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中耳乳突炎的HRCT诊断

    作者:滕才钧;宾怀有;黎志文;韦建林

    目的:探讨慢性中耳乳突炎的HRCT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7例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HRCT检查资料.结果: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78例,CT表现为中耳区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及邻近骨质、听小骨的破坏吸收.肉芽肿型中耳乳突炎5例,CT表现为片状、条索状、网状软组织密度影,占位效应轻.单纯型中耳乳突炎74例,CT表现为中耳腔黏膜增厚而无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及骨质破坏.结论:根据中耳腔软组织影形态及骨质破坏的形态改变,大多数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可用HRCT准确诊断.

  • 斜坡区胆脂瘤显微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与应用(附13例报告)

    作者:冯大勤;肖绍文;黄玮;秦坤明;谭源福;杨雷霆;张超元

    我们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结合适当手术入路治疗斜坡区胆脂瘤13例,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均为1999年6月至2004年6月我院收治的斜坡区胆脂瘤患者,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6~48岁,平均29.8岁.病程3个月至6年.

  • 显微外科治疗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11例

    作者:唐景峰;杜贻庆;莫万彬;阳永东;王文波;周晓坤

    颅内表皮样囊肿也称胆脂瘤或珍珠瘤,好发于桥小脑角区和鞍区,其来源于颅内残余的上皮母细胞,易沿蛛网膜下腔及脑池延伸.1997年9月至2003年5月,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我院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11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 中耳胆脂瘤组织中碳酸酐酶的免疫组化研究

    作者:王辉兵;朱娟;徐志文;唐安洲

    目的:探讨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CA)在中耳胆脂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中耳胆脂瘤骨质破坏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染色法检测54例(57耳)中耳胆脂瘤和22例正常外耳道皮肤中CA的表达.结果:CA在中耳胆脂瘤上皮和正常外耳道皮肤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8.25%和63.64%,中耳胆脂瘤组织CA的表达较正常外耳道皮肤高(P<0.05).CA在胆脂瘤上皮各层细胞均有阳性表达,角化物为阴性表达.正常外耳道皮肤CA主要分布在棘细胞层和颗粒层,基底细胞层和角质层表达较弱.广泛性胆脂瘤和局限性胆脂瘤C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在中耳胆脂瘤组织中的表达增强,可能与胆脂瘤破坏骨质的脱矿物质阶段有关.

  • 磷酸化蛋白酪氨酸激酶在胆脂瘤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徐志文;孙文忠;唐安洲;苏纪平

    目的:从蛋白酪氨酸激酶(PTKs)信号传递系统的角度来探讨胆脂瘤上皮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观察30例胆脂瘤上皮及19例胆脂瘤患者外耳道皮肤中磷酸化PTKs的表达,并结合炎症浸润、骨质破坏程度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磷酸化PTKs呈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胞膜显色,与皮肤相比,胆脂瘤上皮细胞磷酸化PTKs的表达显著增强,且在不同的上皮及同一上皮的不同部位其表达具有不均一性,在重度炎症细胞浸润的上皮细胞磷酸化PTKs表达趋向于增强;不同的骨质破坏程度PTKs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胆脂瘤上皮细胞具有过度增殖能力,同时也存在抑制细胞增殖的机制;局部炎症可增强胆脂瘤上皮细胞增殖能力.

  • 中耳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

    作者:苏丹柯;谢东;刘剑仑;黄臣养;徐志文;梁漱溟

    目的:探讨中耳不同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问题.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中耳良性及恶性占位性病变患者的CT图像资料进行分析,分别总结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①胆脂瘤:肿物多为单发、中心多位于上鼓室或鼓窦入口区,常破坏鼓室盾板,骨破坏区边缘多清晰硬化,常见听小骨受压移位表现.②炎性肉芽肿:肿物呈多发结节状或斑片状,病灶常相连并紧贴鼓室或鼓窦壁附壁分布伴边缘清楚的骨破坏.③中耳癌:肿物及骨破坏区形态极不规则、边缘模糊不清,可累及中耳结构以外的骨结构;骨破坏区达乳突或岩骨边缘者,CT横断层面示乳突或岩骨边缘骨壁呈"多点中断”表现.结论:听小骨移位及鼓室盾板骨破坏为诊断胆脂瘤可靠和重要的依据;骨破坏区边缘模糊、乳突或岩骨边缘骨壁呈"多点中断”表现为中耳癌的特征性CT征象.

  • 乳突腔充填术及耳甲腔成形术对乳突根治术效果的影响

    作者:覃冠锻;金淑华

    目的探讨乳突腔充填术及耳甲腔成形术对乳突根治术的效果.方法对49例行乳突腔充填术及耳甲腔成形术(成形组)及37例未做乳突腔充填术及耳甲腔成形术(对照组)的患者,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术后3个月和半年,乳突腔明显缩小或消失率、干耳率、术腔上皮化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随访1~5年,对照组复发再手术5耳(13.5%),成形组复发再手术1耳(2.4%).结论乳突腔充填术及耳甲腔成形术可缩小乳突腔,促进乳突腔的通气引流及上皮化,提高乳突根治术的效果.

  • 耳屏软骨环-软骨膜在乳突病变切除加Ⅰ期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雄光;周庆;姚立平;彭定军

    目的 探讨用耳屏软骨环-软骨膜在胆脂瘤中耳炎行乳突病变切除加Ⅰ期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及其治疗的远期效果.方法 用耳屏软骨环-软骨膜对150例胆脂瘤中耳炎患者行乳突病变切除加Ⅰ期鼓室成形术,并于术后20 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3年进行追踪观察.结果 术后20 d时,Ⅰ期愈合138例,鼓膜前下方出现裂隙12例,经搔刮贴补后8例愈合,4例迁延不愈,Ⅰ期愈合率97.33%(146/150);追踪观察3年,3例因外伤而穿孔,4例中央性穿孔,8例前下方周边愈合不良有裂隙,经搔刮贴补后均未能愈合,远期愈合率为90.0%(135/150).听力情况:术前气导为(46.66±8.25)dB HL,骨气导差为(26.05±8.15)dB HL;术后1个月听力较术前显著提高,术后3个月较术后1个月显著提高(P<0.01);但术后6个月,1、3年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耳屏软骨环-软骨膜行乳突病变切除加Ⅰ期鼓室成形术,取材方便,手术操作便利;术后具有抗感染性强,防止鼓膜回缩粘连的优点,保持了听力的稳定、持久,是理想的移植材料.

  • 少年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临床手术效果分析

    作者:覃继新

    目的探讨少年儿童中耳胆脂瘤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将32例患儿的临床表现、体征及手术发现、愈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愈后良好,多数患儿听力保存,部分患儿听力提高.结论青少年胆脂瘤型中耳炎具有发展快、侵蚀性强、破坏范围大和易复发的特点;为青少年胆脂瘤型中耳炎施术,应考虑青少年胆脂瘤的特点,视患者的病变情况和病灶范围确定术式.对于病变范围小,炎症轻者可行Ⅰ期鼓室成型术.

  • 44例中耳胆脂瘤双侧乳突的气化状况分析

    作者:翁国庆;彭娟;李蓓;刘安华;谢寒冰;许杰英

    目的探讨乳突气化不良与中耳胆脂瘤发病的关系.方法对44例中耳胆脂瘤患者和56名无耳疾体检者都作颞骨CT扫描,观察双侧乳突气化程度.结果全部病耳乳突气化不良,其对侧乳突气化不良占52.3%;对照组乳突气化型占83.9%,气化不良型为16.1%.44例患侧气化都受到抑制,对侧乳突气化亦明显受到影响.结论中耳胆脂瘤群体发生乳突气化不良的机会较多.

    关键词: 胆脂瘤 中耳 乳突 气化
  • 胆脂瘤型中耳炎Ⅰ期鼓室成形术48例疗效分析

    作者:何宁;朱习平;梁建平

    目的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Ⅰ期鼓室成形术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90年至2003年间住院治疗的48例(耳)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行Ⅰ期鼓室成形术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13年,全部病例均达到干耳,无胆脂瘤复发.语言频率听力提高≥30dB者4耳,20~29dB者10耳,10~19 dB者29耳,<10 dB者5耳,无听力下降者.结论胆脂瘤型中耳炎Ⅰ期鼓室成形术在获得干耳的同时可提高听觉功能,适应证及术式的选择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前提,咽鼓管功能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 胆脂瘤性中耳炎复发的手术治疗

    作者:谢容兰;韦茂木;甘兆泉

    目的:探讨胆脂瘤复发和残留的因素,以及乳突再次手术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胆脂瘤性中耳炎术后复发或病变残留乳突再次手术的临床随访资料.结果:再次手术是安全的,干耳率92.6%,听力改善6耳,听力下降5耳,无变化16耳.结论:胆脂瘤性中耳炎术后复发或病变残留好是尽早再次手术.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彻底仔细地清除病灶,可以达到干耳及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 胆脂瘤型中耳炎术前术后护理

    作者:崔彩萍

    胆脂瘤型中耳炎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一种.多为急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时的治疗所致的长期或反复发作的耳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是中耳粘膜、骨膜及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其骨质破坏后可引起颅内外一系列并发症.

  • 胆脂瘤型中耳炎细菌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米热姑丽·肉孜;皮力东·库亚西;石磊;廖洪利

    目的 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用TSB-0.25%Glu、TSB-2%Alc、TSB-4%NaCl佳培养基浓度,96孔板半定量生物膜,K-B琼脂扩散法进行抗菌药敏试验.结果 产铜绿假单孢菌生物膜阳性株为第一位,其次为金葡菌,血浆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也有一定比例;产生物膜的葡萄球菌对头孢他啶较为敏感,假单孢/变形杆菌对喹诺酮类、三代头孢和泰能敏感.结论 对细菌生物膜检测和耐药性分析,可避免临床抗菌药物的滥用.

  • 外耳道成形术治疗外耳道胆脂瘤探讨

    作者:杨开炎

    外耳道胆脂瘤(EACC)是由各种原因引发的外耳道脱屑、胆固醇结晶堆积和上皮团块包裹所致的慢性炎性疾病,病变不只局限于外耳道,还可侵袭鼓室或乳突骨质,引发多种并发症[1].目前国内多根据Holt分期方法将EACC分为3期:外耳道骨部局限性小凹,无或轻度扩大,鼓膜无破坏的为一期;外耳道局部囊袋形成,明显扩大,骨质破坏严重的为二期;侵及乳突、上鼓室等为三期[2].但治疗方法选择无定论,研究探讨外耳道成形术在外耳道胆脂瘤中治疗的适应证,对提高患者愈后的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对本院收治的25例EACC病例资料进行临床分析.

  • 外耳道胆脂瘤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覃继新;班春隆;耿琳

    外耳道胆脂瘤(EACC)常易误诊,应予以重视.为探讨EACC的临床特征,提高其诊治水平,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年6月~2005年6月诊治17例19耳外耳道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现将治疗结果及体会报告如下.

  • 鼓室成形术32例分析

    作者:覃启才;覃文格;谭惠欢

    目的探讨治疗胆脂瘤性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根据32例患者病变具体情况,采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21例,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11例,术后加强定期复查清理术腔.结果 出院后1个月鼓膜愈合率93.7%,所有病例术后2个月均为干耳.结论 胆脂瘤性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应根据病变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原则和手术方法,彻底清除病变和定期复查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后鼓室切开术临床应用274例

    作者:张辉;雷汉飞

    目的分析后鼓室切开术274例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完整的274例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29例,单道电子耳蜗植入126例,分泌性中耳炎14例,面神经减压术5例。结果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后听力提高>10 dB者102例;电子耳蜗植入位置正常,获背景声120例;分泌性中耳炎听力提高>10 dB者11例;面神经减压术5例,面神经功能全部恢复。274例中手术后发生鼓膜内陷袋32例;11例手术证实胆脂瘤形成。结论经后鼓室切开进行面神经手术,单导电子耳蜗植入术,有利于保存中耳功能,不损坏鼓膜和外耳道后壁;实行乳突切除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可靠;但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手术适应证应掌握适当。

  • 基质金属蛋白酶-2,9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傅莉萍;卢义生;吴海涛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2,9在中耳继发性胆脂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MMP-2和MMP-9在中耳胆脂瘤和外耳道皮肤中的表达.结果 34例中耳胆脂瘤MMP-2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3%和91.2%,明显高于外耳道正常皮肤的50.0%和40.0%(P<0.05和P<0.01).胆脂瘤上皮染色强,多为中等至强阳性表达,胆脂瘤上皮组织各层细胞均有表达,基底膜染色强.结论 MMP-2及MMP-9与胆脂瘤骨质破坏特性有关.

  • 耳内镜下诊治外耳道胆脂瘤85例临床分析

    作者:罗许勇;张金平;熊奇斌;叶雪萌;陈志喜

    目的:分析耳内镜下诊断及治疗外耳道胆脂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7月至2013年3月采用耳内镜直视下诊治85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其中Ⅰ、Ⅱ期病例80例,Ⅲ期病例5例,并分析其手术技巧。结果所有病例均在耳内镜下完全清除病变,80例1次清除,5例分两次清除。术后定期复查耳内镜,7例术腔出现耵聍及胆脂瘤皮阻塞,予以清除后无复发。随访6个月至5年,未见胆脂瘤复发。结论耳内镜可明确诊断外耳道胆脂瘤,直视下行外耳道胆脂瘤手术,配合术后定期耳内镜复查,可完全清除病变组织。术野清楚,可避免做耳部切口,且能观察病变与外耳道及中耳结构的关系,大程度地保护外耳、中耳结构,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804 条记录 36/41 页 « 12...33343536373839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