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补肾健脾中药复方对肾虚黄体抑制妊娠大鼠流产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宁艳;罗颂平;梁国珍

    本文研究了补肾健脾中药"助孕3号丸”(菟丝子、川续断、桑寄生、党参、黄芪等组成)对肾虚黄体抑制妊娠大鼠流产模型的影响.在分别以羟基脲和米非司酮(RU486)建立肾虚黄体抑制病证结合动物流产模型的基础上,设立补肾健脾、补肾、黄体酮、肾虚、黄体抑制、病证结合、正常妊娠等七组.通过检测实验妊娠大鼠体重、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孕激素及其受体的变化,观察妊娠大鼠子宫内胚胎发育和流产情况,研究助孕3号丸对妊娠期大鼠肾虚黄体抑制病证结合模型的整体调节作用,包括对肾虚妊娠大鼠的影响,以及对胚胎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1、以羟基脲和RU486建立的病证结合模型能模拟肾虚与黄体抑制所致自然流产的状态,是一种创新的病证结合模型;2、"助孕3号丸”能维持妊娠大鼠孕激素分泌,并使子宫蜕膜孕激素受体的阳性率增加,提示该药在激素及激素受体水平促进黄体功能;3、补肾药在防治流产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 黄芪生脉饮对在体猪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效应及其可能机制

    作者:林斌;朱华东;刘志军;乌蓉波;周呈;王玉慧;姜云峰;马婷婷

    目的:观察黄芪生脉饮对在体小型猪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效应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20只小型猪随机分4组,即空白对照组(C组),黄芪生脉饮小剂量组(H1组),黄芪生脉饮大剂量组(H2组),生脉饮组(S组).连续灌服7d并记录整体猪出现的反应,7天后结扎小型猪冠脉前降支,观察其心脏血流动力学(BP、LVSP、LVEDP)变化及梗死心肌占心室重量的百分比.结果:H1、H2组小型猪均未出现异常反应,冠脉结扎后H1、H2组与S组BP、LVSP的降低和LVEDP的升高程度均明显低于C组,C组梗死区占心室总重量的(6.23±0.39)%,H2组、S组分别为(5.56±0.47)%和(5.56±0.35)%,与C组相比,P<0.05.结论:黄芪生脉饮(2.1g·kg-1·d-1)能显著缩小在体猪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的心肌梗死范围,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紊乱.

  • 针刺不同腧穴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作者:张建斌;王玲玲;吕梅;刘兰英;利达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腧穴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Open-Field法评分相近的70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药物组(氟西汀组)、针刺1组("百会""神庭"组)、针刺2组("内关""三阴交"组)和针刺3组("百会""神庭""内关""三阴交"组),每组各10只.应用分养和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造成抑郁症模型大鼠.以Open-Field法和糖水消耗试验对照研究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大鼠行为学评分降低,糖水消耗量减少.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在治疗过程中行为学评分升高,糖水消耗量增加;在治疗21天后,各针刺组之间的行为学评分增加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治疗14天时,针刺1组糖水消耗增加和针刺3组的垂直运动评分增多,差异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治疗可以改变分养和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诱导的抑郁症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异常;"百会""神庭"穴组或与"内关""三阴交"穴合用,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有一定优势.

  • 艾灸督脉穴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高希言;王燕

    目的:探讨艾灸督脉穴抗亚急性衰老机理.方法:选用D-半乳糖造成的亚急性衰老小鼠为实验模型,艾灸督脉"大椎"命门""百会"穴,与非经非穴部位作对照,观察衰老小鼠的胸腺和脾脏指数、T细胞亚群中CD3+、CD4+、CD8+百分率及CD4+/CD8+比率、红细胞Csb受体花环率、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含量.结果:各造模组小鼠免疫功能较正常小鼠降低(P<0.01).督脉穴组小鼠的胸腺、脾脏指数和免疫功能增强,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艾灸督脉穴可延缓免疫器官的萎缩,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

  • 针刺抑制直结肠伤害性扩张引起的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反应

    作者:荣培晶;朱兵;黄启福;高昕妍;贲卉;李艳华

    目的:探讨针灸缓解内脏痛的机制.方法:选用SD大鼠,采用直结肠扩张(CRD)作为内脏的伤害性刺激.微电极细胞外记录L1~L3节段脊髓背角广动力型神经元活动.针刺选用与直结肠同神经节段支配的同侧和对侧"足三里"穴位.结果:内脏伤害性传入能明显激活脊髓背角会聚神经元,对侧体表机械刺激和"足三里"穴位手针刺激可抑制这种伤害性反应.急性脊髓化实验,针刺对侧"足三里"穴位抑制CRD反应的效应完全消失.结论:针刺和内脏伤害性传入信号在脊髓水平发生会聚和相互作用,针刺穴位能够抑制内脏伤害性传入所激活的背角神经元反应,且这种作用需要脊髓上中枢参与.

  • 艾灸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SOD、MDA的影响

    作者:华金双;李丽萍;朱现民

    目的:探讨艾灸预处理的预防性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模型.78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脑缺血预处理组、艾灸预处理组,各组分别于手术后24、48、72 h取脑.采用磺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硫代巴比妥酸法测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艾灸预处理组术后SOD活性明显增高,尤以术后24 h升高明显;MDA含量下降,与缺血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艾灸预处理可通过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加对缺血缺氧脑组织起保护作用.

  • 不同针法对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下丘脑β-内啡肽的后效应观察

    作者:梁繁荣;刘雨星;罗荣;赵纪岚;余曙光;夏晓红;陈瑾

    目的:探求不同针法镇痛后效应的下丘脑作用机制.方法:以急性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为疼痛模型,比较手针组、穴注组、电针组和刺血组AA大鼠下丘脑β-内啡肽(β-EP)的含量.结果:不同针法治疗后,在0.5 h内,都使β-EP的含量进一步升高,其中电针组和手针组的效应持续到30 min.结论:不同的针法产生的效应不同,以手针法效果优.

  • 针刺足三阳经穴对胃黏膜损伤家兔生长抑素受体基因表达影响的比较

    作者:易受乡;阳仁达;严洁;常小荣;林亚平

    目的:比较针刺足三阳经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生长抑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经脉脏腑相关的特异性.方法:乙醇灌胃造成家兔胃溃疡模型后,采用经络刺激仪进行针刺.治疗结束后用放射免疫及PC-PCR法测定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生长抑素(SS)及生长抑素受体(SSR1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EGF含量较正常组明显降低;胃黏膜损伤指数、SS含量及SSR1mRNA表达则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胃经组EGF明显升高,胃黏膜损伤指数、SS含量及SSR1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但胆经及膀胱经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述指标未得到改善,与胃经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足三阳经以胃经组对家兔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强,其机制可能与调整有关脑肠肽及生长抑素受体基因表达有关.

  • 针刺心经干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脏基因表达谱研究

    作者:周美启;周逸平;汪克明;胡玲;王月兰;陈业农

    目的:从基因水平揭示针刺心经干预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比较肺经组与模型组、心经组与模型组的心脏基因表达谱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肺经组中大于2倍的差异表达基因(包括EST)有20个下调和14个上调,主要是免疫和炎性反应相关基因,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相关基因等;心经组中有70个下调和20个上调,主要是离子通道和运输蛋白相关基因,细胞凋亡和应激反应蛋白相关基因,代谢相关基因,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相关基因,DNA结合、转录和转录因子类基因,免疫和炎性反应相关基因等.结论:心经组、肺经组中大于2倍的差异表达基因的数目和类型有较大差异,提示针刺心经干预心肌缺血作用有相对特异性.

  • 针刺对烧伤创面组织LPO、SOD的影响

    作者:谢有富;唐毅;沈雁;戴丽冰;叶惠贞;梁佩红;黎成科

    目的:探讨针刺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建立兔深Ⅱ度烧伤动物模型,电针双侧"足三里"穴,同时取正常组织对照.动态观察烧伤后早期创面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以及针刺"足三里"穴后对创面组织中LPO、SOD的影响.结果:烧伤创面组织早期SOD的活性下降,LPO升高.针刺后可提高烧伤后早期组织抗过氧化能力.结论:针刺可促进烧伤创面愈合,其机理可能是针刺可提高烧伤组织抗过氧化能力所致.

  • 艾灸、中药对衰老模型大鼠线粒体DNA、血清IL-2、IL-6含量的影响

    作者:李丽红;李丽;赵志恩;徐瑶

    目的:探讨艾灸、中药延缓衰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D健康清洁级大鼠60只,随机分为青年对照组、衰老模型组、艾灸组、中药组、艾灸加中药组.后4组通过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大鼠模型,在造模过程中,3个治疗组分别给予艾灸(艾条温和灸"足三里""肾俞""关元")、中药(六味地黄汤加当归、丹参水煎液灌胃)、艾灸加中药治疗.治疗40 d后,测定各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DNA含量及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含量.结果:①与青年对照组相比,衰老模型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DNA和血清IL-6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血清IL-2含量明显减少(P<0.05).②与衰老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DNA和血清IL-6含量明显减少(P<0.05,P<0.01)、血清IL-2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艾灸、中药可通过减少肝细胞线粒体DNA、血清IL-6含量,提高血清IL-2含量,从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 针药结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影响

    作者:陈云飞;张春雁;张晓云;孙曼萍;章云;黄岚;蒋文燕;杨文佳;孔伟光

    目的:探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有效方法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清洁级雌性成熟未交配SD大鼠50只,建立大鼠EMs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针灸组、中药组、针药结合组,并设立正常组.针灸组电针"血海""三阴交",艾灸"关元";中药组采用加味没竭片生理盐水溶液灌胃;针药结合组采用上述2种方法综合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捆绑固定并行生理盐水灌胃.治疗35 d后,测量各大鼠异位组织大直径,取异位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测定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表达.结果:针药结合组异位组织大直径(2.300±1.252)mm、组织中MMP-2表达为1.000±0.667,均明显低于模型组[(5.300±1.337)mm,3.300±0.823]和中药组[(3.700±1.160)mm,1.900±0.738](P<0.05),异位内膜趋于萎缩,部分上皮细胞坏死.结论:针药结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更佳,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下调异常升高的MMP-2水平,从而抑制异位组织对局部基质的侵袭,达到缩小异位组织面积、治疗EMs的作用.

  • 针刺对痛经小鼠止痛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作者:杨雅琴;黄光英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未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模型组(M)、针刺组(A)及药物组(P).M组、A组和P组均采用乙烯雌酚和催产素造模.A组于造模第7 d 针刺"三阴交""地机",每日1次,连续治疗5 d;P组于造模第7 d 予益母草膏0.6 mg /g灌胃,连续5 d .观察各组小鼠扭体潜伏期及30 min 内扭体数;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小鼠子宫组织中催产素受体(OctR)及血管加压素受体(VasR) 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A组及P组扭体潜伏期较M组延长(P<0.05);A组及P组30 min 内扭体数低于M组(P<0.05);M组OctR、VasR mRNA 表达水平与另3组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 P<0.01).结论:针刺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痛经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对小鼠体内激素介导的受体表达的调控有关.

  •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思路探讨

    作者:刘金洪;方剑乔

    针对目前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如下建议:①必须加强临床研究设计的科学性;②动物模型的选择不必局限于佐剂性关节炎;③应注重对关节滑膜影响的研究;④应注重对关节内细胞因子调节作用的研究;⑤从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综合调节的角度探讨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理.

  • 针刺退热研究进展

    作者:肖蕾;蒋戈利;赵建国;王立新

    目的:介绍近年针刺退热的临床治疗状况及机理研究,寻求佳治疗方案.方法:从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结论:针刺退热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目前针刺退热在疗效评定标准、针刺穴方及机理研究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 针灸"肾俞"穴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反应和成瘾脑区神经元活动的影响

    作者:刘胜;周文华;刘惠芬;赵伟康;杨国栋

    目的:探讨电针肾俞穴对吗啡戒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急性吗啡成瘾模型,采用瞬时基因c-fos表达作为神经元活动的标志,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对电针"肾俞"穴对抗吗啡戒断症状以及可能涉及的脑区进行研究.结果:电针"肾俞"穴能明显抑制大鼠戒断症状,降低导水管周围灰质区、下丘脑室旁核、海马CA1区、CA3区和齿状回和下丘脑外侧区的c-fos表达,但增加杏仁基底外侧核、杏仁中央核和伏隔核核区(core)的c-fos表达.结论:电针"肾俞"穴能有效抑制吗啡戒断症状,电针对抗阿片类药物依赖涉及多个中枢核团.

  • 小型猪冠心病模型痰瘀互结证候诊断与评分

    作者:李欣志;马晓斌;李磊;史跃;马彦雷;刘建勋

    目的:研究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型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诊断及评分标准.方法:小型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分别用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10周,2周时采用介入技术球囊损伤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制备小型猪冠心病模型.测定30点体表心电图(BS-ECG)、体重指数(BMI)、模拟病理图像分析以及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对胸痹心痛的主症、兼症、舌象及舌下脉络和脉象进行标准化评分,量化统计学处理.结果:痰瘀互结模型动物在主症、兼症、舌象及舌下脉络和脉象4个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变,而且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6~10周时模型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借助证候客观化评分方法,可有效模拟研究实验小型猪冠心病痰瘀互结中医证候四诊表现.

  • 中药糖平煎对实验性糖尿病降糖机理的研究

    作者:李永民;薄爱华;梁志清

    目的:观察糖平煎对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和机理.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复制大鼠糖尿病模型,用糖平煎连续治疗15d.结果:糖平煎大、小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FBG显著下降(P<0.01),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血清Ins水平、血清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组织学观察可见糖平煎组胰岛数量及胰岛内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免疫组化染色显示B细胞Ins分泌颗粒丰富.结论:糖平煎可以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并促进Ins的分泌,可以抗自由基损伤,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

  • 糖平煎治疗实验性糖尿病的机理研究

    作者:李永民;薄爱华;梁志清

    目的:观察糖平煎的降糖机理.方法:一次性腹腔注射STZ复制大鼠糖尿病模型,糖平煎治疗15d.结果:糖平煎大、小剂量组和模型组比较FBG下降(P<0.01),MDA降低(P<0.05),血清Ins水平、SOD水平升高(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糖平煎组胰岛B细胞Ins分泌颗粒丰富.结论:糖平煎可以改善B细胞功能并促进Ins分泌,可以抗自由基损伤,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

  • 中医证候模型拟临床研究概念的形成及应用

    作者:刘建勋;李欣志;任建勋

    通过近年来的探索性研究,结合有关中医证候模型的文献研究,分析现有中医证候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医证候模型拟临床研究的概念,并对其町能的应用价值进行评述.提倡用临床实验方法研究中医证候的科学规律及其演化过程,并对病证结合模型动物进行中药干预,评价药物的对证候模型的作用及内在本质,构建符合中医药作用的特点药物评价技术及研究平台.

3528 条记录 2/177 页 « 12345678...17617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