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电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Electrocardiology 림상심전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0.65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0272
- 国内刊号: 34-1107/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读秀数据库、PubMed自建库以来至2014年6月公开发表的与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经质量评价终纳入文献后采用Review Manger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0个研究,全部为中文,Jadad评分均为1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稳心颗粒组与西药常规治疗组比较:稳心颗粒可提高临床疗效[0R=3.72,95%CI(2.88,4.81),p<0.00001];改善心电图[0R=2.7,95%CI(1.88,3.89),p<0.00001];降低不良反应[0R=0.27,95%CI(0.19,0.39),p<0.00001].结论 稳心颗粒较西药常规治疗室性早搏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电图,降低不良反应.但由于纳入文章质量有限,其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及安全性需要更多高质量大规模的RCT进一步验证.
-
急性心肌梗死伴新发右束支阻滞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新发右束支阻滞(RBBB)的临床特征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期住院的AMI伴新发RBBB(观察组)与同期住院的无新发RBBB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CAG)、肌钙蛋白(cTNI)滴度、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心功能及院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 观察组新发RBBB多继发于急性前侧壁心肌梗死,梗死相关动脉(IRA)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近端多见;观察组cTNI滴度、(CK-MB)峰值、Killip平均分级、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则低于对照组.结论 AMI合并新发RBBB提示心梗面积大,病情凶险,预后不良,应尽早行再灌注治疗.
-
平板运动试验对冠脉钙化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平板运动试验对钙化病变的男性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发现有钙化狭窄病变的男性冠心病疑似患者67例,行平板运动试验并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平板运动试验比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对钙化病变的男性冠心病疑似患者的诊断特异度(78% vs.33%)及正确诊断指数(69%vs.3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检查对钙化病变男性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比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更具优势.
-
心肌梗死超急期不典型心电图分析
目的 分析并总结心肌梗死超急性期不典型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提高体表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可疑超急性心梗病例出现不典型临床表现或不典型心电图改变的病例除记录常规12导联外,加做右室导联(V3R、V4R、V5R)及后壁导联(V7、V8、V9),定时心电随访,并对应各导联做前后对比.结果 有26例急性心梗病例超急性期出现不典型临床表现或不典型心电图改变.结论 熟悉并掌握心肌梗死超急性期不典型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变化有利于提高体表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
平板运动试验时U波倒置的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对比平板运动试验中U波倒置和ST段压低的发生情况,评价U波倒置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内科2011年8月~2013年2月心内科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的患者151例,其中男性76例,平均年龄57.9±5.16岁;女性75例,平均年龄55.4±7.09岁.对平板运动试验中出现的U波倒置和ST段下移进行对比研究和分析.结果 151例患者中,平板运动试验阳性55例,阴性96例;U波阳性33例,阴性118例.平板运动试验的阳性率36.4%,U波阳性率21.8%,卡方检验显示p=0.014;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的患者中冠脉造影阳性49例,阴性6例;U波阳性的患者中冠脉造影阳性27例,阴性6例.平板运动试验阻性的敏感性89.1%,U波阳性的敏感性81.8%,卡方检验显示p=0.578.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中U波倒置发生率较ST段下移发生率低,但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中,U波倒置的敏感性和ST段下移相似,建议作为冠心病患者平板运动的阳性指标之一.
-
血栓抽吸对缺血性J波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缺血性J波其临床意义和血栓抽吸对缺血性J波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有无缺血性J波,将158例ACS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预后.同时对比分析血栓抽吸对缺血性J波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分别为23.3%、18.6%和11.6%,对照组相应指标分别为:9.6%、6.1%和2.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65例患者进行血栓抽吸并植入支架,血栓抽吸术后发生心血管事件分别为2例(8.3%)和6例(9.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J波在预测ACS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中有一定的作用,血栓抽吸可以减少缺血性J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高原地区中青年官兵心律失常监测结果的分析
目的 探讨高原低氧低气压环境对驻守官兵心律失常的影响程度.方法 对选定的160例中青年官兵连续记录24h心电图,对不同海拔地区官兵的心电图进行比较.结果 160例官兵中,有14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海拔≥4000m的官兵复合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大于海拔3000 ~ 3500m,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海拔≥4000m的官兵室性早搏Lown分级≥3级的人数高于海拔3000 ~ 3500m,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高原低氧低气压环境易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海拔越高,心律失常越严重.因此,坚持每天吸氧,科学的训练,加强官兵的耐力及有氧能力的训练,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
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变化对心电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不同颅内压水平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12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不同颅内压水平分为3组:颅内压维持20~30mmHg、颅内压维持在30~40mmHg、颅内压>40mmHg,所有患者伤后24小时内经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相关结果.结果 12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心电图异常81例,占66.4%,3组之间异常心电图差异主要反映在异常Q波、QT间期延长、ST-T变化、窦性心动过缓及过速(p<0.05),并与颅内压水平成正相关,而在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损伤后出现的异常心电图可作为初步评估损伤程度的参考指标,对患者病情的判断以及为医师提供诊疗参考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陈旧性心梗患者经QRS波时限预测室性心律失常
目的 通过分析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fQRS)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探讨病理性Q波及fQRS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对335例确诊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将OMI伴fQRS波患者按照fQRS波时限分为fQRS≥110ms组(36例)、fQRS <110ms(156例),并对两组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将OMI伴病理性Q波患者按照病理性Q波QRS波群时限分为QRS≥110ms组(21例)、QRS <110ms(75例),并对两组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OMI伴fQRS波患者fQRS≥110ms组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高于fQRS<110ms (p=0.026);OMI伴病理性Q波患者QRS≥110ms组成对室性期前收缩(p=0.045)及室性逸搏心律(p=0.026)发生率明显高于QRS<110ms组.结论 OMI伴fQRS患者随着fQRS时限延长,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风险随之增高;OMI伴病理性Q波患者随着QRS波时限延长,发生成对室性期前收缩及室性逸搏心律的风险随之增高.
-
经房性早搏证实完全性心室预激1例
患者男,74岁,因“自觉心慌,胸闷,心前区不适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体检:血压130/80mmHg,心界不大,心率60bpm,心律不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12导联心电图示(图1):窦性心律,心率56bpm,PR间期0.11~0.14秒,频发提前出现P-QRS-T波群,提前的P波后QRS波宽大畸形,QRS时限0.12秒,起始部似见“△”波,PR<0.12秒,V1~V6主波向上,Ⅱ,Ⅲ,aVF,V4~ V6导联可见ST-T改变.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缓,频发房性早搏呈三联律,完全性心室预激.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1例
患者男,15岁,因“间断心悸2月余,晕厥3次”入院.患者于2月前运动后出现心悸,随即发生晕厥,持续约数秒自行缓解,伴面部摔伤.于当地医院记录到心电图提示“阵发性室速”(图1),予以射频消融术治疗无效.其后反复出现心悸,情绪激动或运动后多发.5天前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持续约5h,我院门诊以“阵发性室速”收入心内科.体格检查:脉搏62bpm,血压122/70mmHg,其余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心电图(图2)示:窦性心率,V1~V3导联T波倒置,可见Epsilon波.
-
胰腺炎患者心电图酷似急性心肌梗死1例
患者女、86岁,因“纳差2月”就诊.入院诊断:慢性胆囊炎、胆石症、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梗后遗症.患者住院期间,因饮食不当突发腹痛、呕吐,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气促等症状.查体:心率120次/分,律不齐,腹膨隆,四肢末梢紫绀,皮肤呈花斑样,血压测不出,动脉搏动较弱.实验室检查:血淀粉酶1043u/L↑;肌红蛋白138ng/ml ↑,肌钙蛋白(-),CKMB正常.腹部超声及CT诊断:急性胰腺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心电图诊断(图1):窦性心动过速,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不除外,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电图示:心率150次/分,PR间期0.15s,QRS时限0.09s,QT间期0.28s,电轴不偏.Ⅲ、aVF呈QR型,V3R呈QS型,V4R~V6R呈 Qr型,V5、V6 R+S<0.8mV.
-
J波综合征:早复极综合征
在大多数情况下,早复极的心电图都是良性现象,主要见于青壮年男性、运动员和黑人.早复极心电图诊断的标准为在QRS波终末处和ST段起始之间出现明显的抬高,在12导联心电图中表现为至少连续两个以上导联的ST段≥1mm或0.1mV.近年来,发现有些早复极人群出现了特发性室颤和心脏性猝死的风险.2014年由颁布的遗传性心律失常临床诊治专家共识将有早复极心电图表现,并伴有特发性室颤发生的临床表现称之为“早复极综合征”,这是对传统的早复极综合征概念的挑战,但也更准确地反映了“综合征”概念的本意.
-
J波综合征:特发性室颤
心电图上连续2个或以上的导联出现J波抬高≥0.1mV是一种常见现象,称为过早复极现象(ER).如伴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则称为J波综合征.特发性室颤(IVF),以青年男性发病为主、心脏结构完全正常、但突发心室颤动、原因不明,是年轻人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在IVF患者中相当一部分人心电图表现为Ⅱ、Ⅲ、aVF导联J波和ST段的抬高(图1).人们对J波的产生机制发生了极大的兴趣.目前认为J波综合征并不都是良性,IVF是J波综合征的一种.
-
述评:J波综合征认识的误区及争鸣
自严干新等2004年首次提出J波综合征的概念,至今已经整整10年.特别指出的是,J波综合征是作为一个新的疾病群首先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肯定,然后逐渐被国际同行认可,进而出现在不同语言的医学杂志及教科书里.在此之前,不同的J波综合征亚型多年来被认为是孤立存在的临床表现.
-
J波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2014
一.临床特征Brugada综合征(BrS)是一种家族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于1992年由西班牙Brugada兄弟首先报道.心电图表现为正常QT间期,右束支阻滞(RBBB)和右胸前导联(V1~ V3)ST段持续性抬高,经心脏超声、心室造影甚至右室心肌活检检查,心脏无异常改变.对BrS准确发病率尚不清楚,全球约每10000人中有5~20人发病,而在东南亚国家,其发病率可能更高.根据目前的临床资料提示,BrS主要发病年龄段为成人,平均猝死年龄大约40岁,目前小确诊患者是出生仅2天的婴儿,而大的患者为84岁.BrS猝死占所有猝死的4%~12%,占心脏结构正常患者猝死的20%.患者常由于多形性室速或室颤而发生晕厥或猝死,但实际上大多数为无症状患者.心律失常常发生于饱餐后、休息时或睡眠中,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升高所致.
-
J波综合征的药物治疗
J波是指QRS波结束和ST段起点(J点)抬高>0.1mV,时程≥20ms,向上圆顶样或驼峰样的偏离基线的波,是整体心室肌除极结束和复极开始的一个标志点.为纪念20世纪50年代初Osborn对J波开创性的观察和研究,J波也称为Osborn波.J波综合征的概念是2004年以来逐渐形成的.凡是心电图有特征性J波,临床伴有室速和心脏猝死倾向,合并或不合并器质性心脏病者,通称为J波综合征.
-
J波综合征:缺血性J波
近年来,缺血性J波的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受到高度重视,其将急性心肌缺血伴发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发生机制,从整体心肌心电图改变变为离子机制,包括ST段抬高的机制.此外,缺血性J波也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室颤、室速的发生密切相关.
-
交感性低钾血症
低钾血症临床常见,流行病学的资料表明,住院患者中,约20%的人有低钾血症,而服用噻嗪类利尿剂的住院患者,低钾血症者又增加了10%~40%.而室颤成功复苏者中,高达50%的患者伴有低钾血症.严重低钾血症可引起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已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临床引起低钾血症的病因很多,包括摄入不足、钾丢失过多及血钾转移进入细胞内等,交感性低钾是近年来逐渐被重视的一种病因.
-
S1QⅢTⅢ征
应当强调,急性肺栓塞并非少见,而且常突然发病、预后险恶.美国资料显示,死于肺栓塞的人数已超过急性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的死亡人数,其中1/3的患者死于突发性肺栓塞,而另一方面,肺栓塞又能有效治疗,当首诊或相关医师足够重视,并有肺栓塞诊断意识及技术水平,如在发病2周内、在溶栓和抗凝治疗时间窗内及时诊断与治疗时,多数患者可治愈,预后乐观.
-
Brugada波鉴别诊断2014
Brugada综合征是不伴心脏结构异常的一种原发性遗传性心律失常,约50%的患者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各种外显率.现已发现70多个相关的突变基因,多数与心脏钠通道相关,约20%的病例存在SCN5A的基因突变,使钠通道失活加速.
-
右室肥厚心电图诊断进展
一.概述正常情况下,右心室除极产生的QRS向量向右向前,由于右室壁厚度仅为左室的1/3,右室除极向量常常被左室除极向量所掩盖.右室轻度肥厚时,心电图常无明显变化,只有当右室肥厚达到一定程度时,心电图才会表现出右室肥厚的特点.因此,心电图诊断右室肥厚的敏感性较低,特异性较高.
-
塞尔维特:伟大的科学殉道者
众所周知,意大利的布鲁诺(Bruno)是科学发展史上一位著名的殉道者,他因坚信和坚持空间的无限性而触犯了罗马教皇及教义,于1600年在罗马的火刑柱上被活活烧死.但很少有人知晓,在布鲁诺之前还有另一位伟大的科学殉道者,而且还与医学、人体解剖学休戚相关,这就是西班牙的米格尔·塞尔维特(Selvet).他首次提出人体的肺循环理论,推翻了盖伦认为心脏的中隔有筛孔的论点,因而违背了天主教教义,42岁的塞尔维特于1533年被罗马教廷烧死(图1).
关键词: -
抗心律失常的孤儿药物
“孤儿药”(Orphan drug)在国际上的通用定义是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罕见疾病或罕见状态的药物、疫苗或试剂.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疾病(Rarediseases)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65% ~ 1%的疾病或病变,其中被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认定的心血管系统罕见病就有130余种,包括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CPVT)、Ebstein's畸形、糖原累积症、Danon病、Fabry病、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Hypoplastic left heart syndrome) 等等(https://rarediseases.info.nih.gov/gard/eategories),绝大多数都是遗传性或有遗传倾向的疾病.由于“孤儿药”的商业利润极低,研发和生产成本根本无法通过销售得到回报,制药企业因无利可图而对这类药物缺乏兴趣,使得很多罕见病患者陷入无药可用的境地.这一现象在我国特别是在心血管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