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Diabetes New World 당뇨병신세계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
- 影响因子: 0.4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4062
- 国内刊号: 11-5019/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北京市丰台区菜户营58号财富西环名苑2609室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张艳
- 类 别: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滋阴养血法为主治疗糖尿病外阴瘙痒症36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滋阴养血法主治疗糖尿病外阴瘙痒症的临床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外阴瘙痒症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将36例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滋阴养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康复9例(50.0%),显效6例(33.3%),有效2例(11.1%),无效1例(5.6%),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患者康复5例(27.8%),显效2例(11.1%),有效1例(5.6%),无效10例(55.5%),总有效率为44.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滋阴养血法切实可行。结论糖尿病外阴瘙痒症,是一种困扰患者多时的疾病,该病对患者会造成较强的痒痛症状,并且长期导致患者无法正常的睡眠、生活、工作。通过对患者实施滋阴养血治疗,能够不断的调节患者体内的情况,促使患者的身体机制正常运行,利用内在的调理和干预,减少外在的痒痛症状。今后,在治疗糖尿病外阴瘙痒症的过程中,可积极推广应用滋阴养血法。
-
外科急症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治
目的:针对外科急症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安全方法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的19例外科急症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有关治疗并对其临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9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术后控制血糖低于10 mmol/L,4例患者术后控制血糖在4.1~6 mmol/L。发生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各有1例。没有发生低血糖昏迷及死亡的患者。结论胰岛素在患者术中、术后进行合理应用,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使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
-
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采用胰岛素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术后采用胰岛素治疗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院确诊收治的106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乳腺癌术后引流量、伤口感染、发热、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胸壁引流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伤口感染和发热I级45例、II级7例、III级1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和低血糖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7%、1.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切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刍议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就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接受诊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和于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名健康人员,分成研究组(糖尿病患组)和对照组(健康对照组),两组受检人员均接受血脂检测、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检测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生化检验,对生化检验结果进行评价对比,就生化检验所得结果在诊断糖尿病的临床应用展开研究分析。结果研究组HbA1c(7.6±0.5)%、FPG(7.8±0.6)mmol/L、OGTT 2 h值(12.1±1.6)mmol/L相较于对照组(4.9±0.3)%、(4.3±0.2)mmol/L、(5.9±1.1)mmol/L明显更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G(4.1±0.5)mmol/L、TC(6.3±1.1)mmol/L、HDL-C(3.6±0.7)mmol/L相较于对照组(2.3±0.3)、(4.2±0.8)、(2.7±0.5)mmol/L明显更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检测、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检测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均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糖尿病患者病情发生发展与诸多生化指标相关联,临床应当及时开展针对的控制、降糖调脂治疗。
-
糖尿病并发梗阻性脓肾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梗阻性脓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于2014年1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20例糖尿病并发梗阻性脓肾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20例血糖正常梗阻性脓肾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ESWL或URSL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肾功能恢复率为70.0%,对照组为9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血糖水平、术毕血糖水平、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石清除率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并发梗阻性脓肾患者,应尽早实施引流,然后解除梗阻,术前、术后注意控制血糖水平,及早进行术后并发症预防。
-
糖尿病肾病95例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观察和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12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9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通过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来确定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中西医结合法对糖尿病肾病治疗的总效率为89.48%,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量明显降低,其他各种相应生化指标如肌酐含量也随之下降。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治疗糖尿病肾病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可调控血糖,同时改善肾功能。
-
内科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以及内科综合治疗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352例,对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内科综合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结果0级、1级和2级的患者,均未有截肢情况发生,均痊愈或者好转;3级患者中多数好转,但是有6例截肢,4例死亡;4级患者中多数截肢,只有28例截肢,另外有8例死亡;5级患者好转仅1例,但是有10例截肢,4例死亡。与疗前比较,疗后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内径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该病在70岁以上人群中多发,在右上下肢神经传导障碍人群中多发,并且伴有临床并发症,内科综合治疗能有效治疗该病,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合并感染的相关因素,总结糖尿病合并感染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关治疗经验。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5年3月糖尿病合并感染的患者60例进行临床分析,其中,皮肤感染有4例,呼吸道感染有24例,胆道感染6例,胰腺炎2例,肝脓肿2例,糖尿病病足有4例,泌尿系统感染有19例,其中1例为肺部感染伴糖尿病足双重感染。在为糖尿病合并重症感染的患者控制血糖的同时,对感染进行治疗。结果60例患者经积极治疗有58例治愈出院,1例自动出院,1例肺部感染伴糖尿病足双重感染(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死亡。结论糖尿病合并感染以及呼吸系统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为多见,且症状多不典型,糖尿病合并感染的发生及治疗效果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血糖控制水平、病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有无基础疾病等因素相关。
-
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预防效果的临床探讨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良好地控制血糖、术中腹膜缝合后的换钳操作和各期合理应用药物等措施预防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以近年来经治90例行腹部手术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围手术期良好地控制血糖、术中腹膜缝合后的换钳操作和和各期合理应用药物等预防措施,观察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结果90例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患者均治愈出院,其中甲级愈合83例,占92.22%;乙级愈合7例,占7.78%。患者住院在7~18 d之间,平均10 d。术后随访12~24个月,近期疗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围手术期良好地控制血糖、术中腹膜缝合后的换钳操作和各期合理应用药物等综合治疗措施,是预防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
-
空管治疗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随访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空管治疗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患者的效果。方法以到该院口腔科就诊的258例因各种原因所致根尖周炎合并糖尿病患者(326颗牙)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常规降糖治疗和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空管治疗,观察随访1年和2年时的疗效,并比较其疗效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结果应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空管治疗258例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患者326颗牙,经过1~2年随访观察,共计复查315颗牙。1年复查的治疗效果为:268颗符合显效标准,20颗符合有效标准,27颗符合无效标准,总有效率91.43%;2年复查的治疗效果为:163颗符合显效标准,18颗符合有效标准,34颗符合无效标准,总有效率89.21%,随访1年和2年后疗效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61,P>0.05),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字2=0.44,P>0.05)。结论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空管治疗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效果较为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整体护理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和探讨整体护理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2年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共112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56例。对照组实行常规的一般性护理,而对于观察组,则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同时,实行整体护理。在治疗一个月后,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对不同护理方式的满意程度。结果经过1个月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3%和80.36%,该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7.826, 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4.64%(53/56),明显高于对照组(69.64%,39/56),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6.895,P<0.05)。结论在急诊中采用综合整体护理,对于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方法,有着良好的护理效果,并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非常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糖尿病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异常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引起的心脏损伤对心功能及心率异常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8例,通过分析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56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的左室厚度与室间隔明显增大,并且其EF明显降低,E峰具有明显的下降,A峰具有明显的上升,LVESV及LVEDV具有明显的增大,A/E值明显增大(P<0.05)。通过分析动态心电图,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平均心率、小心率均有显著增加,HRVI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心肌组织有明显改变,心肌受损严重,这对于患者的左心室的收缩与舒张功能具有明显的影响,并会导致患者心率的变异性降低,使得患者心脏整体的受损比较严重,植物神经受累也越严重。
-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LADA患者胰岛β细胞恢复研究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择新诊断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中青年患者(年龄在20~50岁之间)30例,所有入选患者空腹血糖≥8.0 mmol/L,用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一是胰岛素用持续胰岛素泵皮下注射二是三餐前注射短效或速效胰岛素以及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结果治疗15~30 d,之后门诊随诊,根据患者自身经济情况和依从性改为三餐前注射短效或速效胰岛素以及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或每日2~3次餐前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控制血糖,半年后复查标准糖耐量试验(四点法:空腹、餐后1h、餐后2h、餐后3h血糖)、胰岛素和C肽释放试验(四点法:空腹、餐后1h、餐后2h、餐后3h胰岛素或C肽),通过结果可以看出,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功能在治疗后有显著改善。结论该组资料证实,对新诊断LADA患者行胰岛素强化治疗15~30 d,可使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到较佳状态,有利于延缓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胰岛功能的衰退,进而减慢了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
-
不同组别颅脑外伤合并高血糖患者存活率和血糖值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外伤高血糖的产生机制及原因,探讨高血糖与预后的关系,以便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措施,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笔者随机抽取近年来该院治疗的80例合并高血糖的颅脑外伤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GCS评分值不同分为3组,43例评分值在9~12分者为中型组,22例评分值在6~8分者为重型组,15例评分值在3~5分者为特重型组,分别给予患者综合性治疗方案,比较三组患者的存活率、不同组别及其不同预后血糖平均值和同一组别不同预后的血糖值差异。结果中型组患者的平均血糖值、生存者和死亡者的血糖平均值分别为(9.25±2.43)mmol/L、(8.03±1.84)mmol/L和(11.52±2.45)mmol/L,存活率为86.05%;重型组患者的平均血糖值、生存者和死亡者的血糖平均值分别为(11.07±2.20)mmol/L、(9.45±1.54)mmol/L和(12.93±2.47)mmol/L,存活率为72.72%;重型组患者的平均血糖值、生存者和死亡者的血糖平均值分别为(18.47±4.17)mmol/L、(15.09±7.83)mmol/L、(10.60±8.11)mmol/L和(18.47±4.17)mmol/L,存活率为33.33%。不同组别及其不同预后患者血糖检测值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之间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血糖值逐渐升高;同一组别不同预后血糖检测值之间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者血糖值低于死亡者;3组患者存活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表明,中型组和重型组存活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型组与特重型、重型组和特重型存活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高血糖产生的原因及对加重颅脑损伤的机制是多方面的,血糖越高,脑损伤越重,存活率越低。脑外伤急性期监测患者血糖,及时应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是救治此类患者的关键之一。
-
玉液汤辨证加减治疗糖尿病效果的临床探讨
目的:观察并比较西药及其联合玉液汤辨证加减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近年来经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玉液汤辨证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和餐后2 h血糖水平。结果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患者中17例患者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1.11%;观察组患者中28例患者显效,15例有效,仅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56%,两组患者疗效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的疗效和总有效率均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分别为(9.49±2.40)mmol/L和(7.84±2.30)mmol/L,餐后2 h血糖分别为(18.27±5.92)mmol/L和(12.10±1.58)mmol/L;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分别为(9.51±2.37)mmol/L和(5.97±2.23)mmol/L,餐后2 h血糖分别为(18.34±5.83)mmol/L和(7.51±1.76)mmol/L,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和餐后2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和餐后2 h血糖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空腹和餐后2 h血糖下降更明显。结论糖尿病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辨证应用玉液汤的疗效较为确切,血糖下降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治疗情况,并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方法将泗洪县分金亭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9月收入的100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贝那普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应用贝那普利的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三个月。比较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24 h尿蛋白定量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尿蛋白含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4月入住该院的糖尿病患者1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组成均为8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中成药治疗:消渴丸和降糖甲片。对治疗组采取中医辨证法进行分型,分为阴虚热盛型、燥热炽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内阻型六种。根据患者不同的分型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再服用相应方药。结果对照组显效33例(38.83%),总有效率为68.24%;治疗组52例(61.18%),总有效率为91.77%。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结果显示,采用中医辨证法治疗糖尿病具有能够做到对症下药,具有显著的成效。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将中医辨证治疗法进行推广。
-
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近年来,我国患有糖尿病疾病的概率表现为逐年增加的趋势,针对糖尿病难以获得显著的控制效果。方法糖尿病患者表现出疾病并发症的情况后,存在较高的致残率以及疾病死亡率。针对糖尿病并发症做到及时发现能够有效降低疾病的死亡率。结果对于糖尿病患者,针对其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工作,有效提高其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避免出现疾病并发症;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对其需要有效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确保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该研究主要针对糖尿病出现疾病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分析。
-
糖尿病合并口腔霉菌感染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合并口腔霉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3年9月确诊收治的90例糖尿病合并口腔霉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同时给予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加强感染的控制,口腔霉菌感染治疗采用200 mg/d的制霉素菌口服,在舌体涂抹制霉菌素粉沫。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后病情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在经过3~6d内,舌体白色假膜显著减少,1~3周内,所有患者均出现了好转。结论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同时采用制霉素菌口服、制霉菌素粉沫舌体涂抹方式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和感染控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且效果好。
-
内科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内科疗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6例,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43例,采用吡格列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复发人数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治疗组总有效率(93.02%)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体质量、血脂情况在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善,且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西医内科治疗方法为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
中医辨证治疗老年糖尿病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措施与效果观察。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老年糖尿病患者52例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诊治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联合中医辨证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糖尿病治疗组)各26例,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及改善情况,指导临床对于老年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实践。结果联合中医辨证治疗组的患者临床控制率为96.15%,对照组为84.61%,两组治疗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老年糖尿病效果显著,能显著降低血糖,积极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使用。
-
循证护理在糖尿病重症脑卒中患者压疮防治中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重症脑卒中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防治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8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护理监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护理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压疮防治情况。结果压疮危险评分比较:护理干预前,两组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压疮发生率方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疮程度Ⅱ度、Ⅲ度方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疮治疗情况比较:观察组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重症脑卒中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模式,对于压疮防治具有良好的效果,显著减少了压疮发生率和痊愈时间,真正提升了临床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
小儿肺炎并糖尿病的整体护理研究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合并糖尿病患儿给予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和护理对策。方法选择该院于2013年8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54例小儿肺炎并1型糖尿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儿接受整体护理,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26/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7%(20/2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反应等并发症。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满意度为77.78%,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合并1型糖尿病患儿治疗过程中,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儿预后效果,且患儿家属对整体护理满意度较高,应推广使用该护理模式。
-
中老年糖尿病的护理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120例,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饮食依从性和血糖变化等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远远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都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糖代谢,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增强患者的生命质量,疗效显著,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
临床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的临床有效护理方法。方法运用2012年1月-2014年1月,该院确诊并收治的9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作为探讨分析对象,按随机的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一般的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1%(41/45),护理满意率为97.8%(44/4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7.8%(35/45),护理满意率为84.4%(38/45),该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的孕期和分娩期,以及产褥期提供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稳定患者血糖,从而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作用明显。
-
泮托拉唑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泮托拉唑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患者87例,均采取泮托拉唑治疗,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83.3%,胃灼痛、上腹痛改善时间较对照组短,血糖控制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泮托拉唑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期间采取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较快康复。
-
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小儿1型糖尿病护理研究
目的:分析小儿1型糖尿病采用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护理方法和预后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于2013年9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72例小儿1型糖尿病患儿,按照住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尾号单号)和对照组(尾号双号),各36例。两组患者均在本院接受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结果实验室相关检测指标比较:在空腹血糖、胆固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情况比较:观察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为2.78%,对照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为13.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1型糖尿病患儿采用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治疗,期间给予精细化护理,可有效提升患儿治疗效果,提高其血糖指标控制程度,应推广使用该护理和治疗模式。
-
34例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及护理措施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在该院进行诊治的3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回顾性探析其临床抢救及护理措施。结果全部患儿治疗及护理前空腹血糖含量(25.88±3.48)mmol/L;通过综合抢救治疗、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全部患儿的病情得到稳定控制,血糖含量明显降低至(9.17±2.25)mmol/L,治疗前、治疗后患儿的空腹血糖含量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抢救及护理,可有效控制患儿病情,有助于疾病的好转。
-
观察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取该院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84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个体化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血液相关指标大小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结果护理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69.05%,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方式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得其相关血液指标逐渐恢复正常,实现糖尿病疾病的有效控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胰岛素控制血糖对妊娠糖尿病围产儿的影响
目的:对胰岛素控制血糖对妊娠糖尿病围产儿的影响展开对比分析。方法将5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和围产儿状状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妊娠高血压、产褥感染、羊水过多和产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围产儿出现巨大儿、低体重儿、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低血糖和高胆红素血症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妊娠糖尿病临床上胰岛素控制血糖效果显著,且有效改善围产儿预后。
-
糖尿病患者应用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特征分析及护理
目的:通过分析中药注射液在糖尿病患者临床应用中产生的不良反应的特点,证明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能够显著地降低不良发应的发生。方法分别选取该院在2011年2月-2012年12月和2013年2月-2014年12月使用中药注射液糖尿病患者各213例,即为对照组与试验组,统计、归纳两组发生不良反应报告,探究产生不良反应的病因等。结果在对照组选取的213例使用中药注射液患者中,有69人出现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32.39%;而实验组的213例患者中,21人出现不良反应,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两组出现不良反应进行归纳与总结,查出不良反应的成因以及特点,进而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加合理的护理策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的概率。
-
中老年糖尿病行阑尾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围术期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中老年糖尿病行阑尾切除术患者的效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以近年来该院收治的且以手术方法治疗的102例中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围术期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其护理效果是否具有差异。结果51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为治愈16例,好转2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31%;满意效果结果为:非常满意16例,满意26例,不满意9例,满意度为82.35%。51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为:治愈27例,好转2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4%;满意效果结果为:非常满意29例,满意19例,不满意3例,满意度为94.12%。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总有效率以及满意效果和满意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均劣于研究组。结论给予糖尿病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防止各类并发症的出现,逐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使患者及早得到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目的:在本篇文章中笔者主要想要探讨在临床急诊过程中如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实施抢救措施先挽救病人的生命以及进行什么样的护理才能使病人逐渐好转、恢复健康。方法回顾、分析于2014年2月-2015年5月期间来该院临床急诊科室就诊的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资料共计36例次,对本次研究中36例次的临床急诊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实施临床补液、酸碱平衡失调、胰岛素治疗和纠正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的抢救和治疗的方案,在抢救的过程中及其后进行一定程度方法的护理。结果2014年2月-2015年5月期间来该院临床急诊科就诊的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资料共计36例次,其中这里面男性患者占有26例次,女性患者占有10例次,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在41.2岁左右。36例次患者在临床急诊接诊够都进行了及时的抢救,其中有1例次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他35例次患者在抢救后都恢复了生命体征,抢救结束后对这些患者实施护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有24例次患者首先痊愈出院,有11例次的患者恢复的较晚,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也好转出院,总有效率达到了97.1%。结论在接诊过程中遇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一定要积极的实施抢救方案,采用恰当的抢救方法,及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生命健康。
-
多样性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多样性护理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常规组和多样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多样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多样性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依从性。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多样组总有效率(95.7%),显著高于常规组(7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依从性方面,多样组优良率(93.3%)显著高于常规组(6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患者多样性护理,有助于提高其治疗效果和依从性,多样性护理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老年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探究对老年糖尿病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胆囊炎和胆结石同时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60例,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给予手术后的基础的护理。观察组予以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护理结束后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好,临床疗效佳,总的有效率为90.0%,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观察组中患者总的满意程度达到96.7%。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有针对性,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满意度高,在临床的护理应用中可以广泛的应用。
-
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临床研究
目的:对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选取该院接收救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给予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生化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0%相较于对照组78.0%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bA1c(4.9±0.8)%、FPG(5.1±2.1) mmol/L相较于对照组(7.7±1.6)%、(8.1±3.7)mmol/L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就糖尿病采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展开治疗可获得显著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体征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探讨
目的:研究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探讨此种治疗方法降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观察其对于增强胰岛B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该院内分泌科进行住院治疗的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的方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仅给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分别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时BMI、TC、TG、FBG、HBAlc、2hBG及LDL值得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C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其血糖指标与胰岛素功能均得到改善,但改善程度存在差异。结论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其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并能够改善胰岛功能,因此,此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安全、有效。
-
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4年8月诊治的146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73例予以阿卡波糖治疗,研究组73例予以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生理学指标变化以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HbAlc、24hPBG检测值均低于治疗前,但研究组FBG、HbAlc、24hPBG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的QSOL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治疗后的平均体重指数(23.95±2.64)kg/m2低于对照组的(25.13±2.71)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行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其生存质量且不会明显增加患者体重,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
糖尿病老年患者应用度洛西汀对周围神经痛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对度洛西汀在糖尿病老年患者周围神经痛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老年患者周围神经痛患者6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控制血糖治疗,在常规控制血糖治疗的基础上,对对照组患者采用阿米替林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度洛西汀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将两组患者1周、2周、4周的疼痛视觉评分同治疗前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者疼痛视觉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度洛西汀应用到糖尿病老年患者周围神经痛的临床治疗中,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2型糖尿病用二甲双胍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用二甲双胍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1-2013年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且对以上患者进行二甲双胍的口服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以上60例患者中有36例患者的血糖得到较为理想的控制,占比60%;还有20例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良好的控制,占比33.3%。所以,该次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3.3%。结论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上,二甲双胍的治疗可以达到比较明显的效果,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课题
论文若系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课题(作者应附证书或文件复印件,并按期编号保存),或者曾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可在题名页标注脚注(左下角)。曾在国内学术会议上报告的论文一般不必注明。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研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它有很多的危险因素,包括血压、血脂、生活习惯等。该文通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的分析,进一步阐述了预防、控制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方法。
-
研究超声检查在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总结超声检查在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现状,着重于寻找提升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诊断价值与有效性的检测方案。方法笔者随机选择该院医技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取并予以超声诊断的40例糖尿病患者(实验组),同期选择40名正常体检者(对照组),均予以超声检查,通过观察2组检查对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几率,同时予以比较。结果结果发现实验组中有37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对照组中有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中发现斑块数量100处,对照组中发现斑块数量19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予以超声检查可及早对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状况进行判断,有助于病患接受早期治疗,有助于提升病患生存质量,可推广。
-
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精神状态及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精神状态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9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血糖控制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IL-18、MMP-9水平与脑缺血损伤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究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IL-18、MMP-9水平与脑缺血损伤之间的关联性,并对临床护理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来该院就诊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并依照其病灶大小分成三组;另取同期来该院进行治疗和体检的健康者,单纯糖尿病与纯脑梗死为对照组。对患者空腹血糖,IL-18、MMP-9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和正常组相比其余三组的IL-18、MMP-9和空腹血糖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单纯脑梗死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与正常组相比,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梗死灶组和小梗死灶相比,大梗死灶组数据与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应该利用有效方式控制其血糖水平,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不但能够促进其脑功能的恢复过程,同时对于提升患者社会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
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探讨
目的:对糖尿病眼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诱因进行分析,并总结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期间收治的42糖尿病眼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2例患者均在该院住院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反应,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变化。同时,分析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原因。结果糖尿病眼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原因:饮食不规律所占比例高(为42.8%),胰岛素剂量调整不及时次之(为34.69%),擅自使用饥饿疗法再次之(为26.53%)。该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空腹血糖值较干预前回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和胰岛素是导致糖尿病眼病患者发生低血糖主要因素,应给予患者针对性的预防性干预措施,并强化低血糖反应护理措施,从而提高糖尿病眼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
-
心理护理对120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抽取该院门诊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60例对照组和60例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情况、HAMD评分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所用时间为(4.12±0.35)d,比对照组的(6.16±1.23)d明显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HAMD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后,能促进患者血糖达标,改善患者的心理抑郁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高血糖对6-OHDA诱导的PD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目的:在建立糖尿病SD大鼠模型的基础上,6-OHDA单侧毁损法建立高血糖-PD大鼠模型,探讨高血糖对PD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组(n=10),糖尿病组(n=20),PD组(n=20)及高血糖-PD组(n=35)。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制备糖尿病模型,高血糖SD大鼠以6-OHDA立体定向两点单侧注射至右侧黑质致密部(SNc)和中脑腹侧被盖(VTA),制备高血糖-PD大鼠模型。术后不同时间点(第七、十四、二十一、二十八天)进行行为学分析(自发行为不对称性,姿势不对称性,僵直实验,旋转实验)。结果PD组及高血糖-PD组自发行为不对称性,姿势不对称性及僵直实验,旋转实验中各项实验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糖-PD组在自发行为运动评分,僵直实验的指标与PD组相比有显著差异;随时间延长,PD组及高血糖-PD组自发行为不对称评分逐渐增大,旋转圈数逐渐增加;高血糖对PD大鼠旋转能力无明显影响。结论高血糖可加重PD大鼠的运动不协调能力,随时间延长,高血糖对PD大鼠行为学影响会逐渐加重。
-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
目的:探讨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选择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2型糖尿病患者的随机分组。C2组(对照组35例):临床选择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方法实施治疗。C1组(观察组35例):临床选择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完成治疗后在相关指标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完成治疗后,在HbAlc水平方面,C1组明显优于C2组2型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选择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进行治疗,针对患者的血糖稳定性能够有效进行维持,将患者的胰岛素用量能够有效降低,避免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凸显两种药物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疾病的临床价值。
-
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深入研究护理干预在社区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对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4月期间本社区负责管理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并比较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遵医服药、定量饮食、规律运动、定期培训以及规律生活等遵医行为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尿蛋白、血肌酐显著低于对照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对稳定患者的血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糖尿病诊断和治疗检验项目的应用评价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我国人民的日常饮食逐渐失去了平衡,导致糖尿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虽然我国的医疗水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却没有很好的方法彻底的治疗糖尿病,只能够针对一些病情不是很严重的患者采用保守的治疗,因此,为了促进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人员研究出了许多的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的检验方法,可是,却没有取得很大的效果,该文主要对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的检验项目的应用进行介绍,希望能够促进糖尿病治疗技术的发展。
-
糖尿病白内障治疗中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应用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白内障治疗中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应用疗效。方法该研究从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来该院眼科进行治疗的白内障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设为观察组;无糖尿病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d视力≥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视力≥0.6占76.5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病程>10年的患者视网膜病变I期占11.76%,II期占20.58%,均明显低于病程≤10年的患者(P<0.05);糖尿病病程>10年的患者III期占29.41%,IV期占38.23%,均明显高于病程≤10年的患者(P<0.05);糖尿病病程>10年的患者术后1 d视力≥0.3占25.53%,术后7 d视力≥0.6占35.29%,均明显低于糖尿病病程≤10年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共7例,前房反应共9例,占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白内障,疗效确切。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视网膜病变情况以及治疗后的视力恢复情况与糖尿病的病程有关,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
vsd负压吸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应用
目的:探讨vsd负压吸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应用。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0月在该院进行糖尿病足溃疡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1例给予vsd负压吸引治疗,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消毒、换药包扎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换药次数、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给予vsd负压吸引治疗后,治疗有效率95.1%,换药次数为(20.32±4.73)次,溃疡愈合时间为(21.37±4.26)d,住院时间为(24.46±3.42)d,对照组给予常规消毒、换药包扎治疗后,治疗有效率68.3%,换药次数为(36.47±6.57)次,溃疡愈合时间为(57.83±7.48)d,住院时间为(60.14±3.8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负压吸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临床效果满意,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足部溃疡的血液循环,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妊娠糖尿病临床治疗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诊疗方法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接收的妊娠糖尿病患者58例,将其列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入院的正常孕妇者58例,列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妊娠分娩方式、新生儿的结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糖尿病家族史、体重指数概率、剖宫产率、妊高症发生率、导致新生儿胎窘和巨大儿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病发与家族史和体重指数有相关性,同时会增加产妇剖宫产及妊高症的概率,并易导致新生儿发生胎窘和巨大儿的概率,增加对母婴安全的威胁,因此临床应提高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重视,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降低其对母婴的危害。
-
同型半胱氨酸联合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联合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3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3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酶循环速率法和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其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结果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的含量水平在健康体检者、单纯糖尿病患者、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和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中依次提高,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血清胱抑素C ≥1.25 mg/L或同型半胱氨酸≥15 umol/L,只需符合其中一项为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真阳性检出率为83.33%。结论同型半胱氨酸联合血清胱抑素C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指标,具有应用价值。
-
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10月在该院治疗并同意配合观察的8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教育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自测血糖、用药安全等。对照组单用胰岛素诺和灵30R皮下注射,观察组给予诺和灵30R+盐酸二甲双胍口服联合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以及血脂、体重指数等均有下降(P<0.05),但观察组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用量同时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不但能有效控制血糖;安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特别适用于基层临床推广应用。
-
CGMS联合胰岛素泵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
目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CGMS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的血糖控制效果分析。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实施治疗的4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对患者实施72 h血糖监测之后,实施胰岛素泵治疗,并采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CGMS)对患者血糖变化分析。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胰岛素泵治疗后,采用CGMS对患者凌晨2:00血糖、三餐后血糖、晚22:00血糖以及空腹血糖进行监测发现,和治疗前相比,之后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血糖均现在显著偏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对其实施CGMS联合胰岛素泵治疗,能够对患者血糖实施有效控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2型糖尿病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探析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40例冠心病患者(对照组),并选取同期60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组),均采取冠心病常规治疗,观察两组各项生化指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情况。结果两组LDL-C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FPG、TG、TC、HDL-C、CRP等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BP、DBP、BM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要控制血脂、血糖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定期对心电图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治疗,能明显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有助于预后改善。
-
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糖尿病筛查的观察
目的:观察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检测筛选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3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对照组仅用空腹血糖检测。病人全部口服葡萄糖,做葡萄糖耐量试验对检测结果进行检验,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的阳性率及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用空腹血糖检测的结果是41例为阳性,阳性率为21.57%;而该组病人的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阳性为28例,准确率为68.29%。观察组病人中检测出42例为阳性,阳性率为22.11%;该组病人的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阳性为41例,准确率为97.62%。两组受试病人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来比较对照,准确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观察显示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糖尿病的准确性、特异性及灵敏性较高,相比于葡萄糖耐量试验操作简单,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疑似患者,有临床应用意义价值。
-
血液净化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血液净化治疗方式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发病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158例,分为血液净化治疗组和非血液净化治疗组,统计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并发症、住院时间,非血液净化治疗组给予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泵入+补液等治疗,血液净化组给予血液透析或者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结果①血液净化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并发症明显高于非血液净化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液净化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均在4 h左右恢复正常,与非血液净化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血液净化治疗组住院时间较非血液净化治疗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越0.023)。结论血液净化治疗能够快速降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实验室指标,缓解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糖观察探讨
目的:观察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糖水平。方法选取从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100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高血糖组病死率为20.00%,无高血糖组为5.00%,高血糖组明显高于无高血糖组(P<0.05)。高血糖组住院时间平均为(14.33±1.67)d,无高血糖组为(9.67±1.26)d,高血糖组明显长于无高血糖组(P<0.05)。呼吸、心力衰竭组空腹高血糖、餐后高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3.68%、39.47%,无呼吸、心力衰竭组分别为6.45%、16.13%,呼吸、心力衰竭组明显高于无呼吸、心力衰竭组(P<0.05)。结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可能会发生高血糖,高血糖会对病程、预后产生影响,注意观察血糖水平,并采取积极治疗。
-
中药扶正化瘀法薰洗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针对患有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中行以中药扶正化瘀治疗方法在临床当中的效果进行探究,同时立足于中医的知识理论以及当代的医学理论对其作用机制进行讨论。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于2010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患有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50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25例。对参照组行以常规化的糖尿病治疗方法,即健康教育、调节饮食、适量运动以及口服药物或者是胰岛素注射;针对实验组则在参照组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以中药扶正化瘀治疗法,即中药熏洗法。在治疗周期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理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实验组和参照组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之后,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和生理指标明显要好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患有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中行以中药扶正化瘀治疗方法,在临床当中具有非常理想的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当中进行推广。
-
探究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该文选取该院于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和110例健康体检人员分别作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研究人员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含量进行分别检测,对其指标检测结果和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疾病之间存在的关系加以分析和探讨。结果治疗组研究人员的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大小结果分别是(3.58±0.27)mmol/L和(169.40±10.20)umol/L,对照组研究人员的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大小结果分别是(1.19±0.39)mmol/L和(15.90±2.00)umol/L,其中治疗组的尿糖指标和尿微量白蛋白指标明显高于正常人的尿糖指标和尿微量白蛋白指标结果,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开展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工作后,可以实现较高的诊断效果,其指标结果和健康体检人员的指标检测结果存在加大差异,因此临床中可以用这类指标来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疾病。
-
合并糖尿病的普外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
目的:针对普外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的临床27例普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都患有2型糖尿病,其中有16例患者需选择适宜时间实施手术,2例患者需要在一定时间期限内实施手术,术前对患者采用胰岛素对其血糖指标进行控制,使患者空腹血糖保持在6.4~9.47 mmol/L之间;9例患者需实施急诊手术,术前将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8.4~13.73 mmol/L之间,术中对患者血糖控制在8.4~13.2 mmol/L之间,术后控制患者血糖<8 mmol/L。术后发生切口、肺部及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各有1例,没有发生1例酮症酸中毒及死亡的患者。结论对患者血糖指标进行严格控制,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在手术中采取适宜的麻醉方式对于普外合并糖尿病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老年糖尿病与中青年糖尿病并发症的对比
目的:比较老年与中青年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方法随机收集该院于收治86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老年组与中青年组,分别为56例、30例。结果老年组患者的重型发生率为80.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的甘油三脂升高、总胆固醇升高、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67.86%、37.50%、51.79%,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的43.33%、16.67%、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的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冠心病、高血压、肺部感染、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3.57%、50.00%、48.21%、53.57%、47.17%、21.43%,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的13.33%、13.33%、6.67%、10.00%、6.67%、3.3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为重型患者,且伴发症状及并发症较多,需要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筛查,以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现状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现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方法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采用整体抽样法对某地区18~80岁具有代表性人群7288人的重要心血管高危因素进行综合调查、分析。患病率指该组年龄阶段的人群,即18~80岁。结果经分析,在血糖值方面,高血压患者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在血压方面,糖尿病男性患者及女性患者的血压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与一般人群相比,血糖正常组的人员患高血压的概率更低,但是糖尿病组患者于血糖升高人群合并高血压的概率明显升高,高血压患者与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心率、尿酸、TC、TG等危险因素与正常人具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来说,其胆固醇、体重指数、心率、尿酸等的增加更加明显,但是对于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没有太大影响。结论该次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高血压二者经常并存,且和正常人群相比,高血压患者更容易伴有糖代谢障碍,糖代谢障碍患者也更容易伴有高血压。
-
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超声检查分析
目的:主要探讨并分析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超声检查结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1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糖尿病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入选对象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肝脏超声检查,分析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比较两组脂肪肝患病率在性别及不同年龄阶段的比例脂肪肝患病率、性别比以及不同年龄分段的比例。结果通过分析检查结果显示,对照组脂肪肝有51例(51%),且男性为40例(78.4%),女性12例(23.5%),男女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80例(80%)被检查出脂肪肝,其中男42例(52.5%),女38例(47.5%),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可比性。上述结果表明,糖尿病组患者的脂肪肝发生率(80%)显著高于对照组(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糖尿病组患者患脂肪肝的比例,在不同年龄分段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采用超声检查,可以明确将其和肥胖型脂肪肝区分开,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更好的为患者进行对症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妊娠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新生儿低血糖发病风险的关系探究
目的:分析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新生儿低血糖发病风险。方法选择自2013年4月-2014年6月期间在该院分娩的75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HbA1c水平分组:<5.5%为a组;5.5%~6.5%为b组;>6.5%为c组。3组产妇的新生儿娩出0.5 h后,开始血糖监测,比较3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和各时段血糖检测情况。结果3组75例患者中,新生儿低血糖总发生率为19.9%。 a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低,与b、c组比较,组间差异P<0.05;c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高,与a、b组比较,组间差异P<0.05。出生后各组正常新生儿血糖水平(mmol/L)检测:出生0.5 h后,a组新生儿血糖水平显著高于c组,组间差异P<0.05;c组新生儿各时段血糖水平,均低于a、b组,a、b、c3组血糖水平呈依次下降趋势。出生后低血糖患儿血糖水平检测:c组与a、b两组相比,各时段血糖水平均较低,组间差异P<0.05;a、b、c 3组患儿各时段血糖水平均呈依次下降趋势。3组不良妊娠结局比较:c组早产发生率高,与a、b两组比较,组间差异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产妇新生儿的低血糖发病风险随HbA1c水平越高而增加,产前HbA1c>6.5%,新生儿低血糖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
糖尿病从肝胆论治初探
目的:探讨糖尿病从肝胆论治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医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手段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痊愈率和好转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将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从肝胆方面进行论治,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经验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40例实施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进一步对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水平及疗效进行对比评估。结果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尿蛋白、C-反应蛋白及肾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中医辩证分型治疗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能够使患者肾功能得到有效改善,进而为治疗效果的提升提供保障依据;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
体重变化对妊娠糖尿病分娩与围产儿的影响
目的:分析体重变化对妊娠糖尿病分娩与围产儿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于该院接受分娩妊娠糖尿病产妇96例,按照体重变化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孕妇体重正常,观察组44例产妇体重超重,均予以饮食干预,对比两组产妇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早产、产后出血等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围生儿巨大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产妇体重增长过多,则会提高产妇妊娠结局危险性,危及围生儿生命安全。
-
妊娠期糖尿病临床治疗时机和母婴预后之间的关系分析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治疗时机与母婴预后间的关系。方法以11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5例均于孕34周前确诊并予以治疗,观察组55例于孕34周后才进行诊治,对比两组母婴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为10.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36%;观察组婴儿出生状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治疗时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母婴预后情况有不同影响,尽早诊治可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
血糖异常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与动脉僵硬度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血糖异常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5例冠心病患者,根据血糖情况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为冠心病合并血糖异常患者,对照组为单纯冠心病患者。根据其病史及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分析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与动脉僵硬度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脂指标、FBG(空腹血糖)、HbAlc(糖化血红蛋白)、LAD(左心房内径)、E(左心室舒张早期流速峰值)、A(左心室舒张晚期流速峰值)、E/A比值、EDT(E峰减速时间)及CAVI(心踝血管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DP(左心室终末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管病变支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糖异常冠心病患者动脉僵硬度较差,左室舒张功能下降,血管病变情况严重。
-
糖尿病人社区管理及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方法及作用。方法选择该院辖区4个社区57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与对照组28例,为全部患者建立统一的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对照组不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由社区医生及护士给予系统化培训,并给予健康教育宣传。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相对于医院门诊对糖尿病患者管理更有优势,有效的社区管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况,控制病情发展,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外科并发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外科并发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针对外科并发糖尿病患者采取调整血糖及代谢紊乱等治疗方法。结果没有发生1例死亡病例,术后共有12例患者发生各类感染。结论不断提高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处理的重视程度,对于提高外科并发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
糖尿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30例设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单纯高血压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24 h的动态血压监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与血压变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日间平均收缩压(137.2±4.9)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113.7±2.4)mmHg;对照组患者的日间平均收缩压(127.5±3.7)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108.3±4.4)mmHg。实验组平均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日间脉压差(70.3±3.5)mmHg、24 h平均脉压差(76.2±2.7) mmHg;对照组患者日间脉压差(61.4±5.4)mmHg、24 h平均脉压差(72.7±2.5) mmHg,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患者日间收缩压标准差9.36、日间收缩压标准差变异系数6.6,24 h收缩压标准差7.42;对照患者日间收缩压标准差4.09、日间收缩压标准差变异系数2.9,24 h收缩压标准差3.7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血压变异性增大,心血管功能出现异常,糖代谢异常状况的改善是减少心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关键。
-
初孕妇糖尿病与产后糖尿病妇女发病的原因探讨
目的:探讨初孕妇糖尿病与产后糖尿病妇女发病的原因。方法选取该院2011-2013年收治的120例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初孕妇的临床资料,同时100例没有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初孕妇,通过对以上孕妇临床资料的分析,来探讨其糖尿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对于以上患者,该院开展了时间为半年的产后随访调查,从而研究产后糖尿病妇女发病的原因。结果通过Logistic分析,在妊娠期糖尿病发生产生影响的因素上,糖尿病家族史、初孕妇BMI指数、每天进食水果量的P值均<0.01,表明这三个因素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时,对孕妇产后6个月发生糖尿病造成影响的因素包括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家族史、BMI指数等。结论对于初孕妇的BMI指数和进食水果量应当严格控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妊娠期糖尿病包括产后糖尿病的发生。同时,一旦患者存在家族糖尿病史的话,应当警惕妊娠期间发生糖尿病以及产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
-
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与合理用药策略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与合理用药策略。方法选取该院自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资料,总结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合理用药策略。结果老年糖尿病具有发病率高、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以及并发症多等特点,其常见并发症有冠心病、感染、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49.5%、38.5%、34.0%。结论与青壮年糖尿病相比,老年人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并不典型,且常伴发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并发症,因此临床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时需谨慎用药。
-
中西医结合在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实践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1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宣教方法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干预。评价两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的健康教育后的各项能力及对社区卫生团队服务质量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在自我管理能力、相关知识及对服务满意度调查等方向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方法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认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
不同剂量缬沙坦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效果初评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情况。方法将该研究组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缬沙坦80 mg和160 mg治疗组,记录施治前后各项指标。结果缬沙坦160 mg治疗组的尿蛋白下降及收缩压下降情况较另外2组显著。结论缬沙坦能够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血压和肾功能,且缬沙坦治疗剂量达到160 mg时更具优越作用。
-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MRI特征研究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脑梗死MRI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从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MRI临床资料。结果3例大面积脑梗死(6.00%),47例腔隙性脑梗死(94.00%)。45例梗死部位位于脑干、小脑、半卵圆中心、丘脑以及双侧基底节区(90.00%);5例位于脑叶、侧脑室周围(10.00%)。40例多发性腔隙脑梗死病灶(80.00%),10例单发腔隙梗死病灶(20.00%)。轻型组与重型组病灶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主要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与血糖水平有着紧密联系。
-
论文写作技巧--计量单位和符号
1.文中涉及的量和单位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执行,并用规定缩写符号表示。2.每一个组合单位符号中,斜线不得多于1条,如每天每千克体重用药剂量应写成mg/(kg﹒d)。
-
高龄脑卒中患者糖代谢异常对不良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糖代谢异常对高龄脑卒中患者的不良预后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8月期间收治的初发脑卒中的高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脑卒中相关诊断,分为出血性组(26例)和缺血组(34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FBG,INS、HbA1c检查,将每组患者分为不同血糖水平类别,比较其对预后效果。结果出血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34.6%)显著低于缺血组(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组患者平均血糖(11.1±1.2) mmol/L,显著高于出血组(9.7±1.6) mmol/L,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随血糖水平升高,两组患者均呈现此规律:NDS逐渐升高;GCS评分逐渐下降;ADL评分逐渐下降;NIHSS评分逐渐升高。结论高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效果受其血糖水平影响较大,提示临床治疗中,要做好糖代谢指标检测,及时发现糖代谢异常,并进行早期处理。
-
文题
文题应以恰当、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一般不使用标点和缩略语。
年 | 期数 |
2019 |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