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颞骨骨折致外耳道闭锁并发外耳道乳突胆脂瘤及脑脊液耳漏误诊1例

    作者:邓晓奕

    患者,女,11岁.因右耳渐进性闷塞感6+月,加重伴听力减退2+月,于1998年7月9日入院.体检: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晰,表情略淡漠,语言清晰,体质偏瘦,面色略苍白,心肺正常.专科检查:右外耳道峡部有粉红色新生物完全阻塞耳道,并与耳道前壁相连,表面光滑,触痛,局麻下用探针触之质硬,不易出血,探不清根部,左耳正常.电测听示右耳骨导基本正常,气导损失45dB以上.

  • 中耳胆脂瘤开放式改良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的治疗

    作者:王进;何跃;丽丽

    目的:总结中耳胆脂瘤开放式改良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66例中耳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6耳,女30耳,年龄9~54岁,均行开放式改良乳突根治术,以术耳干耳时间为标志,对术腔的转归预后进行随访。结果54耳术后1个月内干耳,术腔上皮化。余12耳术腔反复长肉芽、流脓,经刮除肉芽、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反复灌洗术腔、氯霉素地塞米松纱条换药,2个月内干耳,术腔上皮化。此12例患者年龄在16~33岁,而其余54例极少数位于该年龄段。结论开放式改良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主要发生于青年中耳胆脂瘤患者,其实质为肉芽生长型,肉芽刮除及预防对干耳很重要。

  • 地塞米松和氯霉素粉对乳突根治术后中耳干耳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昕蓉

    随着设备及手术技术的进步,中耳胆脂瘤病变的外科治疗不仅是彻底清除病灶,而是致力于中耳结构的重建及传声功能的恢复,但部分病例仍是乳突根治术的适应症[1].这部分病例因中耳病变较严重,术后干耳时间可能较长,甚至不干耳.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对中耳术后不干耳的原因做出了探讨,并为此作出了有意义的尝试[2].2007-2008年,在彻底清除50例中耳病灶的同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其中25例在中耳术后换药的同时术腔喷地氯粉(地塞米松+氯霉素粉,按照1∶3的比例研成粉末后,放于喷枪中待用),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 Fas在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叶惠平;陈乾美;蒋科慧;范陆;林尚泽

    目的: 探讨Fas在中耳继发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及其在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查32例胆脂瘤上皮和11例正常外耳道皮肤中的Fa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Fas阳性细胞主要在29例胆脂瘤上皮的颗粒层和角质层中,阳性细胞率为(21.0±13.8)%,在3例胆脂瘤上皮和11例外耳道皮肤中为阴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Fas在胆脂瘤上皮表达增高,与胆脂瘤中角化物的堆积有关.

    关键词: 胆脂瘤 中耳 Fas 角化物
  • p53蛋白在中耳乳突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蒋科会;叶惠平;陈乾美;林尚泽

    目的:探讨p53蛋白在中耳继发性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分析其在胆脂瘤上皮增生调节中的可能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染色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法,检测32例胆脂瘤上皮和9例胆脂瘤患者外耳道皮肤中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53蛋白表达在胆脂瘤上皮的全层,以基底层和棘层为多,p53蛋白在外耳道皮肤仅有1例微弱表达,两种组织p53阳性表达的平均灰度值(-x±s,下同)分别为138.141 1±10.738 8和145.954 3±9.377 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53在胆脂瘤上皮的高表达有可能是导致胆脂瘤上皮细胞具有较强增殖能力的原因之一.

  • 37例胆脂瘤型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护理

    作者:杨光菊

    胆脂瘤型中耳炎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的一种类型,常侵蚀乳突周围骨质而引起颅内颅外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需行乳突根治术,清除病变,以利引流,预防并发症的产生.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笔者对37例胆脂瘤型中耳炎病人行乳突根治术护理,具体做法如下.

  • 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外科治疗

    作者:李江民;万明;蔡兴风

    胆脂瘤型中耳炎所沿用的外科治疗技术基本可归纳为开放式和闭合式.其代表手术为乳突根治术(包括改良根治术)和联合径路鼓室成型术.为此,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996~2000年住院的14例〈14耳〉(同期行乳突手术的共73例)14a以下儿童病例的手术情况、近期效果及6mo以上随访结果,现报道如下.

  • 耳甲腔成形术在经耳内切口人路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中的疗效评估

    作者:饶立;张田

    乳突根治术是根除乳突、鼓窦和鼓室内炎性病变,形成一与外耳道相通的覆盖上皮的空腔手术.手术的目的是彻底清除乳突、鼓窦、鼓室和咽鼓管鼓室口的炎性病变组织,获得干耳,防止颅内外并发症[1].完璧式乳突根治术符合外耳和中耳的解剖及生理特性,但术后胆脂瘤复发率高[2],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虽然达到了大术腔的目的,但是由于外耳道口狭窄,乳突腔与外界气体交换困难,不但不便于术后术腔观察和换药,还不便于术腔引流[3],鉴于此,我们对115例于我科接受开放式乳突根治术的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进行疗效观察评估,其中60例同时接受了我们自主改进的耳甲腔成形术,结果如下.

  • P27蛋白在中耳乳突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蒋科会;叶惠平;陈乾美

    目的探讨P27蛋白在中耳继发性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分析其在胆脂瘤上皮增生调节中的可能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染色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法,检测32例胆脂瘤上皮和9例胆脂瘤患者外耳道皮肤中P2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27表达在胆脂瘤上皮及外耳道皮肤的棘层及颗粒层的细胞核,两种组织P27阳性表达的平均灰度值(±s,下同)分别为(159.698 3±6.991)和(153.138 6±4.702 2),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P27胆脂瘤上皮的低表达有可能是胆脂瘤上皮细胞高度增殖的原因之一.

  • 鼓室导抗图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幼勤;李斐;薛晓红;杨崇玲;高白云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耳科常见病,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儿童发病率较高.如能在疾病早期及时诊治,则恢复较好;若延误治疗,则可造成中耳粘连、硬化或胆脂瘤,影响患者听力.鉴于声导抗对SOM的诊断准确性较高,本文将鼓室导抗图在SOM的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患者的表现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颅内高密度上皮样囊肿

    作者:韩志平;杨珺

    颅内高密度上皮样囊肿实属罕见,容易误诊.笔者总结了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高密度上皮样囊肿的CT表现,并分析了高密度的形成原因,强调了颅内高密度上皮样囊肿与其他高密度病变的鉴别.

  • MSCT在胆脂瘤型中耳炎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林霞;周炜

    目的:分析胆脂瘤型中耳炎的MSCT表现,提高对胆脂瘤型中耳炎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西门子64层全身CT机,回顾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脂瘤型中耳炎病人的MSCT表现.结果:胆脂瘤型中耳炎MSCT表现有:鼓室、鼓窦、乳突内软组织密度影,听骨移位和破坏;盾板骨及鼓室外侧破坏、乙状窦壁、鼓室盖、半规管和面神经管等的破坏;乳突硬化和骨质破坏.结论:MSCT能很好地显示颞骨细微解剖结构,对胆脂瘤型中耳炎的诊断和指导手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关键词: 胆脂瘤 中耳炎 MSCT
  • 胆脂瘤型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37例手术治疗分析

    作者:韦福依

    目的: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999年1月~2009年1月胆脂瘤型中耳炎合并迷路瘘管37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均行高分辨率颞骨CT扫描.37例均采用乳突根治术.结果:除2耳未能清除胆脂瘤基质,其余35耳完整清除病灶并一期修复瘘管,患者于术后14天内眩晕缓解.术后纯音测听骨导平均阈值,19耳与术前相同,10耳较术前下降20dB以上,8耳未作术后纯音测听.37例患者随访5个月至4年,平均随访1.3年,未见复发.结论:瘘管实验和高分辨率CT有助于胆脂瘤型中耳炎合并迷路瘘管正确诊断;要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可彻底清除病灶或二期手术.

  • 耳胆脂瘤合并真菌感染1例

    作者:李少平;吴泓

    1 病例 患者,女49岁。8岁始因耳疼于儿童医院就诊,发现大量耳耵聍堆积,处理耳耵聍后疼痛消失,此后每年均需前往医院处理耳耵聍。1984年经反复检查确诊为胆脂瘤。1998年秋右耳疼痛加重,有脓液流出。查体: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血尿便常规正常,听力正常,右耳有脓液溢出,CT扫描提示外耳道上方有肉芽肿形成。脓液多次培养,有曲霉生长。诊断:胆脂瘤合并真……

  • 耳源性颞颈部少见脓肿2例报道

    作者:江超武;纳玉萍;郭敏;温巾雅;刘奔;王锦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其危险类型如未及时行有效治疗可产生各种颅内外并发症,其中胆脂瘤型中耳炎颅外并发症为常见.面神经麻痹、耳后脓肿及瘘管、迷路炎等并发症临床上比较多见,治疗也较简单.然而,贝佐尔德脓肿、颈深部脓肿、颞部脓肿及腮腺脓肿等并发症临床上少见,治疗也较复杂.由于其发病率低,很多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在治疗上常常因手术不彻底残留病灶导致治疗失败或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本文回顾2例颈深部脓肿、颞部脓肿患者的发病及诊治过程,并分析近年来国际国内颞部脓肿及颈深部脓肿的相关资料,探讨耳源性复杂颞颈部少见脓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 乳突根治术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分析

    作者:曹现宝;付雅娜;张冰;薛希均

    乳突根治术是治疗中耳乳突病变的常规手术,面神经鼓室段及乳突段总长约27 mm,恰位于术区内,手术可能导致面神经的损害.近年来由于耳神经外科的发展及面神经监测仪的应用,术中即发性面神经麻痹大大减少,但术后迟发性面瘫却时常有报道,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自1997年至2011年共发生乳突根治术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6例,现报告如下.

  • P16在成人中耳胆脂瘤及中耳癌中的表达

    作者:李书聆;展鸿谋;张帆

    目的 探讨P16在成人中耳胆脂瘤上皮及中耳癌中的表达情况、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方法检测P16在30例成人中耳胆脂瘤上皮中及15例中耳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其阳性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P16在成人中耳胆脂瘤上皮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与外耳道正常皮肤相比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6在成人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与侵袭能力之间无显关性(rs=-0.031,P=0.910).P16在成人中耳胆脂瘤中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上皮全层,以基底层和棘层为著,呈高度表达;而在对照组中阳性细胞仅在基底层表达,呈弱表达.P16在中耳癌中的阳性表达为50%,与外耳道正常上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胆脂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6在中耳癌中的阳性细胞与胆脂瘤患者外耳道正常皮肤对照组相比染色呈强阳性,密度高.结论 在成人中耳胆脂瘤及中耳癌中P16表达明显增高,说明P16的表达异常,使细胞无限增殖,P16在其中可能起到一个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胆脂瘤 中耳癌 p16
  • 昆明山海棠治疗耳胆脂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汤勇;展鸿谋;卿晨;张林;金树珍;杨一兵

    目的 应用昆明山海棠对耳胆脂瘤动物模型治疗后,进行TGF-β1、C-FOS在耳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的研究,探讨昆明山海棠在局部治疗耳胆脂瘤方面的价值及应用原理.方法 制作耳胆脂瘤动物模型,以氯霉素、昆明山海棠、生理盐水制剂,进行局部对照治疗,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TGF-β1、C-FOS分别在以上3组动物模型胆脂瘤上皮中、17例对照健康耳中的表达,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其阳性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应用昆明山海棠、氯霉素局部治疗后的动物模型,其耳胆脂瘤C-FOS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外耳道上皮组织(F=7.293,P<0.05),而仅有昆明山海棠制剂使其TGF-β1表达增强(F=5.789,P<0.05),同时也发现生理盐水对TGF-β1、C-FOS的表达无影响.结论 即刻早期基因C-FOS在胆脂瘤中表达显著增强,并与胆脂瘤侵袭能力的高低相关.而TGF-β1名为生长抑制多态因子,当在胆脂瘤中高表达使其抑制细胞生长,使胆脂瘤的高增殖处于可控制状态.提示应用昆明山海棠制剂通过细胞因子作用于耳胆脂瘤动物模型,可达到治疗胆脂瘤的目的.

  • 感冒、鼻炎迁延不愈当心胆脂瘤型中耳炎

    作者:陈仁杰

    前不久,耳鼻咽喉科收治了一例因胆脂瘤导致脑膜炎的小患者,患者只有12岁,因左耳朵大量流脓,剧烈头痛,发烧39℃,被父母送到五官科就诊,医生为其检查后确诊为化脓性巾耳炎、巨大胆脂瘤,并且已发生严重并发症,如不及时手术,生命难保.通过手术,为其清除了一个鹌鹑蛋大小的胆脂瘤,如此巨大的胆脂瘤在临床异常罕见.

  • 外耳道病变的HRCT诊断分析

    作者:戴畅;史磊;张磊;钟小红;孙明群

    目的:探讨外耳道病变的HRCT征象及其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36例患者的38耳HR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38耳外耳道病变中,外耳道胆脂瘤11耳,胆脂瘤伴肉芽肿16耳,外耳道肉芽肿6耳,外耳道骨疣及耵聍各2耳,毛细血管型血管瘤1耳.其中37耳HRCT外耳道内均见局限性片状、条块状或弥漫填充的软组织密度影,28耳合并外耳道骨壁破坏,合并中耳胆脂瘤5耳,中耳胆脂瘤伴肉芽肿14耳,中耳肉芽肿2例;鼓膜增厚内移8耳.结论:HRCT在外耳道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对病变的评估更为全面,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804 条记录 38/41 页 « 12...33343536373839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