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主髂动脉闭塞病变(TASC D级)腔内治疗的治疗效果评价

    作者:王成刚;沈世凯;吴丹明

    目的:探讨主髂动脉闭塞病变(TASC D型)腔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15年6月51例成功接受腔内治疗的主髂动脉闭塞症患者资料,男性35例,女性16例,年龄为51~85岁,平均年龄为(61±11)岁。术前评估均适宜选用血管腔内治疗。手术经股动脉或肱动脉入路,针对病变段血管进行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等腔内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闭塞段血管长度为4.8~20.6 cm,平均为(13.8±2.2)cm,未能开通闭塞段2例,手术即刻开通率为96.6%。48例(94.1%)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术后平均踝肱指数为(0.82±0.22),明显高于术前(0.35±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6~6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2.6±10.4)个月。术后1年、3年、5年的原发通畅率分别为88.4%、83.6%、70.2%,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6.1%、96.1%、82.4%。结论对于主髂动脉闭塞病变(TASC D型),以腔内治疗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 腔内介入治疗在糖尿病足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俊文;庄舜玖;张婉;李黎;戚韶红;崔佳森;周欣峰;赵雲;祁宁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腔内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于华东医院血管外科行下肢动脉腔内治疗的42例糖尿病足患者,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cutaneous transtuminl angioplasty,PTA)及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1月后比较踝肱指数(ABI)和间歇性跛行、下肢疼痛麻木感、坏疽溃烂的改善程度。结果腔内介入治疗后ABI改善程度有统计学意义,间歇性跛行、下肢疼痛麻木感、坏疽溃烂明显改善。结论 PTA及支架置入手术治疗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安全有效的腔内治疗方法。

  • 腔内治疗孤立性髂内动脉瘤21例

    作者:胡双龙;赵杰;朱月琳;张业鹏;乔彤;周敏;刘长建;李晓强

    目的 探讨孤立性髂内动脉瘤(IIIAA)患者行腔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7年7月本科收治的21例行腔内治疗IIIA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76.7±13.5)min,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9±1.2)d,平均随访时间(24.3±6.7)个月,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除2例患者出现轻微臀肌跛行外,其余患者未有不适.结论腔内治疗术对IIIAA患者治疗效果好,且相对于开放手术而言,其创伤小、恢复快,对患者的身体条件要求较低.

  • 食管带膜支架治疗恶性食管狭窄

    作者:叶和勤

    食道带膜支架治疗食管癌、贲门癌晚期、食管癌术后、食管癌放疗后因癌性狭窄、食管气管瘘、瘢痕和(或)复发狭窄等疾病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1].患者常因吞咽困难、不能进食,后因恶液质后死亡.2009年12月~2012年11月在X线电视透视下放置食管带膜镍钛合金支架治疗恶性食管狭窄患者16例,共置入支架17个,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

    关键词: 食道狭窄 支架 疗效
  • 话说吸烟与戒烟

    作者:肖丹;周爽

    王大爷今年65岁,咳痰喘10多年了,5年前又因为冠心病被植入了3个支架.平常止咳平喘药、化痰药、阿司匹林没少吃,可是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觉得比之前还严重了.稍稍活动—下,就觉得气喘不上来,必须休息一会儿,吸几口烟才能缓过来.王大爷的家人天天唠叨他“总在我们面前抽烟,天天被烟味呛着”,可王大爷总说“活了一把年纪就这么一个爱好”,王大爷的家人也拿他没办法.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内动脉、椎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治疗后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杨丽;范瑞龙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评估颈内动脉、椎动脉重度狭窄病变经支架治疗后的有效性以及再狭窄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5月我院接受支架成形术治疗的98例颈、椎动脉重度狭窄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患均于手术前后进行CDU+TCCD检查,观察其病变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以及术后3、6、12、24个月的支架通畅率,并分析支架治疗术后影响病灶再狭窄的因素.结果:(1)术前、术后1周,98例患者的各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均有显著的差异(P<0.05);②随访发现,术后3、6、12、24个月支架累及通畅率分别为95.92%、93.10%,90.67%,89.39%;(3)经C O X回归分析发现,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是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支架治疗颈、椎动脉重度狭窄的近远期效果均较好.与此同时,支架治疗术后定期应用CDU+TCCD检测病变处可有效评估疗效,及时发现血管再狭窄,以便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 超声引导在输尿管支架管植入术中的应用

    作者:梁秀军;寥永新;韩天亮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尿道留置输尿管支架管(D-J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超声引导下经尿道留置输尿管支架管(D-J管)治疗的泌尿系结石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我院往期采用传统的膀胱镜检查操作程序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焦虑情况、置管时间、费用、疼痛情况,置管1周后肉眼血尿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操作时间和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操作过程中均无漏尿的情况发生.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肉眼血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经尿道留置输尿管支架管(D-J管),患者痛苦小,治疗费用低,安全易操作,值得在临床推广.

  •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张蕾

    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方法有3种,即单纯药物治疗、手术搭桥、冠状动脉成形及支架置入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为一种创伤小、安全性强的介入手术,已成为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冠脉急性闭塞和减少PTCA后再狭窄的有效方法.但是它会引起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术后的并发症.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及观察

    作者:薄利雪;王玉娟

    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有效的方法之一.随着近年来采用介入治疗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多,给临床护理带来了大量的新的问题.为提高护理质量,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现将192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92例,男127例,女65例;年龄31 ~78岁,平均56岁;其中植入单个支架144例,植入2个支架43例,植入3个支架的5例.

  • 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杨敏灵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采用神经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采用脑血管支架置入介入治疗脑血管病患者51例,回顾分析围手术期护理资料.结果:51例患者术中发生过度灌注1例,术后出现皮下血肿1例,51例患者均住院7~12天痊愈出院,治疗成功率100%.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8.2±3.4个月,无1例新发脑梗死或一过性脑缺血.结论:充分的围手术期护理是预防并降低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 脑血管病 介入 支架
  • 食管支架置入术前胸部CT检查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涛;焦立新

    目的:食管支架置入术前胸部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结果:食道中段5例,下段3例,合并气管食管瘘1例,双肺转移2例,纵隔淋巴结转移6例.长度3cm以下3例,3~5cm 2例,5cm以上2例,食管壁增厚超过2cm 2例.结论:胸部螺旋CT检查为食管支架置入术前制定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对支架准确置入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食管 支架 胸CT
  •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疗效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会斌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1例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结果: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相应室壁DTI测值比较:治疗组VS、DS>未治疗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IVST%、EF%、E/A,△DT测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TI技术能够反映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灌注心肌的运动变化,可成为一项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疗效的新方法.

  • PCI术后卡维地洛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作者:岳红;魏文海

    病历资料患者,女,72岁.主因反复发作胸骨后烧灼感2个月余,加重半个月入院,入院时ECG示:V1~V5导联T波双向.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入院后化验心肌酶不超过正常2倍,予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钠、普伐他汀及卡维地洛等药物抗血小板、抗心肌缺血治疗,其中卡维地洛用量10mg,1次/日,3天后症状逐渐控制,进一步行CAG检查示:LAD近段95%狭窄,中远段狭窄50%,D1近段90%狭窄;LCX细小,中段70%狭窄;RCA近段90%狭窄.因LAD、D1病变为分叉病变,遂应用Crush技术分别于D1和LAD近段病变处各置入一枚支架.右冠脉病变准备择期处理.

  •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实验室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杨玉峰;张殿印;侯玉芹

    目的 评价实验室检查发现与症状性椎基底动脉(VBA)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36例症状性VBA狭窄并且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实验室资料,以经颅多普勒(TCD)、彩色多普勒超声(CD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支架置入术后的再狭窄率.选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g)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10项观察指标,监测术前以及术后上述指标水平,分析上述各种因素与再狭窄的相关性.结果 36例患者有40处狭窄,置入支架40枚,平均随访时间为(16.5±15.4)个月(3个月~3年),TCD、CDI随访30例,DSA随访6例,8例(8/36,22.2%)出现>50%的再狭窄.支架术前上述指标在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中无明显差别(P>0.05);支架术后3~12个月复查时再狭窄的8例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Hcy及UA水平高于无再狭窄的28例患者,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血浆hs-CRP、IL-6、TNF-α、Hcy及UA水平增高可能是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 电子支气管镜引导下放置支架治疗恶性气管狭窄18例治疗体会

    作者:贾坤林

    气管及支气管支架置入治疗气道狭窄逐渐突显出其优越性,特别是针对于不宜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中晚期气道及食道恶性肿瘤患者,在电子支气管镜引导下放置支架能迅速缓解气道狭窄改善通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寿命,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机.

    关键词: 电子支气管镜 支架
  • 双源CT在冠脉支架术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新堂;田民;孙桂芳;刘斌;王晋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双源CT对冠脉支架置入术后随访评估价值,从而探索一种无创且准确的随访评估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冠脉支架术后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在1周内行冠脉CTA及冠状造影检查,对支架段冠脉平均内径行冠脉CTA-CAG观察狭窄程度进行对照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本组研究共 30例患者,所有患者在无特殊准备的情况下均能得到符合诊断标准的图像,无一例检查失败;所有CAG检查均能顺利完成,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2种检查测量结果相近,近端、中段及远端支架植入段内径均接近,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狭窄程度结果较为接近,冠脉CTA狭窄阳性率稍高,但通过卡方检验,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双源CT大大提升了冠脉CTA的准确性和适应性,能准确、无创的反应支架置入段管腔通畅程度,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支架术后护理体会

    作者:时昆;吴丹红;吴丽英;席晶;杨权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行支架术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 对104例冠脉动多支病变患者行支架术治疗,术后进行周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包括经桡动脉途径及经股动脉途径,有针对性地进行周密护理.讨论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采取积极主动的护理措施可预防或减轻术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增强患者舒适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 支架相关卫生技术评估研究是否对中国卫生政策有影响:基于文献研究的结果

    作者:茅艺伟;陈英耀;刘文彬;唐檬;庞伟明;施李正;董恒进

    目的:了解国内外与支架相关的技术评估研究,初步探索研究结论与我国卫生政策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文献复习法,在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检索文献和指南,并在卫生部和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相关网站查找与支架相关的政策,据此分析文献结论和政策内容的契合程度.结果:支架相关中英文文献数量逐年增加.中文相关系统综述类文献较少,大多聚焦于安全性和有效性,缺乏对成本效果的研究.中华医学会颁布的指南对支架,尤其是药物洗脱支架的适应症做了相关的说明,与文献结论相一致.与支架相关的政策共有6项,可分为集中招标采购政策、价格管理政策和技术管理规范等三类.前两类政策与成本相关的技术评估研究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技术管理规范则没有相应的研究证据.结论:尽管中国目前的支架相关文献量不算小,但对成本这一重点问题仍缺乏研究.指南内容和文献结论基本一致,但其他政策相对缺乏循证依据.

  • 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指示卡支架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何凤兰;刘海燕

    目的 观察紫外线强度监测指示卡支架对紫外线灯管进行强度监测的效果.方法 通过该支架对紫外线强度指示卡放置高度的精确定位,比较传统法与利用紫外线强度监测指示卡支架法监测紫外线灯管辐射强度的效果.结果 采用紫外线强度监测指示卡支架使被测灯管距离指示卡1 m,距离精确,监测结果可靠,具有实用价值.结论 采用紫外线辐射强度监测指示卡支架监测灯管强度效果优于传统法,且操作简便.

  • 延迟经皮冠状动脉形成术及支架植入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作者:田芳;周丕明;朱卫民;李军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对有无梗死前心绞痛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灌注和预后的近期影响.方法46例老年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心肌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史分为无心绞痛组(17例)、有心绞痛组(29例),所有患者均在急性心肌梗死后15~30d行延迟PTCA及支架植入治疗.术前和术后6个月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T)测定梗死区缺血程度;监测心肌酶谱变化;观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和再梗死率.结果有心绞痛组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峰值低于无心绞痛组,有心绞痛组心肌缺损程度小于无心绞痛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急性心肌梗死延迟PTCA及支架植入6个月后观察,两组梗死区缺血程度均较术前有改善,有心绞痛组梗死区缺血程度较术前改善尤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有心绞痛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再梗死率有低于无心绞痛组的趋势(P>0.05).结论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心肌保护作用,而延迟PTCA及支架植入可明显提高有梗死前心绞痛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灌注,并改善其近期预后.

7281 条记录 5/365 页 « 12345678...36436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