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护理体会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与传统心脏外科手术相比,以其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的特点,已成为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传统的经股动脉入路具有患者卧床时间长,易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尤其是高龄伴腰椎间盘突出、前列腺增生等症的患者术后非常不便.经桡动脉穿刺径路较股动脉相比具有创伤小、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无需中断肝素治疗及术后无体位限制、减轻术后排便困难的痛苦、并可缩短住院时间、节省费用等优点.
-
经桡动脉入路弓上动脉内支架成形术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入路施行弓上动脉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连续收治的325例弓上动脉闭塞/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需求分别予以经桡动脉入路(52例)、经股动脉入路(273例)弓上动脉内支架成形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穿刺结果、手术结果、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手术持续时间≤30min患者在桡动脉入路组占73. 1%(38/52),股动脉入路组占43. 2%(118/27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 0001).术后桡动脉入路组穿刺点出8例、穿刺部位血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 3%(9/52),股动脉入路组穿刺点出血23例、穿刺部位血肿7例、穿刺部位疼痛1例、脑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 7%(32/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236,P=0. 266).桡动脉入路组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经桡动脉入路和经股动脉入路弓上动脉内支架成形术临床治疗安全可靠、效果好,经桡动脉入路可作为经股动脉入路替代术式.
-
心脏介入术并发血管迷走反射的观察及护理
2000年1月~2004年10月,我科行股动脉穿刺心脏介入手术11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16例,男73例,女43例;年龄30~72岁,平均62 5岁.所有患者均为经股动脉入路,在术后即刻至4h内拔除鞘管.拔除鞘管的方式均为人工股动脉局部压迫止血.116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检查的患者中,共发生各项并发症29例次,总发生率为3.36%.拔管反应发生6例,发生率为5.1%,经过积极抢救与护理,症状消失.
-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护理方法,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年心内科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患者总计765例,采取针对性护理并观察其效果及并发症.结果4例因血管畸形,11例因桡动脉严重痉挛而改为经股动脉入路行介入术,余均顺利通过手术,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可行和安全的,全面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血管内支架置放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15例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置放术治疗15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15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血管造影示锁骨下动脉平均狭窄78.6%,双上肢动脉收缩压差平均为45.6 mmrHg.经股动脉途径血管内支架置放术13例,经股动脉和肱动脉联合入路双向造影打通狭窄或闭塞并支架置放2例.结果:15例患者的血管内治疗获得成功,术后即刻桡动脉搏动获得改善,双上肢动脉收缩压差平均为16 mmHg.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15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无神经症状复发.结论:采用血管内技术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患者支架置放后其效果可靠,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术后复发率低.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支架置放术 经股动脉入路 -
经肱动脉行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行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观察组给予肱动脉行介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7.73%,对照组为95.35%(P>0.05);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6.36%,对照组为67.44%(P<0.05);两组治疗后TTS、ABI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对照组为18.60%(P<0.05).结论:经肱动脉行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