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川芎挥发油解热作用及部分机理研究

    作者:李祖伦;杨金蓉;胡荣;宋军

    探讨川芎挥发油(CH)解热作用及其部分机理.方法:采用家兔内毒素发热模型,腹腔注射给高、中、低三个剂量CH,观察家兔直肠温度变化,然后以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家兔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果:各剂量组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且在发挥解热作用的同时高剂量组家兔下丘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含量增高,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减少,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CH具有解热作用,其机理之一,可能是CH引起家兔下丘脑组织中5-HT含量的增高从而导致了NE与5-HT的比值改变,以及DA含量增高,通过DA-5-HT链环的作用,终使体温调定点趋于正常.

  • 温胆汤对失眠大鼠下丘脑内单胺类递质影响的研究

    作者:张福利;马伯艳;白妍;李淑莲;卜磊;吴晓丹

    目的:探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温胆汤改善失眠大鼠睡眠的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PCPA化失眠大鼠下丘脑内NE及5-HT、5-HIAA含量.结论:温胆汤可以降低大鼠下丘脑内NE含量、升高下丘脑内5-HT、5-HTAA含量,推测温胆汤改善失眠大鼠唾眠的机制与其影响大鼠下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有关.

  • 复合型肾虚体质大鼠神经行为及递质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瑜嬬;李涛;孙理军

    目的:探讨肾虚体质大鼠神经行为学和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方法:8周龄SD大鼠雌、雄2:1比例合笼交配,采用"猫吓鼠"造模法恐吓孕鼠至生产,对4周龄所产仔鼠继续恐吓,造成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复合型肾虚体质仔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左、右归丸组,空白组产自正常孕鼠.对仔鼠恐吓同时开始灌胃,药物组分别给予制备好的左、右归丸混悬剂,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2个月.旷场实验、Y迷宫实验探讨神经行为学功能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脑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含量.结果:旷场实验:肾虚质大鼠中央格停留时间较空白组增长,穿格、站立、修饰次数较空白组减少(P<0.05);左、右归丸组较模型组中央格停留时间减少且穿格、站立、修饰次数增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Y迷宫实验:模型组较空白组正确次数降低、错误率增高(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正确次数增高、错误率减低(P<0.05),但左、右归丸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神经递质含量:模型组DA、NE、5-HT较空白组降低(P<0.05);较模型组,左归丸组NE、5-HT升高(P<0.05);右归丸组DA、NE、5-HT均升高(P<0.05).结论:肾虚体质大鼠神经行为学功能退化,神经递质含量减少;补肾中药左、右归丸可通过改善肾虚体质从而提高脑神经递质含量、改善脑功能.

  • 胃溃疡患者血清多肽类激素及胃粘膜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康健;康丽丽;于浩;陶翠;陈黎明

    目的:分析胃溃疡患者血清多肽类激素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溃疡的患者103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5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胃动素(MTL)、肾上腺髓质素(AM)、胃肠激素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CGRP),以及胃黏膜中血管活性肠肽(VIP)、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P物质(SP)水平.结果:胃溃疡患者血清Gas,AM及MTL明显高于对照组,而SS及CGR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活动期患者血清Gas,AM及MTL明显高于愈合期及瘢痕期患者,而SS及CGRP低于愈合期及瘢痕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愈合期患者血清Gas,AM及MTL高于瘢痕期患者,而SS及CGRP低于瘢痕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患者胃粘膜内5-HT,SP及NE明显低于对照组,而VI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活动期患者胃粘膜5-HT,SP及NE明显低于愈合期及瘢痕期患者,而VIP明显高于愈合期及瘢痕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愈合期患者胃粘膜5-HT,SP及NE明显低于瘢痕期患者,而VIP明显高于瘢痕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溃疡患者血清多肽类激素及胃黏膜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水平变化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对胃溃疡的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 灵孢多糖辅助治疗抑郁症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刘勐;居春阳;朱延梅;朱雨岚

    目的:建立大鼠抑郁模型,研究和探讨灵孢多糖注射液辅助治疗抑郁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抑郁组、生理盐水组及灵孢多糖(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治疗组各8只.应用慢性应激刺激的方法诱导抑郁组、生理盐水组、灵孢多糖治疗组大鼠抑郁,通过行为学指标评估建模是否成功.建模成功后,在生理盐水组中注射生理盐水;在灵孢多糖治疗组中分别注射低、中、高剂量灵孢多糖注射液,比较各组间的疗效差异.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大鼠脑内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酪氨酸羟化酶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的建立了大鼠抑郁模型,抑郁组中大鼠各项行为学指标与正常组相比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灵孢多糖治疗组大鼠脑内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酪氨酸羟化酶与抑郁组、生理盐水组大鼠脑内的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灵孢多糖注射液对改善抑郁症状有良好的疗效,具有辅助治疗抑郁症的作用.

  • 不同睡眠剥夺时间对大鼠下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作者:郭思媛;王旭;马捷;韩晨霞;李峰

    目的:探讨不同睡眠剥夺时间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对下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五羟吲哚乙酸、五羟色胺的含量的影响.方法:3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96h、120h、144h睡眠剥夺,正常对照组.利用睡眠剥夺箱建立大鼠SD模型,避暗穿梭法测试大鼠认知功能,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法测定下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果:大鼠避暗穿梭实验,与对照组比较,96h、120h组大鼠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大鼠下丘脑内NA含量均有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大鼠下丘脑内DA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96h、120h、144h组间比较,表现出含量逐渐减少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各组5-HIAA含量均有上升,且120h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组5-HT含量均有升高,120h、144h组显著升高(P<0.01),96 h组无显著性(P>0.05).结论:睡眠剥夺可以使大鼠中枢NA、DA含量下降,5-HIAA、5-HT含量升高,且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变化更为明显,这可能是睡眠剥夺损害认知功能的原因之一.

  • 气温骤升诱发脑梗塞过程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

    作者:刘晓燕;郭霞珍;杨云霜;李立华;罗颂明;叶池蕾

    目的:研究气温骤升导致高血压大鼠发生脑梗塞过程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方法: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RHRSP)模型,放置于人工模拟的气温骤升环境中诱发脑卒中,检测气温骤升前后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E、NE和DA的变化.结果:气温骤升时,正常生理组大鼠血中NE水平明显降低(P<0.01),E和DA变化不明显;而当升温结束后,NE出现明显的回升(P<0.01),恢复到升温前水平,DA继续下降,明显低于同组降温前和降温中水平(P<0.01).高血压大鼠血中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在气温骤升的刺激下出现异常升高,E、NE和DA浓度均比升温前明显的升高(P<0.01),其中E和NE水平还明显地高于同一时间点的生理组大鼠(P<0.01).模型组升温后发生脑梗塞的大鼠血E水平仍明显高于同一时间点的生理组大鼠(P<0.05)和同组升温前水平(P<0.01)结论:在气温骤升的应激刺激下,高血压机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异常升高及其调节的紊乱是骤然高温诱发脑梗塞发病的重要机制.

  • 川芎嗪和参麦注射液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建生;闫新慧;赵君玫;李建国

    目的从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神经肽Y(NPY)的变化研究川芎嗪和参麦注射液及其配伍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防护作用的机制。方法老龄大鼠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尼莫通组、川芎嗪组、参麦注射液组(参麦组)、川芎参麦组(川参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形态和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激酶(CPK)活性及NE、DA、E、NPY含量的变化。结果与老龄对照组比较,老龄模型组心肌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紊乱,血清中CPK和LDH活性及脑组织NPY含量增高,参麦组和川参组心肌病理改变和脑组织NPY含量明显改善,川参组、川芎嗪组血清CPK水平和参麦组、川芎嗪组血清中LDH水平显著降低,川参组、参麦组、川芎嗪组单胺类神经递质紊乱改善明显。结论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与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增强有关。川芎嗪和参麦注射液及其配伍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紊乱作用和降低NPY含量可能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机制之一。

  • 蒲公英总黄酮提取液对衰老模型小鼠脑组织单胺氧化酶及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作者:隋洪玉;栾海艳;王显钢;王维人

    目的:探讨蒲公英总黄酮提取液对衰老模型小鼠脑组织单胺氧化酶(MAO)及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注射D-gal制成衰老模型,蒲公英总黄酮提取液灌胃30d,测定小鼠脑组织MAO活性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蒲公英总黄酮提取液能降低衰老模型小鼠脑组织内MAO活性(P<0.05),提高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含量(P<0.05).结论:蒲公英总黄酮提取液可降低衰老模型小鼠脑组织MAO活性并能提高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 孕期慢性应激对子鼠情绪及海马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作者:关素珍;宁丽;徐仙;刘继文

    [目的]观察大鼠孕期处于应激状态对其子代情绪的影响,从海马神经递质变化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建立孕期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大鼠(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母鼠血浆皮质酮水平,利用液体消耗实验、行为学旷场实验、悬尾实验进行子鼠情绪变化的测定,ELISA方法测定子鼠大脑海马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质量浓度,并分析其相关性. [结果]模型组母鼠皮质酮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47,P=0.001),提示模型组大鼠处于应激状态.模型子鼠组的体重在PND 28和PND 42均低于对照子鼠组(P<0.05);子鼠情绪变化:模型子鼠组水平及垂直运动得分低于对照子鼠组(P<0.05);糖水消耗和1%蔗糖偏爱百分比模型子鼠组得分均低于对照子鼠组(P<0.05);悬尾实验模型子鼠组较对照子鼠组静止时间长、挣扎次数低(P<0.05).模型子鼠组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均下降. [结论]孕期慢性应激影响子鼠情绪变化,可能与母体血浆皮质酮升高,与子鼠海马组织中枢神经递质降低有关.

  • 亚慢性乐果染毒对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作者:姚新民;邬春华;吴强恩;姜楠;常秀丽;班婷婷;邵春风;周志俊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乐果90d染毒对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方法]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使用生理盐水,5、10、20mg/kg的乐果灌胃给药,每周染毒5d,每天1次,实验周期90d.染毒结束后断头处死大鼠,分离血清及脑组织皮层、海马,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联用电化学检测器(electrochemical detector,ECD)测定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bitartrate,NE)、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多巴胺(dopamine,D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含量. [结果]低、中、高剂量组大脑皮层的NE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约为对照组水平的48.7%(P<0.01)、56.8%(P<0.01)和76.5%(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大脑皮层的5-HT含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约为对照组水平的65.4%、32.8%(P<0.01)、40.1%(P<0.05),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中剂量组大脑皮层E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外,低、中、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大脑皮层E和DA水平无明显差异.大鼠海马各单胺类递质水平有随染毒剂量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低、中、高剂量组的NE水平分别约为对照组水平的96.9%、85.6%、76.9%(P<0.05);E水平分别约为对照组水平的87.3%、85.5%、76.2%(P<0.05);DA水平分别约为对照组水平的81.4%、69.1%、42.0%(P<0.05);5-HT水平约为对照组水平的81.4%(P<0.01)、33.9%(P<0.01)、32.9%(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乐果染毒组与对照组血清NE和D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低、中、高剂量组血清中E和5-HT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约为对照组水平的47.8%、59.1%、60.9%和58.9%、26.6%、23.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乐果亚慢性染毒影响大鼠脑组织皮层、海马及其血清中单胺类递质的含量.

  • 沙棘汁对铅所致小鼠脑脂质过氧化和单胺类神经递质变化的影响

    作者:许妍姬;韩春姬;李光哲;崔山田

    [目的]研究沙棘汁对醋酸铅所致小鼠脑脂质过氧化、胆碱酯酶及MAO-A、B活性及单胺类神经递质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脂质过氧化作用中的中间产物MDA;碱性羟胺法测定胆碱酯酶活性;苄胺法测定MAO-A、B活性;荧光法测定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果]20d腹腔注射醋酸铅10 mg/kg组小鼠,其脑组织MDA含量明显增多,胆碱酯酶活性升高,MAO-A、B活性增高,同时给予20%、40%沙棘汁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这种脑组织神经生化改变.给铅组小鼠脑组织NE、5-HE、5-HIAA含量明显减少,80%沙棘汁能拮抗此种变化,但DA含量未见明显改变.[结论]20%、40%沙棘汁能拮抗铅致小鼠脑脂质过氧化、胆碱酯酶及MAO-A、B活性及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改变.

  • 穴位注射对帕金森病中枢单胺类递质的影响

    作者:徐斌;马骋;陈国志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的疗效及其与患者脑脊液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关系.方法用足三里、阳陵泉穴位注射脉络宁注射液的方法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以<改良Webster症状评分表>评定疗效,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检测脑脊液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情况.结果穴位注射的总有效率为65%,治疗对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有影响,但疗效变化与递质变化未见有显著意义的相关.结论穴位注射对原发性帕金森病有一定疗效,并能引起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

  • 穴位埋线对失眠大鼠下丘脑单胺类递质及IL-1β、TNF-α含量的影响

    作者:郭爱松;刘春;李百胜;朱振杰;陈伟观;李爱红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对失眠大鼠下丘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安定组、针刺组和埋线组,每组8只.实验第1天,应用对氯苯丙胺酸(PACA)制作失眠大鼠模型.实验第3天开始,安定组用安定注射液腹腔注射治疗,每日1次,连续5d;针刺组用毫针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5d;埋线组用穴位埋线治疗1次.各组均于实验第7天治疗后1h处死大鼠取下丘脑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LISA)检测各组下丘脑组织中5-HT、DA、NE及IL-1β、TNF-α含量.结果 实验第7天,模型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5-HT及IL-1β、TNF-α含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DA、NE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安定组、针刺组、埋线组5-HT含量均升高,DA、NE含量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定组、针刺组、埋线组之间比较,埋线组下丘脑5-HT及DA、NE含量改变情况优于安定组及针刺组(P<0.05),安定组和针刺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埋线组IL-1β、TNF-α含量均升高,埋线组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 穴位埋线改善失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下丘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5-HT、DA、NE及细胞因子IL-1β、TNF-α含量有关.

  •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纹状体内单胺类递质更新率的影响

    作者:徐鸣曙;葛林宝;徐佳;李方程

    目的 观测电针风池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纹状体内单胺类递质更新率的影响.方法 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假手术+电针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通过微透析动态采样以及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法(HPLC-ED),观察电针风池穴对大鼠纹状体内单胺类递质更新率的影响.结果 假手术及假手术+电针对大鼠纹状体内NE/DA、DOPAC/DA、HVA/DA和5-HIAA/5-HT的比值没有显著影响.手术造模可致NE/DA在缺血15 min、再灌注30 min及再灌注105 min显著下降.手术造模后DOPAC/DA在缺血60 min显著升高,并于再灌后30 min降至低点.HVA/DA的结果 与DOPAC/DA相似.电针治疗后,NE/DA、DOPAC/DA、HVA/DA于电针治疗结束后30 min达到顶峰.5-HIAA/5-HT在手术造模中迅速上升,并于缺血后30 min降至低点,再灌注后75 min达到顶峰,电针治疗对该比值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电针可以特异性地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大鼠NE和DA的更新率,增强NE和DA能神经元活性,而对5-HT的代谢没有显著影响.提示电针治疗具有相对特异性.

  • 针刺“头四关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家兔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ATP酶的影响

    作者:赵军;许姜敏

    目的 观察针刺“头四关穴”对家兔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ATP酶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对神经细胞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又随机分为1d、3d和7d3个时间点.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建立家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脑缺血2h后进行再灌注.针刺组家兔在脑缺血6h后采用电针“头四关穴”进行治疗,每日1次.在再灌注后1d、3d和7d分别处死取材.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脑组织中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的水平;比色法检测缺血脑组织Na+-K+ ATP酶、Ca2+ ATP酶的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中DA、NE和5-HT的水平明显降低,1d时为明显,随缺血再灌时间延长,上述指标水平有所提高;Na+-K+ ATP酶和Ca2+ ATP酶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各时间点DA、NE和5-HT水平,以及Na+-K+ ATP酶和Ca2+ ATP酶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1).结论 针刺“头四关穴”可有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脑组织ATP酶代谢,减少脑缺血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抑制单胺类递质的神经毒性作用,从而发挥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

  • 单胺类神经递质在气温骤降诱发高血压大鼠脑出血过程中的变化

    作者:刘晓燕;李立华;杨云霜;郭霞珍

    目的 研究气温骤降导致高血压大鼠发生脑出血过程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假手术组和生理组.模型组大鼠制备成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RHRSP)模型,其他大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各组大鼠放置于人工模拟的气温骤降环境中诱发脑卒中,检测气温骤降过程中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的变化.结果 降温中,生理组大鼠血中E、NE水平较降温前显著降低,D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降温后,E、NE和DA水平则均较降温中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大鼠在降温前,E、NE和DA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时间点生理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降温过程中,E、NE和DA水平均降低,以E和DA表现明显(P均<0.05);降温后模型组大鼠血中E、NE和DA水平均较降温中升高,其中以E和DA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气温骤降对高血压状态下的机体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增大,其中E和DA的异常变化可能参与了气温骤降促发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过程.

  • 五味子木脂素对记忆障碍模型小鼠自由基及胆碱能、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作者:谢云亮;张博;李世英;阎安

    目的 探讨五味子木脂素对记忆障碍模型小鼠自由基及胆碱能、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吡拉西坦(20 mg/kg)组及五味子木脂素低(20 mg/kg)、中(40 mg/kg)、高(80 mg/kg)剂量组,灌胃给药,1次/d,连续28 d.末次给药1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东莨菪碱(1 mg/kg)以建立记忆障碍模型,检测五味子木脂素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乙酰胆碱酯酶(AChE)、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木脂素低剂量组在第5天,中、高剂量组在第2~5天时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减少(P<0.05);五味子木脂素各剂量组均能显著增加脑组织中SOD、5-HT、DA水平,中、高剂量组ChAT水平也显著增加(P<0.05),并可显著降低MDA、AChE水平(P<0.05).结论 五味子木脂素具有改善记忆障碍模型小鼠学习记忆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自由基、AChE水平,增加ChAT、5-HT、DA水平有关.

  • 藜欢解郁胶囊的抗抑郁作用

    作者:刘梅;周海松;许锦文;李萍;奉建芳

    目的 探讨藜欢解郁胶囊(蒺藜、合欢花、石菖蒲、甘草)抗抑郁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运用慢性应激性刺激加孤养法造成大鼠抑郁模型,观察大鼠体质量、皮毛、饮食、排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观察藜欢解郁胶囊对大鼠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及皮质酮(CORT)含有量的影响;用蛋白质印迹法观察藜欢解郁胶囊对大鼠脑内海马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动物造模后体质量增长缓慢(P<0.01),动物皮毛出现干枯、斑秃、不思饮食、不喜活动等情况.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动物体质量增加明显(P<0.05),饮食、皮毛等较正常.藜欢解郁胶囊低、高剂量组能明显缩短大鼠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P<0.05或P<0.01),升高抑郁大鼠血清中NE、DA、5-HT的含有量及脑内海马BDNF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1),降低血清中CORT的含有量(P<0.01).结论 藜欢解郁胶囊有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单胺类神经递质功能,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提高脑内海马BDNF的表达水平,升高5-HT含有量,保护5-HT能神经元功能等途径发挥抗抑郁作用.

  • 山腊梅叶醇提物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作者:王玉婷;丁虹;邱春玉;宋伟;王诗

    目的 探讨山腊梅叶醇提物的抗抑郁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以氟西汀为阳性对照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刺激抑郁模型造模,用悬尾试验、强迫游泳试验和旷场试验进行行为学研究,并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测定其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及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有量,观察模型小鼠给药前后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小鼠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均显著下降,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试验不动时间明显增加,脑内的5-HT及NE含有量降低.山腊梅叶醇提物(10 g/kg、50 g/kg)能显著改善模型小鼠的行为学变化,并增加小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HT及NE的含有量.结论 山腊梅叶醇提物通过调节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具有一定抗抑郁作用.

373 条记录 9/19 页 « 12...6789101112...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