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实用皮肤病学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Dermatology 실용피부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6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1293
  • 国内刊号: 11-565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http://sypf.cnmanu.net/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杨蓉娅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累及阴茎的乳房外Paget病一例

    作者:黄毅宗

    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主因外阴红斑伴痒痛6年,于2014年11月21日就诊.6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左侧阴囊皮肤出现一绿豆大“疖肿”样皮损并化脓,自行处理并好转后于原部位出现瘙痒性红斑,逐渐向周围扩大,偶有渗出、结痂,时有轻度瘙痒、辣痛感,反复搔抓后红斑处糜烂;于多家医院按湿疹予外用药治疗(具体不详),症状可稍缓解,但皮损从未完全消退,渗出与干涸交替.红斑渐向周围扩大,逐渐累及阴茎及左侧阴囊、阴阜.患者既往体健,无系统性疾病.

  • 点阵激光预处理联合光动力治疗面部重度结节囊肿痤疮一例

    作者:刘娟;周炳荣;骆丹

    临床资料患者,男,26岁,程序员.主因反复面部结节囊肿性皮损5年余,于2015年1月12日就诊.患者5年前出现以下颌部为主的面部散在结节、囊肿,于外院诊断为重度痤疮,使用多种治疗(异维A酸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等口服,各种维A酸制剂及抗生素乳膏外用,中药内服等),效果欠佳,反复发作,近期皮损再次加重.患者既往体健.皮肤科情况:面部、颈部散在炎性丘疹,下颌及周围散在黄豆至花生粒大小红色结节及囊肿,部分融合,触之囊实性,浸润感明显(图1).

  • 面部原发性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一例

    作者:陈敬德;杜华;罗洋;何春峰;宋凡君;辛晴

    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农民.因面颈部斑块、结节、溃疡伴疼痛,间断发热2个月,于2015年6月就诊.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左侧面颊部出现散在黄豆大小红色结节,皮损不断增多、增大形成斑块,并逐渐蔓延至右侧面颈部,部分皮损破溃形成溃疡伴疼痛.在当地医院按湿疹给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疗效欠佳;近2个月皮损加重并出现间断发热(体温高39℃,呈不规则热),右侧面颊皮损肿胀挤压致右眼睁眼困难.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差,食欲渐差,睡眠好,二便正常,体重未见明显变化.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6年,间断服用降压药物(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目前血压控制平稳.否认特殊物质接触史及药物过敏史.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 原发性
  • 皮肤蝇蛆病一例

    作者:陆原;李清;王鹏;徐丽红;陈达灿

    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主因小腹部及大腿红色丘疹、结节,伴痒痛1个月余,2013年10月就诊.患者3个月前曾到非洲经商,并在多地(肯尼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等)旅游.1个月前在小腹、大腿处出现十数个红色丘疹,未予关注,渐增大,并伴疼痛,自行涂抹碘酒后,自觉结节可变小.当地华人诊所按照带状疱疹给予阿昔洛韦等药物治疗,症状未见缓解,后又在当地医院按皮肤软组织感染给予口服抗生素、外用药物(名称不详)治疗,自觉局部疼痛及红肿均有所缓解,但持续治疗后疗效不佳.10d前回国后,局部疼痛加重,并时有蚂蚁叮咬样感觉,严重影响睡眠.

    关键词: 蝇蛆病 皮肤
  •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病一例

    作者:向微;石小霞;李舒康;李慎秋

    临床资料患者,女,34岁.主因全身出现褐色斑片、暗红色斑丘疹伴瘙痒5年,于2015年3月就诊.5年前,患者右手掌划伤后出现黄豆大小的结节,有痛痒感,自行挤破后溢出少量脓液.之后全手掌出现明显红肿、疼痛,于当地医院(具体诊断不详)予消炎处理后,红肿消退,遗留小片暗红色斑块,明显瘙痒,无糜烂、渗出.4年前类似皮损逐渐增多,波及双手掌,瘙痒加剧.按湿疹给予头孢类抗生素治疗,皮损减少,但未完全消退.1年前无明显诱因双手掌再次出现大片水肿性暗红斑、丘疹、斑丘疹及脓疱,并逐渐增多、增大,部分融合成大片状,渐扩展至整个双前臂,瘙痒剧烈,尤以夜间、日晒及热环境中更甚,无触痛、发热、疲倦、关节肿痛、肌肉疼痛等不适.

  • 艾滋病并发红皮病型药疹10例临床分析

    作者:崔文颖;高艳青;宋映雪;孙欣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简称艾滋病)并发红皮病型药疹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0例艾滋病并发红皮病型药疹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一般资料、致敏药物、并发症、实验室检查、病程、疾病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的艾滋病并发红皮病型药疹10例患者多由抗病毒药、抗生素、抗结核药物引起,临床情况复杂,多伴有实验室检查异常和感染,病程较长,病死率较高,继发感染是主要的死因.结论 艾滋病并发红皮病型药疹住院患者的临床情况复杂,病死率较高,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防治继发感染可降低病死率.

  • 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作者:袁宏伟;苗玉良;张芝娟;韩庆华;柳曦光

    目的 观察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口服复方甘草酸苷,3%硼酸溶液湿敷,试验组患者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对照组患者外用硅霜,均治疗4周.于用药后l周、2周、4周及停药后2周各随访1次.结果 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4周,试验组有效率分别为30%、50%和80%;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3.3%、20%和4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和P<0.01);治疗结束后2周,试验组有4例患者,对照组有3例患者病情较停药前加重,但两组有效率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确切,1个月疗程不足以完全修复炎症及皮肤的屏障功能,仍需增加用药周期.

  • 驻鄂某部队官兵胆碱能性荨麻疹流行病学调查及特征分析

    作者:陈瑞;晏洪波;马俊;马大宝

    目的 了解部队官兵胆碱能性荨麻疹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利用胆碱能性荨麻疹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对驻鄂某部队官兵进行胆碱能性荨麻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收集资料填写完整的调查表837份,其中61名官兵患胆碱能性荨麻疹.18~20岁年龄段患病率高.兵龄3年内、来源于北部地区的官兵患病率高.本人或亲属有过敏性疾病史者较易患该病.阳性患者临床特征明显.结论 胆碱能性荨麻疹的发生与年龄、地域、过敏性疾病史有关.

  • β受体阻滞剂对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李丽;尉莉;马琳

    目的 了解普萘洛尔、阿替洛尔、醋丁洛尔及噻吗洛尔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分别加入9种浓度的4种药物,设立阴性及阳性对照,采用cell counting kit-8 (CCK-8)法检测细胞增生,Annexin-V 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①同一药物不同浓度之间抑制率比较: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结果一致,各个浓度之间抑制率P均<0.05;醋丁洛尔和噻吗洛尔结果一致,3.125 μmol/L与12.5 μmol/L及12.5 μmol/L与50 μtmol/L抑制率P均>0.05,其余浓度间抑制率P均< 0.05.②同一浓度的不同药物之间抑制率比较:在200、100、50 μmol/L 3种浓度时,普萘洛尔与阿替洛尔、醋丁洛尔及噻吗洛尔抑制率比较P均< 0.05,后3种药物抑制率比较P均>0.05;在25 μ-mol/L浓度时,普萘洛尔与醋丁洛尔抑制率比较P均<0.05;其余药物抑制率比较P均> 0.05.在12.500、6.250、3.125、1.562 5、0.781 3 μmol/L这5种浓度中,同一浓度的不同药物抑制率比较P均> 0.05.③对细胞凋亡的诱导:普萘洛尔、阿替洛尔与阴性对照组凋亡率比较P均<0.05;阿替洛尔、普萘洛尔、醋丁洛尔和噻吗洛尔与二氯化钴组凋亡率比较P均<0.05;而阿替洛尔、普萘洛尔、醋丁洛尔和噻吗洛尔4种药物凋亡率比较P均>0.05.结论 4种药物均可抑制细胞增生,普萘洛尔作用强,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抑制作用也明显增强;4种药物均可诱导细胞凋亡,但彼此之间无明显差异.

  • 依托考昔致固定性药疹国内首报及文献复习

    作者:董盈盈;陈岚;段铱;胡伟;张艳红;邓云华;陈兴平

    报道1例依托考昔致固定型药疹患者,男,43岁.因眼内眦、唇部、颊黏膜及龟头红斑、水疱、糜烂,伴痛痒12h就诊.查体见双眼内眦皮肤小片淡红斑;双唇见大片水肿性红斑或紫红斑,少许水疱,口腔颊黏膜见小片状水肿性红斑;龟头部见大片红斑、糜烂和渗液.既往有3次口服依托考昔后均出现过类似皮损病史.据此诊断为固定型药疹(依托考昔所致).患者停用依托考昔,经抗过敏与对症治疗后皮损逐渐消退,局部遗留持久性色素沉着斑.警示临床医师应注意依托考昔所致固定型药疹的皮肤不良反应.

  • Wnt5a-Ca2+-CN-NFAT通路信号分子在黑素瘤中的表达

    作者:徐玉荣;刘启方;廖文俊

    目的 探讨Wnt5a-Ca2+-CN-NFAT通路主要信号分子在正常人黑素细胞及不同黑素瘤细胞系中的激活状态.方法 选取正常人原代黑素细胞(MC)及来源于原位(WM793B)、侵袭性(LIBR)及转移性(SK-MEL-5)黑素瘤细胞系和色素痣、黑素瘤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m blot)、激光共聚焦及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及组织中该通路主要信号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人黑素细胞相比,在不同黑素瘤细胞系中该通路主要信号分子Wnt5a、散乱蛋白2(DVL2)、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N)、活化T细胞核因子2(NFAT2)、环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VEGF-A)、黏着斑蛋白(vinculin)及波形蛋白(vimentin)明显高表达,且Ca2+浓度较高;CN-B、NFAT2在色素痣中均为阴性表达,而在黑素瘤组织中多数呈阳性表达(P<0.001).在侵袭性及转移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原位黑素瘤.结论 在黑素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Wnt5a-Ca2+-CN-NFAT信号通路可能被激活,并在黑素瘤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 人hDlg蛋白PDZ结构域的克隆及原核表达与纯化

    作者:党育平;袁小英;李强;刘玮

    目的 探讨人果蝇肿瘤抑制蛋白hDlg的PDZ结构域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方法 从HeLa细胞中设计引物克隆含有hDlg PDZ cDNA片段后进行第二轮扩增,并连接至T载体进行测序鉴定,EcoRⅠ和Xho Ⅰ双酶切后连接至pGEX-6p-l原核表达载体.转化BL21大肠杆菌后37℃诱导表达.结果 测序和双酶切鉴定hDlg的PDZ结构域被成功克隆至pGEX-6p-1原核表达载体.37℃诱导表达后,大部分GST-PDZ融合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部分存在于细菌裂解上清液中.16℃诱导表达后,无法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通过GST-beads结合的方式对细菌裂解液进行纯化,可溶性GST-PDZ的蛋白量可以显著提高.结论 通过GST-PDZ诱导表达,再通过GST-beads结合纯化的方式成功表达可溶性的hHlg PDZ结构域.

  • 长波紫外线诱导成纤维细胞急性光损伤模型的建立

    作者:郑锦芬;石翠萍;赖维;陆春

    目的 建立长波紫外线(UVA)诱导的成纤维细胞急性光损伤模型.方法 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采用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细胞染色对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鉴定,分别用形态学观察、CCK-8法、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UVA对细胞形态、增生活性以及细胞衰老状态的影响.结果 UVA剂量≤4 J/cm2时对细胞形态无明显影响,而UVA剂量≥6 J/cm2时细胞出现变形;UVA剂量≤4 J/cm2时,细胞增生率均>85%,而UVA剂量≥6 J/cm2时细胞增生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 J/cm2组的衰老阳性细胞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4 J/cm2 UVA可用于建立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急性光损伤模型.

  • 射频技术在皮肤美容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高微

    松弛和皱纹是皮肤衰老的明显迹象.有创和无创激光已经用于非手术治疗面部嫩肤领域,但其不良反应和停工时间限制了它们的应用.射频是一种新颖的无创技术,它不同于激光,它使用的是电流,而不是一个光源.目前,因为射频的无创、安全、有效等特点,皮肤科常用于治疗皮肤松弛、皱纹、痤疮和瘢痕.该文就射频的分类、工作原理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氧化应激及免疫在白癜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进展

    作者:田军;熊祖明;张国辉;韩林;熊雯;焦卫华;马永鹏;周进科

    白癜风是一种获得性的皮肤病,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认为自身免疫是白癜风黑素细胞破坏的主要效应阶段,许多临床和基础研究亦证实此观点.近年来诸多证据表明氧化应激和自身免疫密切作用,共同导致黑素细胞破坏.氧化应激可能在启动和维持免疫应答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 里尔黑变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李桐;李利

    里尔黑变病(Riehl's melanosis)为一种灰褐色皮肤色素沉着性疾病.既往研究表明该病主要与接触化学物质有关,故该病亦被称为色素性接触性皮炎或色素性化妆品皮炎.目前对里尔黑变病的病因研究及治疗方案均尚欠明确,该文就里尔黑变病的发病病因、机制学研究、镜下形态学及治疗学进展作概要综述.

  • 微(无)创面部皮肤年轻化的临床进展

    作者:周志强;杨蓉娅

    皮肤老化是人体衰老的外部表现,其临床表现多样且具有较大个体差异.科技的发展和医疗美容技术的进步,为面部年轻化提供了从防护、药物、光电技术、注射、微创及手术等多种手段.而随着医学科学的进展,富血小板血浆(PRP)、自体脂肪、脂肪干细胞、多能干细胞等细胞生物疗法也在抗衰老、促进年轻化的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来的面部年轻化治疗必定是手术与非手术等多种治疗技术相结合的时代.

  • 解读欧洲包皮龟头炎指南

    作者:包振宇;邹先彪

    包皮龟头炎是由各种不同的原因引起阴茎皮肤炎性改变的一种疾病.2014年发表的《2013年欧洲包皮龟头炎管理指南》对不同病因的包皮龟头炎提出诊断和治疗建议,该文简要解读此指南,以期对我国皮肤科同行诊治包皮龟头炎提供帮助.

  • 连续性护理干预对带状疱疹患者的影响分析

    作者:冯军;王芳;曹俊杰

    带状疱疹是一种在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皮肤病[1],主要表现为红斑、密集的小水疱,呈带片状,常沿单侧外周神经分布[2].发生在头面部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剧烈头痛和眼部损害,甚至导致失明,并常有持续渐进性加重的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对带状疱疹病毒的疾病知识了解不多,疱疹后造成形象的改变以及后遗神经痛等都会导致患者产生负性情绪,从而加重患者的痛苦[3].2010年以来我院对带状疱疹患者实施了连续性护理,效果明显,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客观结构性临床考核在皮肤性病学住院医师临床技能考核中的应用

    作者:陈慧;连石

    客观结构性临床考核(OSCE)主要是通过模拟临床场景,从医学知识、操作技能、人文关怀等多方面考核住院医师的综合能力,在临床技能考核中应用日益广泛.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皮肤科采用7站式OSCE考核住院医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今后可在标准患者的培训、模拟教具的应用,增加技能操作的比重等方面改进,以进一步提高住院医师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

  • 1550nm点阵激光与红宝石激光治疗黄褐斑疗效对比

    作者:鲍琳琳;李远宏

    目的 研究1550 nm点阵激光治疗黄褐斑的效果及安全性,并将其与红宝石点阵激光进行对比.方法 20例女性黄褐斑患者,随机选择半侧面部为点阵侧,另外半侧为红宝石侧,点阵侧行5次1550 nm点阵激光治疗,红宝石侧行10次红宝石点阵激光治疗,于特定时间点采用黄褐斑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MASI)评分、激光共聚集显微镜(CLSM)比较治疗前后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两侧MASI分值于第4次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红宝石侧下降较点阵侧更快,但于末次治疗后3个月分值上升超过点阵侧.CLSM可见末次治疗后1个月两治疗侧基底层黑素均显著减少.红宝石侧3例出现色素沉着,而点阵侧未发生色素沉着.结论 红宝石激光治疗黄褐斑短期内疗效较1550 nm点阵激光更好,但1550 nm点阵激光治疗效果更稳定,且安全性更高.

  • 手术切除联合放射治疗、丝裂霉素C治疗多形性瘢痕疙瘩

    作者:陈卫

    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中,真皮和相邻的皮下组织纤维良性增生而形成.目前,针对瘢痕疙瘩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通常较差,尤其是单纯的放射治疗.近的一篇Meta分析报道,两种治疗方法联合治疗瘢痕疙瘩被认为很有前景:一种是手术切除辅助放射治疗;另一种是手术切除辅助局部化疗药物,包括丝裂霉素C.通过对文献的查阅发现,这两种方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一定的疗效,但都未用于> 5cm的瘢痕疙瘩治疗.作者运用手术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放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 氨苯砜有效治疗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

    作者:王瑞丽

    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necrobiotic xanthogranuloma,NXG)是一种非朗格汉斯细胞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病变区域的肉芽肿内可见淋巴细胞、内皮细胞、泡沫细胞、巨细胞及胆固醇结晶.作者报告1例顽固性NXG,接受氨苯砜100 mg/d治疗,共18个月.停药后随访15个月,皮损明显好转且无复发.

    关键词:
  • 耳后巨大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陈卫

    73岁男性患者,因左耳后结节性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ncer,BCC)溃疡形成而就诊,肿物大小为3.8cm×3.0 cm.采用Mohs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后,在耳后形成了5.3 cm×4.2 cm大小的组织缺损,深达骨质(图1).耳后巨大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非常困难,因为周围组织的伸展性差,且耳郭不能向后移位.该例患者颅骨的暴露更加剧了创面修复的困难.如果直接缝合很可能因张力过大而导致组织坏死和耳郭向后牵拉移位,而骨组织的暴露使修复进一步复杂化.如果用全厚皮片移植,在无血管床的创面上不可能存活.

    关键词:
  • 抗人表皮光老化的活性成分

    作者:李雪娇

    太阳辐射是影响人类皮肤主要的环境因素,特别是光谱中的紫外线,紫外线分为UVA、UVB和UVC,其中UVC在进入大气层的过程中大部分被臭氧层所吸收,所以对人体影响很小.另外,红外辐射也能导致在生物体的生物学变化.由于能量大小与波长成反比,故UVB能比UVA提供更多的能量,但UVA具有更好的穿透率,能达到表皮的深层,相对应的,UVB则主要作用于表皮全层和真皮乳头层.UVB对生物组织有害,它能造成核酸和蛋白质等分子的直接损伤;人们对UVA的作用了解相对较少.目前认为,UVA参与氧化应激反应并产生活性氧以破坏多种细胞成分结构.

    关键词:
实用皮肤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