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医文献杂志

中医文献

中医文献杂志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Literature 중의문헌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华中医药学会
  • 影响因子: 0.1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4737
  • 国内刊号: 31-168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40
  • 曾用名: 杏苑中医文献杂志;杏苑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医文献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方松春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浅探孙一奎辨治虚损之特色

    作者:王玉凤;黄学武;张晓军

    对明代医家孙一奎的医著中辨治五脏气血虚损的有关论述加以分析、归纳,总结研究其辨治虚损的经验,并对<赤水玄珠>辨治虚损所选的63首方剂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其用药规律与特点.经过研究认为,孙一奎虽被后世称为温补派的著名医家,但在辨治虚损时用药并不囿于温补,并批判时医滥用苦寒、误用温补之弊,在其临证诊治中重视治病求本,选方用药颇具特色,其治五脏气血虚损经验丰富,可为当前中医临床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 王肯堂主编两部医学丛书赞述

    作者:余瀛鳌

    介绍王肯堂所编两套丛书:1、<证治准绳>,这是一部偏重于临床各科诊疗,具有时代性的论著,包括杂病、类方、伤寒、疡医、幼科、女科6种.2、<古今医统正脉全书>,这是王肯堂在博览群书、认真酌选的基础上集结而成,收选明以前较有代表性的.提示读者应予以重视、阅习的各类医籍.

  • 蒋示吉《伤寒翼》温病理论研究

    作者:张志斌

    蒋示吉与吴有性同为明末清初的医家,<伤寒翼>约成书于1671年前后,为瘟疫专著.该书受吴又可<温疫论>的影响,主要阐述治疗温病的理法方药,对瘟疫下法的运用颇有心得.蒋氏早在明确瘟疫不同于伤寒的前提下,选择性地把六经辨证用于瘟疫辨治,提出"瘟疫专责阳明".由于此书在国内失传,在国内的现代温病学研究或伤寒学研究中,均很少见到关于此书的研究工作.此书现已复制回国,应引起温病理论研究者的充分注意.

  • 古籍中与医学相关的讳言婉语

    作者:谭素娟;王蕊芳

    分析整理古籍中有关性交、大小便、病、死的讳言婉语,不仅为研读者清除词语滞碍,且能促进对古代中医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有利于了解文雅的中国传统文化.

  • 论新安医籍刻本特色

    作者:汪沪双

    通过对明清时期在徽州地区刻印的新安医籍的版本研究,指出新安医籍之所以流传至今,与新安医籍自身内容的学术水平较高有关,也与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刻书质量上乘、校勘精良有关,并指出精美的书版雕刻、印制纸墨的精良和以私人刻书为主是新安医籍刻本主要的版本特色.

  • 《本草纲目·序例》校证

    作者:刘芮康

    史世勤主编的<李时珍全集>中的<本草纲目>,是目前<本草纲目>的新版本,也是校勘好的版本之一.但该本在文本的校读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文章仅就该书及人卫本<本草纲目·序例>存在的共同误校问题提出若干条校证意见.

    关键词: 本草纲目 序例 校证
  • 议"根、溜、连、入"与五输穴

    作者:刘东明;谷世喆

    本文以<黄帝内经>等经典文献为依据.结合现代相关理论与临床资料,对<灵枢·根结>中的"根、溜、注、入"与五输穴的不同之处进行分析与探讨.通过比较认为."根、溜、注、入"与五输穴在内容、意义以及应用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区别,"根、溜、注、入"是从腧穴中体现出经络理论的应用,而五输穴是体现腧穴自身的特异性.

  • 《本草纲目》"要舟"辨

    作者:王林生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享誉海内外,他的文学造诣也非常人能及,使当今一些学者对<本草纲目>校释后留下一些未解之谜.

  • 伤寒六经病与祝氏五段说

    作者:张再良

    <伤寒质疑>一书,围绕祝味菊的伤寒六经五段说展开,以六经为话题,对中医临证治疗机理作出了阐释,并引西说以解中医证治之规律,传为当时医界美谈.祝氏不满足于一般传统对于六经的解说,以五段说展开分析和归纳,注重人体在疾病中的反应,特别注重阳气的有余与不足,对临证有着实际的指导价值.另外,祝氏对中医中习以为常的一些术语和概念,也有深入的见解,时当时的寒温之争以及临证时寒温的用法,见解不乏公允.祝味菊为中西医学间的沟通,中医理论与临床间的沟通所作出的努力与贡献不得不令今人叹服.

  • 唐汉钧运用健脾益气法经验

    作者:曾慧玲;唐汉钧

    通过对中医外科专家唐汉钧教授临床治疗IgA肾病,乳癌术后骨、肺、纵膈转移,下肢静脉曲张伴溃疡等疾病的分析,强调唐老师临证时注重内外兼治,而内治时首重补益脾胃,并善用四君子汤加减以健脾益气的临床经验.

  • 杨少山医案三则

    作者:李航;杨少山

    杨少山(1923年~),男,浙江余杭人,主任医师,教授,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随父习医,临诊之余,悉心研读<内经>、<金匮要略>等经典医籍,尤其对朱丹溪<丹溪心法>、李东垣<脾胃论>稔熟于心.期间又得热病专家工泽民先生精心传授,医术逐日渐长.杨氏业医近70余载,发表论文20余篇.临床擅长治疗老年病、脾胃病、各种疑难杂症等,颇具特色.现择其早年临床诊治医案数则,以飨同道.

  • 严苍山学术经验简介

    作者:严世芸;陈丽云

    本文以详实的资料介绍了近代上海著名中医临床家、中医教育家严苍山的医学思想和临证经验.他善于总结,敢于创新,提出"疫痉"病名和温病的"三护"法则,发展了温病的治疗大法,为医界所称道.

  • 中医心脏形体及其医理研究

    作者:胡剑北

    从古代有关心脏的形态、位置、重量、容量、功能的记载.临床有关心脏的病证、治疗方药的实际.现代实验室研究的方法与成果等,充分证明中医心脏有其形体,其与人体心脏基本一致,中医心脏功能认识是基于心脏的形体基础.其中,心主神明认识涉及脑形体部分结构及功能,主要是精神、情绪、言语、记忆等功能及其结构.从现代接受心脏移植者思维、性情等行为与供心者逐渐接近的事实,说明心脑可能存在着尚不为人知的科学奥秘.中医心主神明说,在当前没有充足证据证明其与心脏无关的情况下,应当予以保留.

    关键词: 心脏 形体医理学
  • 《上古天真论》词句正义

    作者:石相臣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这段话.笔者认为,正确的语序是"以酒为浆,以妄为常,起居无节,醉以入房,逆于生乐,务快其心,不知持满,不时御神,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其中"持满"、"不时"、"逆于生乐"分别应解释为:"恬淡虚无的守中之道"、"随时"、"沉溺于世俗生活的快乐,‘逆'为‘溺'字之误".

    关键词: 素问 词句 校诂
  • 血栓性外痔的治疗近况

    作者:陈国安

    血栓性外痔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起病突然,局部肿痛明显,由于发作时疼痛难忍,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目前对该病治疗有手术治疗和保守的药物治疗等多种方法,但每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和不足之处,如何对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加以改进和完善、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是我们临床工作者应该努力的方向.本文综述了血栓性外痔的治疗近况,使得对该病目前的治疗情况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旨在通过比较研究改进治疗方法,从而提高对本病的治疗效果.

  • 致瘀疗法研究概况

    作者:焦一鸣;王放;揭益民;潘少骅;王(宛鸟);谭永东

    "致瘀疗法"有其相应的适应证及方药.作用机理为:苦能燥泄;收敛固涩;寒主收引.凝滞血脉:热灼血脉;利水燥湿;甘缓补中粘滞.益气壮阳补血等.目前临床运用主要在出血性病证、恶性肿瘤、慢性肾炎、贫血等.活血化瘀已经由单纯的血液的理化性质到研究血管壁的变化及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和侧枝循环形成."致瘀疗法"的探讨今后也将朝这方面发展,只不过其研究的是其相反的功用.当前在血管异常增生性的病症中.是其研究重点,尤其是对癌症的运用值得很好的探讨.因此其运用前景十分广阔.探讨和完善"致瘀疗法"的内容.可丰富和发展中医药学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理论.

  • 绵延三百六十余载的上海张氏医学简史

    作者:张存钧

    上海张氏家族自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张君调公开始.开创了"张氏医学"之先河,历经三百六十余年,传至现代第十四代.其间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基本上可划分为发轫创始、鼎盛以及辉煌三个历史阶段.家学渊源是学术形成和传承的基础,继承与创新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因其发挥独特优势,为民解忧,才获得相应发展.其创始发展,从明崇祯末年到前清,为期一个世纪,形成张氏医学雏形,确立其医风、医德和学术思想.鼎盛于清末民初.世代相传,家族继承程序以长子为命定继承人.形成伤寒热病诊治体系,熔伤寒与温病学于一炉,创制救苦玉雪丹,代表医家为张玉书、张骧云.辉煌时期约为民国后期至建国后.发挥作用的主要是第十一、第十二代传人.他们先后放弃私人诊所,走出家门,到公立医院、市卫生部门、中医学院、部队工作,岗位职务虽有不同,但志向则一,继续为中医事业而发奋努力:全面发展,融医教研于一体;推新出新,历获各类奖项;走出国门,谋取更大发展.

  • 春华秋实五十载(续完)——记全国首届中医药专门研究人员班的诞生暨艰苦创业历程

    作者:王羲明;刘崇晏;黄吉赓;程家正

    张世杰(1919~1988年)北京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我国著名中医儿科专家.师承祁振华.擅治儿科疑难疾病.著有<中医谈食物保健>一书,撰写论文10余篇,部分临床经验曾收入<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

  • 研读经典含咀英华——学习中医经典著作的几点体会

    作者:苏礼

    作者认为,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为代表的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的根.研习<内经>,发皇古义,攻读<伤寒>,崇尚经方,是为中医学术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为中医学术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认真研读,潜心体会,方能明其要妙,契其真谛.方法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科学求实,勇于创新"四句话和"读、习、写、用"四个字.

中医文献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