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研究

    作者:黄晟;景在平;赵珺;梅志军;陆清声;张素贞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处理方法.方法建立犬腹主动脉瘤模型,植入自制的腔内移植物建立内漏模型,采用瘤腔内注射纤维蛋白胶的方法消除内漏,测定瘤腔内压力变化.结果对照组在腔内隔绝术前瘤腔内平均动脉压和脉压差分别为(16.89±0.24)、(4.45±1.30)kPa,术后分别为(5.55±0.13)、(0.07±0.01)kPa,均明显下降(P<0.01);而实验组瘤腔内术前平均动脉压和脉压差分别为(17.11±0.26)、(4.65±1.57)kPa,在内漏状态下分别为(18.09±0.34)、(4.12±0.37)kPa,无明显变化(P>0.05);瘤腔内注射纤维蛋白胶后血管造影示内漏消失,此时瘤腔内平均动脉压和脉压差分别为(20.22±0.32)、(1.19±0.13)kPa,即压力不会立即下降,但脉压差会显著下降(P<0.01),且压力曲线基本接近一条直线.结论瘤腔内压力可以作为判定腔内隔绝术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也可以作为术中判断内漏存在的指标之一.采用经动脉插管到瘤腔内或者瘤壁直接穿刺注射促凝血药物治疗术中内漏可行.

  • 小儿Amyand's疝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闫学强;郑楠楠;叶国刚;李鹏;朱真闯;王育继;乐盛麟

    目的 探讨小儿Amyand's疝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17例Ⅱ、Ⅲ型Amyand's疝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儿中男孩15例,女孩2例;中位年龄1.1岁(25 d至6岁5个月).临床共同的特征是:腹股沟区疼痛性肿块17例,呕吐9例,发热(≥38.5°)9例;X线平片显示肠梗阻5例;B超表现为腹股沟区混合性包块17例;实验室检查17例患儿白细胞均升高(>10 000).17例Ⅱ、Ⅲ型Amyand's疝患儿顺利完成了疝环松解+阑尾切除+疝内容物还纳+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恢复较快,均痊愈出院.术后病理诊断为单纯性阑尾炎7例,化脓性阑尾炎8例,坏疽性阑尾炎2例.随访10个月至8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Amyand's疝临床较少见,Ⅰ型AH在处理上与一般的嵌顿疝相似,阑尾直接还纳入腹腔;Ⅱ、Ⅲ型AH行疝环松解+阑尾切除+疝内容物还纳+疝囊高位结扎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正确处理不同类型的AH,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关键词: 阑尾切除术
  •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与外科开放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廖凯兵;席仁刚;郑传胜;冯敢生;梁惠民

    目的:评价腔内隔绝术与外科开放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效果.方法:介入放射科67例临床确诊为腹主动脉瘤的患者作腔内隔绝术.血管外科71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外科开放手术.比较围手术期及术后中远期情况.结果:腔内组及外科组术中失血量分别为(145±70)ml及(360±164)ml,输血量分别为0ml及(506±261)ml,早期并发症率分别为11.9%及25.3%,手术时间分别为(2.5±1.2)h及(3.4±1.1)h,住院时间分别为(8±4)d及(15±5)d,术后30d死亡率分别为1.4%及8.5%,上述指标腔内组均少于外科组,生活质量和住院费用[(15.6±4.3)万元]高于外科组[(4.2±0.8)万元].中远期疗效令人满意.结论: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心肺并发症少,中远期疗效较好等优点,但费用较高.

  • 跨肾动脉放置覆膜内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对肾动脉开放的影响

    作者:管汉雄;D Pless;J Goerich;H-J Brambs;Th.Fleiter

    目的:血管内覆膜内支架放置修补术治疗腹主动脉瘤要求近端瘤颈长度15~20mm.通过比较术前术后DSA和CT结果,探讨跨肾动脉放置支架治疗短瘤颈的腹主动脉瘤对肾动脉的影响.方法:1 3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经皮血管内覆膜内支架修补术,支架的裸露部分跨过肾动脉开口位置.术前1周内DSA 13例,术后DSA 20例.采用多层面螺旋CT或双螺旋CT,增强扫描图像采用MIP重建腹主动脉和肾动脉.结果:近端瘤颈长度5.0~30.3mm(平均18.5mm).术前DSA示2例患者3支肾动脉狭窄,其中左侧1支,右侧2支,狭窄程度约50%.术后DSA显示25支肾动脉开口均为支架裸露部分遮盖,2例共3支肾动脉狭窄,与术前比较,狭窄的部位与程度均无明显变化.术前CT MIP显示4支肾动脉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程度约50%.术后1个月CT MIP显示3例出现内漏,4支肾动脉狭窄,狭窄程度无明显变化.3个月后,12例CT检查未出现新的狭窄.结论:跨肾动脉放置覆膜内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对肾动脉形态学无明显影响,对具有一种以上外科手术高危因素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 纳豆素对大鼠腹主动脉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

    作者:吴胜英;钟光珍;董献红;任永生;梁学军;唐朝枢

    目的: 在复制大鼠血栓模型上,通过动态观察血压的变化、比较血栓的大小以及检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等指标,观察纳豆素的溶栓效应. 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五组(n=40),用不同浓度的纳豆素灌胃,同等剂量的蚓激酶设为阳性对照,用Powerlab/4s生理多导仪描记股动脉血压,血栓干重用考马斯亮蓝法蛋白定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中 PAI及 tPA活性.结果: 纳豆素组与对照组、单纯血栓组相比,复制血栓前血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栓复制后40 min,纳豆素组、蚓激酶组血压下降幅度(-11.62±7.36%、-8.37±10.29%、-7.28±4.54%)与单纯血栓组血压下降幅度(-59.97±12.29%)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纳豆素处理的动物与单纯血栓组动物比较,其血栓的湿重、干重、蛋白含量显著性降低(P<0.01);纳豆素组、蚓激酶组血浆中tPA活性升高,PAI/tPA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结论: 纳豆素抑制动脉血栓的形成,提高纤维蛋白溶解活性.

  • 肾下腹主动脉瘤20例治疗体会

    作者:熊吉信;唐新华;袁庆文;扬春江

    目的 总结肾下腹主动脉瘤的治疗经验.方法 20例腹主动脉瘤中(包括3例已破裂)18例行动脉瘤切除分叉型人造血管重建术;2例行腔内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一次性治疗成功,无手术及围手术期死亡.12例得到随访,除1例死于心梗外,其余均健在.结论 肾下腹主动脉瘤手术切除对非高危患者仍然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对高危患者宜选择腔内治疗.

  • 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和护理对策

    作者:龚道芬

    通过对5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全麻术前术后呼吸指标和临床症状的对比分析,发现其在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肺活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胸闷、气促、呕吐、呃逆症状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上腹部手术更易对呼吸造成不良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有:膈肌的影响、切口疼痛、年龄、基础肺功能、神经反射刺激等.并对此制定出有效护理措施,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 手术 全麻 护理
  • 腹部手术后持续镇痛患者翻身方法的探讨

    作者:肖春霞;陈映兰;邱醉然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2种不同翻身方法对硬膜外留置镇痛泵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 随机分2组腹部术后持续镇痛泵患者,观察组50例术后翻身,由仰卧位向床一侧旋转45°或90°成半侧卧位或侧卧位,再将身体移至床中央,即先侧后移.对照组50例术后翻身,由仰卧位平移身体至床一侧,再向床中央旋转90°成侧卧位,即先移后侧.观察2组留置镇痛泵时间及导管滑脱情况.结果 观察组滑脱率为8%,46例无滑脱,术后48h由麻醉师拔除.对照组滑脱率为24%,38例留置时间达4%由麻醉师拔除.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采用新的翻身方法可以延长硬膜外镇痛泵的留置时间.减少非计划性留置镇痛泵滑脱.

  • 微波理疗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慧智

    目的 探讨微波理疗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对164例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微波理疗,对照组让其自然恢复胃肠功能.结果 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分别(18.45±7.94)h和(39.67±13.35)h,较对照组肛门排气的恢复时间分别为(46.32±15.65)h和(54.26±23.21)h均显著提前(p<0.001).结论 腹部手术后给予微波理疗可促进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

  • 腹部刀伤的急救与护理

    作者:黄小兰;黄春玉

    总结78例腹部刀伤病人的急救与护理重点,包括入院伤情评估、术前急救与术后护理等.认为精心的护理、密切的医护配合对抢救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关键词: 刀伤 急救 护理
  • 腹主动脉缩窄兔血清脑钠肽水平与超声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康;龙湘党;叶剑荣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缩窄兔血清脑钠肽(BNP)水平与超声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新西兰兔25只建立心肌肥厚-心衰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手术组与对照组,手术组15只用3号丝线于肾动脉上方约1cm将腹主动脉及导管一起结扎,缩窄腹主动脉内径60%左右,对照组10只仅在游离的腹主动脉处穿过丝线,未结扎.检测两组BNP水平,分析其与超声指标:左房内径(LA)、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NP水平于术后2周即显著性增高,随后呈进行性增高(P<0.05);LA、LVPW、IVS术后4周均显著增大,6周后LVDd明显增大,EF及FS术后8周明显下降(P<0.05);BNP水平与LA、IVS、LVPW、LVDd呈正相关,与EF、FS呈负相关.[结论]BNP水平能够在超声指标出现异常之前早期发现心功能异常并可提示心功能损害程度,且与超声心功能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 两种动脉球囊预置介入止血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病例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詹雅兵;游一平;李青春;蒋玉蓉;雷莹娟;杨景

    [目的]比较腹主动脉球囊预置和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预置两种介入止血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病例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8月31日至2016年8月31日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已经应用腹主动脉球囊或髂内动脉球囊预置任意一种介入止血方法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病例,共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间剖宫产手术时间、止血效果、子宫切除率、放射线暴露剂量及新生儿窒息率等的差别.[结果]两组病例一般情况(年龄、孕次、剖宫产次数、距离上次剖宫产手术时间、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早产率、新生儿死亡率及新生儿早产率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剖宫产手术时间、子宫切除率、入住ICU时间及放射线暴露剂量等方面,腹主动脉球囊预置优于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预置,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手术前,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止血优于髂内动脉球囊预置止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Notch信号通路与腹主动脉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武亚磊(综述);姜维良(审校)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 AAA)是一种腹主动脉发生不可逆扩张的局限性、退行性疾病,其直径至少达正常腹主动脉的1.5倍以上。AAA起病隐匿,一旦发病未予积极处理,其结果是瘤体不断增大并终破裂,其总病死率可达60%~80%,严重威胁中老年患者生命健康[1]。已有大量文献证实动脉粥样硬化、高龄、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周围动脉阻塞性疾病、家族遗传等因素是AAA发病的高危因素[2],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s)所介导的炎症反应、对细胞外基质(ECM )中胶原蛋白及弹力纤维的降解对AAA 起到关键促进作用,但其中的可能作用机制因其复杂性而尚未有定论。

  • 两种实验性腹主动脉瘤大鼠模型的比较

    作者:吴建秋;景在平

    为探讨和比较两种腹主动脉瘤大鼠模型特征,以便进一步为腹主动脉瘤体内研究提供基础,选取SD大鼠肾下腹主动脉猪胰腺弹力蛋白酶恒压灌注,或使用豚鼠肾下腹主动脉正位替换.利用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于术后2周和4周,观察腹主动脉形成率、形态学变化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结果发现,64%酶灌注大鼠和88%异种移植大鼠形成腹主动脉瘤,均无出血或腔内血栓形成.与灌注型腹主动脉瘤相比,移植型腹主动脉瘤壁损伤更为严重,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也显著增高.证明两种方法均能诱导腹主动脉瘤形成,但以移植模型更为稳定可靠.

  • 腹主动脉瘤发病中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关系

    作者:吴建秋;景在平

    探讨在腹主动脉瘤形成过程中细胞周期调控下的细胞增殖与死亡的关系.选取豚鼠-大鼠异种移植腹主动脉瘤模型,以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原位末端DNA标记法分别作为血管平滑肌细胞定性定位、细胞增殖与凋亡分析方法,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动态观测术后1、2、3、4周阳性细胞灰度值和百分比.结果发现,1~2周,移植腹主动脉直径已有中度扩张,细胞增殖指数大于细胞凋亡指数:3~4周,移植物呈显著扩张,细胞凋亡指数大于细胞增殖指数;移植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与移植动脉直径呈现显著正相关.证明细胞增殖和凋亡贯穿于腹主动脉损伤重构的全过程,两者平衡失调导致了腹主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

  • 人腹主动脉分支部内膜增龄性变化的超微结构

    作者:王辉;梁金珠;宋敏;李宗铉

    为探讨年龄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选取出生1日至77岁之间各年龄段尸体解剖例的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下动脉之分支部30例,用透射电镜观察其血流分流处尖端与分支部近心端侧壁内膜的增龄性变化.结果发现,随着年龄增加,血流分流处尖端的内膜厚度无明显变化,平滑肌细胞由合成型变为收缩型,且数量减少,无一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分支部近心端侧壁内膜随年龄增大而增厚,平滑肌细胞多保持合成状态,数量略增,出现脂质沉积、水肿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提示分支部近心端侧壁内膜的增龄性变化是其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态学基础,很可能与此处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关.

  • 全身麻醉在肾动脉上型腹主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东义;王金庆;董兆如;赵鑫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在肾动脉上型腹主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2011年1月—2016年2月采取全身麻醉经胸腔腹膜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肾动脉上型腹主动脉瘤5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中麻醉情况、围手术期及随访情况。结果:5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60.12±50.22)min,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分别为(410.51±143.55)mL和(360.91±171.22)mL,围手术期生存率为98.00%;麻醉诱导、插入喉罩、麻醉10min及术中患者心率、血压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术毕和拔喉罩后,患者心率和血压与麻醉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13例(26.00%)。结论:全身麻醉在肾动脉上型腹主动脉瘤的手术中具有诱导平稳、术中循环稳定等优点。

  • 急性肢体动脉阻塞性缺血症的诊断与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张毅;王豪夫

    回顾性分析5年间收治的肾下腹主动脉及其远端肢体主干动脉急性阻塞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DSA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示术后8例痊愈,2例分别死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再栓塞肠坏死及肾衰竭.提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简便而有效的筛选诊断方法,DSA是直接的诊断指标;应用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和血管重建术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法.

  • 血糖及血脂与腹主动脉瘤腔内血栓的关系

    作者:蒋珊珊;胡新华;吴孟然;李楠;李晓东;陈康;周瑶;景云天;王鉴;张健;辛世杰

    目的:探讨血糖、血脂及其他临床因素与腹主动脉瘤(AAA)腔内血栓(ILT)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2014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51例AAA患者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与AAA中ILT的相关因素.结果:151例AAA患者中,有ILT者132例,无ILT者19例.与非ILT组比较,ILT组的男性患者比例及周围动脉疾病患者比例增高,以及甘油三酯(TG)、肌酐(Cr)、D-二聚体(D-D)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ILT厚度方面,男性患者ILT厚度明显高于女性,有糖尿病(DM)患者ILT厚度小于无DM患者(均P<0.05);按ILT厚度分组比较显示,薄ILT组AAA瘤径明显小于厚ILT组,DM患者比例及空腹血糖(FBG)浓度高于厚ILT组,而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D-D水平则低于厚ILT组(均P<0.05).相关分析提示,ILT厚度与TC(r=0.206,P=0.018)及LDL-C(r=0.227,P=0.009)均呈正相关.

  • 他莫昔芬对腹主动脉瘤的治疗作用及其疗效性别差异的实验研究

    作者:高甫;焦洋;张小明;李伟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对小鼠腹主动脉瘤(AAA)的治疗作用及疗效的性别差异。
      方法:选择老年(60周龄)野生型C57BL/6小鼠,分3批进行实验,分别行单纯AAA造模(弹力蛋白酶诱导)、他莫昔芬预防性给药+AAA造模、AAA造模+他莫昔芬治疗;各批实验中的小鼠均雌雄各半,并设假手术对照,均于术后14 d取腹主动脉标本行相关指标检测。
      结果:第1批实验中雌雄鼠的AAA发生率均为100%。第2批实验中,雌鼠AAA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雄鼠(30% vs.80%,P<0.05);血管的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雄鼠,且雌鼠血管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过氧化氢酶水平明显高于雄鼠,而PCNA水平及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雄鼠(均P<0.05)。第3批实验中,雌鼠AAA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雄鼠(50% vs.100%,P<0.05);且雌鼠血管组织的病理改变、增殖反应、炎症反应均轻于雄鼠(均P<0.05)。
      结论:他莫昔芬对AAA的发生、发展方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其作用有性别差异,表现为对雌鼠的AAA有较好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对雄鼠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而无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雌性动物有较强的雌激素受体诱导作用有关。

573 条记录 23/29 页 « 12...20212223242526...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