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伽玛刀治疗脑膜血管外膜细胞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孙时斌;刘阿力;王忠诚;罗斌;王美华;潘剑;刘鹏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在脑膜血管外膜细胞瘤的综合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2月至2006年12月于本中心行伽玛刀治疗并随访的22例术后复发的患者,男13例,女9例;58个瘤灶,平均体积5.4 cm3,平均周边剂量13.5 Gy,平均中心剂量28.2 Gy.结果 平均随访期26个月.22例中,颅内转移7例,颅外转移3例,死亡4例,平均生存期67.7个月;58个瘤灶中,影像随访证实25个基本消失,13个明显萎缩,14个体积变化不明显,6个体积增大,肿瘤总控制率89.7%.结论 伽玛刀治疗对术后残留或复发的中小型脑膜血管外膜细胞瘤安全有效,改变了以往综合治疗的策略.

  • 颅底脑膜瘤的伽玛刀治疗

    作者:罗斌;刘阿力;王忠诚;孙时斌;王美华;刘鹏

    目的研究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颅底脑膜瘤的效果.方法选取了1995-2000年治疗的颅底脑膜瘤患者225例,肿瘤体积平均6.0±5.2cm3,给予中心剂量平均27.5±5.2 Gy,周边剂量平均12.3±1.9 Gy.随访根据治疗前后的影像表现和Karnofsky行为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有完整随访资料患者189例.从总体上,肿瘤的控制率为96.8%;临床表现满意度(好转和稳定)96.3%,并发症少且轻微.结论伽玛刀可作为颅底较大脑膜瘤开颅术后的辅助治疗,也可作为较小肿瘤或对手术禁忌患者的首选性治疗;对长期控制肿瘤复发、保证患者良好的生存质量,起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颅底 脑膜瘤 伽玛刀
  •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γ刀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张红赘;赵洪洋

    目的 研究.y刀治疗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效果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96例y刀术后满2年的脑CA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疗效和影响疗效的闪素.结果 平均随访4.3年,2例死亡,2例再行手术治疗.病灶再出血者6例,33例癫痫者症状消失或改善,23例病灶缩小,大多数临床症状消失和改善,41例出现腩水肿,5例症状加重.结论 y刀治疗CA安全、有效、微侵袭;其疗效与脑CA的部位、病程、体积、照射剂量相关;控制周边剂量<15Gy,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和较低的并发症.

  • 立体定向选择性射频热凝术加甘油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作者:金丹;杨灵;卢家璋;林宽;谢才兰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以面部发作性剧痛为特征的一组常见的临床疾病综合征.文献报道患病率为182/10万,其年发病率为3~5/10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临床上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式较多,主要有药物、封闭、射频、手术及伽玛刀等.笔者2005年9月至2006年2月,采用立体定向选择性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加甘油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听神经瘤的治疗现状

    作者:孙时斌;刘阿力

    临床上听神经瘤的诊断率为0.7~1.0/10万[1-3],无症状的发病率实际更高(7/10万)[3].好发于中年人,有关儿童听神经瘤均为个案报告[4-5].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和伽玛刀放射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治疗目的已从控制肿瘤为主转变为注重患者生存质量及尽量保存面听神经功能.为此,我们对近年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旨在对听神经瘤治疗现状加以分析,为临床医生治疗策略选择提供依据.

  • 正常大鼠伽玛刀照射后脑内水通道蛋白-4的变化

    作者:潘剑;刘阿力;袁芳

    目的 探索在放射性腩水肿中,水通道蛋白-4业型(Aquaporin-4,AQP4)的表达与脑水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 使用Leksell C型伽玛刀分别以80Gy和160Gy的剂量对大鼠右侧基底节区进行照射,之后在1d、3d、7d及14d四个时间点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AQP4表达的变化,并使用干湿重法测定大鼠脑组织的水含量.结果 在80Gy组,脑水含量在3d达到高峰,并在14d时恢复到对照组水平,AQP4的表达分别在3d及14d两次明显升高;而在160Gy组,脑水含和AQP4的表达在整个14d的观察期内均呈持续性增高.结论 AQP4在放射性脑水肿的形成及消散过程中均发挥了介导作用,其对水分子的跨膜转运可能是双向的.

  • 正常大鼠脑组织放射性损伤的病理及影像学对照研究

    作者:舒兵;李少武;叶成坤;鲍恩萌;孙异临;高德智;刘阿力

    目的 研究伽玛射线照射正常大鼠脑组织早期放射性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变化.方法 将成年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照射组和对照组,利用自制大鼠立体定位头架,应用100 Gy剂量伽玛射线照射大鼠右侧脑组织,在照射后第1、2、3、4、5、6、7周各观察时间点接受7.0T头颅MRI、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统计分析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部分各向异性(FA)值,同时获取大鼠脑组织标本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1) DTI检查结果:照射组较对照组rADC值、rFA值从第4周开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值分别为,第4周:1.27±0.06:0.98±0.04、0.75 ±0.05:1.04±0.05;第5周:1.52±0.08:0.98 ±0.03、0.64 ±0.08:1.04 ±.0.05;第6周:1.35 ±0.09:1.00 ±0.02、0.63±0.03:1.04 ±0.05;第7周:1.37 ±0.10:0.99 ±0.05、0.58 ±0.04:1.04 ±0.03.均P<0.01). (2)照射后脑组织病理改变包括2个阶段:早期微血管周围水肿,血脑屏障结构完整;后期靶区病灶改变显著,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减少,微血管扩张变形,血脑屏障结构破坏明显,髓鞘崩解.结论 大鼠脑组织放射性改变早期主要是血管性水肿,后期出现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微血管的损伤及脱髓鞘改变,且这种显著改变与DTI检测结果相一致,揭示了DTI在放射损伤研究中的价值.

  • 伽玛刀对癫痫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张建国;孟凡刚;刘阿力;王忠诚;张颖

    目的 研究伽玛刀照射对癫痫大鼠的放射生物学作用,探讨伽玛刀治疗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海人酸大鼠癫痫模型,利用自行设计的伽玛刀动物定向头架,分别应用100Gy和20Gy的伽玛射线对癫痫大鼠海马组织进行照射,观察大鼠行为学、脑电图、MRI及超微结构、脑组织氨基酸含量及GABA能神经元表达变化.结果 伽玛刀照射后大鼠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100Gy组照射后2个月MRI表现为靶区高信号,20Gy组5个月MRI未见改变.伽玛刀照射后兴奋性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癫痫组,GABA能神经元表达低于正常,但高于癫痫组.结论 伽玛刀照射对癫痫大鼠具有治疗作用,高剂量伽玛射线(100Gy)对致痫灶有毁损作用.低剂量伽玛射线(20Gy)通过抑制兴奋性神经元释放兴奋性氨基酸使癫痫发作减少.

  • 海绵窦区的肿瘤及伽玛刀治疗

    作者:刘阿力;王忠诚;孙时斌;王美华;刘鹏

    目的探讨各种海绵窦区肿瘤的诊断特点以及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的作用.方法本文回顾性地分析我中心1994年至2000年底用Leksell伽玛刀治疗的175例累及海绵窦肿瘤的临床材料,其中90例(51.4%)患者有开颅手术史;总结了各种肿瘤的鉴别诊断及伽玛刀治疗的经验.结果本组82.3%的病人随诊1~84个月,平均32.5个月.主要良性肿瘤的总有效控制率达94.0%;3例因肿瘤再生长开颅手术治疗.伽玛刀治疗海绵窦转移瘤的近期疗效显著,患者平均1年后的死因皆非海绵窦病灶所致.结论伽玛刀可以作为海绵窦区小型良性肿瘤,或手术后残存肿瘤的主要的治疗手段;对已造成神经功能障碍的海绵窦区的转移瘤,伽玛刀也被认为是重要的综合治疗方法之一.

  • 伽玛刀治疗颅底软骨肉瘤

    作者:高德智;罗斌;孙时斌;鲍恩萌;刘鹏;王美华;潘剑;刘阿力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颅底软骨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0月至2013年12月6例软骨肉瘤患者资料,男5例,女1例;年龄28 ~ 65岁,平均45.6岁.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软骨肉瘤.其中间叶型软骨肉瘤1例,标准型软骨肉瘤5例.肿瘤体积4.7 ~62.4 cm3,平均16.8 cm3.周边剂量10~ 14 Gy(平均13.3 Gy,中位13.5 Gy),中心剂量26~31 Gy(平均29.1 Gy,中位28.6 Gy),伽玛刀治疗后随访时间6~51个月(平均29.3个月,中位27.0个月).结果 1例间叶型软骨肉瘤患者术后15个月死亡,1例术后27.0个月复发,再次行伽玛刀治疗,随访至今肿瘤控制良好.4例肿瘤控制良好,且无放射相关并发症出现.结论 伽玛刀作为颅底软骨肉瘤的术后辅助治疗安全且有效.

  • 伽玛刀治疗后脑膜瘤再手术原因及病理学分析

    作者:刘阿力;王军梅;李桂林;孙异临;罗斌;孙时斌;王俊华

    目的 通过分析伽玛刀治疗后又开颅手术病例的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变化,深入评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脑膜瘤的放射生物学效应.方法 32例伽玛刀治疗后又在天坛医院实施开颅手术的脑膜瘤患者,男13例,女19例;平均年龄51.3岁.伽玛刀治疗至开颅手术的时间2 ~ 168个月,超过5年的12例.WHOⅠ级的脑膜瘤21例,WHOⅡ级9例,WHOⅢ级2例.全组中有18例伽玛刀治疗前有开颅手术史;在天坛医院接受伽玛刀治疗有完整治疗计划的16例.本研究对所有病例术前的神经影像和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对外科手术的标本做详细的组织病理学观察,并对8例伽玛刀前后病理标本做了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比较.结果 绝大多数患者因临床症状、体征加重而接受手术治疗.影像上肿瘤明显增大的16例,反应性膨大或伴灶周水肿10例;肿瘤无明显变化2例;肿瘤皱缩2例,肿瘤出血2例.病理学提示,无论何种亚型的脑膜瘤,SRS引发肿瘤实质和基质的变化主要为凝固性坏死,并可见凋亡细胞的增多,续之由疤痕组织逐步取代,这个病理过程持续数年至十余年.射线控制肿瘤的间接作用是造成血管的增生性病变,管腔逐渐狭窄、闭塞,使瘤细胞得不到生长的营养供给.本组伽玛刀治疗前后的病理标本比较,未见到放射外科治疗后肿瘤细胞增殖活跃的迹象.反复开颅或伽玛刀治疗的病例多由于肿瘤本身的因素.结论 伽玛刀对颅内深部小型的、手术后残留或复发的脑膜瘤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SRS对脑膜瘤的主要放射生物学作用为肿瘤细胞的杀伤和血管机制.非典型性及恶性脑膜瘤容易复发,需要综合治疗.本组没有观察到高能量射线激发肿瘤细胞生长活跃的病理学现象.

  • 伽玛刀治疗顽固性癫痫的初步报告

    作者:郭韬;李文玲;杜亚丽;岳向勇;武江;康进生;董长征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顽固件癫痫的可行性、术前评估及疗效.方法 37例顽同性癫痫患者综合MRI、VEEG、MEG等资料确定癫痫灶部位,行伽玛刀治疗.周边剂10~18 Gy/50%.结果 按国际癫痫学会外科手术疗效分类法,有效率83.8%.在心理状态、智商等方面也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伽玛刀治疗顽同性癫痫安全、有效,可作为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有益补充.

  •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伽玛刀治疗

    作者:鲍恩萌;刘阿力;王美华;孙时斌;罗斌;潘剑;刘鹏;高德智

    目的 评价伽玛刀治疗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效果,探讨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伽玛刀治疗的9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共治疗12个瘤灶,肿瘤体积0.04~14.3 cm3,平均体积为3.75 cm3,平均周边剂量为13.7 Gy(11~ 15 Gy),平均中心剂量26.8 Gy(18.0 ~33.3 Gy).随访根据伽玛刀治疗前后的MRI和远期生活质量评估(KPS)进行评判.结果 平均随访46个月,5例患者核磁共振显示肿瘤缩小,1例消失,1例无明显变化,2例肿瘤复发.4例患者有10分的KPS评分改善,3例KPS评分不变.1例KPS评分下降,1例患者出现脑室播散,伽玛刀后42.5个月因肿瘤复发死亡.伽玛刀治疗总有效率78%.1例患者脑室增大,伽玛刀后半年缓解,无放射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伽玛刀治疗术后残留或复发的中枢神经细胞瘤安全有效.临床随诊除评估肿瘤局部控制外,还需注意可能的脑室变化及肿瘤种植播散等问题.

  • 伽玛刀治疗不同类型听神经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蔡林志;袁贤瑞;刘庆;李毅峰;刘纯;桑树山;刘定阳;马志明

    目的 分析伽玛刀治疗不同类型听神经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1997年4月至2013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接受伽玛刀治疗、大径< 3cm的听神经瘤患者123例,Hasegawa 分型A型5例、B型38例、C型47例、D型33例.分析治疗后不同分型肿瘤的增长及并发症情况,研究影响肿瘤有效控制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123例随访6~ 135个月(中位数为41个月).5年肿瘤有效控制率为92.1%,D型控制率低于A型+B型+C型(分别为74.1%、96.1%、P<0.01);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肿瘤类型是影响肿瘤控制率的独立因素(RR=12.172,95% CI:2.584 ~57.348,P =0.002).123例中,放射性脑水肿发生率为12.2%(15例),其中A、B、C、D型分别为0%、2.6%(1/38)、10.6%(5/47)、27.3%(9/33),C、D型发生率高于A、B型(P=0.014);脑积水发生率为2.4%(3/123,均为D型).74例评估资料完整的患者中,面瘫发生率为10.8%(8例),A、B、C、D型分别为1/4(1例)、8.0% (2/25)、4.2% (1/24)、19.0% (4/21);三叉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9.7%(22例),A、B、C、D型分别为0%、4.0%(1/25)、37.5%(9/24)、57.1%(12/21),C、D型发生率高于A、B型(P =0.001).结论伽玛刀治疗<3 cm听神经瘤的有效控制率及神经功能保留率与肿瘤分型密切相关,其中A、B型预后较好,C、D型较差.

  • 多功能动物立体定位仪的制作

    作者:刘如恩;赵洪洋

    使用gamma plan系统应用伽玛刀进行动物实验,要求对动物精确定位,并且固定在伽玛刀准直器上进行伽玛刀的实验性放射治疗,因此适应这一设备的动物立体定位仪是不可缺少的工具.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 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细胞瘤的临床初步观察

    作者:于新;刘宗惠;周东学;郝进敏;亓树彬;杜吉祥;张伟;李冰

    目的评价伽玛刀对脑内胶质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方法自1996年11月至1999年12月对57例病理诊断明确的脑胶质瘤患者进行了伽玛刀治疗,其中男35例,女22例,年龄7~68岁,平均30.8岁.病变位于大脑半球27例,丘脑及基底节区22例,脑干2例,小脑2例.病理诊断:星形细胞瘤Ⅰ级7例,Ⅱ级5例,Ⅰ~Ⅱ18例,少枝胶质瘤4例,室管膜瘤2例,星形细胞瘤Ⅲ级2例,Ⅳ级2例,Ⅲ~Ⅳ级13例,胶质母细胞瘤4例.周边剂量为12~22Gy,平均为16.5Gy.结果随访时间为6至42个月,平均为23个月.36例低恶度胶质瘤的影像学复查结果:显效6例;有效14例;微效5例;无变化6例;恶化5例.有效率为55.6%.21例高恶度胶质瘤中2~3个月及远期影像有效率分别为66.7%和23.8%.6,12,24,36个月的存活率分别为:95.2%(20/21);81.0%(17/21);47.1%9(8/17)和33.3%(3/9).15例病人(26.3%)于治疗后12个月内出现放射性水肿.结论伽玛刀对体积较小,边界相对较清的低恶度胶质瘤的治疗是有效的,对高恶度胶质瘤在短期内可有效地杀死靶区内肿瘤细胞并延缓肿瘤的生长,但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周边肿瘤细胞生长和复发.

  • CT-MRI联合定位对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垂体腺瘤计划制定的影响

    作者:吴瀚峰;丁建波;潘力;于同刚;戴嘉中

    目的 探讨CT-MRI联合定位对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垂体腺瘤计划制定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4年1月至4月在上海伽玛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31例垂体腺瘤患者.患者均行头颅MRI和CT定位扫描,并将定位影像资料导入治疗计划系统后,分别请两位同样年资的医生使用统一周边剂量和等剂量线进行治疗计划设计.对照组医生仅使用MRI影像资料进行计划设计,实验组使用MRI联合CT的影像资料进行计划设计.再比较两位医生在计划设计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计划的常规参数比较未发现两组在设计风格上的差异有统计意义.对照组肿瘤靶区的平均体积为4.3 cm3,而CT-MRI联合定位组为3.4 cm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12 Gy体积范围分别为8.0 cm3和7.3 cm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2).两者在视神经结构高剂量上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发现视神经入口骨性结构误判是造成肿瘤靶区体积差异的原因,也是造成视神经结构高剂量差异的主要原因.结论 CT-MRI联合定位与单独MRI定位相比,在垂体腺瘤的伽玛刀计划设计中可以有效识别鞍区骨性结构,降低对正常组织的辐射剂量.

  • 眼眶肿瘤的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

    作者:刘东;徐德生;张志远;李彦和;刘晓民;张宜培;贾强;林益光;宋国祥

    目的 总结评价Leksell伽玛刀治疗眼眶肿瘤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223例患者年龄4~85岁,平均(37.5±15.6)岁.男91例,女132例;125例为手术后残留或复发者,98例根据典型临床及影像表现进行诊断;肿瘤容积0.03~35.60 cm3,平均(5.4±1.9)cm3;肿瘤边缘剂量10~40 Gy.结果 随访18 - 114个月,平均(35.7±16.2)个月,肿瘤缩小129例(57.8%),无变化80例(35.9%),14例(6.3%)肿瘤增大,肿瘤控制率为93.7%;142例患者治疗后视力得到保留,其中视力提升79例,减退19例;21例曾出现一过性球结膜水肿.结论 伽玛刀治疗眼眶肿瘤可取得良好肿瘤控制率,多数患者可保留视力,并发症少,可成为眼眶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 伽玛刀治疗垂体微腺瘤的远期分析

    作者:徐波涛;梁军潮;吴鸿勋;覃子衡;王玉宝;王国良;宁琼芳;王伟民

    目的 分析伽玛刀治疗垂体微腺瘤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Leksell伽玛刀治疗的109例垂体微腺瘤.结果 影像学肿瘤消失、缩小、无变化和增大分别为45例、37例、22例和5例;血液激素完全恢复39例,部分恢复23例,无明显变化15例,继续增高14例.33例垂体功能低下的患者,治疗后28例恢复正常;8例目前存在垂体激素水平低下,但只有1例与本次治疗有明确关系,5例无自诉症状,需要激素替代治疗有3例.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62.6%,稍改善或无变化31.3%,继续恶化6.1%.结论 伽玛刀治疗效果肯定,创伤小,治疗风险低,可以作为治疗垂体微腺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伽玛刀治疗(附14例报告)

    作者:王恩敏;潘力;王滨江;张南;董亚非;吴瀚峰

    目的总结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HCS)的MRI特点,分析伽玛刀(γ刀)治疗的初步结果.方法应用Leksell γ刀治疗CHCS 14例.肿瘤的MRI特点:T1W上呈低或略等信号,T2W上呈均匀的高信号,增强时肿瘤为均匀强化的高信号.14例肿瘤大径为22.0~50.0mm.照射肿瘤中心的平均剂量为24.5Gy,周边平均剂量为12.3Gy.平均随访时间为42个月.结果γ刀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新的颅神经受损症状,3例首选γ刀治疗和2例术中仅作活检的患者,γ刀术后6-10个月症状改善或消失.γ刀术后3例肿瘤几乎消失,9例明显缩小,1例缩小不明显;1例γ刀术后5个月开颅手术,切除肿瘤时出血明显减少,病理学发现肿瘤内胶原组织增生,血窦内血栓形成.结论γ刀是治疗中小型和部分大型(<40mm)CHCS有效方法之一.

1102 条记录 5/56 页 « 12345678...55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