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杂志
Immunological Journal 면역학잡지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mTERT启动子调控SEA/CD80基因治疗小鼠肝癌
目的 观察我们以前构建的端粒酶反转录酶启动子调控的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CD80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对肝癌的疗效和诱导的免疫学效应.方法 重组腺病毒采用瘤体内直接注射的方式对小鼠皮下移植性肝癌进行治疗,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腺病毒注射部位的SEA和CD80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ELISpot方法和LDH释放实验分别检测脾脏淋巴细胞中肝癌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的频数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s)对Hepa1-6细胞的特异杀伤活性;通过观察荷瘤小鼠经治疗后肿瘤体积的变化及生存时间,评价重组腺病毒对肝癌的治疗作用.结果 我们构建的腺病毒能够使SEA和/或CD80mRNA和蛋白靶向地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与空载体组和PBS对照组相比,双基因组和单基因组分泌IFN-γ的T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多,CTL对Hepa1-6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均明显增强,荷瘤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减小,生存期明显延长;双基因组的疗效和对免疫系统的激活作用明显高于单基因组.结论 我们制备的肿瘤靶向性重组腺病毒对肝癌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联合基因治疗优于单个基因治疗.
-
TO901317对酒精致新生小鼠大脑白质内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
目的 观察肝脏X受体非选择性激动剂TO901317对酒精致新生小鼠大脑白质内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 方法 分别采用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标记物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星形胶质细胞标记酸性纤维胶原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小胶质细胞标记物(tomato-lectin),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XR激动剂TO901317对出生后第6天(P6)酒精致小鼠大脑胼胝体处白质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调节作用.结果 新生小鼠(P5)酒精暴露使脑白质处PDGFR-标记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1),而GFAP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和tomato-lectin标记的小胶质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1),TO901317预处理导致酒精暴露新生小鼠大脑白质PDGFR-α阳性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单纯酒精注射组(P<0.01),而GFAP,tomato-lectin阳性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单纯酒精注射组(P<0.01) .结论 LXR受体激活能有效抑制大脑白质神经炎症反应,并促进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存活.
-
β-淀粉样蛋白及其膜内片段抗血清的神经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及其膜内片段(intramembranous fragments of amyloid-β,IF-Aβ)抗血清的神经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Aβ42和IF-Aβ免疫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转基因(transgenic,Tg)小鼠,观察其认知功能和老年斑的变化;MTT方法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Aβ42和IF-Aβ抗血清对经过Aβ42预处理的体外培养神经元的活性和胞浆钙离子浓度影响,研究Aβ42和IF-Aβ抗血清对体外培养神经元的作用;硫磺素T方法检测Aβ42和IF-Aβ抗血清对Aβ42成纤维性的影响以及ELISA检测经过免疫治疗后大脑及血清中可溶性Aβ42含量变化.结果 离体实验显示,相对于单独经Aβ42预处理的体外培养神经元,Aβ42和IF-Aβ抗血清的加入可以提高神经元的活性和降低胞浆钙离子的浓度.Aβ42和IF-Aβ抗血清可以抑制或解聚Aβ42成纤维;经过免疫治疗后,脑组织可溶性Aβ42的含量均有所下降,而血清可溶性Aβ42的含量均有所上升.结论 Aβ42和IF-Aβ抗血清可能是通过抑制和解聚Aβ42成纤维保护神经元,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免疫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
下调Cbp分子促进GPI锚固蛋白CD59参与T细胞活化
目的 采用RNA干扰技术构建针对Cbp基因的pSUPER-siCbp重组载体,以建立其高效转染表达体系.方法 设计针对Cbp基因的寡核苷酸序列,克隆至线性化的pSUPER载体中并进行鉴定.采用电转染方法转染Jurkat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GFP基因表达,并行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中Cbp的表达.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转染重组载体前后各组Jurkat细胞的增殖效应;应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白介素2(IL-2)的变化水平,比较各组差异.结果 经过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分析、DNA PCR和DNA测序鉴定,证实重组质粒pSUPER-siCbp的序列正确.转染重组质粒的Jurkat细胞,可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转染J2-pSUPER-siCbp重组质粒的Jurkat细胞中Cbp基因表达量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其细胞增殖能力,IL-2分泌高于其他各组.结论 成功构建了靶向人Cbp基因的pSUPER-siCbp载体,转染Jurkat细胞中Cbp表达降低,为以后的CD59与Cbp在T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相互作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
识别红内期约氏疟原虫17XL的TLRs的筛选
目的 筛选新的能够识别红内期约氏疟原虫17XL的TLRs.方法 扩增并克隆Balb/c小鼠TLR1,TLR3,TLR5,TLR6,TLR7,TLR9,TLR11全长编码序列,并克隆至表达载体pcDNA3.1(+);搭建活化TLRs的NF-κB和IFN-β报告基因检测平台,并利用该平台系统筛选能够识别约氏疟原虫致死株17XL红内期超声刺激物的新TLRs.结果 NF-κB和IFN-β报告基因实验结果发现,红内期超声刺激物能够活化TLR2,TLR4,TLR9,但不能通过TLR3活化IFN-β,以及通过TLR5,TLR7,TLR9,TLR11活化NFκB.结论 除了能被TLR2 (TLR2/TLR1,TLR2/TLR6),TLR4和TLR9识别外,17XL疟原虫红内期超声刺激物并不能被其他已知TLRs(TLR3,TLR5,TLR7,TLR11)所识别.
-
2型糖尿病肺脏超微结构变化及TLR2/4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早期肺脏超微结构变化及TLR2/4样受体表达状况,探讨糖尿病易并发呼吸道感染的机制.方法 采用电子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早期肺脏超微结构变化及TLR2/4样受体表达.结果 2型糖尿病大鼠2周时见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基板轻度增厚;4周时见粗面内质网轻度扩张,8周时较多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核同缩、线粒体和板层小体空泡化、粗面内质网扩张明显.糖尿病大鼠2周时,TLR4在支气管纤毛上皮、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表达,8周时在细支气管肺泡上皮、肺泡上皮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均有表达,糖尿病2周起肺组织TLR4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大鼠4周时,TLR2在大鼠肺细支气管肺泡上皮表达,8周时在血管内皮细胞明显表达,糖尿病6周起肺组织TLR2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2型糖尿病大鼠肺脏存在超微结构改变和TLR2/4样受体表达异常,可能与2型糖尿病易并发呼吸道感染有关.
-
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C诱导人嗜中性粒细胞分泌IL-8的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肺炎链球菌表面暴露的毒性表面蛋白C(PspC)促进IL-8分泌的可能机制.方法 使用炎症相关的信号分子NF-κB,p38MARK,ERK,JNK的抑制剂预处理人嗜中性粒细胞后,观察PspC对IL-8分泌的影响.从受PspC刺激的人嗜中性粒细胞中分别提取细胞总蛋白和细胞核提取物,用ELISA法测定p38MAPK蛋白的活力和NF-κB的浓度,并且采用Western blot方法验证PspC对p38MAPK和IκB-α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 使用NF-κB及p38MARK的抑制剂预处理人嗜中性粒细胞后,可以扭转PspC促中性粒细胞分泌IL-8的现象;而ERK和JNK的抑制剂无此效果.同时,PspC可以上调中性粒细胞中的P38MAPK蛋白的含量和NF-κB的浓度,也可以提高p38MAPK和NF-κB通路的抑制蛋白IκB-α蛋白磷酸化水平.结论 肺炎链球菌PspC诱导人体中性粒细胞释放IL-8受p38MAPK和NF-κB途径的调控.
-
Interleukin-18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启动子区-607C/A (rs1946518)和- 137G/C (rs187238)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肝细胞癌(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检测228例肝癌患者和300例健康对照者IL-18基因启动子-607C/A (rs1946518)、-137G/C(rs187238)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分析肝癌患者和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 肝癌组SNP位点rs187238 G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1.1891,95%CI=1.0106-1.5633,P=0.026).携带rs187238 GG基因型的肝癌患者较多(OR=1.5168,95%CI=1.1490-1.8322,P=0.010).分层分析发现,rs1946518位点上AA基因型与肝癌发病的关联在饮酒的肝癌患者中更加显著(P=0.024),而且rs187238位点上GC/CC基因型与肝癌发病的关联在出现肝癌复发的患者中更加显著(P=0.005).结论 IL-18基因启动子区-137G/C( rs187238) GG基因型与肝癌遗传易感性有关联.而rs1946518位点AA基因型和rs187238位点GC/CC基因型分别与肝癌患者饮酒和肝癌复发有关联.
-
HIV感染后CD4+T细胞表面NK相关受体表达的变化
目的 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后CD4+T细胞表面NK相关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 选取25例未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11例AIDS患者、15例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者和13例HIV抗体阴性健康对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NKG2D、NKG2A和KIR3DL1的表达.结果 AIDS患者CD4+T细胞表面NKG2D表达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且NKG2D表达的百分比与CD4+T细胞的绝对数量呈负相关(R=-0.352,P<0.05),与HIV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426,P<0.05).AIDS患者CD4+T表面NKG2A表达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NKG2A+NKG2Dˉ表达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且NKG2A表达的百分比与CD4+T细胞的绝对数量呈负相关(R=-0.432,P<0.01).结论 HIV感染机体后,CD4+T细胞NK相关受体表达变化与疾病进展相关.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疾病阶段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疾病阶段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CHB患者98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入组本研究,依据HBV感染后的自然史将CHB患者分为免疫清除期患者(活动组)和非活动期患者(非活动组),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检测血清IL-2 、IL-4 、IL-6、IL-8、IL-10、GM-CSF、IFN-γ和TNF-α水平,并分析各组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和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除 IL-10以外,IL-2 、IL-4 、IL-6、IL-8 、GM-CSF 、IFN-γ和TNF-α在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非活动组IL-2 、IL-4、IL-8、GM-CSF 、IFN-γ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活动组IL-2 、IL-6 、IL-8、GM-CSF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活动组IL-4 、IL-8和IFN-γ水平低于非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IL-6、IL-8与ALT、AST、TBil之间显著相关(P<0.05);而其余细胞因子与生化指标、HBV-DNA载量和HBsAg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中的多种细胞因子表达增加,其中免疫清除期以炎性细胞因子升高为主,非活动期以抗炎和Th1型细胞因子升高为主,因此,检测血清细胞因子对了解患者机体免疫状态和疾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
161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 AILD)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161例自身免疫性肝病[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6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41例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52例]、27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ⅡF)检测抗核抗体(A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平滑肌抗体(SMA)和抗线粒体抗体(AMA)等自身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MPO抗体,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1例AILD检测ANA、ANCA、SMA、抗MPO抗体及AMA结果显示其阳性率分别为42.9%、46.6%、29.2%、30.1%、42.2%,与病毒性肝炎及对照组比较,均P<0.01.各种肝病对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AIH较高;AIH中ANCA及p-ANCA检出率与其他肝病组及对照组相比,除PSC外P<0.01,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 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检出、诊断、鉴别诊断、临床分型有重要临床价值,对提高自身免疫性肝病在临床上同病毒性肝炎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病毒接种剂量对HBV感染成年树鼩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病毒接种剂量对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树鼩进程的影响.方法 分别给4组树鼩接种含101、102、104和108 GE(genome equivalents)乙肝病毒的感染者血清,于不同时间点采集树鼩血清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PCR)检测血清HBV DNA浓度,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ELICA)检测血清中HBV感染标志物,用临床生化分析仪测定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水平.结果 接种108 GE HBV后树鼩体内HBV感染持续3周,接种104 GE HBV后树鼩体内HBV感染延长至15周,接种101和102 GE HBV后树鼩体内HBV感染可以存在9周.结论 病毒接种剂量对HBV感染成年树鼩的进程有显著影响,中低剂量(101、102和104 GE)接种利于树鼩体内HBV感染的维持.
-
中性红、吖啶橙及PE标记的LAMP-2抗体在B16F10细胞溶酶体检测中的应用与比较
目的 探讨中性红、吖啶橙及PE标记的LAMP-2抗体在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溶酶体检测中的应用与价值.方法 分别用中性红、吖啶橙和PE标记的LAMP-2抗体标记B16F10细胞溶酶体,通过光学和荧光显微镜进行检测.结果 中性红染色法能够在光镜下清晰显示溶酶体在细胞中的分布与数量,并能够反应溶酶体的功能;吖啶橙能够同时将细胞质和溶酶体分别用绿色和红色荧光标示出来,但溶酶体的红色荧光淬灭很快,观测窗口较窄;PE标记的LAMP-2抗体能够将溶酶体在细胞内的位置和数量清晰以红色荧光呈现出来,配合DAPI染色,可以直观显示溶酶体同细胞核的相对位置关系.结论 中性红、吖啶橙和PE标记的LAMP-2抗体在溶酶体检测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可根据实验需求灵活选用.
-
乙型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评价
目的 制备抗乙型流感单克隆抗体,为建立特异、灵敏、简便的乙型流感病毒快速检测方法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鸡胚接种法、ELISA方法、免疫扩散法、血凝抑制法筛选能稳定分泌抗乙型流感病毒单抗的杂交瘤细胞,并对分泌的单抗的安全性,有效性、抗体亚型,特异性及灵敏性进行了全面评价.结果 获得了3株能稳定分泌抗乙型流感病毒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3G11、4F9、8G6;制备的抗乙型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无鼠源病毒污染;抗体亚型为IgG2a亚型,轻链均为κ链;对乙型流感病毒具有高度特异性,而与甲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腺病毒等无交叉反应.结论 制备的乙型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性高,为临床乙型流感的早期快速诊断及流行病调查奠定了实验基础.
-
早孕因子分离纯化方法的优化
目的 对正常早孕妇女血清中早孕因子(EPF)的分离纯化过程进行优化,以提高EPF的回收率.方法 依次采用DEAEFast Flow离子交换色谱和Heparin Fast Flow亲和色谱,从妊娠12周内的正常早孕妇女混合血清中提纯EPF,采用活性玫瑰花结抑制试验(Ea-RIT)检测各阶段产物的EPF活性,SDS-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鉴定纯化物并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用Western blot鉴定其特异性.结果 经Ea-RIT检测后,DEAE Fast Flow离子交换色谱所现2峰中DE-Ⅰ峰为EPF活性峰,Heparin Fast Flow亲和色谱所现2峰中H-Ⅱ峰为EPF活性峰.H-Ⅱ峰收集液经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为1条相对分子质量为38100的蛋白带,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抗体与抗原匹配性良好.经检测其蛋白含量为0.615 mg,回收率为0.034%,与传统分离纯化四步法的回收率相比明显提高.结论 本优化方法对于提纯孕血清中的EPF是可行的,大大提高了纯化效率.
-
芳香烃受体与树突状细胞的关系
DC作为专职的抗原呈递细胞,在启动和调节先天性及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性作用.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作为配基依赖性活化转录因子,可表达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中.AhR与不同配体相结合活化后,可通过对DC的影响调节机体免疫应答.深入研究AhR和DC的关系的为纠正DC功能异常所导致的免疫功能紊乱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AhR与DC来源、分化、成熟以及介导的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
微小RNA调控T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T淋巴细胞是重要的免疫细胞,它在执行免疫功能时受到多种因素的精细调控.微小RNA(microRNA,miR)是研究细胞生物学活性的有力工具,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就目前关于miR调控T细胞功能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白细胞介素对NK细胞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是一种大颗粒淋巴细胞,能够介导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在机体抗肿瘤、抗感染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通过影响NK细胞的分化、成熟、增殖和细胞毒作用参与对其免疫功能的调控.本文综述了白细胞介素对NK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
滤泡辅助性T细胞的主要特性及其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
滤泡辅助性T细胞能够迁移到淋巴滤泡,参与促进生发中心的形成、维持,浆细胞(长寿的和短寿的)和记忆B细胞的产生和抗体类别转换,在辅助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CD4+辅助性T细胞亚群.本文将重点围绕目前综述涉及不多的信号通路调控,综述滤泡辅助性T细胞的发育分化、主要特性及与疾病的关系.
-
阻断MDR1基因表达逆转结肠癌LoVo/5-Fu敏感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沉默多药耐药基因MDR1逆转大肠癌耐药细胞株LoVo/5-Fu细胞对5-Fu的耐药性.方法 实验分为3组,转染组(干扰质粒转染人大肠癌耐药细胞株LoVo/5 -Fu细胞)、对照质粒组(转染无关质粒)和未转染对照组.构建靶向MDR1的短发夹RNA (shRNA-MDR1)重组质粒后,转染LoVo/5-Fu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靶细胞MDR1基因表达抑制效果,MTT法检测LoVo/5-Fu细胞对5-Fu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caspase-3及P-gp蛋白表达.结果 与未转染组相比,转染组细胞MDR1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细胞对5 -Fu的IC50及RI显著降低(P<0.05),敏感性的相对逆转率为71.2%;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下降;C1期细胞数增加8.59%,S期的细胞数减少8.9%,G2/M期细胞数减少3.5%;细胞凋亡率增加9.2%(P值均<0.01).caspase-3表达增高,P-gp蛋白降低.结论 shRNAMDR1可抑制大肠癌耐药细胞LoVo/5-Fu中MDR1的表达,从而改善了大肠癌耐药细胞对5-Fu的敏感性.
-
国产美罗培南治疗血液病化疗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伴发感染
目的 观察国产美罗培南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伴发感染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在我院血液科住院的恶性血液病患者180例,化疗后合并感染,应用国产美罗培南抗感染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180例患者中,有效率为75%(135/180),不良反应率为4.4%(8/180).结论 国产美罗培南在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安全有效.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Z1 |
1999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