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实用皮肤病学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Dermatology 실용피부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6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1293
  • 国内刊号: 11-565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http://sypf.cnmanu.net/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杨蓉娅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甲下外生骨疣一例

    作者:殷发;任雯;任俊杰

    临床资料
      患者,女,20岁。主因右足第4趾疼痛性结节2年,于2009年2月4日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右足第4趾甲下远端出现一硬性结节,挤压时疼痛明显,并逐渐增大。皮肤科情况:右足第4趾甲下可见一0.8cm×0.8cm大小结节,表面角化明显,有触痛(图1)。数字化X线摄影(DR)示:右侧第4远节趾骨末端见骨性密度新生物影(图2)。诊断:甲下外生骨疣。手术切除甲下外生骨疣,术后组织病理示:真皮内成熟骨组织,间质中纤维组织增生(图3)。

    关键词: 外生骨疣 甲下
  • 面部巨大鳞状细胞癌并发皮角一例

    作者:杨历辉;李东霞

    临床资料
      患者,女,88岁。主因左颞部肿物半年,增大伴渗出、疼痛45 d,于2014年3月19日就诊。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左侧颞部出现黄豆大小肿物,无明显自觉症状,肿物逐渐增大。45 d前肿物快速增至鸡蛋大,表面渗出,伴恶臭,疼痛明显;3个月前右侧鼻翼、左侧面颊出现2个黄豆大小角化性肿物,渐增大变硬,无破溃。患者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有其他系统肿瘤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皮肤科情况:左侧颞部见一约6 cm×4.5 cm ×3.5 cm的外生性肿物,表面凹凸不平,其上结黑褐色痂、大量脓性分泌物,伴明显异味;右侧鼻翼见一羊角状质硬赘生物,高于皮面约2.5 cm,另见左面颊部一同类型皮损,高于皮面约1 cm(图1);其余面颈部皮肤散在数个黄豆至蚕豆大小黑褐色扁平丘疹。初步诊断:①肿物性质待查;②皮角;③脂溢性角化。治疗:全麻下行左侧颞部肿物扩大切除术(沿左侧颞部肿物周边0.5 cm处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至脂肪层)+游离自体植皮术(左下腹取皮);右侧鼻翼、左面颊皮角切除术。左侧颞部切除物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表皮假上皮瘤样增生,真皮内大量鳞状细胞肿瘤团块,细胞异形明显,部分角珠存在,真皮炎性细胞浸润(图2a),符合鳞状细胞癌改变(高分化)。右侧鼻翼皮角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表皮不规则增生,细胞排列紊乱,部分细胞异形性,真皮浅层小灶性鳞状细胞团,周围炎性细胞浸润,符合早期鳞状细胞癌(图2b)。左面颊皮角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表皮不规则增生,细胞排列紊乱,部分细胞异形性,基底完整,真皮浅层炎性细胞浸润(图2c),符合Bowen病。结合临床诊断:①鳞状细胞癌(左颞部);②皮角伴早期鳞状细胞癌(右侧鼻翼);③皮角伴Bowen病(左面颊)。术后给予抗感染等治疗,隔日换药,12 d拆包、拆线,切口愈合良好,供皮区及受皮区表皮正常。患者手术3个月后复查,受皮区恢复良好(图3)。现仍在随访中。

  • 误诊为类天疱疮的播散性带状疱疹一例

    作者:贾红侠;兰东;冉立伟

    临床资料
      患者,男,73岁。主因四肢、躯干水疱伴微痒3 d,于2012年3月1日就诊。患者3 d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四肢出现散在大小不等水疱,伴微痒,未予重视。此后皮损逐渐增多,门诊以大疱性类天疱疮收入院。既往史:肾移植术后11年,长期服用吗替麦考酚酯胶囊(早晨服750 mg,晚上服500 mg)、他克莫司胶囊(0.5 mg每日2次)及泼尼松片(5 mg每日1次)。高血压病病史20余年,规律口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良好。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四肢、躯干数十个黄豆大小水疱,疱壁紧张,部分为出血性,尼氏征阴性(图1a-1c)。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WBC 3.3×109/L[正常值(4~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1%(50%~70%),淋巴细胞百分比15.8%(20%~40%)。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类天疱疮
  • 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一例

    作者:党育平;刘玮;陈蕊;李东光

    临床资料
      患者,女,18岁。主因口腔溃疡、双上肢水肿性或荨麻疹样红斑2个月,全身泛发大疱20余天,于2009年7月31日就诊。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口腔出现多个血疱伴疼痛,疱壁破溃后形成溃疡,1周后双手背、上肢出现瘙痒性红斑、风团样皮损,双眼睑肿胀,结膜充血。在当地医院以荨麻疹给予咪唑斯汀等抗过敏药物治疗后皮损有所好转。1个月前,患者背部突然出现黄豆至核桃大小水疱,自觉瘙痒,就诊我科门诊,怀疑带状疱疹、过敏性皮炎,给予伐昔洛韦+泼尼松10 mg/d,口服3 d皮损好转,停服泼尼松后皮损复发,水疱增多,泛发至颜面、躯干、四肢、外阴等处,双膝关节疼痛明显。既往史及个人史无特殊。否认家族中有遗传性疾病史及类似病史。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各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面部、躯干及四肢散在黄豆至核桃大小水疱,壁薄紧张或稍松弛,疱液澄清,尼氏征阴性;部分水疱排列成环形或弧形,环形中央为红斑、结痂(图1a,1b);口腔黏膜及外阴见多处境界清楚的潮湿糜烂面。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正常;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无异常;肝肾功能:白蛋白31 g/L(正常值35~50 g/L);C30.20 g/L(0.85~1.93 g/L)、C40.05 g/L(0.12~0.36 g/L);类风湿因子阳性;抗链球菌活血素(ASO)169 IU/ml(0~116 IU/ml);红细胞沉降率68 mm/1 h(0~20 mm/1h);自身抗体:抗dsDNA 1∶320(1∶40),抗核抗体(ANA):1∶1280(0~1∶80),抗SSA(+)。心电图、腹部B超、腹膜后螺旋CT平扫、胸部X线检查结果正常。躯干部疱周皮肤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水肿,基底细胞液化变性,表皮下见裂隙性疱,真皮浅层及血管周围见以中性粒性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及核尘(图2)。直接免疫荧光检查:IgA(++)、IgG(+),在表皮与真皮之间呈线状排列(图3a,3b);C3、IgM均阴性。诊断: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入院后给予甲泼尼龙注射用粉针8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人血白蛋白10 g每日1次静脉滴注(共3 d),丙种球蛋白20 g每日1次静脉滴注(共4 d);口服奥美拉唑40 mg/d、氯化钾0.5 g每日3次、硫糖铝10 ml每日1次,及综合支持治疗。患者新发皮损明显减少。因输注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出现腹痛、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将甲泼尼龙减为60 mg/d后双手背、颈部出现新发大疱伴疼痛;后将甲泼尼龙重新调整为40 mg静脉滴注每日2次,并加用氨苯砜50 mg每日2次,水疱逐渐干涸、结痂,未再出现新发皮损;症状稳定后甲泼尼龙减为60 mg/d(早40 mg,晚20 mg),之后甲泼尼龙每2周减量10 mg。住院6周后患者要求出院,出院时泼尼松维持量为65 mg/d。患者出院后1个月因高热、皮损复发,于外院住院治疗,期间出现隐球菌脑膜炎,后治愈;实验室检查发现持续性尿蛋白,经甲泼尼龙和环磷酰胺(具体用量不详)治疗后病情缓解后出院。2013年9月随访,患者病情稳定,泼尼松7.5 mg/d维持,除有持续性蛋白尿及因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继发股骨头坏死外,无皮损复发和其他相关症状,后失访。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增殖性红斑一例

    作者:王婷梅;刘冬先

    临床资料
      患者,男,45岁。主因龟头红斑、肿块、溃疡、结痂伴轻微疼痛感4年余,于2014年5月就诊。患者4年前龟头出现直径约1 cm的红斑,渐出现糜烂、结痂,伴轻微疼痛。曾于外院诊治,具体诊疗经过不详,病情未见好转。皮损渐扩大,且局部隆起形成肿块,2个月前皮损中央出现溃疡、结痂。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特殊疾病史及冶游史,家族成员无类似疾病史,无包皮过长史。体格检查:系统体检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龟头见直径约2.5 cm的红色斑块,中央溃疡,其上见棕黄色结痂及少许渗液(图1),中等程度压痛,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实验室检查:血、尿、粪、肝功能及肾功能正常,梅毒血清学试验及艾滋病病毒抗体均阴性。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增厚,皮突不规则延长,表皮局部细胞排列紊乱,有大小、形态异形,部分胞质淡染,较多核分裂相;真皮浅层血管增生、扩张、充血,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图2a-2b)。诊断:增殖性红斑。治疗: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光动力治疗结束后口服胸腺肽肠溶片(30 mg/d)维持治疗。5-氨基酮戊酸(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治疗前用灭菌生理盐水配制成20%浓度。He-Ne激光器(武汉凌云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波长为635 nm,输出功率为100 mW。治疗前清除患者皮损表面鳞屑或痂皮,纱布浸取适量配制好的5-氨基酮戊酸溶液湿敷于皮损及其周围1 cm处,外用塑料薄膜封包及厚纱布避光4 h。4 h后He-Ne激光照射20 min,能量密度约100 J/cm2。每周治疗1次,共进行5次。患者在激光照射过程中出现疼痛感,可耐受,无其他不适感。经5次治疗后,患者皮损基本消退(图3a-3e)。目前光动力治疗结束后2个月,患者皮损已完全消退,仍在随访中。

  • 巨大皮赘样浅表脂肪瘤样痣一例

    作者:赵扬;孙晓岩;常建民

    临床资料
      患者,女,74岁。主因左侧大腿内侧近腹股沟处皮肤肿物30年,于2014年4月1日就诊。30年前患者发现左侧大腿内侧近腹股沟处一蚕豆大小皮肤肿物,无自觉症状,肿物逐渐增大至鸡蛋大小,未诊治。既往体健,否认家族成员有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无增大,其他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侧大腿近腹股沟处可见一个鸡蛋大小的皮赘样肿物,肤色,表面光滑,呈脑回状,质地柔软,无压痛,基底部有蒂(图1)。采用高能量超脉冲CO2激光沿肿物蒂部近基底处切除并行组织病理检查。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上层胶原束间可见大量的成熟脂肪细胞(图2)。诊断:浅表脂肪瘤样痣。患者术后创面愈合良好。

    关键词: 脂肪瘤样
  • 发疹性皮肤胶原瘤一例

    作者:周璐;孙建方

    皮肤胶原瘤是一种由胶原纤维构成的结缔组织痣,临床表现为生长缓慢的无症状的结节或斑块,好发于躯干及上肢。而发疹性皮肤胶原瘤(eruptive cutaneous collagenoma)属于胶原瘤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少见,现将我科诊断1例报告如下。

  • 绿色色汗症一例

    作者:陈玉娟;熊心猜;徐国林

    临床资料
      患者,男,17岁,学生。主因双手背皮肤变绿20 d,加重并泛发全身1周,于2014年2月25日就诊。20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双手背皮肤变绿,无自觉症状,用纸巾擦拭后绿色能消失,纸巾上出现绿色,但很快双手背皮肤再次变绿。浸泡在水中,水逐渐变为绿色,未诊治。1周前,患者双手背皮肤绿色变得更加明显,同时颜面、颈部、躯干及四肢也逐渐出现绿色,指(趾)甲变绿。患者发病前及发病后经常在外吃“烧烤、卤鸭”等食品,无药物服用史,无重金属及染料接触史,近期未穿戴绿色贴身衣物。自患病以来患者无发热、疼痛、瘙痒等特殊不适。既往体健,家族成员及朋友中无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查体无特殊。皮肤科检查:全身皮肤均呈现果绿色,以双手、足背为重,用乙醇棉球擦拭,棉球变为绿色(图1);尿液、泪液、唾液等分泌物颜色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血糖、血脂正常;腹部B超示脾稍大。诊断:绿色色汗症。嘱患者多饮水,禁食烧烤、卤鸭。3 d后皮肤绿色变淡,30 d后电话随访,皮肤绿色全部消退,颜色恢复正常。

    关键词: 色汗症
  •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编辑部严正声明

    作者:

    各位在皮肤科事业辛勤耕耘的同仁:
      近日,编辑部接到作者来电反馈。称有某些不法分子冒充我刊和或打着与我刊合作的旗号,在网络上发起征稿并收取费用。在此,编辑部特严正声明:《实用皮肤病学杂志》从未与任何单位个人或网站有过合作征稿事宜。本刊唯一投稿网站为http://sypf.cnmanu.net/,本刊投稿前不收取任何费用。其他任何网站标明与本刊合作的消息都是不法分子的虚假信息。请各位同仁擦亮眼睛,以免上当受骗。

  • 阿维A治疗成人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一例

    作者:王彩梅;严红霞;徐秀莲;贾虹

    临床资料
      患者,男,29岁。主因全身皮肤干燥、瘙痒,掌跖角化过度29年,于2013年12月4日就诊。患者出生后40 d躯干部出现红斑基础上黄豆大小水疱、脓疱,易破疡、糜烂,未治疗;15 d后水疱、脓疱可自行消退,留有全身潮红斑;之后皮肤反复出现水疱、脓疱、糜烂、红斑及脱屑;3年后水疱、脓疱逐渐减少,皮肤粗糙脱屑逐渐加重,并累及四肢,伴有明显瘙痒,冬重夏轻。冬季皮损加重时,双手掌皲裂深度达5 mm,疼痛难忍,生活不能自理,全身有异味。曾在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不明,外用药治疗效果不佳。患者为第1胎,足月顺产,其父母为近亲结婚(表兄妹),家族中无类似情况,父母及一妹均体健。体格检查:身高:170 cm,体重:65 kg,智力正常,系统检查正常。皮肤科情况:面部脂溢性潮红伴脱屑,皮肤肥厚。肘部、臀部、膝部、腘窝及足踝部可见角化过度性斑块,脱屑明显。双手掌、足跖角化过度伴深在性裂隙,脱屑明显。双手掌指及指间关节屈曲变形,活动受限,指趾甲、头发及牙齿未见异常(图1a-1f);全身有明显酸臭味。右手背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细胞变性、松解,棘层增生肥厚,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小灶状淋巴细胞浸润(图2a,2b)。直接免疫荧光:IgG、IgM、C3均阴性。诊断: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治疗:阿维A胶囊20 mg每日1次,与午餐同服,金霉素软膏及皲裂膏(本院自制制剂)外用,皮肤康洗剂按1:20比例稀释后洗澡。1个月后复诊,面部潮红变为淡红伴少许脱屑,关节部肥厚性斑块明显软化,裂隙变浅,异味亦较前减轻,但出现明显的口干症状,阿维A减为10 mg每日1次维持2个月。复诊时患者皮损明显好转,面部少许淡红斑伴脱屑,关节部肥厚性斑块已变平、变软,手掌、足跖裂隙消失,手掌关节活动度有所改善,遂将阿维A减为10 mg隔日1次口服。2个月后复诊,患者面部皮损恢复正常,肘部、臀部、膝部、腘窝及足踝部角化过度性斑块消失,留有少许脱屑。双手掌、足跖角化过度及裂隙消失(图1g-1i)。双手掌指及指间关节活动受限较前明显好转,全身无明显异味。目前患者仍在服用阿维A 10 mg,隔日1次,皮损未出现明显复发,仍在进一步随诊中。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多器官转移

    作者:李宗辉;陈军;邓琳;胡治丽;桑红

    临床资料
      患者,女,61岁。主因右乳房红色斑块2个月,于2013年11月就诊。2个月前患者右侧乳头部位出现一硬币大小红色斑块,皮损逐渐扩大,上附痂皮,无痛痒不适。既往患者于2012年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并发肺转移及多发骨转移,行曲妥珠+紫杉醇方案化疗6个周期,曲妥珠单药维持治疗,近1年来病情时有反复。系统检查:一般情况尚可,神清语利。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增大,心、肺、腹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右侧乳头周围可见一直径约5 cm的红色斑块,颜色分布不均,边界不清,上覆结痂,呈湿疹样改变,质地较硬,无触痛(图1)。实验室检查:头颅磁共振(MR)示:左侧中央旁小叶皮层下级鞍区占位;视交叉明显受压水肿(图2a)。胸腹部CT示:右侧乳腺内占位伴多发钙化影,皮肤增厚;右肺中叶、左肺舌叶小斑片影;纵膈多发淋巴结增大;双侧肾上腺占位(图2b)。乳腺超声示:右侧乳腺皮肤层水肿;右侧乳腺多发实质性团块,部分与胸大肌分界不清,累及皮肤;左侧乳腺可疑实质性团块。全身骨ECT示:右侧第5肋,T3-7、T9、L4及骶骨多发病变。PET/CT示:右侧乳腺结节、右中肺及左下肺结节、双侧肾上腺占位、颅内占位,FDG代谢增高,考虑右侧乳腺癌伴多脏器转移;余左侧乳腺FDG代谢增高影;左侧第8~11后肋骨密度增高。右乳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及真皮乳头处可见大量肿瘤细胞,胞质丰富,核大深染,异形性明显,伴有腺样分化(图3a,3b)。免疫组化染色示:CK7(3+),CerbB-2(3+),Ki-67(40%+),CEA、S-100、HMB-45、P63、CK5/6、CK20、ER、PR均阴性(图4)。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多器官转移。遂转肿瘤科接受化疗,皮损有所减轻,现随访中。

  • 异甘草酸镁联合胶原蛋白贴敷料外用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作者:景海霞;周辉;王震;胡青梅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胶原蛋白贴敷料外用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每日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胶原蛋白贴敷料外用;对照组每日仅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治疗6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46.43%和17.24%,有效率分别为89.29%和48.28%,两组痊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胶原蛋白贴敷料外用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 北京某城乡结合区人群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娟;尤艳明

    目的:了解北京某城乡结合区人群常见皮肤病的流行病学情况,探讨可能的高危因素。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城乡结合区人群整群随机抽查,对4109被调查者进行皮肤病筛查和危险因素调查。结果实查3317人(80.72%),皮肤病总患病率56.95%。患病率较高的病种有浅部真菌病(21.01%)、湿疹(8.02%)和痤疮(7.66%)等。年龄、文化程度、睡眠质量、生活环境、社会经济地位、药物过敏史和过敏性疾病遗传史是影响皮肤病总患病率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28,1.184,1.665,1.653,1.240,3.008和1.766。结论北京城乡结合区皮肤病很常见,年龄、文化程度、生活环境、睡眠质量、社会经济地位、药物过敏史和过敏性疾病遗传史是皮肤病的高危因素,对宣教和防治常见皮肤病有重要意义。

  • 新疆地区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骨缺血性坏死40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居峰;罗东;多兰?达力汗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并发骨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AVN)的规律及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13年1月住院的40例SLE并发AVN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以在该院明确诊断SLE而未并发AVN的58例患者作为对照,对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表现进行比较,以了解SLE并发AVN的临床规律,并分析SLE患者发生AVN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盘状红斑、浆膜炎、血小板减低、抗dsDNA抗体阳性、糖皮质激素大剂量>50 mg(泼尼松)以及使用硫唑嘌呤两组比较P值<0.10。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泼尼松大治疗剂量>50 mg与患者并发AVN呈正相关,而使用硫唑嘌呤治疗与SLE患者并发AVN呈负相关。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是患者并发AVN的危险因素,硫唑嘌呤治疗SLE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 微波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

    作者:李建华;曾抗;彭学标;江丽芬;何思金;刘凤岩

    目的:观察微波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6例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微波联合光动力治疗,先用微波灼烧较大的疣体组织,再将5-氨基酮戊酸采用自制管状敷药器涂抹在病灶处,保留3 h后采用635 nm红光照射20~30 min,能量密度100 J/cm2;对照组仅采用微波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3周。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3次治疗后,治愈率90.6%,复发率9.4%,不良反应主要为照射时尿道灼痛和刺激,术后尿道分泌物增多。对照组患者经过3次微波治疗后,治愈率为39.1%,复发率高达60.9%,不良反应较严重,部分患者出现瘢痕。结论微波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治愈率高达90.6%,不良反应小。

  • 冷冻或外用药物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肛管内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作者:李海燕;程鸽;刘凤娟;韩靖;翁文佳;高艳青

    目的:观察局部冷冻或外用药物联合光动力治疗肛管内尖锐湿疣(CA)的疗效。方法采用局部冷冻或外用药物联合光动力治疗51例肛管内CA患者,光动力疗法7~10 d 治疗1次,共2~5次。于治疗结束后2、4、8、12周对疣体完全清除者进行随访,观察治疗情况。结果51例患者中47例疣体完全清除,疣体清除率为92.16%(47/51),其中41例痊愈,治愈率为87.23%(41/47)。随访疣体完全清除者中4例在治疗后8周复发,2例在12周内复发,复发率为12.77%(6/47)。结论局部冷冻或外用药物联合光动力治疗肛管内CA安全、有效。

  • 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皮肤损伤修复研究所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通知

    作者:

  • 光动力治疗前后宫颈尖锐湿疣皮损Toll样受体7和9及α干扰素和干扰素调节因子7的表达

    作者:李蕾;邹先彪;张云杰;陈红霞;郭小娟;曲莉;林卉

    目的:观察光动力治疗前后宫颈尖锐湿疣皮损Toll样受体(TLR)7和TLR9及α干扰素(IFN-α)和干扰素调节因子(IRF)-7表达量的变化。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宫颈尖锐湿疣皮损在光动力疗法治疗前后TLR7、TLR9、IFN-α及IRF-7的表达,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5例患者宫颈部位皮损光动力治疗前可检测到TLR7、TLR9、IFN-α及IRF-7的表达,而且表达比正常对照组高。经过光动力治疗后,局部皮损TLR7、TLR9、IFN-α及IRF-7的表达量下降,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光动力治疗后宫颈尖锐湿疣皮损TLR7、TLR9、IFN-α及IRF-7等免疫受体及细胞因子表达下降,提示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前后局部免疫状态发生变化。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

    作者:敬雪明;敬雨佳;敬剑英;李芸;梅小平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床旁调查和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法,根据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将295例SLE患者是否符合医院感染标准分为医院感染组与对照组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呼吸道及皮肤黏膜是SLE患者常见的感染部位,其感染率分别为45.6%和18.4%。常见细菌感染(57.6%),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分别占38%和19.6%,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13.0%、8.7%、5.4%、5.4%;其次为疱疹病毒感染(20.7%);真菌感染占16.3%,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8.7%。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真菌感染率为40.0%,明显高于疱疹病毒及结核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蛋白血症患者普通细菌感染率为63.3%,明显高于真菌、疱疹病毒和结核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减少患者结核感染率为9.1%,与其他组的结核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影响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看, SLE患者住院时间、两个以上器官受损、感染前使用过抗生素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低蛋白血症和24 h尿蛋白>3.5 g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其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呼吸道及皮肤黏膜是SLE患者常见的感染部位,医院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通过缩短住院时间、有效控制病情、谨慎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多器官功能损伤等有可能减少SLE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 手足口病相关性Beau线/甲脱落

    作者:李清;陆原;翁翊;钟萍;何雯

    目的:了解2012-2013年深圳市Beau线/甲脱落的临床特点及其与手足口病(HFMD)的关联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对近2年在本院皮肤科、儿科、传染科门诊诊治的HFMD及Beau线/甲脱落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95例患者中女157例,男138例,平均发病年龄4.25岁,患者均有发热、皮损,皮损消退中位时间为8.7 d(7~14 d)。对其中80例患者行病原学检查,咽拭子聚合酶链反应(PCR)核酸扩增检测,肠病毒71(EV71)28例(35.00%),柯萨奇病毒A16(CA16)7例(8.75%),其他肠病毒5例(6.25%),其余无阳性结果。随访中发现HFMD发病后的4~6周有35例出现了甲损害,这些患者此前均无甲外伤、甲周炎等病史,所有患者甲损害在6周内均恢复。结论与HFMD相关的Beau线/甲脱落机制尚不清楚,且由于其症状较轻,并可自愈,故无需治疗。

  • 原发皮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邹耘;曾芬;江文

    报道1例原发皮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并复习文献。患者,女,42岁。全身皮肤瘀斑、皮下结节20余天,发热4 d。右股内侧皮损组织病理示: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呈弥漫性浸润。免疫组化结果:CD3、CD43、CD56、颗粒酶B(Granzyme B, GгB)、细胞毒性蛋白(TIA)-1均(+)、Ki-67 LI约60%阳性;原位杂交EBER(+)。本病恶性程度高,需尽早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以帮助诊断。

  • 34例结节性血管炎患者肾损害和纤溶-凝血系统异常的评估

    作者:姜立媛;普雄明

    目的:分别根据血β2-微球蛋白(β2-MG)、24 h尿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临床检测值,初步评估结节性血管炎患者肾损害和纤溶-凝血系统异常,以及两种异常的相关性,以利于临床上对结节性血管炎患者肾损害和纤溶-凝血系统异常进行早期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9月34例结节性血管炎患者的血β2-MG、24 h尿蛋白、FG和DD的临床检测值,分别评估结节性血管炎肾损害和纤溶-凝血系异常及其临床意义。结果血β2-MG和24 h尿蛋白同时升高的患者占11.76%,FG和DD同时升高的患者占29.41%,血β2-MG和FG同时升高的患者占11.76%。采用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显示血β2-MG与FG两变量直线相关系数r=0.7335,P<0.005,血β2-MG与FG两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少部分结节性血管炎患者有肾损害和纤溶-凝血系统异常,且肾损害和纤溶-凝血系统异常具有很高的正相关性,两种异常可能互为危险因素。

  • 全国皮肤美容化妆品制剂研修班招生

    作者:

  • 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李丽;马琳

    婴儿血管瘤是常见的婴儿良性肿瘤,重症血管瘤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毁形性损害、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普萘洛尔作为一种新的治疗血管瘤的方法已在临床应用多年,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也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该文对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的可能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经验,如用药年龄、剂量、疗程、疗效及不良反应等进行总结概述,以提高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的认识,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 病毒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陈荣威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型,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仍不明确。近年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可能是该病的一个重要的病因,病毒感染不仅参与SLE的发生发展,还与SLE的免疫学、临床表现有相关性。随着病毒感染与SLE相关性的研究深入,SLE的治疗也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

  • MicroRNAs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倩;杨阳;陆前进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并产生多种自身抗体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MicroRNAs(miRNAs)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研究表明miRNAs可能在SLE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从miRNAs与T淋巴细胞甲基化、Treg细胞功能、B淋巴细胞功能、干扰素信号通路及X染色体相关基因的调控数个方面就SLE发病机制与miRNAs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过敏性皮肤病的在体实验室诊断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作者:路雪艳;李邻峰

    特异过敏原实验室检测是过敏性疾病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中在体的检测方法包括用于Ⅰ型变态反应过敏原检测的试验:皮肤点刺试验、皮肤划痕试验、皮内试验,以及用于Ⅳ型变态反应过敏原检测的试验:斑贴试验、光斑贴试验和特应性斑贴试验。该文将从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结果判读、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及结果解释等方面对在体的过敏原检测方法做一介绍。

  • 血浆置换治疗一例难治性落叶型天疱疮伴感染的护理

    作者:陈吉辉;赵淑清;李晓红;高中香

    落叶型天疱疮是一种累及皮肤和黏膜的自身免疫性疱病,早期损害常限于头皮、面部和躯干上部,而后逐渐发展至全身,伴有大小不等的水疱,易破溃、有渗液、脱屑,伴恶臭[1]。临床上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治疗难度大。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是根据血液中有形成分不同比重,通过离心分离血浆,进行置换,除去血浆中某些与发病有关的有害成分,从而减轻症状和缓解病情的方法[2]。2013年6月,我科采用血浆置换治疗1例难治性落叶型天疱疮伴感染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痤疮72例疗效观察

    作者:牛红梅;王爱东

    目的:观察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试验组72例采用自拟方煎服,甲硝唑VitB6片口服,早上外用甲硝唑凝胶,晚上外用阿达帕林凝胶;对照组45例采用甲硝唑VitB6片口服,早上外用甲硝唑凝胶,晚上外用阿达帕林凝胶。结果试验组痊愈率为55.56%,总有效率为81.94%,对照组痊愈率为24.44%总有效率为57.78%。两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较为满意。

  • 第十四届全军皮肤科专业学术会议通知

    作者:

    关键词: 皮肤科 专业 学术
  • 关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

    作者:李邻峰;赵俊英

    本文从皮肤科的特点论述了人文素质培养在皮肤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皮肤科皮损的暴露性、病因的复杂性和疾病的复发性导致疾病对患者心理影响很大,相应需要医生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从而能够更好地与患者沟通。

  • 自体单株毛囊移植术治疗眉部白癜风疗效观察

    作者:薛小文;赵涛;马翠玲

    目的:探讨自体单株毛囊移植术治疗眉部白癜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7月-2013年8月,采用自体单株毛囊移植术治疗21例眉部白癜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年,18例患者(85.7%)在白斑区出现毛囊周围复色,发生在移植后的4~8周,6个月后复色的直径为3~12 mm。6例患者(21%)眉毛复色。结论自体单株毛囊移植术不仅能使眉毛周围皮肤复色,还能使眉毛复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眉部白癜风的方法。

  • 1100~1800 nm宽波红外强光治疗眶周皱纹的临床观察

    作者:董依云;周国瑜

    目的:验证宽波红外强光治疗眶周皱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1例治疗前改良的Fitzpatrick皱纹分型(MFWS)眶周皱纹处于0.5~2.5级的患者被纳入研究。采用1100~1800 nm宽波红外强脉冲光进行治疗,能量26~34 J/cm2,4周1次,3~5次为1个疗程。由两位独立的第三方专家同时对患者眶周皱纹治疗前、疗程结束后、疗程结束后1个月和3个月的疗效进行分析。通过问卷形式由患者对术中疼痛度和术后3个月疗效满意度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随访中患者Fitzpatrick 皱纹分型平均值分别由治疗前的1.5级下降到0.85级和0.75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3.54%(29/31)的患者认为治疗过程中无疼痛,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宽波红外强脉冲光技术治疗眶周皱纹安全有效,疼痛感少是其优点。

  • 心血管梅毒现状

    作者:傅志宜;王佩显;车雅敏

    梅毒是由密螺旋体属中梅毒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它不仅侵犯皮肤和黏膜,随病情进展几乎可以损害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终可导致患者死亡。该病的出现和传播可追溯到几百年前,国外称梅毒为syphilis,据传说这是来自当时古希腊一个牧童的名字,可见年代的久远。1505年梅毒由印度传入我国广东,之后蔓延全国。1943年Mahoney等开始用青霉素治疗梅毒获得极好疗效,当时国外曾有人预言“梅毒即将成为历史”;如今该预言已逾70年,梅毒不仅没有成为“历史”,相反在世界各地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梅毒从没停止过发生,甚至其发病率还在间断地增长,成为目前性传播疾病中除艾滋病外的一种危害全身各组织器官的重要疾病。

    关键词: 梅毒 心血管病
实用皮肤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