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肿瘤研究与临床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 종류구여림상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肿瘤防治通讯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355/R
  • 国内刊号: 贾力涛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rc@cmaph.org
  • 曾用名: 山西肿瘤防治通讯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山西省肿瘤医院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胃裸区对胃底贲门癌预后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宗林;姜淮芜;夏冬;刘庆;陈进

    目的 探讨胃裸区(GBA)对胃底贲门癌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的82例胃底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根据肿瘤是否累及GBA分为两组,A组49例肿瘤累及GBA,B组33例肿瘤未累及GBA.所有患者均行D2近端胃癌根治术加胃裸区清扫,术后采用FOLFOX-4方案规律化疗6个周期.对A、B两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和生存分析.结果 生存分析显示A组患者术后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8%、57.3%、29.0%,B组患者分别为93.9%、75.0%、48.2%.A、B两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7.0、36.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72,P=0.026).结论 胃底贲门癌累及GBA的患者预后较差,GBA清扫可能有助于改善胃底贲门癌患者的预后.

  • 大鼠小肠腺癌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初步研究

    作者:朱丹;王爱英;张耀朋;金珠

    目的 观察二甲基肼(DMH)诱导的大鼠小肠和大肠黏膜表面结构的变化、异常隐窝灶(ACF)的形成,初步探讨小肠肿瘤形成和发展过程.方法 DMH诱导Wistar雄性大鼠25只,另设对照组9只,实验30~32周后,取大肠和小肠标本,实体显微镜观察两组大肠和小肠的黏膜表面结构.对照组取小肠和大肠组织,DMH组取肿瘤、瘤旁和ACF相应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各部位组织学改变.结果 对照组小肠和大肠黏膜表面结构及组织学大致正常.DMH组有7个小肠肿瘤、28个大肠肿瘤.DMH组小肠黏膜及肿瘤旁背景黏膜表面结构正常,组织学改变的黏膜层仅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DMH组大肠黏膜及肿瘤旁黏膜可见ACF.结论 小肠肿瘤的发生可能是小肠黏膜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部分细胞直接发生了癌变,而且肿瘤分化较差,恶性程度较高,并不像大肠肿瘤的“ACF-腺瘤-腺癌”模式.

  • 免疫化疗时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学亚型的预后意义

    作者:李燕;刘虹;木合塔拜尔;安利;王晓敏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免疫学亚型在预后评价中的意义,以及利妥昔单抗对免疫组织化学标志预后意义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86例初治DLBCL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国际预后指数分为相对高危组及相对低危组,两组分别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化疗组(CHOP)及免疫化疗组(R-CHOP),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Hans分型对各组患者进行免疫分型,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免疫学亚型在不同预后分组及不同治疗方案DLBCL患者中的预后意义.结果 186例DLBCL患者中,化疗组中生发中心型(GCB型)5年总生存(OS)率明显高于非生发中心型(non-GCB型)(58.82%比32.00%,X2=8.482,P=0.004),而免疫化疗组中GCB型与non-GCB型5年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97%比61.54%,X2=2.694,P=0.101).免疫化疗组中non-GCB型的5年OS率较化疗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54%比32.00%,X2=7.385,P=0.007).低危组107例中,化疗组及免疫化疗组中GCB型和non-GCB型5年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CB型及non-GCB型中化疗组与免疫化疗组5年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高危组79例中,化疗组中GCB型和non-GCB型的5年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00%比22.72%,X2=3.978,P=0.045);免疫化疗组中GCB型和non-GCB型的5年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50%比42.31%,X2=2.072,P=0.150).结论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将初治DLBCL分为两种免疫学亚型,对于早期判断预后、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利妥昔单抗时代,免疫组织化学分型的预后预测价值可能较以往有所降低.利妥昔单抗可显著提高non-GCB型DLBCL患者的疗效,但是对GCB型患者生存期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讨.

  • 瘦素受体基因表达及其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关系

    作者:王艳;杜丽莉;韩存芝;荆结线;赵先文;王丽霞;王星

    目的 探讨瘦素受体(LEPR)基因表达及其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分析技术,对150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8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病变组织、50例患者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和128例健康对照者静脉血进行LEPR基因表达及G1n223Arg多态性检测.结果 LEPR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70.67%(106/150),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的56.25%(45/80)和癌旁正常组织组的44.00%(22/50)(均P<0.005).LEPR基因Gln223Arg的GG、GA、AA基因型在乳腺癌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0.00%(105例)、16.67%(25例)和13.33%(20例),在良性病变组为82.5%(66例)、13.75%(11例)、3.75%(3例),在癌旁正常组织组为82.00%(41例)、14.00%(7例)、4.00%(2例),在健康对照组为82.81%(106例)、14.85%(19例)和2.34%(3例),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6,P=0.003),GG、GA、AA基因型在乳腺良性疾病组、癌旁正常组织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G和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78.33%(235例)和21.67%(65例),与良性病变组、癌旁正常组织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2,P=0.001).LEPR基因在淋巴结转移患者中阳性表达率为87.8%,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6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多因素分析表明,LEPR基因高表达、Gln223Arg多态性及腰臀比(WHR)升高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均OR>1).结论 LEPR高表达、Gln223Arg多态性及WHR升高可能增加乳腺癌发生的风险.

  • CO2激光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宁佳羽;朱忠寿;林昶;郭华;周素娟;包伟晶

    目的 研究CO2激光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行CO2激光治疗的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显微镜下观察肿瘤标本常规包埋切片HE染色后切缘肿瘤侵犯情况,术后严格随访观察局部控制率.结果 96例中,切缘阴性88例,阳性8例.随访3年中10例局部复发,复发率为10.4%(10/96):Tis无复发(0/10),T1a复发率为4.1%(2/48),T1b复发率为25.0%(4/16),T2复发率为18.1%(4/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05,P< 0.05).其中切缘阳性患者全部复发,切缘阴性患者2例复发.肿瘤侵犯前联合者复发率为30.0%(6/20),未侵犯前联合者复发率为5.3%(4/7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24,P< 0.01).结论 CO2激光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可获得安全切缘,局部控制率及喉功能保全良好,疗效可靠.

  • 直肠癌有无均整器模式下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作者:张基永;陆佳扬;吴丽丽;马长春;张武哲

    目的 比较TrueBeam直线加速器6MVX射线均整模式(FF)和非均整模式(FFF)下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在直肠癌术前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15例直肠癌术前患者,在Eclipse 10.0计划系统上分别进行FF-VMAT和FFF-VMAT计划设计.计划靶体积(PTV)处方剂量为50 Gy/25次,2 Gy/次.在95%的PTV达到处方剂量前提下,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正常组织低剂量体积(B-P)、机器跳数及治疗时间.结果 FF-VMAT计划PTV的平均剂量(Dmean)、接受105%处方剂量的体积(V105)、HI低于FFF-VMAT计划,且CI覆盖得更好(P<0.05).FF-VMAT计划的小肠(D5)、膀胱(D5、Dmean、V40、V50)、左侧股骨头(V40)、右侧股骨头(Dmean)低于FFF-VMAT计划(P<0.05),B-P的V5高于FFF-VMAT计划(P<0.05).FF-VMAT计划的机器跳数(382±53)较FFF-VMAT计划(483±26)减少了21%(P<0.05);FF-VMAT计划的治疗时间[(148±4)s]与FFF-VMAT计划[(146±3)s]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计划均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FF-VMAT 计划较FFF-VMAT计划提供了更好的靶区剂量分布,且对危及器官的保护有一定优势,FFF模式下高剂量率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发挥.

  • 胃肠道间质瘤340例基因及靶向治疗分析

    作者:孙林德;张晶;刘林;杨五耀;徐文通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c-kit、血小板源性生长受体α(PDGFRA)基因突变频率和突变类型.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340例临床病理资料及肿瘤组织标本,运用直接测序法检测组织标本中c-kit(外显子9、11、13和17)、PDGFRA基因(外显子12和18)的突变状态.结果 340例GIST患者中,男性138例,女性192例;年龄37 ~ 81岁,中位年龄58岁.胃间质瘤178例(52.4%),十二指肠间质瘤21例(6.2%),小肠间质瘤82例(24.1%),结肠间质瘤10例(2.9%),直肠间质瘤15例(4.4%),胃肠道外(来自腹膜、系膜、腹膜后或附件)间质瘤30例(8.8%),肝脏(基因检测组织来自肝脏穿刺或手术切除标本)4例(1.2%);340例GIST患者全部进行基因分型,总突变率89.4%(304/340),其中,c-kit突变276例(81.2%),PDGFRA突变28例(8.2%),野生型36例(10.6%);125例患者的基因序列碱基突变检测中外显子11缺失突变49例,插入突变4例,错义突变12例;外显子9插入突变8例;外显子13错义突变1例;外显子17错义突变l例;外显子12同义突变24例;外显子18同义突变20例.结论 c-kit基因外显子11为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基因突变类型与靶向药物的选择有一定的关系.

  • CDKN2A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评价中的意义

    作者:闫洪生;韩宁;丁玉珀;张惠敏;侯英扑;贺亚龙

    目的 探讨CDKN2A基因mRNA表达水平对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 利用GBM在线数据库中的临床资料和芯片数据,通过Kaplan-Meier分析和Cox回归分析,探讨并验证CDKN2A基因mRNA表达与GBM患者总生存(OS)的关系.结果 在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计划(TCGA)训练组(358例)中,CDKN2A基因mRNA低表达患者的预后差于高表达的患者,其中位OS分别为13.9个月(95%CI 12.4 ~ 15.4个月)和18.0个月(95%CI 15.0 ~ 21.0个月)(P< 0.001).在脑肿瘤分子数据库(REMBRANDT)病例组(187例)中,CDKN2A基因低表达患者的预后差于高表达患者,其中位OS分别为11.8个月(95%CI7.3~ 16.4个月)和16.6个月(95%CI 13.3~19.8个月)(P=0.019).在GSE16011数据库病例组(147例)中,CDKN2A基因低表达患者的预后差于高表达患者,其中位OS分别为8.4个月(95%CI 6.2~ 10.5个月)和11.9个月(95%CI 8.3~15.6个月)(P=0.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CDKN2A基因mRNA表达分组是GBM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联合分层分析表明CDKN2A基因mRNA表达分组能够进一步优化经典的MGMT启动子甲基化分组和G-CIMP表型/IDH1突变型的分组.结论 CDKN2A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GBM患者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是评价GBM预后的独立因素.将CDKN2A基因mRNA表达分组引入现有的GBM分子分型能够进一步细化患者的预后分层.

  • 直肠癌螺旋断层放疗与调强放疗急性不良反应比较

    作者:姚波;王雅棣;路娜;刘清智;许卫东;陈点点

    目的 分析Ⅱ~Ⅲ期直肠癌患者螺旋断层放疗(HT)与5野调强放疗(5-IMRT)发生急性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Ⅱ~Ⅲ期直肠癌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19例接受术前放疗,65例接受术后放疗,其中HT治疗43例,5-IMRT治疗41例.两种照射方式的肿瘤靶区(GTV)及临床靶区(CTV)勾画原则一致,计划靶区(PTV) 5-IMRT外扩1.0 cm,HT外扩0.5 cm.PTV剂量45.0 ~ 50.4 Gy(1.8 Gy/次),45例患者给予同步补量照射,肿瘤或瘤床总剂量55.0 ~ 60.0 Gy(2.1~ 2.3 Gy/次).HT治疗患者每次治疗前在PTV范围内进行CT扫描,据骨性标识和软组织与定位CT图像进行配准并校位.全部患者放疗第1天开始同步口服卡培他滨每天1600 mg/m2,至放疗结束.结果 HT组与5-IMRT组比较,≥2级急性膀胱炎发生率分别为7.0%(3例)、2.4%(1例)(P=0.616),≥3级急性腹泻发生率分别为4.7%(2例)、12.2%(5例)(P=0.259).≥2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48.8%(21例)、19.5%(8例)(P=0.005);≥1级贫血发生率分别为34.9%(15例)、14.6%(6例)(P=0.032);≥1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23.3%(10例)、14.6%(6例)(P=0.314).结论 Ⅱ~Ⅲ期直肠癌同步卡培他滨放化疗,采用HT放疗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5-IMRT,急性腹泻和膀胱炎发生率两组相似.

  • miRNA-218对裸鼠肾细胞癌调控作用的究

    作者:何龙;刘龙;杨宏伟;张岩;范连慧

    目的 观察miRNA-218对裸鼠肾细胞癌的作用.方法 将pcDNA3.1-miR-218质粒及其对照空载体质粒分别转染至人肾癌细胞株A498、769-P,然后将转染后的细胞株按分组接种至裸鼠体内,观察裸鼠的机体及肿瘤的变化情况,并测定相应组织中miRNA-218的表达情况.结果 A498+ pcDNA3.1-miR-218转染组荷瘤裸鼠在第25天开始体质量减轻程度均较对照组低,肿瘤体积在第10天后即较对照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769-P+pcDNA3.1-miR-218转染组荷瘤裸鼠在第19天开始体质量减轻程度均较对照组低,肿瘤体积在第10天后即较对照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织学检测两细胞miRNA-218转染组荷瘤裸鼠肿瘤组织miRNA-218表达量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裸鼠体内实验证实,miRNA-218表达上调能够抑制肾肿瘤的生长.

  • 人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基因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黄群;王莉;王红英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人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1) mRN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29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MALAT-1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的差异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MALAT-1 mRN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卵巢组织(0.089±0.090比1.450±1.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1,P<0.001);肿瘤分期为Ⅲ、Ⅳ期的肿瘤组织中MALAT-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低于Ⅰ、Ⅱ期(0.044±0.043比0.174±0.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5,P<0.05);病理类型为中低分化、低分化及未分化的卵巢癌组织中MALAT-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低于高分化组织(0.070±0.091比0.161±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9,P=0.023):发生大网膜或淋巴组织转移的卵巢癌组织中MALAT-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低于未发生远处转移的卵巢癌组织(0.045±0.047比0.142±0.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8,P=0.002).结论 MALAT-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低表达,并且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大网膜或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提示MALAT-1与卵巢癌的恶性程度显著相关,在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到了抑癌基因的作用.

  • 反相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索拉非尼浓度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范芳;陈慧菁;郝明志;陈琴;谢瑞祥;Benoit Blanchet;叶韵斌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血清索拉非尼测定方法并实施临床血药浓度监测.方法 采用反相高压液相色谱法(RP-HPLC),以厄洛替尼为内标.索拉非尼经乙醚-石油醚(9∶1)提取后60℃水浴挥发干燥,用流动相溶解后40μl进样;色谱柱:Symmetry RP18(5μm,4.6 mm×250 mm,waters);流动相:28 mmol/L乙酸钠-乙酸缓冲液(pH值5.8)-乙腈(37∶63);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索拉非尼249 nm,厄洛替尼335 nm.柱温:室温.结果 索拉非尼测定的浓度范围为0.50~20.00μg/ml(r=0.9999),日内和日间精密度低于4.77%和8.79%,平均回收率为98.48%.索拉非尼在血清中及提取后均稳定.用此方法测定了2例口服索拉非尼肝癌患者的血清药物浓度.结论 RP-HPLC测定方法简单准确,满足索拉非尼血药浓度的测定要求.对口服索拉非尼的患者进行血药监测具有临床意义.

  • 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24例临床分析

    作者:付守博;史松;薄文恒;徐文通

    目的 进一步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肝转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探索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24例伴肝转移的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GIST伴肝转移患者的1、2、3、4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72%、22%、6%.术后服用伊马替尼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1%、70%、28%,中位生存时间为26个月,死亡率为27.3 %(3/11),其中肿瘤完整消除患者9例.GIST肝转移术后未服用伊马替尼患者l、2、3年生存率分别为90%、68%、18%,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死亡率为14.3%(2/13),其中肿瘤完整消除患者12例.GIST伴肝转移的患者完整切除术后复发率为28.6%(4/14),死亡率为7.1%(1/14).GIST肝转移的患者未完整切除术后死亡率为40%(4/10).结论 采用外科方法消除原发灶和转移灶以及术后应用伊马替尼常规治疗能明显延长GIST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减少术后复发率,提高生命质量,是GIST肝转移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

  • 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的CT表现

    作者:王永富;王海玲;董婧

    目的 分析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AG)的CT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的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AG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单侧发病,其中4例位于右侧,2例位于左侧,肿瘤轴位径线3.2 cm× 2.5cm~11.0cm× 5.5 cm,边缘均清晰.CT平扫5例表现为均匀低密度灶,1例病灶中有较大的囊变区,且边缘有小结节状钙化灶;增强扫描6例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强化,2例出现延迟强化特点;肿瘤长轴与正常肾上腺一致,呈嵌入式铸形生长,出现“桃尖”征,临近血管无变形.结论 AG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这些特点有助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但是确诊仍需结合病理结果.

  • 新辅助化疗对直肠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毅勋;李耀平;江波;刘海义;侯生槐;卢艳军;王海波

    目的 探讨单纯新辅助化疗对Ⅱ、Ⅲ期直肠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析31例Ⅱ、Ⅲ期直肠癌单纯新辅助化疗患者临床资料,并在化疗前后监测肿瘤标志物,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从而检测细胞免疫功能.结果 31例患者新辅助化疗3个周期后,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2例,疾病稳定13例,疾病进展3例.化疗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损害、周围神经炎,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化疔前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24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48、4.083,P值分别为0.049、0.048);而CA19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0,P=0.252).化疗前后外周血B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4,P=0.044),其余双阳性T细胞、辅助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CD4/CD8、自然杀伤细胞、调节性T细胞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以降低Ⅱ、Ⅲ期直肠癌患者肿瘤标志物CEA、CA242水平,而对细胞免疫功能没有影响,仅降低B细胞功能.

  • 多发性骨髓瘤继发治疗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媛;张荣艳

    目的 探讨治疗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t-AML)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继发t-AML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例MM患者经长期化疗达平台期后发生t-AML,并在t-AML获得持续缓解后MM复发,终经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t-AML临床过程进展快,预后差,对需要化疗的患者应根据不同危险度分层,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减少t-AML的发生.

  • 细胞角蛋白和钙结合蛋白在胸膜腔积液细胞学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丛娟;郗彦凤;王晋芬;郭秀丽;王晶

    目的 探讨细胞角蛋白(CK)和钙结合蛋白(CR)免疫细胞化学标志物在胸膜腔积液转移癌细胞和反应性增生的间皮细胞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用胸膜腔积液标本50例,每例均制备细胞石蜡块并用细胞石蜡块切片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23例恶性积液中有21例癌细胞CK呈阳性表达,占91.3%;27例良性积液中有3例间皮细胞阳性表达,占11.1%,两种不同性质胸腔积液的CK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7例良性积液中有25例间皮细胞CR呈阳性表达,占62.6%;23例恶性积液中有3例癌细胞CR呈阳性表达,占13%,两种不同性质胸腔积液的CR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K和CR抗体联合检测对胸膜腔积液中转移癌细胞和反应性增生的间皮细胞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超前镇痛对恶性肿瘤患者微波消融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靓;徐艳军

    目的 观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超前镇痛对恶性肿瘤患者微波消融术后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微波消融术的恶性肿瘤患者86例,用抛币法随机分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超前镇痛组(A组)及术后镇痛组(B组).A组术前1h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20 mg肛塞;B组术后即刻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20 mg肛塞,12h后再次给予20 mg肛塞.用数字评分法(NRS)评定患者术后0、1、2、4、8、12h的疼痛程度及术后24 h总体镇痛效果,记录追加镇痛药和不良反应情况.同时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观察患者术前l、2h及术后l、2h的焦虑状态.结果 B组术后各时点NRS、24 h总体NRS及术前各时点HAMA评分均高于A组(均P<0.05);B组术后各时点HAMA评分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超前镇痛对恶性肿瘤患者微波消融术后疼痛的效果确切,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前焦虑.

  • 锌指蛋白A20的临床应用

    作者:范晓卿;张英兰

    1990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病理学家Dixit在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发现了一种细胞因子诱导的基因,经白细胞介素(IL)-1、PLS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刺激后表达量迅速增加,并分布于体内的多种细胞中,其能编码一种特殊的锌指蛋白,该基因被命名为锌指蛋白A20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被命名为锌指蛋白A20,简称A20.A20是一种内源性调控蛋白,其通过抑制NF-KB的活性来抑制炎症反应,并能抑制细胞凋亡.文章将对A20的结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关键词: 锌指 细胞凋亡 炎症
  • 循环肿瘤细胞研究进展

    作者:王涛

    循环肿瘤细胞(CTC)已被证明可能是多种肿瘤转移的起源,在肿瘤转移复发及治疗抵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富集检测CTC并分析其生物学特征,可以为肿瘤的早期诊断、转移风险及预后评估乃至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文章主要就近年来关于CTC检测分析方法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细胞失巢凋亡与肿瘤侵袭及转移的关系

    作者:邹国英;李淑娜

    失巢凋亡是一种特殊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由细胞与细胞外基质或相邻细胞脱离而导致的细胞凋亡形式.研究发现大多数肿瘤细胞具有抗失巢凋亡的特性,促凋亡蛋白被抑制,失巢凋亡的内外途径被阻滞,终细胞生存因子上调,成为促进肿瘤细胞存活、侵袭和转移的首要因素.文章综述了肿瘤细胞失巢凋亡的机制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 Toll样受体与血液恶性肿瘤

    作者:闫新星

    Toll样受体(TLR)是一类模式识别受体,在多种细胞中表达,在固有免疫和后续的获得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它也参与了机体细胞的免疫、增殖、凋亡等生理进程.TLR在血液恶性肿瘤中有表达,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免疫逃逸、耐药密切相关,发挥了双刃剑的作用.文章主要对TLR分子的基本知识和在血液肿瘤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血液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思路.

肿瘤研究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