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医文献杂志

中医文献

中医文献杂志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Literature 중의문헌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华中医药学会
  • 影响因子: 0.1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4737
  • 国内刊号: 31-168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40
  • 曾用名: 杏苑中医文献杂志;杏苑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医文献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方松春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子午流注针法干支理论溯源

    作者:杨玥;周桂桐

    子午流注针法是根据不同时间治疗疾病的古代针灸取穴方法.干支不仅是作为推演的工具存在于子午流注系统中,而且还起着加强子午流注系统本身及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干支在我国古代各个领域的应用入手,时其应用于子午流注针法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追溯.目的是通过分析,挖掘子午流注针法的合理内涵,为服务于临床奠定基础.

  • 宋代以前针灸图像考

    作者:陈瑞莹;徐平

    经络理论早在<内经>时代前就有记载,但目前研究多着重文字方式,缺乏图谱研究,现就宋代以前记载的针灸经脉、经络图谱与模型进行汇整研究,分析针灸图像模型发展源流,以期完善经络理论源流的研究基础.

  • 试论运气学说对宋代方剂学的影响

    作者:袁冰;石东平

    运气学说产生的时代虽然较早,但时早期的医学发展却无较大影响.至唐·王冰将"运气七篇"补入<素问>之中并加以注解阐发以后,运气学说开始对中医学产生影响.至宋代,运气学说渗透到方剂学中,对此一时期的方剂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解释方剂、立法制方和选方用药等方面.

  • 李东垣因时制宜学术思想探讨

    作者:苏凤哲

    李东垣在继承<内经>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运用因时制宜原则,在辨证、立法、用药诸方面,均考虑到时令因素的影响,在其著作中以大量篇幅论述了因时制宜的临床经验.其主要内容是:一、治当顺时,无伐天和;二、制定四季时方,以脾为主线;三、病症加减用药,顺应时令;四、服药遵时,顺应自然.突出体现了法随时(时令)立、方随时变、药随时加、服药适时等顺应四时的思想.这种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因时制宜的辩证观,至今仍值我们效法.

  • 日本历史上保存与发现的中医药古文献

    作者:马继兴

    日本古代医学又称为"汉方医学",其历史上保存与发现了大量的中医药古文献,主要可分为4类:1.古寺庙收藏的中医古文献.主要有仁和寺、真福寺、金刚寺等.2.古遗址发现的中医古文献.主要有藤原京遗址、平城京遗址、一乘谷遗址等.3.南海岛屿中的中医古文献.其一为在冲绳岛发现的古中医文献,主要是与世永家的中医古书、上江洲家的中医古书、吉滨家的中医古书、喜友名盛芳家的中医古书;其二为琉球学者撰写的医书<质问本草>.4.其他的中医古文献.主要指日本公私文库、大学图书馆与某些医家收藏的古卷子类中医文献.

  • 试析敦煌写本《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性质

    作者:王使臻;苗钟立

    本文对敦煌写本<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文献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个观点:南北朝梁陈时期,道教医学家陶弘景所著或其弟子所整理的<辅行诀>一书曾在道教徒中流行,以作为道教徒初学道者兼修医术以求长生所用.而敦煌写本<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性质是对<辅行诀>一书摘抄的一个残本,摘抄者可能进行了重新整理与编排.

  • 浅析《备急千金要方》妇幼保健思想及学术贡献

    作者:李永立;白晓丽

    1300多年前,孙思邈著成<备急千金要方>,开创祖国医药学妇幼保健领域诸多先河,其妇幼保健思想及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奠定妇产专科独立发展的基础;提倡普及妇科健康教育;创造清洁卫生、安静舒适的临产环境;强调规范接生对妇幼保健的重要意义;力主儿科单独立科;注重新生儿的处理和婴幼儿的护理.

  • 《千金要方》温疫防治用药与方法探析

    作者:陈仁寿

    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在防治温疫方面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内容,书中记载具有"辟温"或"断温疫"作用的处方至少38首,药物108味.在具体的处方遣药上,以祛邪辟温为要;在组方用药上,以配伍增效为旨;在使用方法上,以内外兼施见长,反映了唐代中医药在防治温疫方面的用药与方法特色.

  • 关于中医食疗古籍文献整理研究的思考

    作者:林琦

    本文从对相关古籍进行研究的意义及思路方面提出了对中医食疗古籍文献进行系统整理,以期能建立起中医食疗古籍文献数据库,为实现其共享和未来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奠定基础,以更好地发挥对中医药科研、医疗及开发的作用.

    关键词: 中医 食疗 古籍整理
  • 《备急千金要方》语言风格刍议

    作者:焦振廉

    <备急千金要方>为编述性大型医学著作,其资料来源多途,时间跨度较大,全书语言风格不尽一致.孙思邈在对原始资料进行取舍、整理与加工时,留有个性化语言的印记,其中自撰内容更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大致归纳,<备急千金要方>的语言风格有如下几个特点:书面语与口头语相兼;散文与骈文并采;多用对仗等修辞方法;注重行文节奏;巧用连词提示文义变换.

  • 明清著名医家不寐辨证特色探讨

    作者:高惠勇;张如青;张志枫

    历代医家虽通过四诊、八纲、脏腑、经络等方法对"不寐"做出辨证.但因为时空环境不同,所积累的经验与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其做出的辨证结果也常因人而异.明代医家对不寐病证的辨证在先贤各代医家的医学基础上,通过实践加以综合融化,在医学理论与临证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理论的创新发挥和临床的治疗都有许多鲜明的特色;清代医家在前贤先哲的基础下,更从临床辨证找出不寐的原因,并加以论治,使世人对不寐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与见解,为后世医者对不寐的辨治开拓了一条更宽广的道路.

    关键词: 明清医家 不寐 辨证
  • 从《医心方》看唐以前皮肤美容思想和成就

    作者:陈国勤

    <医心方>中记载许多损容性皮肤病及皮肤美容思想.其中有较详细论述损容性皮肤病的临床特征、病因病机及治疗;对美容养生尤为重视,从延年不老、美色、芳气、养形、导引、修补术等几个方面论述,反映了唐以前已经有药物美容、食物美容、养形美容、按摩美容和修补术等美容思想;对后世美容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医心方 皮肤病 美容
  • 《武威汉代医简》"(疒夅)""泔(疒夅)""五(疒夅)"探讨

    作者:王盼;程磐基

    1972年出土的<武威汉代医简>第9、10两简有"五(疒夅)"及"石(疒夅)"、"血(疒夅)"、"膏(疒夅)"、"泔(疒夅)"的记载.就其病名与症状的描述而言,颇似当今的淋证.本文就两简中的"(疒夅)"、"泔(疒夅)"、"五(疒夅)"进行探讨,认为"(疒夅)"是多义字,有罢病、淋证等含义.同时又是"癃"的省写,故"(疒夅)"字即"癃"字,属"淋证"."泔(疒夅)",为米泔汁样小便,伴小便频数涩痛的症状,类似于当今临床"白浊"的部分表现."五(疒夅)"中的第五淋尚难以确定.

  • 孟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思路

    作者:杨坤宁;郑德勇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慢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中医痹病、阴阳毒、血证、水肿、丹疹、虚劳等症范畴.SLE西医治疗主要运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疟药、抗组织排异药物等.由于激素治疗的副作用,以及SLE难于治愈的情况,临床积极探讨中医药治疗方法.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以下几型:热毒炽盛,阴虚内热,气阴两伤,风湿热痹,邪热伤肝,脾肾两虚.

  • 承淡安的针灸学术特色

    作者:王欣

    承淡安是现代著名针灸学家,其学术思想和特色主要有3方面:一、强调经络学说.他认为中医学术的基本学理是建立在营卫气血和阴阳五行上的.经络不但为营卫气血的循行道路,并且对所管辖之领域内所有组织、脏腑、器官等新陈代谢,以及生长等生活现象,都有调整平衡补给缺损等关联.对针灸治病的学理,承氏总结为"疏通经络,宣导气血"八字.二、重视针灸治神.承氏认为,针效的主体有三大要点,第一是精神的感应,第二是心理的专注.第三是物理的刺激.三者配合,奇功立显,这实际上是<内经>治神理论的现代解释.三、总结伤寒针灸处方.承氏认为,针药一理,伤寒各症,用针或灸代替药剂治疗往往能随手见功,较药剂更为迅速而无偏弊.

  • "华佗夹脊穴"和奇穴"夹脊"穴的源流与定位

    作者:周新;魏崇;严攀

    本文对古今的典籍进行文献分析,对"华佗夹脊穴"和奇穴"夹脊"进行历史源流的探讨,并且明确其定位,从而为更好地区别和使用这两种穴位提供文献学基础.参考文献皆引自影印版文字,有利于研究者参考.

  • "石药发瘨"考辨——兼"多喜曰瘨"辨疑

    作者:金栋

    <素问·腹中论>"石药发瘨",经唐·王冰注为"多喜曰瘨"后,历代注家多宗注而将"瘨"解释为"癫".经检阅相关古典医籍、史籍等资料,考据并结合医理分析,认为经旨之"石药发瘨"是错误的,当为"石药发疽".而王冰之注"多喜曰瘨"与<内经>之"癫"亦不相符,经考证后认为,唐以前之癫,多指(癫)痫病,唐时之癫,转指癫病,王冰之注"多喜曰瘨",则指现代癫狂病中之癫病,<内经>之癫,或指狂病,或指痫病.

    关键词:
  • 中医药论治肝纤维化的概况

    作者:闫颖;刘旺华;杨宇

    综述近年采辨证论治肝纤维化的主要证型,详细论述这些证型的理论来源,病机特点,遣方用药,并提出中医药诊治肝纤维化在理论以及遣方用药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吴中与新安医家的社会交往与互动

    作者:冯丽梅

    明清吴门医派与新安医学是江南的两大地域性医学学派,两地医家有着这样那样的社会交往,但由于吴中地区交通便利,经济繁荣,主要以新安医家迁入吴中或游学行医于吴中为主.清代苏州吴县叶天士、汪光爵、曹沧洲,昆山戴传震,吴江程世泽等医家祖籍均是徽州歙县,徽州医家罗美、王勋、程应旄、程林,孙文胤等都曾寓居苏州,汪启贤、方肇权、孙佑(字慎修)、吴承荣等曾在苏州行医.汪副护、江应宿、吴正伦、吴昆、程为仑、周镜玉、许豫和等游学于苏州.李中梓、喻昌均为江南名医,虽不是苏州人,却长期在苏州从事医事活动,苏州人与入苏的徽州人从李、喻两位名医学者甚众.新安医家在吴中与当地医家必定会有种种往来.

  • 民国时期上海主要中医药团体简介

    作者:杨杏林;陆明

    在评价近代上海的中医活动及其影响时,中医团体的地位不容忽视.上海是我国先创办中医团体的地区.在20世纪前半叶的近5年中,上海的中医团体活动十分活跃,具有创办时间早,组织规模大,团体数量多,活动影响广等特点,其辐射出的作用和影响在近代我国的中医发展史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 近代 上海 中医团体
中医文献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