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记忆执行功能研究

    作者:任建伟;韩布新;刘世华;杨蕾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记忆执行功能.方法 运用连线测验、Go-No/Go测验、Stroop颜色命名测验等,比较40例MHD患者和40名正常健康人(NC)的认知计划能力及抑制能力.两组平均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MHD组的连线测验A、B成绩显著差于Nc组(t_(连线A)=6.52,P<0.01;t_(连线B)=5.27,P<0.01).MHD组Go-No/Go测验基线水平显著低于NC组(t:3.27,P<0.01).MHD组的Stroop干扰效应更明显(t=3.30,P<0.01).Stroop色字测验中.NC组表现出显著的Stroop效应、重复分心物促进效应和负启动效应,MHD组只表现Stroop效应.两组的Stroop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P<0.05).结论 MHD患者执行功能中的认知计划能力、抑制能力均受损,其执行功能的病理性损伤独立于生理性衰老过程.

  • 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及海马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

    作者:叶建新;王玮;姚丽青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及行为的变化.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手术组及对照组,手术组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30 d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两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海马CA1区胆碱能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结果:手术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海马CA1区胆碱能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减少,空间记忆能力下降.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作者:黄玉萍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58例患儿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给予相同的 HIE治疗方案,对照组按照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早期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出生第2d和第28d神经行为情况。结果出生第2d 神经行为各项指标评测平均分、总分两组患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8 d对两组患儿进行神经行为评测时,干预组各项指标平均分、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 HIE 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非常必要的早期教育。

  • 久居高原青年官兵脑功能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高伊星;李鹏;蒋春华;陈郁;刘春;高钰琪;阮怀珍

    目的 研究长期移居高原对脑功能的影响及其与移居高原时间、睡眠质量、脑组织氧供情况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对平原青年男性官兵65例、移居4500 m高原地区1~15年的青年男性官兵64例进行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测试、瑞文标准推理测试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调查,并进行血氧饱和度和左、右脑组织氧合指数的检测.结果 久居高原者左、右脑组织氧合指数显著降低(P<0.01),并与血氧饱和度呈显著正相关(r =0.364,P<0.01).长期高原移居者对颜色尤其是蓝色反应延迟(P<0.05),颜色辨别能力下降(P<0.01),短时视觉记忆能力降低(P<0.01),运动稳定性降低(P<0.05)等.久居高原者焦虑、抑郁、敌意、困惑等不良情绪状态增强(P<0.05),睡眠质量下降(P<0.01).除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与脑组织氧合指数有相关性(r=-0.287,P<0.05)外,久居高原者其他脑功能的变化与脑组织氧供状况无显著相关性(P>0.05).认知功能中平均颜色反应时、本顿视觉保留测试得分两项指标与移居高原时间呈显著相关性(r=0.268,r=-0.277,P<0.05).结论 长期移居高原对视觉功能、运动稳定性、情绪和睡眠有显著负面影响,脑氧合指数和移居高原时间是脑功能降低的影响因素.

  • 苯并[a]芘对大鼠自主活动及运动协调能力的影响

    作者:粟秋平;杨凯;涂白杰

    目的:探讨苯并[a]芘(B[a]P)亚慢性染毒对大鼠自主活动及运动协调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雄性SD 幼鼠,鼠龄3~4 d,随机分为空白组,溶剂组(1.00 mL/kg 植物油),B[a]P 染毒低剂量组(0.02 mg/kg)、中剂量组(0.20 mg/kg)及高剂量组(2.00 mg/kg),每组6只。适应饲养环境后按相应浓度持续灌胃7周。染毒结束后测量SD大鼠体质量变化。通过记录其在旷场实验中的爬行总格子数、直立次数和粪便颗粒数,以及在足迹实验中的后跟脚印轨迹等相应指标,评估SD大鼠自主活动及运动协调能力。结果染毒结束后,B[a]P各剂量染毒组SD大鼠生长发育迟缓,表现为体质量均明显低于空白组和溶剂组,爬行总格子数及直立次数较空白组和溶剂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五组大鼠在足迹实验中步宽、步长、步态及角度变化4项参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P可抑制SD幼鼠的生长发育,促进其自主活动,但对其运动协调能力作用不明显。

  • 新生儿268例神经行为测评结果分析

    作者:杨海宁;何念阳;杨坤;赵泽宇

    目的:通过分析268例新生儿神经行为测评结果,掌握新生儿行为能力,并给予健康发育指导。方法选择2014年1~6月在该院出生的新生儿268例,由专人按照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NBNA)量表对纳入对象进行逐项测评。结果所有新生儿行为能力中安慰、一般反应、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中前臂与腘窝,原始反射中吸吮、拥抱被评为2分的比例均为100.00%,而行为能力中对于人脸、说话的测评得2分的比例均低至57.09%。NBNA量表评分40、39、38、37、36、≤35分的比例分别为11.19%(30/268)、20.52%(55/268)、19.03%(51/268)、27.61%(74/268)、11.94%(32/268)、9.70%(26/268)。NBNA分值新生儿各分值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6例NBNA量表评分小于或等于35分的新生儿经复查,未见异常、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及21—三体综合征新生儿所占比例分别为57.69%(15/26)、34.62%(9/26)、3.85%(1/26)、3.85%(1/26),不同疾病新生儿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进行神经行为测评,能够早期掌握新生儿的行为能力,并对其进行早期干预,促进其健康发育。

  • 心理支持对新兵心理适应能力的影响

    作者:李权超;罗功林;陈星伟;杨阳;兰学文;金日飞

    目的:研究针对新兵的心理支持方法、措施,以提高新兵心理适应能力. 方法:从某部抽取400名新兵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开展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咨询、改善生活环境等多种形式的心理支持,采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军训伤发生率等指标,测试新兵心理适应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新兵比较,情感状态、注意力/反应速度、手工操作敏捷度、感知-运动速度、视感知/记忆力等神经行为功能明显改善,心理应激强度、焦虑和抑郁水平明显降低,军训伤发生率显著下降. 结论:新兵入伍后及时开展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心理支持,是提高新兵心理适应能力、降低心理应激水平的有效途径.

  • 全身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行为及振幅整合脑电图的影响效果研究

    作者:崔彦存;孙海英;李洋;梁丽霞

    目的:探讨全身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神经行为及振幅整合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重度HIE患儿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26例和亚低温组24例.常规组接受维持血压、酸碱平衡及控制惊厥、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全身亚低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振幅整合脑电图、行为神经测定(NBN A)评分变化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72 h两组患儿振幅整合脑电图高电压、低电压均高于治疗前,且亚低温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7 d两组患儿NBN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28 d两组患儿NBN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亚低温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内环境紊乱、心律失常、低血压、抽搐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亚低温治疗安全性高,能有效降低中、重度 HIE患儿伤残风险,保护患儿脑功能,改善神经运动发育结局.

  • 大鼠脑梗死模型神经行为学评价的可靠性探讨

    作者:王辉;王蓉;何娅;陈松盛

    目的:探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神经行为学评价的可靠性。方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清醒后即刻(D0)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及MRI成像,术后24h(D1)再次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后断头取脑行T TC染色。结果:手术组12只大鼠均有程度不等的神经缺损症状,DWI显示大面积或局限性的缺血损伤区域,10只大鼠 TTC染色可见程度不等的梗死病灶。相关分析提示D0时间点Longa评分、Garcia评分与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图计算的缺血梗死体积均无显著相关。D1时间点Longa评分、Garcia评分与根据 T TC染色计算的脑梗死体积均呈显著相关。结论:在大鼠MCAO模型超急性期神经行为学评分可靠性较差,术后24h神经行为学评分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相关性良好。

  • 帕罗西汀与尼莫地平对大鼠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防作用

    作者:李陈成;陈旺;王莉;李森;江龙;冯东亮;洪有建;黄显凯;伍亚民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与尼莫地平对大鼠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预防作用.方法 5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Ⅰ组、治疗Ⅱ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利用复合刺激方法制作PTSD大鼠模型,建模后2d开始每组每天分别给予以下处理: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渗盐水(1 ml/kg);治疗Ⅰ组通过饮用水给予帕罗西汀(20 mg/kg);治疗Ⅱ组腹腔注射尼莫地平(1 ml/kg);联合治疗组通过饮用水给予帕罗西汀(20 mg/kg)同时腹腔注射尼莫地平(1 ml/kg),连续用药14 d后,进行旷场试验、高架十字迷宫、Morris水迷宫检测,观察帕罗西汀和尼莫地平对PTSD大鼠的预防作用. 结果 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跨格次数[(28.6±15.4)次∶(85.7±15.8)次]、进入开闭臂时间[(34.7±20.3)s∶(80.5±17.0)s、(240.3 ±28.2)s:(154.7 ±26.8)s]、靶次数[(1.1±0.6)次∶(2.8±1.9)次]、潜伏期[(21.5±14.4)s∶(6.4±4.0)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治疗Ⅰ组与联合治疗组进入旷场试验中央区域的次数和时间以及进入开臂次数、时间均增多(P<0.01),治疗Ⅱ组与联合治疗组进入靶次数增多、潜伏期减少(P<0.01). 结论 帕罗西汀与尼莫地平联合用药能够有效防治PTSD大鼠焦虑、学习记忆减退等行为,对PTSD大鼠有预防作用.

  •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脑挫伤大鼠神经行为学和Bax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云辉;但齐琴;赵珊;王盛兰;袁兵;谭蓝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orrow stromal cells,BMSCs)移植对脑挫伤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2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挫伤组(采用自由落体砸伤制备大鼠运动皮质区脑损伤模型)和BMSCs移植组(将培养纯化的BMSCs移植入损伤位点周围),每组8只大鼠。术后对动物进行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NSS);14 d后取脑组织观察移植细胞在体内存活、迁移情况;用RT - PCR技术检测宿主脑组织内凋亡基因Bax的表达变化。结果 脑挫伤组NSS为(12±3)分,较BMSCs移植组NSS(7±1)分明显升高(P<0.05)。移植的BMSCs能在宿主脑内存活并迁移;RT - PCR显示BMSCs移植组凋亡基因Bax表达(0.9±0.1)较脑挫伤组(1.1±0.2)明显减少(P<0.05)。结论 BMSCs移植能有效促进脑挫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促凋亡基因Bax表达有关。

  • 3日龄未成熟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行为发育及运动变化

    作者:胡兰;陈超

    目的 探讨3日龄未成熟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脑组织病理表现、生理发育、神经行为和运动发育情况.方法 选取3日龄雄性SD新生大鼠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仅切开颈部皮肤;实验组结扎双侧颈总动脉.记录两组大鼠从术后1 d起至生后3周体重,对比其生理发育情况,并对眼睑反射、竖耳、门齿萌出等感觉反射进行评估,对其四肢放置、抓握反射、翻正反射、负向趋地性等运动反射进行评价.取两组大鼠术后24 h及生后3周脑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术后实验组大鼠较对照组体重增加缓慢、睁眼及惊跳反射延迟、下肢放置及抓握反射抑制、负向趋地性运动能力下降(P均<0.05).实验组大鼠HE染色显示早期皮质下、脑室周围白质疏松,后期胶质细胞增生、脑室扩大、白质软化灶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出现髓鞘发育障碍.结论 3日龄未成熟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可造成脑白质损伤,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及神经运动发育障碍等表现.

  • 持续脑功能监测评估亚低温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的临床价值

    作者:宋小燕;陈红武;廖卫华;黄为民

    目的 探讨持续脑功能监测评估亚低温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新生儿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本院新生儿重症救护中心收治的生后行亚低温治疗的中重度HIE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入选患儿均于亚低温治疗前行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监测,根据结果分为中度异常组和重度异常组,并分别于亚低温治疗后24、48、72 h和96 h内观察aEEG恢复情况.6月龄时采用标准化Bayley婴儿发育量表行神经行为发育评价,通过随访判断神经预后情况.比较不同aEEG恢复时间预测患儿不良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评价不同aEEG恢复情况对中重度HIE患儿不良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 共纳入生后行亚低温治疗的中重度HIE患儿30例,中度异常组13例,重度异常组17例.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异常组1 min Apgar评分、pH、碱剩余低于中度异常组,血乳酸水平高于中度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月龄时神经行为发育评价16例预后不良,14例预后良好.亚低温治疗前aEEG判断患儿神经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3%、71.4%;治疗后24 h及48 h内判断患儿神经预后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高为100%,但特异度较低(24 h内42.8%、48 h内57.1%);治疗后72 h内判断患儿神经预后的约登指数高,为0.661.结论 单纯观察亚低温治疗前aEEG情况对治疗后HIE患儿不良预后的预测能力较低,亚低温治疗后72 h内aEEG恢复情况对不良预后的预测能力高,持续监测HIE患儿aEEG对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fos-GFP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

    作者:肖克伟;刘天蔚;马泽刚;周宇

    目的 研究fos-GFP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方法 转基因组和对照组小鼠分别采用高架十字迷宫、旷场实验、水迷宫测试、条件性场景恐惧记忆测试方法进行小鼠的自发活动、焦虑状态及学习记忆能力测试.结果 fos-GFP转基因小鼠与正常小鼠旷场内运动距离、运动速度、在旷场边缘区逗留的时间及在十字迷宫中开放臂探究的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小鼠水迷宫训练中各时间点找到平台的潜伏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小鼠水迷宫测试中在各象限时间百分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fos-GFP转基因小鼠在无特定场景提前接触的条件恐惧测试中的僵立时间与正常小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9.48,P<0.001).结论 fos-GFP转基因小鼠海马依赖性的联合型学习记忆能力有所提高.

  • Ghrelin慢性给药对小鼠新物体和新位置识别的影响

    作者:赵志红;刘天蔚;马泽刚;赵仁亮;周宇

    目的 探讨慢性腹腔注射Ghrelin对C57Bl6J小黑鼠新位置和新物体识别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Ghrelin组和对照组,Ghrelin组小鼠腹腔注射Ghrelin 80 μ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一次,连续注射8d.采用高架十字迷宫、旷场实验、新位置和新物体识别实验进行行为学测试.结果 连续腹腔注射Ghrelin 8 d后,小鼠不能识别物体位置的改变,但可以清楚地区分出新旧物体.而对照组小鼠可明确地分辨出新旧物体及物体位置的改变.Ghrelin组与对照组小鼠在测试时对物体总的探究时间相同.腹腔慢性注射Gh-relin不改变小鼠的自发活动和焦虑状态.结论 慢性腹腔注射Ghrelin选择性抑制小鼠对物体新位置的识别和记忆能力,表明慢性腹腔注射Ghrelin对海马依赖的空间学习及记忆可能有抑制作用.

  • 艾司唑仑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

    作者:卜俊;卓先义

    目的 研究人体血液中艾司唑仑质量浓度和神经行为能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汉化第三版计算机化神经行为测试系统(NES-C3)和人体平衡功能测试仪(SMART EquiTest(R)),通过自身对照的方式,对10名服用艾司唑仑者进行神经行为能力和平衡功能测试. 结果受试者神经行为能力指数和平衡功能能力指数于服药后1 h开始下降,服药后3h降到低,服药后6h部分神经行为能力得到恢复,服药后10h神经行为能力全部恢复.结论 人体血液中艾司唑仑质量浓度为20ng/mL时,可损害驾驶能力.当艾司唑仑质量浓度达到40ng/mL以上时,人体神经行为能力严重下降.相同的艾司唑仑质量浓度在吸收阶段对人体的影响大于代谢阶段.

  • 氯胺酮致小鼠产生类精神分裂症的行为改变

    作者:刘伟丽;卞士中;顾振纶;蒋小岗;郭次仪;赵彦伯

    目的 对氯胺酮单次或连续给药后小鼠所产生的类似精神分裂症症状进行观察,以评价不同剂量氯胺酮造模的可行性.方法 4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氯胺酮小剂量(25mg/kg)、中剂量(50mg/kg)和大剂量(100mg/kg)组,腹腔注射给药,1次,d,连续7d.观察小鼠的行为学变化.结果 单次注射氯胺酮后.大剂量组小鼠有明显的运动亢进、刻板行为及共济失调现象(P<0.01);连续注射7d氯胺酮后,中剂量组小鼠出现了运动亢进、刻板行为及共济失调(P<0.05),大剂量组小鼠刻板行为及共济失调现象更为显著(P<0.01).结论 单次或连续注射氯胺酮均可诱导小鼠产生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且大剂量时症状更为显著.连续注射后症状更为稳定.

  • 血中乙醇质量浓度与神经行为能力的关系

    作者:卓先义;卜俊;向平;沈保华

    目的 研究血中乙醇质量浓度与神经行为能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文第三版计算机化神经行为测试评价系统(NES-C3),通过自身对照的方式,对233名饮酒者进行神经行为能力的测试.结果当血中乙醇质量浓度≥0.157mg/mL时,视简单反应时和数字筛选能力指数有显著性下降;当血中乙醇质量浓度≥0.204mg/mL时,心算、视觉保留、线条判断能力指数有显著性下降.结论 神经行为能力随着血中乙醇质量浓度的升高而下降,然后随着乙醇的不断代谢.血中乙醇质量浓度的降低,神经行为能力逐渐恢复.

  • 早期干预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

    作者:刘相英;陈风昌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 把12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60例观察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干预,6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通过对两组新生儿进行神经行为能力的动态测定,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结果 干预组在28 d时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干预能很好地促进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神经系统发育和改善预后.

99 条记录 5/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