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内漏的临床诊治

    作者:李胜勇;李森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具有明显的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等优势,尤其使有心、脑、肺严重合并症而不能耐受腹主动脉瘤切除术的高危病人获得救治机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 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大勇;张强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于该病的发生,近年认为是解剖、遗传、环境、生物化学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就近年来AAA发病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主动脉瘤
  • 腹主动脉瘤研究近况

    作者:殷敏毅;黄新天;张培华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破裂是65岁以上老年人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英格兰和威尔士每年有6 000人死于腹主动脉瘤破裂[1].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检测手段的不断进步,腹主动脉瘤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本文就腹主动脉瘤流行病学、病因、普查筛选标准及治疗方法选择等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主动脉瘤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评价

    作者:田卓平;朱雯霞;李维敏;张培华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包括瘤体切开和人造血管间置移植重建术,但手术的范围较大,患者又常伴有其它心血管病变,所以手术危险性较高.1991年,Parodi等[1]提出腔内修复术治疗AAA后,因为手术创伤小,危险性低,在全球普遍开展.支持作腔内修复术的学者们认为,50%~60%肾下AAA的解剖关系,均适于作腔内修复,支架放置的成功率为98%~99%,腔内修复术后恢复期一般为1~2周,明显短于手术切除术的2~3个月.近来,一些学者们总结近10年的临床经验,对腔内修复术的实用价值提出质疑.

  • 腹主动脉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吴建秋;景在平

    为更好地了解腹主动脉瘤(AAA)形成机制,并有利于微创腔内技术及药物治疗的研究,人们建立了多种实验性AAA动物模型.一个理想的模型应该包括AAA所有病理生理表现:肾下腹主动脉的渐进性全层扩张与破裂、主动脉硬化、中膜基质破坏与平滑肌密度降低、中外膜炎症、蛋白溶解活性增强以及腔内血栓形成.但目前动物模型只能具备上述部分特征,这些模型的建立方法大致可分为三大类[1]:①遗传倾向性动物模型,②中外膜损伤性动物模型,③血流动力学诱导性动物模型.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腹外疝修补技术的进展

    作者:张航法

    腹外疝系指腹腔内脏器经腹壁薄弱或缺损部位,向腹腔外突出,形成由疝环、疝囊、疝内容和被盖物构成的异常结构,是普通外科常见病之一.疝的治疗,基本的方法是疝修补手术,即于疝囊高位结扎后,用邻近组织结构或人造材料,将腹壁薄弱或缺损部加以修补或加强,以防止腹内脏器向外突出.就腹股沟疝而言,疝修补手术方法的变迁,大概是由仅做疝囊高位结扎,不做修补,到张力性修补,再到无张力修补.现简介如下.

    关键词:
  • 猪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经腹腔入路与腹膜外入路的效果比较

    作者:林晨;田磊;郭明金;张雷;景在平

    目的:比较经腹腔入路与腹膜外入路在解剖猪腹主动脉作为胸主动脉血管腔内隔绝术导入动脉的效果.方法:12头实验猪随机分为腹腔组和腹膜外组,每组6头,分别经腹腔入路和腹膜外入路两种方法解剖腹主动脉,并在胸主动脉腔内植入移植物.结果:两种入路均可暴露腹主动脉.腹腔组1头因肠缺血死亡,1头损伤膀胱;腹膜外组2头损伤腹膜.平均手术时间腹膜外组为(20.3±2.1)min,腹腔组为(26.2±7.6)min.术后排便时间腹膜外组为(18.8±12.4)h,腹腔组为(39.8±11.6)h.术后第3个月腹膜外组体质量为(44.4±2.4)kg,腹腔组为(39.4±1.7)kg.结论:经腹膜外入路解剖猪腹主动脉行血管腔内隔绝术手术时间更短,消化道功能恢复早,术后体质量增加明显,比经腹腔入路更为安全、有效.

  • 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在腹主动脉瘤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景在平;吴建秋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密度降低的机制.方法:选取人体肾下AAA及正常腹主动脉组织(NA)标本,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末端DNA标记技术,测定中膜VSMC、凋亡细胞及其相关蛋白;计算机图像分析并计算VSMC密度及凋亡指数.结果:与NA相比,AAA中膜VSMC密度降低,VSMC凋亡指数及其相关蛋白P53、P21明显增加,而bcl-2无显著变化.结论:VSMC凋亡在细胞水平参与腹主动脉结构损伤与重构,促进AAA形成.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评价

    作者:洪彪;田卓平;张培华

    1986年,Balko等[1]提出经股动脉向腹主动脉腔内置入支架修复腹主动脉瘤(AAA)的设想.1991年,Parodi等[2]首次报道临床以腔内手术(EVR)治疗AAA成功.基于AAA发生的病理基础及手术进步,目前,EVR已在全球广泛开展,在许多医疗中心,半数以上的AAA已采用EVR治疗[4].

  • 小腹主动脉瘤的研究近况

    作者:田卓平;张培华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严重的血管外科病变,发病率为4%~10%[1-3],一旦发生瘤体破裂,死亡率高达80%~90%,即使手术抢救,术后死亡率亦在50%以上.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许多直径<5cm、无临床表现的小AAA患者.2002年,UKSAT[4]和ADAM [5]指出,瘤体直径<4cm的小AAA极少破裂,早期手术并无好处,应当严密随访,直到AAA增大达4~5.5 cm后,才考虑手术治疗.国内学者也提出类似观点[6].近年来,对小AAA的特征、演进与瘤体增大的有关因素等作了大量临床研究,取得一些进展和共识.

    关键词: 动脉瘤 近况
  • 腹主动脉瘤壁组织CypA与MMP-9表达及意义

    作者:谢志银;王豪夫;房涛

    目的 检测亲环素A(CypA)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各类腹主动脉壁中的定位表达,探讨其在腹主动脉瘤发生、发展,甚至破裂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我院2004月6月-2011年2月术中留取的未破裂腹主动脉瘤壁组织30例、破裂腹主动脉瘤壁组织14例,并以18例正常腹主动脉管壁作为对照.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类组织中CypA、MMP-9的定位表达.结果 腹主动脉瘤壁组织CypA、MMP-9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腹主动脉壁组织,破裂腹主动脉瘤壁组织二者的表达明显高于未破裂腹主动脉瘤壁组织(x2=4.325~17.138,P<0.05).未破裂及破裂腹主动脉瘤组织中,CypA与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r=0.612、0.645,P<0.05).结论 CypA和MMP-9可能促进腹主动脉瘤的发生、发展,甚至破裂.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植入物后综合征13例分析

    作者:房涛;王豪夫;王曰伟;李君;赵宗刚;戚森

    目的 观察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病人体温、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的变化,分析EVAR术后与植入物后综合征(PIS)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 行EVAR腹主动脉瘤病人50例,术后第1天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观察病人体温、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 50例病人中,术后13例(26%)发生PIS.术后PIS组病人体温、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水平与非PI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905~6.828,P<0.05).结论 PIS为腹主动脉瘤病人EVAR术后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特点表现为系统性炎症反应.

  • 主动脉夹层分离误诊分析(附4例报告)

    作者:郑志环;吴琳

    主动脉夹层分离属少见病,此病起病急,变化快,极易误诊,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自1987年以来,我院收治被误诊的主动脉夹层分离病人4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 腹主动脉瘤并发肠梗阻和急性肾衰竭的救治体会(附2例报告)

    作者:王豪夫;蔡常春;郭卫东;邱法波;吴力群

    腹主动脉瘤并发肠梗阻及急性肾衰竭是一种发生率很低的外科危重急症,迄今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在2002年曾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 腹主动脉瘤手术的麻醉管理

    作者:柴洁;王桂娥;殷积慧;王豪夫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威胁病人生命的常见主动脉病变,目前,手术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近几年来腹主动脉瘤在手术切除并人工血管置换术的实施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其手术危险仍较大,故病死率较高.一般肾下腹主动脉瘤手术病死率可控制在5%以下,肾动脉以上可高达26%[1,2].因此,腹主动脉瘤手术对麻醉技术要求高,管理困难.现将我院1994年3月~2002年3月开展的33例腹主动脉瘤手术的麻醉管理总结如下.

  • 顺序动脉钳夹与重要分支复置技术在胸腹主动脉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侯予龙;沈振亚;叶文学;华菲

    目的 探讨顺序动脉钳夹与重要动脉分支复置技术在胸腹主动脉瘤(TAAA)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应用顺序性动脉钳夹技术和重要动脉分支复置技术行TAAA人工血管置换治疗TAAA患者27例.结果 27例患者中,手术治愈26例(96.30%),术后死亡1例(3.70%).术后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胸腔积液2例,肺部感染1例,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8.52%.结论 重要动脉分支复置技术治疗TAAA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手段.

  • 腰腹部吸脂塑形技术改进

    作者:于仁义;李江;陈存富;王克华;陈明福

    腰腹部吸脂塑形术存在着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效率不高、易发生局麻药物中毒、操作者体力消耗大等缺陷.2003年以来,笔者对吸脂设备及腰腹部吸脂术各环节进行改进,现对其临床应用进行总结.

  • 腹主动脉夹层血肿并截瘫1例报告

    作者:刘宝清;陈香卫;李学岐

    患者,男,70岁.于2007年5月25日13时左右活动时突然感腰背部撕裂样疼痛,并向骶部扩展.平卧休息后无好转,且迅速出现双下肢麻木剧痛,继之瘫痪不能活动.无大小便失禁、胸痛、呼吸困难、咳嗽、恶心、呕吐等症状,服止痛药无效.患者既往有吸烟史40余年,高血压病史4~5年,未服药治疗.

    关键词: 血肿 主动脉 截瘫
  • 腹主动脉瘤25例临床分析

    作者:许培钦;党晓卫;马秀现

    近年来,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发病率逐渐增加,保守治疗无效[1].本院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肾动脉以下AAA 25例,其中7例入院后自发破裂死亡,余18例行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 以腰痛为首发症状的腹主动脉瘤破裂1例

    作者:汪何;杨思华;黄桃园

    患者,男,66岁.因腰痛2 d、晕厥1次于凌晨急诊.患者入院前因腰痛1 d在外院门诊查尿常规:WBC 0~3/HP,予肌肉注射颅通定后返家.次日凌晨家人发现其晕厥约10 min后自行清醒,伴腰痛、遗尿、大汗、畏寒,随即急诊.体检:体温不升,血压90/60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肥胖,面色苍白,手足凉,颈软,心率84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双肺未闻干湿性啰音,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573 条记录 21/29 页 « 12...18192021222324...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