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端粒酶抑制剂对肝癌细胞株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韦霄;张志勇;何敏;王霞;郑唯韡

    目的 以表面增强激光解吸及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针对人类端粒酶RNA的反义寡核苷酸(hTR-ASODN)、针对hTR的正义寡核苷酸(hTR-SODN)、针对人类端粒酶活性催化亚单位的ASODN(hTERT-ASODN)、针对hTERT的SODN(hTERT-SODN)、没食子酰表没食子儿茶素(EGCG)、3'-叠氮-3'-脱氧胸苷(AZT)、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盐酸阿酶素(ADM)8种端粒酶抑制剂分别作用人肝癌细胞SMMC-7721后差异蛋白表达的情况.方法 运用SELDI-TOF-MS技术结合配套的弱阳离子交换型芯片(WCX-2)检测8种端粒酶抑制剂分别作用于SMMC-7721细胞后分泌蛋白和胞浆蛋白表达的变化.对照组为未加任何处理因素的SMMC-7721细胞.结果 WCX-2蛋白芯片检测发现,8种端粒酶抑制剂作用后细胞株的分泌蛋白和胞浆蛋白分别存在不同程度的表达差异及共同低表达或高表达的差异蛋白.所有差异蛋白分子量均小于10000Da.结论 8种端粒酶抑制荆作用后SMMC-7721细胞存在特异性差异蛋白和共性变化的蛋白,这些蛋白可能与端粒酶活性的调控密切相关.

  • 药用植物中抑制端粒酶活性的抗癌组分

    作者:刘义升;石效荣;李保院

    端粒及端粒酶活性与癌关系的研究是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证实,人体多数恶性肿瘤中均能检测到活性端粒酶,而与肿瘤相邻的正常组织或良性病变仅为4%左右.因而许多学者认为,端粒酶活性可作为恶性肿瘤的标志和预后指标.由此设想用抑制端粒酶活性的方法将有可能达到抑制恶性肿瘤生长的目的,为肿瘤的基因治疗开辟新的前景.一些学者在某些药用植物中发现可抑制端粒酶活性的天然成分,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为肿瘤的治疗和预防奠定了一定的药理学基础.本文根据这些研究综述了目前药用植物中主要能抑制端粒酶活性的抗癌组分及其结构和作用机理.

  • 端粒酶抑制剂联合辐射对小鼠骨髓造血的抑制作用

    作者:阮晓峰;薛明慧;周云峰

    为了探讨端粒酶抑制剂联合X线照射对荷瘤小鼠的骨髓抑制作用,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应用端粒酶抑制剂[AZT 300 mg/(kg*d), lamivudine 150 mg/(kg*d)]联合X线照射(2 Gy×5次/1周)处理移植性乳腺癌(MA782)小鼠,观察其对骨髓有核细胞、外周血像及骨髓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未处理、单纯X线照射、单纯lamivudine和单纯AZT处理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107/股骨)分别为2.1875,1.7375,1.7500和1.3475;AZT和X线照射均有显著减少骨髓有核细胞的作用(P<0.01),lamivudine也有减少骨髓有核细胞的作用(P<0.05).未处理小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升高3.70%,单纯X线照射,单纯lamivudine和单纯AZT处理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下降率分别为18.09%,16.19%和41.00%;AZT,lamivudine和X线照射均减少小鼠外周血白细胞(P< 0.05), AZT,lamivudine,X线照射对小鼠外周血红细胞及血小板的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处理,单纯X线照射,单纯lamivudine和单纯AZT处理的小鼠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分别为1.498,1.483,0.816和0.727,AZT和lamivudine均有减少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的作用(P<0.05).结论:端粒酶抑制剂AZT和lamivudine联合X线照射有显著抑制骨髓有核细胞及外周血白细胞的作用,对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但对外周血红细胞及血小板无影响.

  • MST-312对人肝癌HepG2细胞辐射敏感性影响研究

    作者:王亚丽;孙超;张昕;谢漪;杨立娜;刘圆圆;赵邱越;甘露;张红

    目的 研究端粒酶抑制剂MST-312对人肝癌细胞HepG2辐射敏感性影响.方法 MTT实验检测0、2、4、6、8和10 μmol/L的MST-312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HepG2细胞存活率,观察MST-312对细胞辐射增敏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率;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γ-H2AX蛋白表达水平,衡量DNA损伤的程度.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MST-312对Hep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4 μmol/L MST-312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10%,而且对细胞的周期分布没有明显影响.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MST-312预处理2h后再给予X射线辐照的联合组克隆形成率为(17.68±4.01)%,较辐照组(62.60±7.91)%明显降低,F=9.773,P=0.014.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联合组G2/M期的比例由(20.56±0.75)%下降至(5.82±0.45)%,而Sub-G1峰值由(6.13±0.43)%上升至(15.78±0.89)%,即随着G2/M期阻滞比例下降的同时Sub-G1峰值比例在上升.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结果表明,在X射线处理后12h,联合组比辐照组出现了更加明显的细胞凋亡形态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在辐照后24 h,联合组γ-H2AX蛋白表达量(614.20±21.13)%,高于辐照组(421.78±19.11)%,F=14.513,P=0.005.提示DNA损伤严重,未完全修复.结论 端粒酶抑制剂MST-312促进了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对HepG2细胞具有辐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加剧辐射诱导的端粒损伤和抑制辐射后DNA损伤修复有关.

  • 鳞癌细胞株放射敏感性与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长度变化的关系

    作者:骆志国;周福祥;周云峰;谢丛华;代静;潘东风;刘诗权

    目的探索放射抗拒鳞癌细胞株放射敏感性的改变与端粒酶活性、端粒长度变化的关系.方法以人喉鳞癌细胞株Hep-2为实验对象,用γ射线反复照射获得具有放射抗拒性细胞株Hep-2R,拟合细胞存活曲线比较两种细胞株的放射生物学参数及端粒酶抑制剂AZT(azidothymidine,叠氮胸苷)作用后的变化,用TRAP-ELISA法测定端粒酶活性(OD值),Southern blotting法分析端粒平均长度(TRF),比较端粒酶活性、端粒平均长度的变化.结果辐射诱导出一个具有放射抗拒性的Hep-2R细胞株,并已稳定传代培养30代以上且放射抗拒性能稳定,测得其SF2=0.6798、D0=3.24,Hep-2R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较Hep-2细胞升高(0.982±0.005 vs 0.604±0.015),端粒长度延长了2倍(11.12kbvs 3.76kb),AZT作用后Hep-2R细胞株SF2=0.4892、D0=2.51,端粒酶活性下降为0.708±0.011、端粒长度缩短为10.18kb.Hep-2细胞对应的参数SF2=0.4148、D0=2.06,AZT作用后HeP-2细胞SF2=0.3843、D0=1.81,端粒酶活性下降为0.364±0.003、端粒长度缩短为2.76kb.结论辐射诱导细胞获放射抗拒性后其端粒酶活性升高、端粒平均长度增长,端粒酶抑制剂能通过降低端粒酶活性、缩短端粒长度而对其有增敏效应.

  • 端粒酶抑制剂叠氮胸苷放射增敏作用的研究

    作者:刘卫东;王绪;刘凌

    端粒酶是近年发现的一种与细胞永生化过程有关的核糖核蛋白[1],其与肿瘤的高度相关性不仅使其成为迄今有前途的肿瘤标志物,而且也成为肿瘤治疗特异的靶[2].端粒酶抑制剂和放射联合可以获得协同和增效的双重作用,本实验从细胞水平探讨叠氮胸苷(AZT)的放射增敏作用.

  • 反义寡核苷酸和小分子干扰RNA作为端粒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金亮;胡英;高建青;梁文权

    端粒酶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核蛋白结构,能够指导合成重复的端粒序列TTAGGG,而细胞的复制与端粒长度的维持有关.已有大量关于端粒酶的研究,很多临床前试验已将抑制端粒酶活性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新的治疗方案.本文综述了反义寡核苷酸(ASODN)和小分子干扰RNA(siRNA)作为端粒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讨论了携载ASODN及siRNA基因载体的应用及其优缺点.

  • 端粒酶和癌症治疗

    作者:魏霞;黄世杰

    端粒酶是一个有吸引力的癌症靶标,它是所有癌症亚类细胞,包括癌干细胞,永生化所必需的成分.而且,在正常和肿瘤组织之间,端粒酶表达、端粒长度和细胞动力学存在明显的差异,提示靶向端粒酶可能相当安全.GRN163L,一种强而特异的端粒酶抑制剂.正与几种端粒酶治疗疫苗一起进行临床试验.基于端粒酶的新癌症候选药虽充满希望,但该治疗方法的局限性、优点以及哪种患者更适合等问题尚待探讨.

  •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促进对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胡英;陈金亮;何彩丽;陈海靓;梁文权;高建青

    目的 考察阳离子脂质体(CL)为载体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序列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择以人端粒酶模板RNA(hTR)和人逆转录酶催化亚基(hTERT)为靶点的两种ASODN,用3β[N-(N',N'-二甲氨基乙基)氨甲酰基]-胆固醇(DC-Chol)和二油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OPE)制备CL,考察其形态和粒径分布,并用其介导反义寡核苷酸转染HeLa细胞,通过噻唑蓝比色法(MTT)研究对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CL外观呈圆形,粒径均匀,在体外能够有效转染反义hTR和反义hTERT寡核苷酸序列(anti-hTR,anti-hTERT).CL/ASODN处理后的HeLa细胞,72 h后的存活率为(19.82±12.19)%(antihTR,2.0 μmol·L-1)和(16.59±4.10)%(anti-hTERT,2.0 μmol·L-1),而相同浓度游离的ASODN没有发现抑制作用.CL/ASODN复合物能够在120 h内持续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结论 CL能够有效提高ASODN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作为端粒酶抑制剂的新型非病毒载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端粒酶在卵巢肿瘤诊断、治疗领域中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黎丹戎;李力

    端粒酶激活常见于大多数恶性卵巢肿瘤组织,而大部分正常组织中无端粒酶活性.端粒酶的表达与卵巢恶性肿瘤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介绍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端粒酶和端粒酶的相关蛋白在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表达、调控作用,端粒酶及其相关蛋白的改变对卵巢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综述了端粒酶抑制剂的研究和在卵巢肿瘤治疗上的应用前景.

  • 端粒、端粒酶、端粒酶抑制剂与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兰涛;孙延庆;张玉萍

    肿瘤是人类当前面临的大顽症,它的形成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突变是肿瘤形成的重要分子基础.正常细胞在致癌因素作用下,转变为恶性细胞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形成肿瘤,哺乳动物体内有一套精细的调节机制控制着细胞的分裂次数,使细胞分裂达到一定程度后死亡.可见肿瘤细胞获得无限增殖的特性-永生性,在肿瘤的发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端粒酶抑制剂作用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后蛋白表达谱的变化

    作者:容敏华

    目的:分析不同作用机制端粒酶抑制剂分别作用于CNE2 鼻咽癌细胞株后蛋白表达谱的变化.方法:用EGCG 等八种不同的端粒酶抑制剂分别作用于CNE2 细胞,提取药物作用后细胞的总蛋白,运用基层辅助激光解析时间飞行质谱技术检测蛋白的变化,筛选共同差异蛋白.结果:CNE2 细胞经八种端粒酶抑制剂作用后,分别有14,26,27,23,31,42,26,30 个蛋白低表达;分别有22,11,18,18,7,7,13,8 个蛋白质高表达;均呈低表达的差异蛋白1 个,相对分子量为2657.14 Da,无共同高表达的差异蛋白.结论:八种端粒酶抑制剂作用后,CNE2 细胞表现出共性变化的蛋白.这些蛋白可能参与端粒酶活性的调控,可能是不同机制端粒酶抑制剂作用的共同靶点.

  • 端粒酶抑制剂与肿瘤治疗

    作者:薛晓畅;张英起

    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比较早,但是只是在近几年对它们的研究才相对重视了起来,尤其是发现了端粒酶在肿瘤中的相对特异而广泛的表达.以后,人们更是致力于发现新的特异的端粒酶抑制剂,以期能为肿瘤的治疗打开一条通路.

  • 端粒、端粒酶与消化道肿瘤

    作者:杜松涛;刘维藩

    端粒的结构、功能,端粒酶的结构、功能及在癌变中的作用使之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端粒、端粒酶及其在消化道肿瘤中的表达、端粒酶检测及端粒酶抑制剂等方面做一综述.1 端粒与端粒酶1.1 端粒端粒是位于线形染色体末端的一种保护结构,Muller和Mcclintock在30、40年代就认识到了染色体的端粒.

  • 端粒酶抑制剂与肝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明磊;朴云峰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的关系十分密切,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端粒酶的激活虽然不是引起细胞癌变的早因素,但确实是一个维持肿瘤生长的继发性因素.目前抑制端粒酶活性已成为抗癌新靶点,许多种端粒酶抑制剂已问世,现对端粒酶抑制剂及其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 端粒酶抑制剂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张景泽;杨智勇;丁鹏

    在诸多探索中,肿瘤细胞永生化的"端粒-端粒酶学说"已为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所证实.已有的研究表明,80%~90%的恶性肿瘤中均有端粒酶的活性表达,而大多数体细胞无端粒酶的活性,由此可见端粒酶的激活在细胞永生化及肿瘤的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端粒酶抑制剂的研究和开发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并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突破.本文中对近年来端粒酶的新研究进展,特别是有关端粒酶抑制剂以及在肿瘤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和分析.

  • 端粒酶抑制剂对骨肉瘤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万法青;王井;单玉兴;张海玉

    目的:研究端粒酶抑制剂齐多夫定(AZT)对体外培养骨肉瘤细胞株(HOS)细胞形态学、存活率及端粒酶活性的作用,为端粒酶抑制剂在骨肉瘤治疗上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骨肉瘤细胞株(HOS)分为AZT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加入100μL经培养液稀释的不同浓度(1、10、100及1 000 μmol·L-1)AZT及相同体积培养液,培养24、48、72 h后,光学显微镜观察HOS细胞的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TRAP-PCR-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AZT作用后HOS细胞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体积变小、皱缩,由短梭形变为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并与邻近细胞脱离.与对照组比较,AZT组HOS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AZT对HOS细胞的半数致死浓度(ⅠC50)为100 μmol·L-1.100 μmol·L-1 AZT作用HOS细胞72 h后端粒酶活性下降了55.74% (P<0.05).结论:AZT对骨肉瘤细胞株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以降低骨肉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

  • 端粒酶活性抑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红梅;张丽珊

    端粒、端粒酶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近年来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资料证实,端粒酶激活见于大多数恶性肿瘤中,是恶性肿瘤形成的早期关键事件,而在大部分正常组织中无端粒酶活性.因此,端粒酶抑制剂被认为是一类潜在的高选择性的抗肿瘤药物,抑制剂的开发研究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估计以及基因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本文阐述了有关端粒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其应用前景和可能面临的问题.

  • 端粒酶抑制剂GRN163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闫红娇;葛晓峰

    目前早期乳腺癌通过筛查和改良的综合治疗手段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大部分患者能够获得长期生存.但是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来说,乳腺癌的转移是肿瘤进展的典型特点,其中位生存期仅为2年-3年.近来研究显示端粒酶激活是导致乳腺癌发生和进展的主要原因,因此端粒酶抑制剂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倍受关注.本文就端粒酶抑制剂GRN163在协同乳腺癌综合治疗方面做以下综述.

  • 端粒酶抑制剂对舌癌细胞株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周期的作用

    作者:周峻;金岩;何勇;董绍忠

    目的:研究舌癌细胞经端粒酶抑制剂(3′-叠氮-3′-脱氧胸腺核苷,AZT)处理后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PCR-ELISA方法检测舌癌细胞系Tca8113经AZT作用前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结果:AZT可显著抑制Tca8113细胞端粒酶活性,而且这种抑制效应有浓度依赖性(经0.3、0.6、1.0、1.5 mol/L的AZT处理12小时的Tca8113端粒酶活性分别为0.69±0.03、0.61±0.08、0.53±0.11、0.50±0.02,未经AZT处理的Tca8113细胞端粒酶活性为0.76±0.06).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经AZT处理的细胞G2/M期含量显著增高(62.8%),未处理组为19.7%(P<0.05).结论:AZT可以明显抑制舌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并使肿瘤细胞停滞在G2/M期,有抗肿瘤的作用.

5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