改革、提高护理本科生自我效能感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SES)及护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ques-tionnaire for baccalaureate nursing students,QBNS)对中医院校403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自尊、专业认同感的相关性。结果护理本科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3.81±5.27)分,在年级及录取方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本科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自尊、专业认同感、专业情感及专业技能均呈正相关(r=0.11~0.50, P<0.05)。结论护理院校在培养护生时,应重视其自尊和专业认同的培养,有助于提高护生的自我效能感。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