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医文献杂志

中医文献

中医文献杂志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Literature 중의문헌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华中医药学会
  • 影响因子: 0.1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4737
  • 国内刊号: 31-168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40
  • 曾用名: 杏苑中医文献杂志;杏苑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医文献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方松春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敦煌遗书性医方考

    作者:王春艳;张如青

    本文从文献学、医药学、民俗学角度对敦煌遗书中的性医方文献进行初步研究探讨考证.首先对敦煌性医方按其功用分为养生补益类、治男性疾病类、治女科杂病类、延嗣优生类、性爱和谐类五大类进行了简要概括介绍.并重点从版本形制、文字特征、文献源流三方面对敦煌性医方进行文献学方面的初步分析;从病症名称繁多、用药简便廉验、剂型与给药途径、治则与遣药四方面对敦煌性医方进行了医药学方面的初步分析;从重视延子求嗣、女性地位提高、祝由咒禁盛行、道教养生方术盛行、民族地域特色浓厚五方面进行了民俗学方面的初步分析;并在文章结尾讨论了敦煌性医学文献研究的意义和时未来研究前景的展望.

  • 略论古代读书人明目之法

    作者:党伟龙

    古人因苦读而损害眼睛健康的现象颇为普遍,所以,如何养生明目以助读书,是十分受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考察了古代读书人在保护眼睛健康方面所作出的探索,从少读养生、读书灯的设置、外洗明日法、明日方药四方面加以论述,其经验即使在今日仍有其可取之处.

    关键词: 苦读 病目 明目 养生
  • 抄本《女科济阴要语万金方》研究——兼论与《坤元是保》的关系

    作者:任宏丽;段逸山

    中医药抄本是中医文献的重要载体形式,其中家族性抄本更具有鲜明的传承特色.郑氏女科抄本就是这样一类特色的抄本系统,其中代表是<女科济阴要语万金方>与<坤元是保>.本文着重分析<女科济阴要语万金方>的成书年代及主要内容,并与<坤元是保>一书进行比较,认为<女科济阴要语万金方>是摘录<坤元是保>部分原文,辅以守恒按语,重新编撰而成.

  • 《伤寒论》"天人相应"思想渊源研究

    作者:韩鑫冰

    本文从三阴三阳痛的欲解时角度探讨,着重探求了十二地支纪时的起源和三阳病的欲解时由寅到戍的时段和夏至日用日视运动的关系,认为汉代历法、天文对<伤寒论>"天人相应"思想有影响;本文从<伤寒论·伤寒例>的内容和三阴三阳病的欲解时所体现的阳大阴小的思想进行研究,认为<周易>和<春秋繁露>"天人相应"思想对<伤寒论>有影响;本文从天人相通、天人同律、地人相关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认为<伤寒论>"天人相应"思想继承了<黄帝内经>的思想.

  • 试论张子和攻邪理论产生历史背景及对其养生理念的影响

    作者:刘理想

    社会嗜补之习是张子和提出攻邪理论的历史背景,有着医学背景的苏东坡也是这一时弊的受害者.针对时弊,张子和不但提出自己的攻邪理论,还针对养生提出"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的理念,并对有关养生理论有所发展创造.

  • 崩漏病因与证治文献探讨

    作者:王亚芬

    崩漏病因主要与血热、血瘀、脾虚、肾虚有关.血热:或怒动肝火而血热妄行;或阳气亢盛,阴血失守,热迫血行;或过服辛辣过热之品,热伤冲、任;或因膏粱厚味,以致脾湿下流于肾,与相火合为湿热,迫经下漏而成为血热崩漏.血瘀:如经期产后,余血未尽,皆致败血留阻,新血不得归经;或郁怒气逆,饮食生冷,寒湿凝聚,冷积胞中,损伤冲、任,使得经血外溢,而导致血瘀崩漏.脾虚:思虑、劳极和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心气不足,心火乖脾都可成为脾虚崩漏发病因素.肾虚:如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胞宫,精血不固;肾阴虚,虚火妄动,冲、任失调,失约经血;阴阳俱虚,气血不相维系,血随气下.另外,先天禀赋不足,肾气稚弱,天癸甚微,冲、任未充,或者更年期,肾气渐虚,阴阳失平等,而成为肾虚崩漏.崩漏治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血热:清热凉血.血瘀:祛瘀止血.脾虚:补脾益气,养血止血.肾虚:肾阳虚,温肾止血;肾阴虚,滋肾养阴;阴阳两虚,可综上两法应用.

  • 何梦瑶治疗瘟疫病学术思想探讨

    作者:李际强;罗翌

    何梦瑶所著<医碥>对岭南瘟疫病的治疗有较详细的论述,对疫病的论述是在吴又可<温疫论>的基础上,对瘟疫病的治疗及传变、变证、兼证等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详细论述了瘟疫与伤寒的异同,并对疫病的传表、传里、表里分传、表里递传等予以不同治法.何氏治疗瘟疫病强调"攻邪",并根据病邪的性质,分别予以下法与汗法等攻邪之法.

  • 中医孤本三种提要

    作者:余瀛鳌

    本文简介三种孤本的学术概况.其一<两都医案>,明·倪士奇编撰.他作为世医,少年时即有良效治例,先后在北京、南京两个都城施诊,尤以内、妇科更为精擅.经治案例重视脉诊及诊疗全过程,颇多圆机活法.其二<明医要诀>,作为是临床医学专著,原编撰者已无可考证.据现存清·道光初张祯精抄本的记载,他幼年学中医典籍,其祖父张北奇将珍藏数代之家塾归抄本<明医指掌>交给出张祯攻习,他结合临床重予整理,在分证、方治方面多所补充,力求切于实用.其三<蒋氏脉诀真传>,由蒋氏父子(未署名)阐述、整理于清·乾隆年问.书中阐介多种病证证治,又较突出伤寒、温署、杂病等脉证阐论.其中之"脉要"、"审病"与"见证识病法",颇具学术特色.

  • 《洪氏集验方》研究(续一)

    作者:钱超尘

    (接上期)本书特点南宋乾道六年庚寅(1170年)本五卷,序阙.目录残,从卷一第一方"治痢茱萸圆"至卷四秘精圆(含)之间目录全佚,卷四"治风牙疼"(含)至卷五"肥儿圆"(含)缺.所缺目录后人据正文补全,这就是黄丕烈所说"五卷皆全,无序有目,而目共五页,其一号、二号、四号系旧时钞补,兹以乌丝栏细者别之"之意.钞补时间在黄丕烈录副雕版前.所存目录只有卷四"治伤折骨碎"至卷四"治暑龙须散"及卷五"神曲豆蔻圆"(含)至目录末一方"观音散",目录损缺严重.正文全存,今据正文将所缺目录补齐.

  • 沈梦庐医案选介

    作者:郑宜南

    上海市中医文献研究馆馆员沈梦庐,师从清代御医陈莲舫,临证立案处方配合灵妙,用药轻灵平稳、专长妇内科.现介绍其吐血、咳喘、痢疾、长期便血、温病阻经、经闭验案6则,以期对临床辨证用药有所裨益.

  • 麻金木治疗尿路结石经验浅析

    作者:杨步流;麻金木

    麻金木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他临证30余载,学识渊博,医术精湛,对尿路结石的机理和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疗效显著,并能降低复发率.笔者现将其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 张翠英治疗热毒痰瘀互阻型胸痹经验

    作者:程燕;张翠英

    张翠英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胸痹(热毒痰瘀互阻型)经验丰富,见解独到,疗效可靠.本文将张翠英治疗用药经验进行介绍,以利临床推广应用.

  • 关于《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编纂体例的探讨

    作者:孙建春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的出版不但对中医学、中医文献的研究起到"考竞源流,辨彰学术"的作用,对于古籍保护和古籍版本鉴别也不失为一部重要的参考工具书.特别是<总目>采用分类编年体例,详细罗列了同一种书的不同版本,以体现中医学术的发展源流和传承轨迹,对于版本的准确鉴别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但是,<总目>的编纂体例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极少数中医古籍未将卷端书名作为著录的主要依据、书名著录不完整、未严格区分同一书名的丛书的不同子目和卷数、版本著录有误等.本文通过本中心图书馆馆藏中医古籍目录与<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的仔细核对,举例说明<总目>编纂体例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 古籍数字化的保真问题

    作者:丁侃;柳长华

    保真问题是在古籍数字化过程中,业内专家面临解决数字化古籍使用者所关心的首要问题.本文从实践出发,探讨了数字化过程中的古籍载体转换以及古籍发布形式两个环节上面临的保真问题,并提出了解决保真问题的新思路.

    关键词: 古籍数字化 保真
  • 扶正培本治则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临床运用

    作者:邵向群

    本文通过时扶正培本治则在恶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临床实践运用的阐述,论证了扶正培本法则在肿瘤防治中的重要地位.文章分别从手术、化疗、放疗等三种治疗手段与扶正培本法则相结合的具体情况作了详细的归纳.

  • 启承研求励精创新——记中医学家张赞臣

    作者:黄素英;张利

    张赞臣,近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中医事业,治学严谨,业绩卓著.他坚定捍卫中医事业,在关系着中医事业存亡的抗争废止中医案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他注重人才培养,热心中医教育事业,曾创办上海国医讲习所、中国医药研究所、上海中医专科学校等.临床造诣深厚,学验俱丰,饮誉海内外,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尤撞中医喉科、外科.在治疗耳鼻咽喉病症方面有其独到经验,注重整体,着重肺胃;抓住主证,内外结合;保护脾胃,务护正气.一贯追求"研求创新以发明",对发展中医喉科学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民国"医界二张"对近代中医教育的贡献

    作者:黄瑛;张宁

    近代中西汇通学派代表人物张锡纯、张寿颐不仅医术上名扬南北,更为近代中医教育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张锡纯晚年通过创办函授学校来实践中医教育理想,提倡寓医理教育于经验中、师古创新、衷中参西的教育思想.其教学注重实践,强调学医者取得直接经验的重要性.集其全部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医学衰中参西录>,不仅被世人奉为"中医临床之圭臬",更是近代中医教育的优秀教材.张寿颐一生都在探索和实践近代中医教育之路,无论是早期的嘉定黄墙中医学校,后来的上海神州中医学校,还是生命后十五年在浙江兰溪中医专门学校的工作,始终办学方向明确,重视教学质量和方法,一生编著二十多种各科教材,均以经典著作为基础,博采众家之长,融合中西,理论结合实践.

  • 中医药防治褥疮的文献综述

    作者:李琰;王永灵;周阿高

    褥疮是长期卧床及瘫痪病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防治褥疮药物及方法众多,且各有特色.目前防治手段绝大多数集中在外治法,临床报道也以外用药物为主,少见单纯内治法治疗褥疮,近年来内外合治法逐渐受到临床重视,本文就中医药防治褥疮的药物及疗法做一综述.

  • 《难经》之"散膏"考义及其临床价值

    作者:王亚平

    <难经>在中医经典中首次提出"散膏"概念,历代注家多数未释其意.亦有因此,本文对<难经>及历代注释版本进行考述,厘清"散膏"概念,认为"散膏"、脾长与胰腺乃异名同属,"散膏"作为脾之副脏,具有协同脾主运化、统摄营血、升清降浊、输布精微、温养五脏的功能.提出调理脾胃法蕴含调理"散膏"的丰富内容,从脏腑解剖、组织形态和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上,印证了消渴病从脾论治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 试析《伤寒论》中的寒温并用法

    作者:刘祥斌

    本文就<伤寒论>寒温并用法中表里双解法、清上温下法、和解权变法、阴阳双解法、反佐法作一分解.寒热并用是张仲景遣方用药的独特风格,贯穿于六经的始终.平衡阴阳是治疗疾病的总原则.方剂的配伍、运用不可以过分,过则达不到平衡阴阳之目的.寒温并用,从平衡阴阳出发,具有针对性强,副作用小,全面考虑的特点,既攻邪,又不伤正,既充分发挥药物的有效作用,又使其不致太过,确可收到并行不悖,相反相成之效.作者在熟读原文的基础上,逐条分析原文寒温并用在临床上的应用,以期推广于临床.

中医文献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