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我国三硝基甲苯中毒研究现状
三硝基甲苯(TNT)于1863年问世,于1905年作为军用炸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考验,TNT一直是世界上产量大,用途广的一种炸药.据报道[1]我国早发现TNT引起作业工人中毒性黄疸性肝炎而死亡者为1959年6月;早发现TNT引起作业工人再生障碍性贫血而死亡者为1959年5月;早发现TNT引起作业工人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当时未认识到为中毒性肝炎)及双眼晶状体周边部点状浑浊(当时未认识到为TNT性白内障)者为1959年6月.据对6287名TNT作业工人体检资料分析发现(1960~1973),中毒性肝炎为578人,检出率为9.19%.据对3 127名TNT作业工人(1973)进行体检发现,TNT白内障1 032人,检出率为33.0%.据全国五种职业中毒普查(1979~1982)资料证明[2],TNT作业工人44 377名,实际受检42 020名,受检率为94.7%.在受检的42 020名工人中,检出TNT中毒性患者1 677名,中毒患病率为3.99%,居全国五种职业中毒之首;检出观察对象(可疑中毒)9030名,观察对象检出率为21.5%.TNT中毒及观察对象合计检出率为25.48%,占受检工人的1/4.综上所述,我国TNT职业危害仍是相当严重的.现就我国TNT中毒研究成就作一综述.
-
活到120岁不是梦
美国的百岁老人曾见证了十八届美国总统的就职宣誓,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从马车、拖拉机到汽车的发展历程,这些老人的人生经历比帝国大厦、泡泡糖和米老鼠的历史还要悠久.
-
新中国在预防和控制伤寒方面的成就
伤寒是一种古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20世纪的前50年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人民生活极度贫困,卫生设施落后,伤寒在世界各地发病率很高.亚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苦难深重,伤寒普遍流行.
-
媒介生物在生物恐怖中的作用及防范策略
人类的历史总是充满着矛盾与斗争,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多次局部战争巨大灾难的今天,战争的面貌发生了全新的变化,中东战争、9.11袭击事件和其后发生的白色粉末邮件引起的炭疽恐怖事件,使人们对战争制造者和恐怖组织试制的生物及化学、核武器的危害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在核、化、生毁伤武器中,生物武器的面积及效应大,难于发现和预警,对人、畜和农作物都有传染性,一旦使用,可能形成大面积长期污染.生物武器中媒介生物是藏匿和快速传播疾病的重要环节,进一步认识并做好预防控制是一项长期任务.
-
加强流感研究迎接流感新挑战
流行性感冒(流感)分别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的英文单词"influenza"源于意大利语,一般认为该单词来自18世纪意大利的流感受害者.Influenza di freddo的意思是"寒冷的影响",暗示了它会在每年冬天发生.提到瘟疫,人们就会回想起"黑死病"(鼠疫)、霍乱和天花,而不会想到流感.其实历史上死亡人数多的一次瘟疫是1918年发生的西班牙流感.它在数月内席卷全球,全世界有1/5的人受到侵袭,死亡人数达2 000多万(现在认为4 000多万),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亡总人数还多,美国死亡人数比两次世界大战、侵朝和侵越战争及两次海湾战争死亡总人数还多.
-
力学理念在骨科康复中的应用与意义
两次世界大战所遗留的大量肢体伤残,促进了现代康复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因此骨科康复在现代康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总体来说,骨科康复的理论基础为电生理及生物力学.我们对电生理已进行了较为深入、广泛的研究,其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也相当普及.
-
遥想1924年的《魔山》
1924年是欧洲大陆两次世界大战的间隙,也是德国小说《魔山》出版的时间.五年后,这部书的作者托马斯·曼摘取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如今大学的文学院师生们多数是因为这个理由才耐着性子去研读这部长达911页的小说,学习一些编故事与磨文字的技巧.相形之下,与文学关联不大的医学生们很少会去碰它.其实,这是一部很适合医学生们研读的书,倒不是因为小说的背景是一家疗养院,故事的主人翁是一位探视者转变的病人,或者是小说写了医院的"腐"像,写了医生的"别"态,可以联想到当下的现实生活,借托马斯·曼的酒杯来浇今人心中的块垒,而是因为这部小说有更悠长的思想与哲理韵味.
-
整形外科之精髓及学科发展方向
自古印度人采用额部皮瓣行鼻再造开始以及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促使了整形外科的逐渐兴起和较快发展.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整形外科在继承外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基础上,伴随着组织移植和组织代用品等技术的出现而成熟起来,如从皮片移植到皮瓣、肌皮瓣等复合瓣的移植,从游离移植到有蒂移植等,以及从植物片到象牙、液体石蜡、硅胶等,再到目前的透明质酸、胶原、Artecoll、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羟基磷灰石、PMMA、ePTFE等医用生物材料等[1~11]的出现.正是由于组织移植和组织代用品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使整形外科不断完善和发展.因此,笔者认为组织移植和组织代用品是整形外科发展的精髓,也是今后整形外科学发展的方向.
-
攻击行为”与“暴力行为”的概念
编辑先生: 有一问题请教:“攻击行为”与“暴力行为”这两个术语的定义或概念如何?两者有何异同? 谢谢!武汉市武东铁路精神病院 陈汉华答读者来信陈汉华医师: 攻击(aggression)和暴力(violence)不是精神病学概念,而是社会学概念。攻击是指用力( 不一定是武力)克服一个物体、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的抵抗,达到参与斗争或冲突双方中一方 的目的,其结局是一方服从敌对方的意志。暴力是指突然用武力伤害或破坏一个物体、一个 人或一个机构。暴力代表攻击的严重的一端。攻击和暴力十分常见。有些电影或电视片更 是充斥攻击和暴力。战争是严重的攻击和暴力,两次世界大战则是世界级的攻击和暴力。 弗洛伊德看到攻击的普遍性,曾认为攻击是人类的本能。攻击和暴力也不是精神症状,因为 很多攻击和暴力事件都是由正常人所为;即使由精神病患者所为的攻击或暴力也可能是在精 神症状的影响下发生的。Tardiff等(1996)统计过美国纽约曼哈顿的杀人案件,发现其中约1 /3为抢劫杀人,另1/3则与毒品交易有关。 人们似乎特别注意精神病患者的攻击和暴力事。以前的精神病院被称为“疯人院”,精神病 患者被关进“疯人院”后还要上脚镣手铐,其目的显然是将患者禁锢起来,防止他们的攻击 和暴力。确有证据表明,精神病患者更可能发生暴力或其它犯罪行为,精神病患者的攻击和 暴力行为的目的不同于正常人。正常人施行攻击和暴力行为为自己的利益所驱动,精神病患 者则可能是受幻觉、妄想或其它思维障碍等病态的影响,或者是为了防卫,或者根本没有目 的,只是一种突然产生的冲动行为。精神病患者所为的攻击行为都是躯体(包括性)攻击,因 此实际上也就是暴力行为。如一定要说攻击行为与暴力行为之间有不同,那就是攻击行为的 对象是人;而暴力行为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
"无序"生活招来的不孕
人类学家一直在研究工作和生活方式对生育的影响,他们很早就发现,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人们都处在紧张、惊恐和压抑的状态中,所以此间世界人口增长率低.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物质生活已经相当丰富,但是由于生活节奏的不断增快,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不孕仍是当今社会一大难题.据国内新的医学统计表明,目前我国每十对夫妇就有一对"不孕",比例高达10%.那么无序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对生育究竟有怎样的危害呢?我们不妨用几个实例加以说明!
-
百年梦魇话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流感年年有,虽然可恶,但并不是什么治不了的大病.然而,历史告诉我们,传染病的危害不亚于两次世界大战.今年距1918年流感大流行整整90年,回顾上个世纪以来流感大流行的灾难,人们至今心有余悸.但我们今天对于流感仍无特效的防治手段.
-
德国制造的秘密
自1871年德意志帝国诞生以来,这个浸润于古典音乐、散发着古典哲学理性光芒的国家,经历了数度起伏.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也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这里经历过社会经济的快速繁荣,也经历过战败后的迅速衰落.每次衰落之后,德国总能在短时期内再度崛起,并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
医院功能的萎缩与膨胀——两次世界大战前后
以欧美医院为代表的西方医院刚好以文艺复兴运动和两次世界大战为分水岭经历了4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本栏目在上一期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医院的发展(本刊第7期,P46),本期继续介绍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医院功能的变化.
-
从海明威之死谈起
1961年7月2日清晨,还有几天就要过62岁生日的一代大文豪欧内斯特·海明威用他那杆心爱的双筒镶银猎枪自尽了。他的死震惊了世界文坛。
海明威是二十世纪受人注目的美国作家。他一生写出了一部又一部传世之作,《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和《老人与海》等杰作一次又一次地轰动文坛。由于他的卓著成就而于1953年荣获美国文学奖普利策奖,于195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因塑造硬汉而闻名,而生活中的海明威也如他笔下的硬汉,酷爱拳击、捕鱼、狩猎等各种能展现他硬汉子气慨的冒险活动。他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并都获得了军功章;他还曾投身到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战争;在我国抗日战争期间还来我国当过战地记者。但就是这样一位硬汉子,却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并不算长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