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主动脉重建后肠出血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春喜;段志泉;梁发启;宋清彬;彭正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重建后肠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诊断和手术中的情况.结果 6例均在全身麻醉下剖腹探查,术中见均为腹主动脉-小肠瘘所致肠出血.在瘘口上下方阻断主动脉,控制出血后行动脉瘘口修复、肠瘘口周围小肠部分切除术.1例术后11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获得临床治愈.随访1~10年,1例手术后1年死于脑出血,1例肿瘤复发再次术后1年5个月死于急性心肌梗塞,余3例随访5年以上均健康存活.结论 主动脉重建后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均为主动脉-肠瘘,结合影像学检查可得出正确诊断,手术修复主动脉和肠道瘘口是治疗该病可靠的治疗方法.

  • 复杂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

    作者:舒畅;李全明;姜晓华;宫毅;黎明;李懋;万恒;郭媛媛

    目的 探讨复杂型主动脉夹层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25例复杂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5例患者年龄31-76岁,平均52.6岁.25例中6例术前合并肠管缺血,5例合并肾动脉缺血,3例既有肠管缺血又有肾动脉缺血,5例腹主动脉真腔完全被假腔压闭,4例合并下肢缺血,2例合并腹主动脉瘤.所有患者进行了腔内血管外科治疗,并取得了技术上的成功.2例合并腹主动脉瘤的夹层患者予以支架型人工血管封闭夹层破口后行开腹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术后内漏3例(2例漏血7 d后停止,1例漏血持续存在);其余22例患者术后即时造影示瘘口已被完整覆盖,假腔无血漏入,内脏动脉等恢复真腔供血.前述的合并症术后均逐渐恢复,无脏器及肢体缺血坏死发生,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复杂的主动脉夹层的治疗,腔内治疗与传统的手术相比,操作简单、损伤小、安全度大、并发症少,且可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腔内血管外科技术上的改进,使复杂的主动脉病变得以成功的治疗.

  • 开窗技术治疗近肾腹主动脉瘤的现状与评价

    作者:郭伟

    开窗主动脉腔内修复技术(F-EVAR)是腔内修复技术的又一次革命,实现了经腔内重建主动脉分支血管,使原来无法应用常规技术处理的短瘤颈及近肾腹主动脉瘤(J-AAA)能够接受微创腔内治疗.笔者就该技术的技术背景、现状、技术要点及局限性进行阐述,认为F-EVAR无论从理念还是从技术上堪称当代腔内主动脉外科发展的经典,但应用时,要重视其局限性,合理选择适应证.

  • 破裂型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防治要点

    作者:辛世杰

    破裂型腹主动脉瘤(rAAA)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目前开放手术依然是处理rAAA的基本术式.笔者从诊断、术中注意事项和术后治疗3个方面论述rAAA开放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防治措施,指出:rAAA并发症需防治并重, “防”之重点在于提高诊断效率,减少失血量,术中缩短阻断时间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治”之要点在于早期发现,明确病因,对因治疗,避免诱因,改善症状.

  • 应用国产整体式分叉型支架腔内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

    作者:田磊;王中华;杨晓冬;王世华;陈学东;王育红

    目的 探讨应用国产整体式分叉型支架腔内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1年6月采用国产整体式分叉型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27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均获成功,术后随访2~20个月复查CTA,DSA证实:瘤体被完全隔绝,支架无移位、扭曲及内漏现象.结论 应用国产整体式分叉型支架腔内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安全有效,与分体式支架相比,其简便、经济、并发症少.

  • 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中国专家共识

    作者: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家工作组

    近年来,中国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EVAR)的实施规模快速扩增,实施单位由早年的区域中心医院扩展到部分省市的中型医院,与医疗水平均一性差、医疗资源消耗不合理相关的质量问题逐渐显现.如何评价和改善医疗质量、提高国家医疗卫生支出的利用效率这一重大课题,引起了国家卫生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经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家工作组全体专家讨论,拟定了术前CTA检查、术中血压监测和控制性血压调节、术中覆膜支架放大使用率、术后CTA复查率等4项过程指标,风险校正术后30 d病死率、风险校正术后30 d全因再入院率、中转开放手术发生率、入路血管再次干预发生率、主髂动脉再次干预率、手术时间、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发生率、术后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患者术后住院天数等10项结局指标,以及注册登记参与率这一项结构指标,以期通过上述关键指标的考核、推广,提高不同地域、不同级别医院EVAR手术质量的均一性.

  • 胸腹主动脉瘤:杂交修复术结果

    作者:G Chad Hughes;Nicholas D Andersen;Jennifer M Hanna;Richard L McCann

    目的:胸腹主动脉瘤(TAAA)的治疗依然是外科中富挑战性的工作,特别是存在退行性变动脉瘤的老年患者同时患肺疾病更是如此。这篇更新后的单中心报道是关于我们对高危TAAA患者采用完全内脏动脉去分支化结合动脉瘤腔内隔绝的杂交修复术经验。
      方法:从2005年3月—2012年6月间58名患者在单中心接受解剖外内脏血管去分支化及随后的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内脏旁路的中位数为4支,初的33例采用同期手术方式,而近的25例采用分期手术。
      结果:患者中位年龄为69.0岁,50%为女性,所有患者存在严重合并症而不适合传统开放修复术。平均主动脉直径(6.7±1.2)cm,30d/住院病死率、脑卒中率、永久性轻瘫/截瘫率分别为9%、0%以及4%。近25例分期手术患者的这三种并发症率分别为4%、0%以及0%。平均随访时间(26±21)个月,内脏人工血管通畅率95.3%,所有闭塞的内脏人工血管均为肾动脉,无1例引起永久性截瘫,2例患者需再干预,1例出现Ib型内漏,1例出现III型内漏,5年免于再干预率为94%,Kaplan-Meier总体生存率为1年78%、5年62%,5年主动脉相关生存率为87%。
      结论:这些更新后的结果,继续支撑着这一观点:运用完全内脏动脉去分支联合动脉瘤腔内隔绝的杂交技术治疗高龄且不适合传统开放手术的高危TAAA患者是一种理想的选择,而采取分期手术的方式能取得更佳的结果。

  • 杂交技术修复胸腹主动脉瘤视频介绍

    作者:Roberto Chiesa;Germano Melissano;Efrem Civilini;Luca Bertoglio;Enrico Rinaldi;Enrico Maria Marone;Yamume Tshomba

    虽然开放胸腹主动脉(TAAA)修复术在近的几十年中已取得很大发展,但目前Inclusion技术的并发症率及病死率仍较高,这对我们而言依旧是一个技术上的挑战,尤其是合并广泛的动脉瘤病变、既往有主动脉手术史以及非佳手术指证的患者更是如此。杂交技术修复TAAA是一个研究热点,由于我们需要更大数量的可重复性结果来观察完全通过开窗和分支支架修复TAAA的可行性,因此杂交手术的经验在此期间起到了一种“桥梁”作用。

  • 腔内修复术治疗破裂型腹主动脉瘤的效果评价

    作者:庄晖;郭平凡;张金池;蔡方刚;刘学强;吴捷;戴贻权;詹腾辉

    目的 分析破裂型腹主动脉瘤(ruptured abdominal aneurysm,rAAA)行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aneurysm repair,EVAR)与开放手术早期结果,评价EVAR治疗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04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8例rAAA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与否、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术前死亡组(n=20)、EVAR组(n=14)和开放手术组(n=14),三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VAR组和开放手术组在瘤体直径、收缩压、舒张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 EVAR组入院至检查时间为(1.2±0.8)h,与开放手术组(7.5±7.1)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6);EVAR组检查至手术时间为(1.8±1.3)h,与开放手术组(16.8±17.7)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死亡组入院至死亡时间与EVA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EVAR组手术时间为(2.3±0.7)h,与开放手术组(5.6±2.0)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EVAR组的术中出血量为(142.9 ±279.3)ml,与开放手术组的(3 528.6 ±3 252.3)ml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EVAR组的输血量为(985.7±2 148.7)ml,与开放手术组的(3 100.0±2 285.1)ml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EVAR组的住院时间为(7.1±2.7)d,与开放手术组的(13.7±4.9)d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VAR组的总费用为(20.9±5.8)万元,与开放手术组的(10.1±11.5)万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两组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0). 结论 缩短院内抢救准备时间,是rAAA成功救治的要点.EVAR应作为rAAA的一线治疗方案.

  • 手术治疗绞窄性腹壁切口疝1例

    作者:杨天敏;叶亚俊

    笔者于2001年6月手术治疗巨大绞窄性腹壁切口疝1例,获得成功,报告如下.

    关键词: 切口 外科 手术
  • 近肾动脉腹主动脉下段闭塞症的手术方法探讨

    作者:王春喜;梁发启;胡海地;尹太;张艳君;彭正;卫博

    目的探讨近肾动脉腹主动脉下段闭塞症(juxtarenal aortic occlusion)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自1995年以来作者收治的27例腹主动脉末端闭塞症的临床治疗,术中暂时阻断肾上主动脉(平均7 min), 纵行切开主动脉, 迅速清理近肾主动脉病灶, 缝合上段纵行切口后改为肾动脉下主动脉阻断, 完成人工血管主-股动脉转流手术. 结果术后22例触及股动脉和腘动脉搏动, 术后7 d患肢缺血症状均得以改善.手术后3月复查, 患肢缺血症状消失, 25例阳痿现象得到改善, 彩色超声显示血管吻合口及人工血管内均未见血栓.25例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吻合口通畅率为100%;18例获得5年以上随访,吻合口通畅率为94.4%. 结论将肾上主动脉暂时阻断后纵行切开主动脉,迅速去除病灶,主动脉缝合成型,然后在肾下主动脉阻断后完成主-股动脉转流是治疗腹主动脉末端闭塞性疾病较好的手术方案.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的并发症

    作者:沈晟;郭大乔;符伟国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早于1991年被报道,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成熟可行的技术,但在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及手术死亡率方面仍存在着相当高的风险.如果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欲在未来完全取代传统手术,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并提高长期疗效势在必行.以下将围绕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并发症的产生机制、发病率及其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 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和中远期效果评价

    作者:符伟国;董智慧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高危因素的增加,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新数据表明美国每年约有30,000人死于AAA破裂,一旦破裂死亡率高达90%[1],因此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防止破裂意义重大.AAA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开放手术和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

  • 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与远期效果评价

    作者:王春喜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动脉硬化为主要病因的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arysm,AAA)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大威胁是瘤体突然破裂,出血性休克、死亡.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李四光以及著名女排运动员海曼均死于AAA破裂.

    关键词: 主动脉 治疗结果
  • 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和疗效的评价

    作者:吴庆华;罗小云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常见的动脉瘤,是血管外科治疗的主要疾病之一.AAA破裂的总体死亡率高达80%~90%,而且AAA绝大多数与动脉硬化有关.随着社会老龄化,以及检测手段的不断提高,AAA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其治疗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 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与远期效果评价

    作者:景在平;辛群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AAA)是目前血管外科疾病治疗中的热点和难点.本文结合我中心多年经验及国际新的进展,就治疗方面的难点、进展、远期效果和发展方向等问题做一阐述:

  • 腹主动脉瘤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符伟国;蒋俊豪

    腹主动脉局限性扩张,其大横径超过3 cm时,称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是常见的动脉瘤,多位于肾动脉水平以下至主动脉分叉,部分可累及髂动脉.仅约5%的腹主动脉瘤累及肾动脉水平以上,据报道约为(3~117)/10万.

  • 腹主动脉瘤腔内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符伟国;蒋俊豪

    腔内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并非是一崭新的概念,早在1684年Moore就试图将导丝导入腹主动脉瘤体内,以诱发血栓形成治疗腹主动脉瘤.300年来,不断有人进行这方面的尝试.1991年Parodi使用人造血管支架成功地完成了首例腹主动脉瘤腔内手术,受到广泛关注并迅速得到推广.

  • 经腹膜后径路行腹主动脉手术

    作者:景在平;冯翔

    经腹膜后径路行腹主动脉手术可获得良好的显露.与经腹腔径路相比,有减少体液蒸发、缩短术后麻痹、避免肠粘连等优点,对经过多次腹部手术、有腹壁造口、腹壁损伤或感染、接受过腹部或盆部放疗、有腹水或极度肥胖的腹主动脉疾病患者尤为适用.利用腹膜后径路可完成肾下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术、闭塞性疾病腹主-髂动脉重建术、肾周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胸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术、肾动脉重建术、下腔静脉重建术等.

  • 美克尔憩室导致腹内疝5例

    作者:刘鸿坚;姜先敏;张晋绥;王千

    小儿美克尔憩室可导致诸多并发症,但由美克尔憩室导致腹内疝的却很少.本病发病急,进展迅速,诊断困难,易误诊,死亡率高.本院近年来共收治5例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美克尔憩室
573 条记录 26/29 页 « 12...21222324252627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