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在胸腺内的定居

    作者:王志红;陈为民;郭坤元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并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目前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还不完全了解,对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能否迁移到免疫器官胸腺尚鲜有报道。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在衰老模型大鼠免疫器官胸腺组织内的存活情况。
      方法:以腺病毒介导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体外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大鼠尾静脉注射移植给衰老模型大鼠,于移植后第3,7,14,21天取材,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到胸腺的存活情况。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第3天,取材胸腺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移植细胞部位的组织病理变化。
      结果与结论: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第3,7天:绿色荧光蛋白荧光表达较强,细胞轮廓清晰,两者平均吸光度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移植后第14,21天:绿色荧光蛋荧光表达较弱,与第3天平均吸光度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细胞移植后第3天:胸腺组织切片光镜显示无急性排斥反应特征出现。④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血液循环迁移至受损胸腺组织,且至少能够存活1周。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与髓芯减压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作者:余莲;陈隆天;赖勤;邱永荣;黄建清;林祺;吴福春

    背景: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髓芯减压与单纯髓芯减压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是否不同,相关报道较少。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髓芯减压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04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住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移植组(n=22)和对照组(n=26),分别采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髓芯减压治疗和单纯髓芯减压治疗。
      结果与结论:与治疗前相比,移植组患者治疗后1周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补体 C3、补体C4水平明显上升,且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血肌酐、尿酸、IgM、IgG、IgA、ds-DNA水平均在正常范围。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6,12,24个月)升高,目测类比评分(12,24个月)降低,且MRI T1信号区所占股骨头体积的百分比降低。提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髓芯减压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优于单纯髓芯减压,可显著减轻患者关节疼痛,改善股骨头血液供应,明显恢复关节功能,有效防止股骨头进一步塌陷,是安全有效的保头治疗方法。

  • 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的因素分析

    作者:黄家谷;张克;田华;王小勇;蔡宏;李子剑;李锋

    背景:隐性失血是全膝关节置换后重要的并发症之一,但目前对其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的了解尚不明确。目的:分析单侧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4至9月接受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病历资料235例,男38例,女197例;年龄48-82岁,平均66岁。根据Gross的方法计算隐性失血量。分析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麻醉方式、氨甲环酸使用情况、置换后抗凝方式、假体类型、止血带使用时间、置换前凝血功能等因素对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出血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男性和女性患者的置换后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使用、未使用氨甲环酸组的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0.01);②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置换前血红蛋白水平、身高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后失血的重要因素。而隐性失血量、置换后总失血量与年龄、体质量指数、麻醉方式、置换后抗凝方式、假体类型、止血带使用时间及置换前凝血功能等无明显相关性;③结果提示,性别及氨甲环酸使用是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的影响因素,而年龄、体质量指数、麻醉方式、置换后抗凝方式、假体类型、止血带使用时间、置换前凝血功能对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影响不大。

  • 葛根素干预激素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Wnt信号途径

    作者:齐振熙;张占勇;万甜;吴敏瑞;陈汉尧

    背景:国内外学者研究证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与体内脂质代谢紊乱,尤其是大剂量激素诱导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分化有关。目前葛根素抑制激素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Wnt信号转导途径还未经证实。
      目的:观察葛根素干预激素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 Wnt 信号途径相关基因及关键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变化。
      方法:第3代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激素组、葛根素低、中、高剂量组,5组干预6 d后RT-PCR法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主要成员Wnt10b mRNA、GSK3β mRNA、β-catenin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对β-catenin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与结论:与激素组比较,葛根素各干预组Wnt10b mRNA、β-catenin mRNA及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GSK3β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提示葛根素对激素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信号通路的Wnt10b mRNA、GSK3βmRNA、β-catenin mRNA及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葛根素防治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制不仅是改善股骨头局部的微循环,同时还与其抑制激素诱导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分化有关。

  • 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致敏实验

    作者:林山;黄晓梅;芮钢;尹庆水;尤元璋

    背景:前期实验成功制备了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支架材料,并已通过实验证实其具有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必需的理化性能。目的:评价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致敏性。方法:将32只白化豚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实验组分别采用质量比为3∶1或4∶1原料制备的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支架浸提液,阳性对照组采用体积分数为5%甲醛溶液,阴性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根据《GB-T 16886.10-200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大剂量致敏试验步骤进行皮内诱导、局部诱导和激发。激发阶段去除贴附物后24,48 h豚鼠皮肤反应按Magnusson和Kligman等级进行分级。激发阶段去除贴附物后48 h后对皮肤进行活检,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光镜下观察。结果与结论:阴性对照组和质量比为3∶1或4∶1原料制备的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支架浸提液组激发阶段去除贴附物后24,48 h皮肤无致敏反应,而阳性对照组在这任一时间点均有中度以上红斑。活检皮肤光镜下实验组未见皮肤水肿,皮肤棘细胞层水肿,血管周围、弥漫的真皮和表皮单核细胞浸润,见散在少量的嗜碱性细胞。说明质量比为3∶1或4∶1原料制备的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支架在致敏方面具有生物安全性。

  • 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支架的体外降解性能

    作者:林山;黄晓梅;芮钢;尹庆水

    背景:前期实验成功制备了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支架材料,并已证实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目的:评价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体外降解性能.方法:将珊瑚羟基磷灰石与左旋-聚乳酸分别以3∶1和4∶1的质量比混合,制备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支架材料试件.将两种数字化人工骨支架材料、珊瑚羟基磷灰石及左旋-聚乳酸分别置于初始pH值为7.4的50 mL模拟体液中,在37℃恒温箱中降解16周,动态观察溶液pH值、钙及磷离子浓度,以及材料降解率、抗压强度及微观结构变化.结果与结论:降解16周时,两种数字化人工骨组的pH值维持在7.34-7.36,高于左旋-聚乳酸组(P<0.01),低于珊瑚羟基磷灰石组(P< 0.01):两种数字化人工骨组的钙离子浓度高于珊瑚羟基磷灰石组(P<0.01),磷离子浓度低于珊瑚羟基磷灰石组(P<0.01);两种数字化人工骨组的降解率低于珊瑚羟基磷灰石组(P< 0.01),高于左旋-聚乳酸组(P<0.01);抗压强度顺序:珊瑚羟基磷灰石组>3∶1数字化人工骨组>左旋-聚乳酸组>4∶1数字化人工骨组;两种数字化人工骨微孔结构增多,孔隙率升高,孔径增大,说明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支架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

  • 桂枝加葛根含药血清干预纤维环细胞的蛋白组学差异

    作者:仲卫红;李宇涛;郑其开;叶佳佳;林建平;王诗忠

    背景:研究表明纤维环破裂是颈椎病椎间盘退变的诱发因素。课题组既往研究表明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是肯定的,但有关桂枝加葛根汤干预纤维环细胞的差异蛋白组学研究尚未见报道。
      目的:从差异蛋白组学的角度,分析桂枝加葛根汤对椎间盘纤维环细胞作用的靶位蛋白或相关蛋白。
      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纤维环细胞,将传3代纤维环细胞随机分为桂枝加葛根汤组和空白组,分别加入含自制桂枝加葛根汤血清的培养液以及含生理盐水血清的培养液干预。运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标记2组样本的蛋白,二维液相色谱质谱仪(2D LC-MS/MS)鉴定蛋白并进行相对定量分析。
      结果与结论:以空白组作为对照,在桂枝加葛根组干预纤维环细胞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A、骨形态发生蛋白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聚集蛋白聚糖核心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3、白细胞介素1β蛋白表达上调;同时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Ⅰ型胶原α1链蛋白表达下调。提示桂枝加葛根汤对纤维环细胞的退变有修复作用。

  • 慢病毒介导人白细胞介素12转染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抑制CT26瘤体的生长

    作者:何杨;林晨;高琴;宋京翔;涂小煌

    背景:白细胞介素12作为具潜力的抑瘤因子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但其在结直肠癌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构建稳定表达人白细胞介素12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株(hIL-12-BMSCs),观察其对大鼠结肠癌模型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引物,PCR扩增并回收纯化后的p40和p35基因片段,行Overlap-ping PCR连接获得hIL-12的单链双亚基表达融合基因,与慢病毒包装系统共转染293T细胞,构建慢病毒过表达重组体,再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药物筛选培育出稳转株.32只裸鼠皮下注射CT26细胞悬液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4组:瘤周分别注射0.2 mL hIL-12-BMSCs(hIL-12-BMSCs组)、0.2 mL PBS溶液(PBS组)、0.2 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0.2 mL表达IL-12的慢病毒液(LV-IL-12组),统计并分析各组瘤体生长情况.结果与结论:①观察期内PBS组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肿瘤体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本身对CT26瘤体生长无明显促进或抑制作用;②注射7 d后hIL-12-BMSCs组与PBS组、PBS组与LV-IL-12组间肿瘤体积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白细胞介素12对CT26瘤体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③注射10 d后hIL-12-BMSCs组与LV-IL-12组间肿瘤体积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hIL-12-BMSCs抑制CT26生长优于LV-IL-12;④结果表明,hIL-12-BMSCs对裸鼠CT26移植瘤体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过表达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基因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迁移

    作者:陈少强;吴碧莲;王姗姗;黄海辉

    背景: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SDF-1)/CXCR4轴不仅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损伤组织迁移,而且具有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率及增殖活性等作用.目的:建立慢病毒介导的稳定过表达 SDF-1α 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在体外观察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构建过表达SDF-1α重组慢病毒载体(pNL-SDF-1α-IRES2-EGFP),并以空载体质粒pNL-IRES2-EGFP、基因沉默质粒GV-118-SDF-1α-siRNA作为实验对照,分别转染293T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建立稳定过表达SDF-1α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SDF-1α-BMSCs组、null-BMSCs组和siRNA-BMSCs组;采用RT-PCR、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 SDF-1α mRNA 和蛋白的表达水平;MTT 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SDF-1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成功构建pNL-SDF-1α-IRES2-EGFP质粒,经测序结果表明pNL-SDF-1α-IRES2-EGFP重组质粒构建成功;② 慢病毒转染48 h 后可见293T 细胞和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强烈表达 EGFP;③SDF-1α-BMSCs组高效表达SDF-1α,siRNA-BMSCs组SDF-1α表达明显被抑制;④SDF-1α-BMSCs组的细胞增殖能力增强,SDF-1α可明显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跨膜迁移.在抗SDF-1α多抗作用后各组细胞迁移指数明显下降;⑤结果可见,慢病毒载体可介导外源性基因 SDF-1α 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高效表达,并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 基于数字化设计和3D打印胫骨近端骨折内固定的关键技术

    作者:郑锋;余正希;陈宣煌;郑祖高;吴长福;吴献伟;林海滨;张国栋;陈旭

    背景:前期实验已经完成了胫骨近端骨折三维重建复位及数字钢板设计、胫骨近端接骨板标准件库的建立以及3D打印后的手术模拟。目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探讨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模型进行标准件库接骨板、螺钉在胫骨近端骨折中导航内固定置入方法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采集20例临床胫骨近端骨折患者连续薄层CT扫描的Dicom格式图像,分别导入Mimics软件予以三维重建、骨折复位。从标准件库中选择接骨板、螺钉虚拟内固定,设计带钉道的导航模块。3D打印骨骼、接骨板、导航模块,进行骨骼模型内固定手术,导航放置螺钉、接骨板,观察导航模块卡位、板钉位置情况,以术后外观、CT扫描评价效果。结果与结论:20例骨骼模型术后均行 CT 扫描重建,结合外观,显示接骨板位置、螺钉的进钉点,进钉方向、长度、直径均与Mimics软件中模拟预设的一致。导航模块和相对应的胫骨近端骨性结构贴合紧密,嵌合度良好,在应用时卡位及稳定性良好,可以很好指引接骨板放置、螺钉置入。提示:在导航模块的辅助下,胫骨近端骨折标准件库接骨板内固定置入准确率高,基于数字化设计和3D打印的标准件库接骨板数字化内固定技术有望良好实现骨科内固定物置入导航。

  • 3D打印数字化导航模块辅助股骨颈中空拉力螺钉的精准置入

    作者:陈旭;余正希;陈宣煌;张国栋;吴献伟;蔡涵华;吴长福;戴玉林

    背景:计算机辅助骨科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加精确的术前计划和手术模拟,而3D打印技术则为虚拟设计和实施中架设了一座桥梁,将设计的手术方案精确地付诸于实施.目的:研究Mimics软件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导航模块辅助股骨颈中空拉力螺钉精准置入的关键技术,并在尸体标本上验证,观察效果.方法:采用成人尸体骨盆标本10个,制作20侧股骨颈骨折模型,经连续薄层CT扫描,采集Dicom格式图像.Mimics软件三维重建、确定中空拉力螺钉置入钉道、三维测量,根据骨面解剖结构设计带钉道的导航模块并3D打印,导向螺钉置入,完成内固定手术.观察卡位、置钉情况,以CT扫描评价置钉效果.结果与结论:共制作20个导航模块,植入60枚螺钉,观察股骨头及股骨颈周围骨质,未见螺钉穿透.术后行CT扫描重建,发现螺钉与术前设计相比,进钉点,进钉方向、长度均与Mimics软件中模拟的预定理想进钉点、方向和长度一致,准确率100%.导航模块和相对应的股骨大转子骨性结构贴合紧密,嵌合度良好,在应用时卡位及稳定性良好.说明在数字化设计及3D打印导航模块的辅助下,股骨颈中空拉力螺钉能精准置入到理想位置.

  • 基于3D打印股骨远端骨折标准件库接骨板的数字化内固定

    作者:吴长福;郑祖高;陈宣煌;余正希;张国栋;陈旭;林海滨;吴献伟;高小强

    背景:CT重建骨折三维模型不能进行虚拟复位、内固定,不能制定合理的修复方案,数字化设计可以满足临床骨科医师的需要。标准件库为虚拟及现实手术选择理想的内固定物提供了可能性,而3D打印使得合理的修复方案得以在临床准确实施。目的:分析在数字化软件设计配合3D打印模块基础上进行标准件库接骨板、螺钉导航置入内固定修复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探讨其准确性、可行性及微创性。方法:①9侧成人下肢解剖标本,连续进行薄层多平面CT扫描,采集Dicom格式图像。利用Mimics三维重建软件处理数据,按AO分型,虚拟制作股骨远端骨折A1-3、B1-3、C1-3型各1例。从标准件库中选择接骨板、螺钉虚拟内固定。设计带钉道的导航模块,并通过3D打印机生产出实体模块,将导航模块在手术中进行导航放置接骨板、螺钉,观察卡位、板钉位置情况,利用X射线、CT扫描评价内固定置入效果。②将上述内固定方案临床应用于30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随访进行影像学评价及疗效评定。结果与结论:①9侧解剖标本内固定术后再次行X射线、CT扫描,三维重建结果显示接骨板位置、螺钉进钉点,进钉方向、长度、直径均与Mimics软件中模拟预设的一致。导航模块和相对应的股骨远端外侧骨性结构贴合紧密,嵌合度良好,在导航应用时卡位及稳定性良好,可以很好指引接骨板放置、螺钉置入。②临床应用30例,手术时间(104.63±26.12) min,术中出血量(121.74±11.49) mL,术后引流量(30.29±6.38) 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根据Schatzker标准评定疗效,优2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3%。修复术中应用术前选择的接骨板和螺钉规格,进钉长度、直径、位置、角度等与术前高度一致。③提示在3D打印导航模块的辅助下,股骨远端骨折标准件库接骨板内固定置入准确率高,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安全性较高、并发症少、内固定精准等优点。基于3D打印的标准件库接骨板数字化内固定技术有望良好实现骨科内固定物置入导航并普及应用。

  • 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缺氧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作者:蔡文钦;王隽苼;苏津自;江金峰;姚月娴

    背景:研究已证实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可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效果,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缺氧、无血清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Met、Bax、Bcl-2、Caspase-3表达及细胞迁移的影响。
      方法:①贴壁法体外分离、扩增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x-gal染色法检测含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感染率。②在缺氧、无血清条件下培养0,3,6,9,12 h,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测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ax、Bcl-2、Caspase-3的表达。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氧、无血清培养6 h,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测定HGF、c-Met、Bax、Bcl-2、Caspase-3的表达。④细胞迁移划痕法观察缺氧、无血清培养6h后肝细胞生长因子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①重组腺病毒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转染率与病毒感染复数具有量效关系,病毒感染复数为150时细胞的感染率达96.4%。②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ax、Bcl-2表达逐渐升高(P <0.05),缺氧6 h时Bax/Bcl-2比值、Caspase-3蛋白达到小(P<0.05)。③缺氧及无血清培养6 h后,与对照组及空载体组相比,Ad-HGF组HGF、c-Met、Bcl-2表达增高,而Bax、Caspase-3表达下降(P<0.05),对照组与空载体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Ad-HGF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缺氧培养6 h后,迁移率比对照组及空载体组高(P <0.05)。结果表明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上调缺氧、无血清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Met、Bcl-2表达,下调Bax、Caspase-3表达,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能力。

  • 肾上腺髓质素对缺氧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作者:姚月娴;王隽苼;苏津自;江金峰;蔡文钦

    背景:肾上腺髓质素基因转染能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缺血、缺氧环境下的抗凋亡能力,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目的:观察肾上腺髓质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血、缺氧时 Bax、Bcl-2和 Caspase-3等凋亡相关调节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贴壁法分离、培养、纯化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氧、无血清培养0,3,6,9,12 h后用Western blot测定Bax、Bcl-2、Caspase-3蛋白的表达以确定佳缺氧时间。采用缺氧6 h为时间点,根据缺氧、无血清培养前是否进行肾上腺髓质素预处理分为对照组(未加入肾上腺髓质素)及肾上腺髓质素不同质量浓度组(1,10,100μg/L),然后采用Western blot测定Bax、Bcl-2、Caspase-3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①无血清培养条件下缺氧0,3,6,9,12 h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ax、Bcl-2表达均增加(P <0.05),缺氧6 h时Bax/Bcl-2比值、caspase-3蛋白达到小(P <0.05)。②缺氧6 h时,与1,10μg/L肾上腺髓质素组相比,100μg/L肾上腺髓质素组表达Bax蛋白、Caspase-3蛋白低,Bax/Bcl-2比值低,而表达Bcl-2蛋白高(P <0.05)。结果表明肾上腺髓质素能降低无血清、缺氧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ax/Bcl-2比值、Caspase-3蛋白表达,该效应存在剂量依赖性。

  • 运动干预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血清相关因子及免疫能力的影响

    作者:李庆贺;汪君民

    背景:2型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视黄醇结合蛋白4是一种存在于血液中的脂肪源性因子,被认为是治疗胰岛素抵抗、内脏肥胖的重要靶点。
      目的:观察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游泳训练干预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变化。
      方法:28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运动干预组及模型安静组腹腔注射3μg/g的重组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2次/d,每次间隔12 h,共6周。给药6周后运动干预组进行6周无负重游泳训练,60 min/d。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稳态模式评估法评价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抵抗指数);TUNEL法标记大鼠胸腺凋亡细胞;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S-P一步法检测血液中CD4、CD8活性。
      结果与结论:白细胞介素6、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胰岛素抵抗指数上升,会导致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上升,而运动可以降低其水平;胸腺指数、CD4、CD4/CD8等免疫指标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反向关系。提示运动干预可有效提高胰岛素抵抗大鼠的免疫机能,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

  • 持续Wnt信号通路激活促进胚胎干细胞源造血干细胞的增殖

    作者:林芳;金静君;张韬;纪斌峰;陈泳

    背景:如何提高胚胎干细胞诱导效率、促进胚胎干细胞源造血干细胞体外增殖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目的:以外源性Wnt3a作为诱导剂,激活培养中的小鼠胚胎干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观察该通路的激活是否促进胚胎干细胞向造血祖细胞的定向分化。
      方法:用外源性wnt3a(100μg/L)持续作用ES-E14TG2a小鼠胚胎干细胞21 d,通过细胞免疫荧光及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细胞内β-catenin蛋白含量,QRT-PCR检测Wnt下游靶标基因的表达量来确定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否被激活,然后采用单层贴壁培养法诱导其向造血干细胞分化,流式细胞仪检测造血发育相关表面标志CD34+/Sca-1+,同时以QRT-PCR法检测造血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ES-E14TG2a小鼠胚胎干细胞经wnt3a(100μg/L)连续培养21 d后发现β-catenin蛋白在细胞内积累;Wnt信号通路的下游靶标基因Pitx2、Frizzled、Sox17、Oct4的表达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可见经典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有被激活;单层贴壁培养法诱导其向造血干细胞分化的过程中检测到CD34+/Sca-1+细胞含量在14 d时占总细胞量高达20.2%,而对照组的仅占11.9%。造血相关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4、FLK2及CD34的表达量均增加,而Smad5的表达则明显受到抑制。说明Wnt3a持续作用可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并促进ES-E14TG2a小鼠胚胎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的定向分化。

  • 免股骨慢性骨髓炎模型的制作

    作者:陈金水;廖肇山;林松庆;卢桥平;王本海;黄文祺;林永炀;张慧浩

    背景:建立有效稳定的慢性骨髓炎动物模型是治疗慢性骨髓炎实验研究的基础.以往慢性骨髓炎模型常常建模成功率低,模型不稳定.目的:探讨运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制备兔股骨慢性骨髓炎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兔40只,麻醉成功后在股骨大转子下2 cm剥离局部骨膜后用3.5 mm钻头的电钻,在该处钻2个纵向相连、部分重叠的骨洞,直达髓腔,孔洞用无菌骨蜡密封,实验组(20只)向髓腔内注射0.1 mL的5%鱼肝油酸钠,再向髓腔内注射0.5 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液(1×106 cfu);对照组(20只)则向髓腔内注射0.1 mL的5%鱼肝油酸钠,再向髓腔内注射0.5 mL的生理盐水.4周后观察,兔感染部位大体观察、体质量、体温、X射线放射检查、细菌培养及改良Norden骨髓炎评价动物模型的制备情况.结果与结论:实验组20只兔接种细菌1周后开始出现体温升高、食欲减退、跛行等症状,接种局部红肿;2周以后13只兔伤口局部出现渗液、流脓;4周后19只兔均有局部红肿、流脓和体温身高等症状;比对照组兔体温明显升高,体质量明显减轻;改良Norden骨髓炎评分也高于对照组;14只兔分泌物细菌培养试验阳性,结果显示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造模成功率为95%.提示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鱼肝油酸钠骨髓腔注入的方法,可稳定可靠地制备出兔股骨慢性骨髓炎动物模型,是慢性骨髓炎模型制作的可靠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