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牙槽骨牵张成骨术的临床分析
牵张成骨术是一种通过外科手术在切骨术或骨皮质切开术后植入功能性的固定装置在血管化的骨组织表面形成新骨的技术.牵张成骨术可以有效补充口腔内牙槽骨质,是当前口腔牙槽种植为有效和先进的方法,本论文即是对牙槽骨牵张成骨术的临床分析.
-
LefortⅢ型截骨中位牵张成骨术患者的术后护理
目的 探讨LefortⅢ型截骨中位牵张成骨术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 本研究在我科采用LefortⅢ型截骨及弹性牵引的基础上,改进了系列护理技术,2001-2005年,对治疗严重面中份发育不全的7例患者,加强了术后呼吸道、伤口及牵引等护理与指导.结果 1例患者出现枕部小片脱发,余无一例因护理不当并发症发生.7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面容有效改善.结论 良好的护理技术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 面中份发育不全 LefortⅢ型截骨 牵张成骨术 护理 -
牵张成骨术修复火器伤性颌面部缺损的研究进展
颌面部属暴露部位,平战时遭受火器伤机会较多,枪弹等高速投射物击中质地硬而脆的颌面骨后,易于使之破碎,往往遗留骨性缺损,同时还会伴有软组织及牙列缺损,患者面容及咀嚼、发音等生理功能受损,如不作修复,会遗留严重面部畸形和功能、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牵张成骨术修复颌面部火器伤具有创伤小,效果可靠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关注.现将颌面部火器伤及牵张成骨术修复火器伤性颌面部缺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弧线式牵张成骨器的研制与应用进展
颅颌面牵张成骨技术已有近40年历史.1972年Snyder 首次对犬下颌骨进行牵张成骨动物实验,1992年McCarthy 首次将颅颌面牵张成骨技术应用于临床.经过学者、医生们的不懈努力,该技术日益成熟,科研和临床应用不断拓展[1-3].牵张成骨术需要依靠牵张成骨器来完成,牵张成骨器的状况对于牵张成骨术的成败、效果至关重要.
-
关节成形术联合牵张成骨技术治疗17例颞颌关节强直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牵张成骨技术在治疗颞颌关节强直中的应用。方法:17例颞颌关节强直伴OSAHS患者1期行下颌骨牵张成骨术,牵张成骨完成后3个月,行颞下颌关节成形术,术前术后进行X光片头影测量对比和多导睡眠监测仪测试结果对比。结果:17例下颌骨牵引成骨,大牵引延长距离为22mm,小15mm,平均18.5mm。术后所有患者开口度恢复正常,OSAHS症状消失或减轻,面部畸形得到明显改善。随访2~4年,无下唇麻木,无关节强直复发,无呼吸道梗阻发生。结论:牵张成骨术结合颞颌关节成形术在颞下颌关节强直伴OSAHS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细胞因子在牵张成骨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牵张成骨术的分子机制,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牵张成骨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发挥着不同作用,且相巨影响,调节着牵张区的血管化、基质矿化、骨重建等过程.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并对细胞因子在牵张成骨的应用研究,进行展望.
-
牵张成骨术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一例
上颌骨解剖结构特殊,缺损后修复难度大,现将运用多方向联合牵张成骨术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53岁.因左上颌骨成釉细胞纤维瘤手术切除后,左上颌骨缺如(图1).于缺损腔外侧颧骨上制备长约15 mm骨移动盘并固定自制内置弧形骨牵张器[1].
-
正颌外科学
以研究和诊治牙颌面畸形(dento-maxillofacial deforonities)为主要内容的正颌外科学(orthognathic surgery)是口腔医学与口腔颌面外科学的一个新分支学科.我国的正颌外科学在20世纪80年代逐渐兴起,现已步入较成熟阶段.近年来,将牵张(或称牵引)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的理论和技术与经典的正颌外科理论和技术结合,使牙颌面畸形的外科矫治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牵张成骨术在颅颌面外科的应用,国际上亦仅10年;我国则起步更晚,但发展较快.现将近两年的主要进展简述如下.
-
牵开扩张骨生成技术在治疗后牙严重锁(牙合)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牵张成骨术辅助解决后牙严重锁(牙合)的适应症、加力原则等问题.方法对后牙严重锁(牙合)患者,在全麻下采用骨皮质切开术,术后配合正畸力牵引矫治.结果锁(牙合)解决且疗程短,手术部位的牙槽骨密度未有降低.结论牵张成骨术配合正畸力是一种解决牙弓塌陷和后牙锁(牙合)等正畸疑难病例的有效方法.
-
1例牵张成骨术治疗新生儿小颌畸形综合征的护理
小颌畸形综合征指以先天性小颌畸形?舌下垂?腭裂及吸气性呼吸道阻塞为特征的综合征,又称小下颌舌下垂综合征?Robin 综合征?Pierre Robin 综合征等.本病征的发生率约占新生儿的1/50000,引起的呼吸道阻塞可造成死亡,病死率高达30%~65%[1].牵张成骨术是指切开后仍保留骨膜及软组织附着和血供的骨段,通过特殊牵引装置持续的牵引骨骼使其受到一定的张力生成新骨,以延长或增宽骨骼达到矫治骨骼畸形或缺损的外科技术[2].1992 年美国学者McCarthy 等[3]首次将其引入颌面外科领域并应用于下颌骨畸形的矫治.
-
牵张成骨术在单侧颜面不对称畸形矫治中的临床应用
牵张成骨术作为一种有效颌骨延长手术被越来越多应用于严重的颅颌面畸形治疗中.相比传统的颌骨延长术(如下颌矢状劈开术),牵张成骨术具有更强的颌骨延长能力和更理想的术后稳定性.由于牵张成骨术中受神经肌肉作用和咬合干扰等因素的影响,颌骨牵张效果与预期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为实现面型改善和理想咬合的统一,需要对颌骨牵引方向进行正畸辅助调控和术后精细咬合调整.本文通过介绍l例牵张成骨术治疗安氏Ⅱ类单侧颜面不对称畸形患者的矫治过程,探讨牵张成骨术联合正畸治疗单侧颜面不对称畸形的应用要点,为今后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
颌骨牵张成骨术的发展引发的哲学思考
颌骨牵张成骨术是一种利用骨痂愈合机制产生新骨的内源性组织工程学技术。颌骨牵张成骨术是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其成为国内外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研究热点之一。颌骨牵张成骨术的发展史中渗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事物提供很多有益的启示。学者和临床医师共同推动颌骨牵张成骨术的发展。医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颌骨牵张成骨术的发展。渐进式和跃进式的统一是颌骨牵张成骨术发展的趋势。颌骨牵张成骨术的改进依赖于学者们的创新。
-
颌骨牵张成骨中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的弹性性能比较
目的 分析C3020φ1.0和B2025φ0.8 NiTi合金丝的性能,选择更适合牵张成骨实验的镍钛合金材料,探索镍钛合金丝在高温定型过程中合适的记忆温度.方法 将C3020φ1.0和B2025φ0.8镍钛合金丝分为两个实验组,每组按照记忆处理时的温度不同(450℃、500℃、550℃、600℃)分为4个小组,高温记忆形状化处理后,分别对比室温下(18℃)和体温状态下(37℃)各实验组金属丝的复形能力的差异.结果 C3020φ1.0和B2025φ0.8两种不同规格的NiTi合金丝在室温状态下(18℃)和体温状态下(37℃)表现出的性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一实验组每小组中金属丝的复形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规格为C3020φ1.0mm的NiTi-SMA的性能更适合用于颌骨牵张成骨实验.在450℃、500℃、550℃、600℃ 4个不同的记忆温度下,500℃定型温度效果理想.
-
牵张成骨术对下牙槽神经的影响
牵张成骨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引起广泛关注的一项新技术,目前已开始用于矫治各类牙颌面畸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牵张成骨技术在临床的推广应用,其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已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尤其是下颌骨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下牙槽神经(inferior alveolar nerve,IAN)位于骨性下颌管中,在下颌骨牵张过程中会同时受到牵拉,这是否会损伤IAN的形态结构,能否完全恢复,目前说法不一.我们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探讨下颌骨牵张成骨术对IAN形态结构的影响,旨在指导临床工作.
-
牵张延长下颌骨对二腹肌纤维型构成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牵张延长下颌骨前后二腹肌的组织化学特征.方法:应用肌球蛋白ATP酶(pH9.4)染色法,观测了牵张前后8只狗的二腹肌肌纤维类型,并用VIDAS图像分析仪测量其横截面积.结果:ATP酶染色,二腹肌肌纤维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纤维数量较Ⅱ型纤维少.牵张延长下颌骨后,Ⅰ型纤维数量显著性增多,Ⅱ型纤维数量显著性减少.牵张成骨后Ⅰ型纤维、、Ⅱ型纤维的横截面积与术前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牵张延长下颌骨后,与牵张方向平行的二腹肌肌纤维型分布发生了与功能变化相适应的改变.
-
骨基质明胶影响狗下颌骨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在牵张区截骨部位加入骨基质明胶(Bone matrix gelatin,BMG),以诱导骨的再生,促进牵张区骨痂愈合,并缩短间歇期及固定期.提高成骨质量,减少并发症.方法 选用6只雄性成年杂种狗,随机选取一侧作为实验组(牵张区截骨部位加入BMG),另一侧作为对照组.分别在下颌骨体部安放牵张器,共牵张7 d,通过不同时间点的X线观察、组织学观察和灰度分析来评价骨牵张的程度.结果 计算机辅助灰度间接计量统计学分析结果:第1周时,对照组和实验组的骨密度间接计量值,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周、5周、8周时,对照组和实验组的骨密度间接计量值,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 在牵张区截骨部位加入BMG,能够诱导骨的再生,可促进牵张区骨痂愈合,缩短牵张成骨整个过程,提高成骨质量,减少并发症.
-
牵张成骨垂直升高牙槽骨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牵张成骨垂直升高牙槽骨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例因外伤造成牙槽骨垂直向缺损,且缺损均>10 mm的患者采用垂直向牵张成骨术.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31~46岁.安放牵张器7 d后开始牵张,每天牵张0.9 mm,直到要求的高度.保留牵张器3个月后拆除牵张器.常规行术前、术后、牵张结束后,及拆除牵张器前X线检查.结果:4例患者均牵张成功,达到预定的高度,无一例感染,有一例成骨偏向舌侧.结论:利用垂直牵张成骨增加牙槽骨高度是治疗牙槽骨垂直缺损的可行方法.
-
促进牵张成骨中骨生成的研究进展
牵张成骨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是一种骨延长的新兴技术,与其它手术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如无需植骨、骨周软组织可同期扩张、手术相对比较简单、创伤小等,因而在临床上有较为广泛的适应证.然而它存在疗程长、患者较为痛苦这一突出缺点,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为此,一些学者在加速牵张成骨过程中骨的形成和成熟,进而缩短疗程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就近年来在此方面的研究近况做一综述.
-
颌骨牵张成骨术的影响因素
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是通过特殊牵张装置,对切开后仍保留骨膜、软组织附着与血供的骨段施加特定的牵张力,使骨段和相应软组织延长,以达到矫治骨畸形或缺损的外科技术.
-
牵张成骨术中软组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牵张成骨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是将截断后保留软组织附着及血供的两个骨段,用牵引器固定,按一定的速度和频率逐步将两骨段牵开,骨间隙中生成新骨,以达到延长骨骼、矫治畸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