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医文献杂志

中医文献

中医文献杂志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Literature 중의문헌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华中医药学会
  • 影响因子: 0.1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4737
  • 国内刊号: 31-168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40
  • 曾用名: 杏苑中医文献杂志;杏苑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医文献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方松春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李东垣籍贯考

    作者:曾镛霏

    李杲籍贯及墓地历来颇有争议.学界一直认为李杲世居河北正定,而陕西黄陵县现存李杲陵墓遗址,延安、黄陵地方志均有记载,加之当地人口述资料和有关研究文章均明确指出李杲之籍贯在陕西黄陵.

    关键词: 李杲 籍贯 考证
  • 道学对针灸学说的影响初探

    作者:赵丹;叶珊如;葛林宝

    道学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众多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针灸学说汲取了道学的整体观念以及阴阳、五行等学术观点,不仅在诊断治疗上处处体现出道学的思想,在穴位命名上也采取了很多道家或道教的名词.针灸学说深受道学的影响,可谓道学这棵参天大树上的一枝奇葩.

    关键词: 道学 针灸 穴位 命名
  • 《颅囟经》佚文初探

    作者:司洁如

    <颅囟经>是现存早的儿科专著,原书已佚,目前通行本为清代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佚而成.本文通过对<永乐大典>、<幼幼新书>、<妇人大全良方>、<古今医统大全>、<证治准绳>等医籍中相关内容进行对比,追溯通行本<颅囟经>内容更早的来源,并探究<颅囟经>其他零散佚文.

  • 居延新简所记医药信息述略

    作者:周祖亮;方懿林

    居延新简中有一些与医药相关的零星资料.在这些医药资料中,疾病信息较丰富,主要包括疾病名称与症状、就医诊断、疾病愈后、病亡情况、法医鉴定等内容;医方信息较少,仅为少量药物的药方剂型、药名与分量、煎熬饮服方法等.根据这些医药信息并联系其他相关的出土医药文献,可以窥测当地当时的疾病、医药情况.

  • 《厘正按摩要术》及其腹诊论述之考辨

    作者:李强

    <小儿推拿要诀>先由明人周于蕃补辑、再由清人张振鋆增校,并被其易名为<厘正按摩要术>.<厘正按摩要术>"卷一·按胸腹"共列有38条文.至少引用了11位日本腹诊医家的论述,所引用的腹诊观点多数可在日本腹诊著作<诊病奇侅>中找到出处.本文对这38条文逐一进行了详细梳理和考证,得出日本腹诊是<厘正按摩要术>"卷一·按胸腹"的学术渊源的结论,同时也指出中国推拿是日本按摩和腹诊的学术渊源.

  • 本草文献句读失误例举

    作者:王林生

    全文对<本草图经>芍药条,<证类本草>校点本甘蕉根条及<中华本草>天门冬条三部文献三味药物的条文或引文断句不当提出管见.并附说"伍子胥变文药名诗"问题.

  • 《万病回春》与名方温清饮

    作者:徐春娟;陈荣

    明代著名医学家龚廷贤被称为"医林状元",不仅医术高明,著作颇丰,而且对中日医学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其所著<万病回春>一书,17世纪中叶传入日本,在日曾刊行多版,并且成为汉方成药制剂的主要处方来源.其中温清饮(散)一方,原为治疗妇人崩漏而设,日本汉方界将此方列为多种疾病的首选方剂,现代中日两国将之拓展应用于各科疾病临床,药理研究也方兴未艾,温清饮已成为生命力很强的名方.

  • 《本草纲目》文献引用初考

    作者:全瑾;吴佐忻

    <本草纲目>(以下简称<纲目>)是李时珍一生从事医药实践活动并且加以理论升华与总结的结晶,既含有李时珍本人原创性的研究成就,又是他继承、发扬前人医药经验和高度重视历代医药著作等书本知识取得的成果.本文对<纲目>的文献资料构成成分进行梳理,对<纲目>文献引用的数目,<纲目>和<证类本草>的源流关系,李时珍编纂<纲目>所查阅、参考的文献作文献学方面的探讨与考证,以便更好地解读<纲目>.

  • 朱肱和他的《伤寒百问》

    作者:王旭光;李道芳

    朱肱早撰著的伤寒类医书是<伤寒百问)三卷,此本已佚.现今存世的日本宝历三年书林涩川清右卫门刻本(伤寒百问>六卷、日本宫內厅书陵部收藏的元燕山活济堂刊本<伤寒百问经络图>九卷,或即源自(伤寒百问>三卷.日本静嘉堂文库收藏的<重校证活人书>十八卷,曾经朱肱生前亲自校定并刊行,但并未流行于世,现今仅有孤本存世.<伤寒百问>、<伤寒百问经络图>、<重校证活人书>三种医著,或是可能保存了<活人书>早期面貌,或是经朱肱生前亲自校定,书中的内容应当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朱肱医学思想和医学实践的演变轨迹.现今存世的<南阳活人书>、<类证活人书>一类书籍均经过后人加工,未必反映了朱肱医学思想和医学实践的真实状况.

  • 张荣光医案医话六则

    作者:杨家茂

    张荣光是福建省邵武市名老中医,现整理研究张老部分临床经验.其治疗邪热郁结、咳吐胆汁浓痰的胆咳,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痛的腰膝重痛,湿痹高热,湿温高热,心烦不眠的脏躁,分别应用凉膈散、肾着汤、荆防败毒散、犀角地黄汤、甘麦大枣汤合越鞠丸加减治疗,效果显著,符合辨证施治的精神.

  • 周荣耀从脾肾入手治疗原发性肝癌经验举隅

    作者:张怡;潘新

    周荣耀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经验与特色:认为肿瘤形成与正气不足有密切关系.正气虚弱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同时正虚邪实也主导了肿瘤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即在治肝的同时,即注意调补未病之脾.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主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调节全身之阴阳,为脏腑阴阳之根本.肾阴滋养肝阴,肾精肝血同源.肝肾既为同根,故应肝肾同治,即"肝肾同源"之说.因此在治疗上强调补正气,培真元,尤其从脾肾入手,通过健脾益气、补益肝肾、扶正固本、免疫调节,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影响肝癌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并举验案1例以资印证.

  • 米烈汉治疗肺系疑难病验案两则

    作者:谢晓丽

    陕西省名中医米烈汉主任医师擅治中医肺病、妇科及疑难杂病.现介绍其治疗肺系疑难病验案两则.案一为反复咳喘.米氏治咳喘尤重肺、脾、肾三脏,以补肺益肾,健脾化湿,宣肺化痰调治而病愈.案二为肺痿.证属气阴两虚兼虛热,治疗重在益气养阴、清泻虚热、培固肾气,经调治疾病愈后良好.

  • 浅谈中医文献研究中目录学知识的利用——以魏晋以前脉学文献研究为例

    作者:陈红梅;张颖;叶卿

    本文在魏晋以前脉学文献研究实践基础上,从四个方面谈目录学在中医文献研究中的作用,认为目录学是开启科学研究大门的一把钥匙,对属于古典文献范畴的中医文献整理与研究,无论是科研选题,还是科研工作的展开以及结题等,目录学均有用武之地,以此唤起学者对目录学知识的重视.

  • 费伯雄先生年谱

    作者:赵艳

    费伯雄(1800-1879年),清代医学家,孟河医派奠基人,生长于世医家庭,其祖父、父亲皆以医名,传至伯雄已历七世,医术益精,以擅长治疗虚劳而驰誉江南.咸丰同治年间,名播大江南北,<清史稿>谓:"清末江南诸医,以伯雄为著."

  • 清末医家周雪樵医事活动及其中西医汇通探索

    作者:姚艳丽

    周雪樵是中西医汇通的代表医家之一,为清末中医界先以近代方式介绍西医者.所著<西史纲目>,翻译介绍西方历史地理;创办<医学报>,提倡引进西方医学;又偕蔡小香、丁福保、何廉臣、王问樵等,组建全国性质的医学团体"中国医学会".研究周雪樵的医事活动及其中西医汇通思想,发掘、整理其学术成就,以冀对近代医史文献的研究有所裨益.

  • 灸疗养生研究概况

    作者:王晓明;王钦鹏;臧知明

    灸疗作为一种疗效独特的传统治法,越来越受人们关注,相关的研究讨论有所增加.本文从灸疗"治未病"思想、灸疗养生方法、灸疗养生临床、灸疗养生现代机理等方面就相关研究进行了整理归纳,讨论了"逆灸"、"化脓灸"等灸疗方法的养生特点,提出要重视灸疗养生的系统研究.

    关键词: 灸疗 养生 逆灸 综述
  •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作者:付丽媛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PAD)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导致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同时PAD也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反映,常合并其他血管如脑血管、心血管病变,是预测将来发生心血管事件强有力的预测指标,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明确其病因病机及证候特点,探索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显得意义重大.

  • 海派中医眼科流派初探

    作者:董志国;张殷建

    海派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海派中医眼科更是流派纷呈.海派中医眼科是海派中医发展的一个缩影,其学术思想的发掘及继承有利于探讨中医药发展模式和促进中医经验的传承.近百年来海派中医蓬勃发展,近代以姚和清为代表的姚氏眼科及以陆南山为代表的陆氏眼科奠定了海派中医眼科的学术地位,此外,范新孚的眼科在其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推动了上海中医眼科学术的多元化发展.因此,整理海派中医眼科流派及学术思想,可进一步促进学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

  • 融会古今创建未来

    作者:

    一个中医在遇到临床难题时,就会去翻书,或向老师讨教.翻书是典籍,老师是贤士,两者相加就是文献的本意.可见中医文献一直是中医学术和临床的支柱.然而,在信息社会的今天,文献研究的重点和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发煌古义,仍是根本,否则就是无本之木.

  • 关于赵开美本《伤寒论》

    作者:牧角和宏;杨文喆;张再良

    前言现存的<伤寒论>版本,离宋改本近的,是北宋·成无已的<注解伤寒论>和明·赵开美刻<仲景全书>中的<翻刻宋版伤寒论>(以下简称为赵本<伤寒论>).近年听说在中国,成无已的<注解伤寒论>得到了高度的评价,在中国中医研究院编写的<伤寒论>中,前言虽强调原本是以赵本<伤寒论>为底本,但仅限于三阳三阴部分,赵本<伤寒论>中的细字注记和处方条文末的编号缺如,感觉上反而象<注解伤寒论>体系的传本.

中医文献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