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杂志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의잡지
- 主管单位: 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4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68
- 国内刊号: 11-2166/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2型糖尿病肾阴虚证患者差异lncRNA的筛选及分析
目的 找出与2型糖尿病肾阴虚证发生、发展相关的lncRNA,并探讨其调控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lncRNA/mRNA芯片对6例2型糖尿病肾阴虚证患者和4例健康成人外周血进行基因表达谱检测,两组数据对比得到差异lncRNA,再对差异lncRNA进行靶基因的预测,并将靶基因与差异mRNA联合分析,从中找出可能与2型糖尿病肾阴虚证发病相关的lncRNA.结果 筛选出差异lncRNA 275条,其中上调lncRNA数为217条,下调IncRNA数为58条.采用顺式调控预测,相关的差异lncRNA有161条;采用反式调控预测,相关的差异lncRNA有107条.在与差异mRNA数据中对比发现,靶基因表达水平有改变的lncRNA 7条.结论 lncRNA AF116618、HMIincRNA880与2型糖尿病肾阴虚证的发生、发展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作为2型糖尿病肾阴虚证新的诊断标志物和药物靶点的可能.
-
坤泰胶囊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不孕症患者33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坤泰胶囊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不孕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及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坤泰胶囊口服,每日3次,每次2.0g;对照组给予脱氢表雄酮口服,每日3次,每次25 mg.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妊娠情况.治疗结束后随访4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基础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期抗苗勒激素(AMH)水平、基础窦卵泡数(AFC),随访期间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及周期临床妊娠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FSH、E2、LH及AF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5例未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组临床妊娠5例,对照组9例.第1周期治疗组临床妊娠3例(17例移植患者,下同),对照组1例(21例);第2周期治疗组临床妊娠1例(9例),对照组2例(20例);第3周期治疗组临床妊娠1例(2例),对照组4例(6例);第4周期治疗组无移植患者,对照组临床妊娠2例(2例).研究过程对照组部分患者出现面部痤疮,治疗组未发现不良事件.结论 坤泰胶囊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不孕症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的改善效果及临床妊娠率与脱氢表雄酮相当,且安全性好.
-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的传统生命理念
通过对《汉书·艺文志·方技略》的分类与书目探索,从生命理论、用药护理、房中养生和超越升华四个方面分析西汉时期人们的传统生命理念.认为当时人们对于生命已有相当深入的认识,对生理、病理、药理等方面都进行了总结,同时重视房事养生,并为成功孕育后代提供了许多方法,还认为生命可以通过后天修炼得到超越升华,达到不老不死的神仙境界.
-
麻子仁丸中芍药名实刍议
将《伤寒论》流传校勘过程中涉及的医方与同代本草著作相互对照发现,《本草经集注》之前未有赤芍、白芍之分.张仲景时代芍药的净制方法很可能为不去皮不水煮直接使用,与现代赤芍相似;宋代及宋以后医方中赤芍、白芍普遍分开使用,所载麻子仁丸隐含使用赤芍之意.基于与同代本草所载的净制方法相似及同代本草和医方药物功效的佐证,提出《伤寒论》麻子仁丸所用芍药当为现代的赤芍.厘清麻子仁丸中芍药名实,有助于临床正确理解并运用麻子仁丸.
-
温阳通督法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应用
基于强直性脊柱炎(AS)疾病特点与肾、督的关系,从阳虚与AS、肾虚督寒与AS的关系进行阐释,提出AS病因病机以肾督亏虚为本,感受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为标,肾虚督寒为其发病的重要原因.并结合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及临床病例报道分析温阳通督治疗AS的重要性.
-
平肝潜阳、益气化痰法治疗高血压病眩晕
高血压痛眩晕虽病位在肝,但关乎他脏,临证谨守“变动在肝,根治在肾,关键在脾,旁及心肺”的病机特点,分别施以平肝潜阳、补肾填精、宁心安神、益气化痰等法治疗.同时提倡内外结合治疗,处方用药时不囿于传统剂型,重视袋泡茶、膏方等应用,并有效结合穴位贴敷、中药浴足等外治疗法.
-
影响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受孕结局的中医相关因素分析
基于中医药治疗优势,越来越多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选择中药调整月经周期,寻求自然妊娠.从年龄因素、中医体质因素、中医证候因素方面对PCOS不孕症患者受孕结局的影响进行综述,并阐释生殖内分泌水平与中医体质、证候证型之间的联系.提出根据对影响PCOS不孕症因素的分析,可客观评价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从而选择适宜治疗方案,改善受孕结局.
-
基于肾脑相关理论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枢神经再牛
提出阿尔茨海默病(AD)病位在脑,与肾关系为密切;肾精、肾气为脑髓、脑神的物质与功能基础;肾中精气虚损、髓海不足、神机失用为AD的发病根源.调控中枢神经再生是AD的潜在治疗方案,而中医药在调节中枢神经再生方面具有优势.肾脑相关理论是调节AD患者中枢神经再生的重要中医理论基础,补精益气是促进中枢神经再生的重要方法,可为研究中医药调控AD的中枢神经再生提供理论依据.
-
中医同证候系疾病临床研究母方案设计方法
病证结合是中医临床试验设计中体现中医学特色的主要方式.在目前以病统证为主的研究对象认知体系下,中医临床研究的思路和规模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难以反映真实世界中医诊疗和疾病演进情况,影响了中医临床证据的有效应用.基于同证候系疾病病机的相通性,引入新式母方案临床研究设计方法,在研究多种干预治疗多个同证候系疾病的同时,评价各疾病间可能存在的演进情况,有望在保留中医真实世界诊疗特征的基础上,为证候评价提供可行性思路.
-
“脾主肌肉”的理论探讨及其临床意义
总结脾与肌肉的生理病理关系,并通过对“脾主肌肉”古代及现代研究文献的分析,从“治痿独取阳明”,子宫脱垂、从脾从肉,眼睑属脾、睑废治脾,肥人多痰湿、治宜健脾运湿,肌痹多从脾着手以及少肉病脾之疳证六个方面,探讨“脾主肌肉”理论在临床方面的体现,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肾强督治偻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机理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补肾强督治偻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机理.方法 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成分分析平台(BAT-MAN)数据库获取补肾强督治偻方的作用靶标基因,于CTD数据库中获取强直性脊柱炎疾病相对应的靶标基因,将两者取交集后获取疾病-药物蛋白靶基因,运用网络可视化软件STRING构建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网络,并将结果进行网络可视化展示,通过网络结构和节点间加权重联系的计算分析算法筛选出重要的关键基因.借助DAVID在线工具进行疾病-药物交集靶基因的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后在CTD数据库中获取关键基因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疾病治疗作用.结果 补肾强督治偻方靶标基因与强直性脊柱炎疾病靶标基因的交集基因有705个.GO分析结果显示,补肾强督治偻方-强直性脊柱炎交集靶基因的生物功能主要包括基因表达的阳性调控、炎症反应、细胞增殖阳性调控等;信号通路富集结果显示,补肾强督治偻方-强直性脊柱炎交集靶基因的网络主要涉及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获得关键基因23个,都与痛症、炎症性疾病及关节炎性疾病相关.结论 补肾强督治偻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是多靶点、多通路、多选择的复杂机制过程,其机制多与抗炎和镇痛相关.
-
济阴颗粒对绝经综合征大鼠卵巢Caspase非依赖性细胞凋亡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讨济阴颗粒治疗绝经综合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105只大鼠随机选择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95只采用腹腔注射去氧乙烯基环已烯溶液建造绝经综合征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6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对照组、中药对照组和济阴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造模后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蒸馏水10ml/(kg·d)灌胃,济阴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济阴颗粒3.9、7.8、15.6g济阴颗粒/(kg·d)灌胃,西药对照组给予戊酸雌二醇片0.105 mg/(g· d)灌胃,中药对照组给予坤宝丸10.5g/(kg·d)灌胃,每日灌胃1次,连续30天.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卵巢细胞P53蛋白表达,荧光RT-PCR法检测卵巢细胞凋亡诱导因子(AIF)和核酸内切酶G(Endo-G) 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卵巢细胞P53蛋白表达及AIF、Endo-G mRNA表达均升高(P<0.01),而济阴颗粒各剂量组均能降低卵巢细胞P53蛋白、AIF mRNA与Endo-G mRNA表达(P<0.01).济阴颗粒低剂量组下调P53蛋白显著,而高剂量组下调AIF mRNA作用显著(P<0.01).结论 济阴颗粒可抑制Caspase非依赖性细胞凋亡通路,从而抑制卵巢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治疗绝经综合征的作用机制之一.
-
温通活血乳膏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背根神经节中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温通活血乳膏外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53只Wistar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大鼠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一次性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后肢涂抹空白乳膏(0.8 g/只)和蒸馏水1 ml/100 g灌胃]、二甲双胍组[涂抹空白乳膏和二甲双胍片0.1Sg/(kg·d)灌胃]、辣椒碱+二甲双胍组[涂抹复方辣椒碱乳膏0.2g/只和二甲双胍片灌胃]、温通活血乳膏+二甲双胍组[涂抹温通活血乳膏0.8g/只和二甲双胍片灌胃].每天1次,连续4周.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包括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HE染色观察背根神经节病理结构,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中蛋白激酶B(AKT)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 (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潜伏期缩短;感觉神经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减慢(P<0.05或P<0.01);光镜下背根神经节中神经元胞体萎缩、胞质内尼氏体溶解、部分胞核溶解、消失;背根神经节中p-AKT蛋白表达降低(P<0.05).温通活血乳膏+二甲双胍组较模型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加快,背根神经节结构改善,背根神经节中p-AKT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或P<0.01).温通活血乳膏+二甲双胍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较二甲双胍组及辣椒碱+二甲双胍组加快(P<0.05或P<0.01).各组大鼠背根神经节中AKT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通活血乳膏可能通过上调背根神经节中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传导速度.
-
僵蚕含药血清对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僵蚕抗肝癌转移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10只SD大鼠给予630 mg/100g僵蚕水煎剂溶液灌胃,10只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3天后1h心脏采血,制备大鼠含药血清.将肝癌Hepa1-6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对照血清和僵蚕含药血清培养.用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染色法检测各组Hepa1-6细胞染色阳性率判定增殖情况;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设立空白组,采用RT-PCR法检测Hepa1-6细胞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 mR-NA水平.结果 实验组肝癌细胞Hepa1-6EdU染色阳性率低于对照组,肝癌细胞侵袭数目亦低于对照组(P<0.01).与空白组比较,对照组E-cadherin mRNA下调,N-cadherinmRNA上调(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E-cadherin mRNA表达增加,N-cadherin mRNA表达减少(P<0.05).结论 僵蚕含药血清能抑制肝癌细胞Hepa1-6体外的增殖、侵袭,可能通过减弱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发挥抑制肝癌转移的作用.
-
吴良村应用小陷胸汤治疗胰腺癌经验
介绍吴良村应用小陷胸汤治疗胰腺癌的经验.认为胰腺属奇恒之腑,当以通为用;胰腺位属中焦,其功能受肝胆疏泄、脾胃升降影响较大,其病当以和法治之;临证应以八纲辨证为指导,简化辨证流程,把握病机核心.提出胰腺癌所致腹痛类似于中医结胸证,可效仿小结胸证论治,施以和法的代表治法辛开苦降法,宽胸散结以治之.
-
王行宽滋肾清肝润燥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
介绍王行宽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经验.认为干燥综合征发病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后天失于调摄,导致肝肾亏虚,水亏火旺,相火、君火亢而妄行,从而出现一派水亏失润、火旺受灼之干燥之象.治疗上主张“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滋肝肾之阴精、清机体之燥火、润脏腑之干燥;并倡导以治一脏或二脏为主,兼顾调节他脏,治疗时当同时调节肺、脾、胃等脏腑,亦不忘疏泄调达肝木.
-
民族医药防治肿瘤研究进展
近年来民族医药在肿瘤疾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大量的文献、药理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了民族医药在肿瘤防治中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为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防止肿瘤转移复发,对放疗、化疗增效减毒等.整理、归纳我国民族医药的抗癌理论、临床应用、药理研究,旨在为民族医药防治肿瘤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
围绝经期失眠症肾虚肝郁证量化诊断方法学研究
目的 探讨建立围绝经期失眠症(MI)肾虚肝郁证量化诊断的方法.方法 纳入MI患者838例,随机分为训练样本组(肾虚肝郁证397例,非肾虚肝郁证261例)和验证样本组(肾虚肝郁证108例,非肾虚肝郁证72例).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将肾虚肝郁证辨证标准及临床常见症状作为候选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法选定相关因素.应用条件概率换算方法对相关因素进行赋分,并应用大似然判别法确定量化诊断阈值.分别以训练样本组及验证样本组患者对建立的肾虚肝郁证量化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和前瞻性检验,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Youden指数.结果 从44项候选因素中选出17项相关因素.MI肾虚肝郁证量化诊断阈值为36分.训练样本组回顾性检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Youden指数分别为89.9%、90.8%、90.3%、80.7%,验证样本组前瞻性检验分别为90.7%、88.9%、90.0%、79.6%.结论 以症状出现频次为基础建立MI肾虚肝郁证候量化标准,经检验其具有较好的判别效果和临床实用性.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1 背景疏血通注射液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药注射剂,自2001年取得国药准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10100)以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检索2001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的文献,共得到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文献141篇,其中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文献99篇,包含61项随机对照试验.疏血通注射液在促进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对比部分同类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益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2].为了服务临床医师,指导其合理安全使用疏血通注射液,中华中医药学会委托内科分会组织相关专家起草了《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