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实用皮肤病学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Dermatology 실용피부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6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1293
  • 国内刊号: 11-565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http://sypf.cnmanu.net/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杨蓉娅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愈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一例

    作者:黄晓雯;席丽艳

    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因左手红色丘疹伴脓性分泌物2周,于2011年2月10日来我科就诊.1个月前患者左手无名指被狐狸咬伤,2周后于咬伤部位出现一红色丘疹并有脓液流出,4周后于左前臂出现数个红色丘疹,渐增大,发展至暗红色结节,压痛明显.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皮肤科检查:左手无名指指根背部可见紫红色斑块,表面结痂,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周围红肿,有浸润;左手背及左前臂数个沿淋巴管分布的绿豆至蚕豆大小的紫红色结节,周围有浸润(图1).

  • 特比萘芬口服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外用治愈皮肤利什曼病一例

    作者:王爱平;赵作涛;涂平;陈伟;李若瑜

    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主因右小腿皮损伴瘙痒6个月,于2012年4月23日就诊.6个月前患者外援到伊拉克,期间在当地被昆虫叮咬右小腿皮肤,之后皮肤出现2处皮损,伴瘙痒,搔抓后皮损逐渐扩大、溃烂,伴有渗出.回国后在当地医院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描述为表皮角化不全,毛囊角栓,棘层增厚;真皮内血管增生,管壁肥厚,大量密集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见多核巨细胞及红细胞外溢,过碘酸-雪夫染色(PAS)阴性.给予患者口服咪唑斯汀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遂就诊我科.发病以来,患者无发热、关节疼及黏膜损害,二便、饮食、精神尚可.否认工作的同伴中有类似疾病,既往体格健康,否认去过新疆地区.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 犬小孢子菌致成人结缔组织病患者头癣一例

    作者:刘伟霞;刘伟;陈伟;万喆;李若瑜

    临床资料患者,女,57岁,农民.主因头部脱发伴瘙痒1年,于2011年10月就诊.患者1年前出现散在脱发,伴瘙痒,发根真菌镜检阳性,诊断为头癣,酮康唑乳膏外用无效,后在外院诊治,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治疗,症状无缓解,患者白行停药.患者自诉家中饲养家犬曾患"癣病",已痊愈.既往有肺结核病史,已治愈;患有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及肺纤维化病史2年余,长期口服泼尼松龙,大剂量50 mg/d,现维持15 mg/d,病情稳定.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头部散在钱币大红斑,表面毛发已部分生长,毛囊周围红肿,内有卷曲毛发,未见鳞屑(图1).

    关键词: 头癣 犬小孢子菌
  • 手术切除足背外伤后神经痣一例

    作者:赵文斌;王玉玲;罗杰;白彦萍

    临床资料患者,男,48岁.主因左足背皮肤肿物35年,于2011年5月16日就诊.患者35年前左足背外伤后局部颜色逐渐变深,无瘙痒及疼痛等不适,后局部皮肤逐渐隆起,未予诊治.皮损长期无明显变化.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左足背可见一约4 cm×3 cm×0.5 cm深褐色包块,周边呈浅褐色,界清(图1);质软,活动度可,无压痛.B超示左足背部皮下低、无声团,约3.4 cm×0.5 cm,边界尚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未见明显异常,真皮中下部可见肿瘤团块,弥漫分布,境界不清,无包膜,部分细胞核呈梭形,波浪状,胞质略浅(图2a,2b).

  • 伴淋巴结增大的肺隐球菌病一例

    作者:王爱平;万喆;陈伟;李若瑜

    临床资料患者,男,41岁.主因全身淋巴结增大伴左肺下叶阴影1月余,于 2011 年 10月14日就诊我院.1个月前患者发现颈部、颌下及腋窝出现数个增大的淋巴结,其中颌下淋巴结有压痛.同时左胸部出现疼痛,按压时疼痛明显,但无放射痛,偶伴非刺激性咳嗽,无咳痰、咯血,口服头孢克洛治疗1周无效.6 d 前胸部X线片检查发现左下肺野结节影;胸部CT检查显示左侧胸膜增厚、粘连,胸膜下结节;PET-CT显示左下肺结节及全身多发淋巴结代谢异常增高,考虑恶性病变可能.曾在当地医院对下颌淋巴结穿刺活检显示小淋巴细胞,多见未分化细胞,未见肿瘤细胞.为明确诊断就诊我院,以"左肺下叶结节"收入胸外科.发病以来,患者无发热、头痛等症状,饮食起居正常.既往体健,有海鲜过敏史.否认养鸽子和接触禽类史.久居湖北,吸烟16年,无饮酒嗜好.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增大,质韧,活动好,大小不一,部分淋巴结有触痛.

  • 色素失禁症一例

    作者:梁思;杨顶权

    临床资料患儿,女,6岁.主因全身红斑、水疱及色素沉着6年,于2011年3月 10日就诊.患儿出生后全身皮肤出现红斑、水疱,消退后皮肤遗留网状色素沉着,头皮出现脱发,无痒痛感.6个月左右出牙,牙齿稀疏,出牙后牙齿有脱落,同时家长发现患儿眼距增宽.患儿既往体健,系足月顺产,母乳喂养,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智力正常,眼距增宽,牙齿稀疏,现有15颗牙齿,呈钉形牙(图1a),余各系统检在未见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皮肤可见面积大小不等的红斑,散在分布,部分融合成条索状;部分红斑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水疱消退后遗留红色小结节或斑块,及暗褐色网状色素沉着斑;头部毛发稀疏,局部有瘢痕性脱发(图1b,1c).临床诊断:色素失禁症.因该病早期组织病理学上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患儿病程已属皮肤损害的临床第3期,大部分红斑、水疱已经消退,故未行组织病理检查,亦未治疗,后失访.

    关键词: 色素失禁症
  • 成人面部线状IgA大疱性皮病一例

    作者:贾祎鹏;贺镜宇;唐平

    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丰因面部反复出现红斑、水疱伴瘙痒6年,加重10d,于2012年1月31 日就诊.患者6年前无明确诱因双侧面部出现较多小片状红斑,其上出现数个绿豆大小水疱,伴有瘙痒.水疱逐渐增多,局部水疱破溃、渗出、糜烂,瘙痒严重,影响睡眠,1周后水疱结痂可自行愈合.但红斑、水疱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好转时面部水疱可完全消退.曾于多家医院诊断为"湿疹、水痘、日光疹"等.皮损发生与饮食、环境、季节等无明确关系.10d前患者面部再次出现大量红斑、水疱,瘙痒明显.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特殊疾病史,家族成员中无类似患者.

  • 乌干达金贾医院以皮肤病就诊发现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35例临床分析

    作者:肖云;NGOBI HENRY MANSON;ROSE NABIRYE

    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发展到艾滋病(AIDS),未经治疗潜伏期一般为1~10年,艾滋病前期感染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皮肤病变[1].笔者于2007年8月~2009年8月在非洲乌干达金贾医院工作期间诊治了许多皮肤病患者,其中35例(非洲黑种人)初查HIV阳性.现将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35例患者分别患有带状疱疹、与HIV感染相关的瘙瘁性丘疹性发疹(papular pruritic eruption associated with HIV infection,PPE)、Kaposi肉瘤、湿疹、脓疱疮、口腔黏膜真菌感染、传染性软疣、扁平疣、银屑病.带状疱疹7例,男5例、女2例,年龄20~38岁.初次发病5例,再次发病2例.皮损分布于单侧头面部1例,胸肋部6例.皮损范围大,呈大片簇集性丘疱疹、水疱、血疱、脓疱,脓疱数量多,易溃破,糜烂面大,少数有溃疡,l例伴轻度发热.7例患者皮损和神经痛的症状均较严重,疼痛剧烈.其中4例患者CD4细胞>200/μl,是艾滋病前期,常规治疗有效,但疗效缓慢,皮损缓解约需2个多月,有轻度后遗神经痛;3例患者CD4细胞<200/μl,属艾滋病期,常规治疗效果差,后遗神经痛明显.

  • 敬老院老年人皮肤浅部真菌感染调查

    作者:袁宏伟;赵丽;刘艳玲;赵金媛;关莹;韩庆华;沙铁良;王作伦;柳曦光

    目的 了解敬老院老年人皮肤浅部真菌感染情况,并进行菌种分析,探讨易感因素,帮助敬老院老年人做好预防和健康管理.方法 对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所敬老院398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及皮肤科检查,并进行皮损真菌镜检、培养及菌种分析.结果 敬老院老年人皮肤浅部真菌感染占首位(除脂溢性角化病、老年皮肷瘙痒症及皮肤退行性改变所致皮肤病),其中以足癣和甲真菌病为主.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皮肤浅部真菌感染发病率高于生活能够自理老年人;并发糖尿病、脑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和肺心病的老年人,皮肤浅部真菌感染发病率高于敬老院老年人皮肤浅部真菌感染发病率.致病菌种以念珠菌感染为主(44.78%),其次为红色毛癣菌(34.33%).结论 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并发糖尿病、脑血管病及慢性支气管炎和肺心病是真菌感染的易发因素.

  • 手足癣并发感染236例临床分析

    作者:占萍;李智华;江情;金云;耿承芳;陶丽;罗云鹏;周柳华;刘维达

    目的 分析于足癣并发感染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探讨手癣和足癣的联系.方法 在某皮肤病专科医院真菌检验室收集0.5年内所有同时诊断患有手癣和足癣的患者,分析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分离不同部位致病菌并鉴定到菌种.结果 236例患者中88.4%具有手足搔抓习惯,78.0%的患者搔抓手与发病手相符合,手足接触习惯可能与足癣发病相关(x2=65.451,P=0.000).94%以上的患者不同部位致病菌为同一菌种.结论 手足癣患者中,搔抓习惯导致不同部位间菌株的传播.无沦是“两足一手”还是“两足两手”都是致病菌在手部和足部间相互传染的结果,是皮肤癣菌病的特殊临床表现.

  • 1333例皮肤恶性肿瘤回顾性分析

    作者:熊亚;阎衡;刘燕;郝飞;钟白玉;邹永珍;杨希川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及特点.方法 收集和回顾性分析笫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1991年~2010年经组织病理确诊的皮肤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共统计1333例皮肤恶性肿瘤患者,男女之比为1.26∶1,其中基底细胞癌454例(与34.06%)、鳞状细胞癌235例(占17.63%)、鲍恩病136例(占10.20%)、恶性黑素瘤133例(占9.98%)、乳房及乳房外Paget病104例(占 7.80%).临床诊断与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2.4%,符合率高的是乳房及乳房外Paget病(93.27%).基底细胞癌主要发生于头面部和颈部,鲍恩病多见于躯干部位,恶性黑素瘤的主要发病部位在足跖.结论 相对于国内外其他研究资料,重庆地区的皮肤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具有一定的自身特点.

    关键词: 肿瘤 皮肤 分析 回顾性
  • 雌激素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谭拯;李勤;程飚;余文林;熊杰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集正常人皮肤标本,分离培养真皮成纤维细胞.分别在培养细胞中加入PBS、雌激素、BMP-2刺激,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变化情况,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观察BMP-2 mRNA表达情况.结果 雌激素和BMP-2处理组细胞增生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雌激素处理组BMP-2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雌激素可上调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BMP-2 mRNA的表达,促进成纤维细胞增生.

  • 阿萨希毛孢子菌脂筏的观察

    作者:吕运通;王文岭;杨蓉娅;夏志宽;李海涛;丛林;王聪敏

    目的 了解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ahii,T.asahii)菌丝生长脂筏(rapid lifts)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染剂Filipin对YPD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T.asahii进行荧光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结果;在菌悬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两性霉素B (0.2、0.5、1、2μg/L)进行干预并荧光染色,对比观察干预前后菌丝的生长变化.结果 T.asahii芽管、假菌丝以及菌丝顶端和分隔部位可见到Filipin荧光聚集;经不同浓度两性霉素B干预后,T.asahii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随着两性霉素B浓度的增加T.asahii的生长抑制越明显,顶端和隔膜部位荧光消失,而菌体内见散在荧光.结论 脂筏在调控T.asahii菌丝生长、分枝以及假菌丝继续出芽生长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 80株中国大陆新生隐球菌环境株表型和分子特征的初步研究

    作者:林丽娜;谈燕;朱定衡;赵瑾;陈江汉

    目的 了解中国大陆地区新生隐球菌环境株的分布情况,及其表型和基因型特征.方法 采用CACA培养基培养1 372份来自中国大部分地区私人和公共养鸽场所的鸽粪标本,分离出新生隐球菌,并对其表型和基因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80株新生隐球菌,分离阳性率约为5.5%,所有菌株37C生长良好,有完整荚膜,尿素酶试验阳性.ITS序列分析证实分离出的新生隐球菌均属于血清型A.M13-PCR显示,其基因型为我国及东南亚地区特征性的VNⅠc型,显示了与临床株的高度一致性.结论 中国大陆地区的新生隐球菌临床株与环境株显示了高度的同源性,提示对于易感人群,阻断与相应环境的接触可有效预防新生隐球菌的感染.

  • 三氧化二砷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康俞莉;章强强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由遗传、环境、免疫等多种因素参与引起的多器官、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多呈进行性发展.对于SLE的治疗,传统上主要以精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为主,严重者辅以细胞毒药物或生物调节剂,但总体疗效欠佳,且不良反应较大.近年来,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表明,免疫因素在SLE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 三氧化二砷(ATO)能有效缓解、控制SLE的症状,并且对ATO治疗SLE的作用机制也进行了许多深入的研究.该文拟从ATO的药效特性、临床应用、作用机制等方面对ATO治疗SLE的研究现况做一概述.

  • 真菌生物膜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赵卉;廖勇;杨蓉娅

    日益增多的真菌生物膜相关感染引起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失败,以及真菌感染的手术治疗加重了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已经成为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该文旨在阐明真菌生物膜(特别是白念珠菌生物膜)的临床重要性,并从多方面阐述真菌生物膜关键的耐药机制,包括生长条件,细胞外基质,外排泵活性,细胞密度,药物靶点的过度表达以及应激反应的新研究进展.

  • 甲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作者:李若瑜

    近年来甲真菌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一批高效安全的抗真菌药物问世,可供选择的药物和不同的疗程、不同的组合也在不断增多,通过广泛地临床应用对于疗效和安全性均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一些新型的非口服药物治疗方法也开始在临床上应用,为甲真菌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我国于2008 年制订了甲真菌病指南,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深入解读和补充,以提高临床医师对于甲真菌病诊断的认识,以便合理规范地选择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本文简要介绍甲真菌病的分型、诊断及非药物治疗方面的进展.

    关键词: 甲真菌病 诊断 治疗
  • 中药制剂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临床研究

    作者:李云峰;姚春海;刘青云;陈少君;宋艳丽;佘远遥

    目的 观察中药白驳方Ⅰ号、白驳方Ⅱ号辨证论治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按2∶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经辨证分为治疗Ⅰ组(气滞血瘀型)和治疗Ⅱ组(肝肾阴虚型),分别口服白驳方Ⅰ号、白驳方Ⅱ号,同时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对照组只外用他克莫司软膏,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皮损面积,比较其疗效,并检测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细胞亚群,与 30例健康对照比较.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皮损面积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6%,优于对照组61.29%(P<0.05).白癜风稳定期患者与正常人群T细胞亚群比较无差异,但进展期患者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差异,其 CD3、CD4、CD4/CD8均低于正常人群,而 CD8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经中药治疗后,进展期患者的T细胞亚群有正常化的趋势.结论 中药白驳方Ⅰ号 、白驳方Ⅱ号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中药对T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有关.

  • 中医皮肤科教学的点滴体会

    作者:周冬梅

    中医古代文献中有大量关于皮肤病的记载.上世纪70年代,我国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先生首次将中医皮肤科从外科中独立出来,开创了中医皮肤科新领域.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医皮肤科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由于中医在皮肤病治疗上的特色及优势,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也获得了包括西医医院在内的全国皮肤科的认可及接受.在中医皮肤科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学工作益发重要,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中医皮肤科发展的基础工作之一.在临床教学工作中,笔者总结了如下体会.

  • Q开关1064 nm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

    作者:邓永辉;苑凯华;李勤;蔡金辉

    目的 探讨Q开关1064 nm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A组接受Q开关1064 nm激光治疗,同时口服氨甲环酸;B组单纯接受Q开关1064 nm激光治疗.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基本治愈率46%,有效率74%;B组基本治愈率18%,有效率30.2%,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氨甲环酸8个月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口服氨甲环酸可提高Q开关1064 nm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小.

  • 308 nm准分子光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临床观察

    作者:毕晓东

    目的 观察308 nm准分子光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360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308单频光组,两组均采用准分子光系统进行308 nm光疗,联合组同时外用他克莫司软膏.结果 联合组和308单频光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3.9%和和7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有效率高的部位均为颈部、面部和躯干,低为手足部;稳定期疗效高于进展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8 nm准分子光联合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好.

  • 中国无绿藻病发病的现状分析及其诊治

    作者:章强强

    回顾分析中国无绿藻病的发病状况及趋势,对无绿藻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真菌学特点、治疗及预后作全面分析.无绿藻病的症状尚无特异性,以皮肤型为多见,其诊断主要依靠真菌学检查.标本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及组织病理检查是主要手段.含特征性的内孢子是无绿藻属鉴定的一个重要特征.发病以皮肤无绿藻病多见,系统感染少见.无绿藻病的发病在全球有上升趋势.按照中国的人口及环境状况,无绿藻病买际发病率可能远远超过目前的文献报道数,主要由于此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同时,对此菌的鉴定特征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目前无绿藻病的诊断率远低于实际感染率.

实用皮肤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