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不同缝合技术应用的比较

    作者:赖浚兴;谭文峰;彭宇程

    目的 比较血管缝合器(vascular closure device,VCD)预埋技术与传统股动脉切开缝合技术在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中的应用.方法 将86例行EVAR的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采用VCD(VCD采用Perclose ProglideTM,美国雅培)预埋技术(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股动脉切开后缝合技术(32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口部位有无出血、血肿、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术后30 d复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吻合口有无血管并发症等.结果 86例患者EVAR手术成功.试验组共采用132枚VCD修复69条股动脉,其中9条股动脉使用3枚VCD,1条股动脉缝合失败(24 F),l例术后6个月出现右股动脉局限严重狭窄,均行外科处理痊愈,缝合成功率为98.5%(68/69).对照组32例手术成功,处理40条股动脉,术后大血肿并重新切开处理1例,术后1个月随访均未见明显狭窄.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2.4±1.5)hvs.(3.2±0.9)h]、卧床时间[(1.8±0.9)d vs.(8.6±4.7)d],术后住院时间[(4.6±1.8)d vs.(12.5±5.1)d]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VCD预埋技术完成EVAR安全可行,尤其在缩短卧床及住院时间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 “烟囱”技术在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谢年谨;谷梦楠;罗淞元;刘媛;黄文晖;何鹏程;罗建方;范瑞新;陈纪言

    目的 探讨“烟囱”支架技术在近端锚定区长度不足的胸主动脉夹层的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观察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17例近端锚定区长度不足的胸主动脉夹层患者使用“烟囱”技术进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16例,女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6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腹主动脉瘤1例.手术成功率为100%,支架释放后即时血管造影显示破口封堵完全,“烟囱”支架血流正常.随访3~16个月,中位时间12个月,无术后死亡患者.随访期间,患者出现左足乏力1例、头晕1例、胸闷痛2例、Ⅰ型内漏2例.无严重神经系统及脏器缺血并发症发生.术后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未见移位、明显内漏及“烟囱支架”闭塞等异常.结论 对于近端锚定区长度不足的胸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使用“烟囱支架技术”进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双Perclose ProGlide交叉缝合与传统缝合穿刺点的疗效比较

    作者:卫任;熊江;郭伟;刘小平;张宏鹏;贾鑫

    目的 通过与传统缝合比较,探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采用双Perclose ProGlide交叉缝合修复20F或22F穿刺点的优缺点,为临床穿刺点修复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2007年6月-2011年5月,103例115侧采用外径为20F或22F输送鞘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其中采用双Perclose ProGlide交叉缝合修复穿刺点57例64侧(双Perclose 组),传统缝合修复46例51侧(传统缝合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结果 双Perclose组不同病种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缝合组(P<0.05).术后双Perclose组5例(5侧)、传统缝合组2例(2侧)出现不同程度腹股沟区皮下瘀血;双Perclose组2例(2侧)皮肤穿刺点处淋巴漏,传统缝合组6例(8侧)切口发生淋巴漏.双Perclose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7.8% (5/64),传统缝合组为15.7% (8/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6,P=0.19).双Perclose组技术成功率为96.9% (62/64),传统缝合组为100% (51/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1,P=0.50).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双Perclose组随访时间2~19个月,平均15个月;传统缝合组随访时间2~18个月,平均14个月.双Perclose组1例(1侧)术后3个月出现原穿刺点处假性动脉瘤,给予切开缝合;其余患者无缝合动脉狭窄、假性动脉瘤形成等中期并发症发生.双Perclose组中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 (1/64),传统缝合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结论 与传统缝合技术相比,双PercloseProGlide交叉缝合技术修复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20F或22F穿刺点疗效相似,但在控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 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作者:李长青;杨建

    目的 观察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和降主动脉瘤的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2013年3~6月采用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和降主动脉瘤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例;年龄41~76(58.3± 10.2)岁,分析其疗效.结果 20例患者中,治愈18例,自动出院1例,术后死亡1例.随访满3个月者16例,随访率88.9%.全部随访患者支架范围内真腔管径有所恢复,假腔或瘤腔内血栓形成. 结论 TEVAR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瘤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特别是为高龄和合并严重疾病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优势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 经皮穿刺预缝合技术实施微创主动脉介入治疗1例

    作者:马翔;余辉;罗建方;赵龙;马依彤

    目的 探讨在股动脉穿刺部位采用预先缝合技术实施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选择2012年8月16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1例.本例患者先后分别使用传统技术与经皮预缝合技术行主动脉夹层支架腔内修复术,比较两种术式患者住院天数、术后监护天数、疤痕形成等情况.结果 与传统股动脉切开术相比,经皮穿刺预缝合技术在住院天数、术后监护天数、疤痕形成情况明显优于传统的股动脉切开术式.结论 在实施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使用经皮穿刺预缝合穿刺口的技术,是替代股动脉切开安全可行的方法.

  • 半导体激光原位开窗术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省;秦金保;李维敏;殷敏毅;叶开创;陆信武

    目的 探讨半导体激光原位开窗术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采用半导体激光原位开窗术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变累及主动脉弓上分支行相应半导体激光原位开窗术.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中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住院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行CT血管成像检查,评估开窗支架通畅性及有无内漏形成.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5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结果 (1)手术及术中情况:110例患者中,106例成功采用半导体激光原位开窗术完成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术中DSA示主动脉夹层原发破口完全封闭,主动脉弓上分支支架均通畅,无开窗相关内漏发生,手术成功率为96.36%(106/110);2例因术中发生心包填塞死亡;2例因主动脉弓部结构复杂导致无名动脉开窗失败后行烟囱支架置入.106例患者中,70例行左锁骨下动脉单开窗术,30例行主动脉弓上3个分支开窗术,6例行左锁骨下动脉和左颈总动脉双开窗术.11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40±9) min,造影剂量为(185±5)mL.110例患者中,4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亡,3例发生脑梗死,经抗凝及营养脑神经等对症处理后好转;其余患者未发生短暂性脑缺血、脑卒中、脑梗死、心肌梗死或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110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5±7)d.(2)随访情况:107例出院患者中,99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2~1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0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开窗支架均通畅,4例发生内漏,密切随访观察.结论 采用半导体激光原位开窗术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较好.

  • 主动脉腔内支架修复术治疗急性创伤性主动脉夹层

    作者:刘宸铖;李畑波;王学锋;肖颖彬;王咏

    目的 探讨主动脉腔内支架修复术治疗急性创伤性主动脉夹层(TAD)的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例急性创伤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胸腹主动脉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TA)明确诊断为Stanford B型,采用主动脉腔内支架修复术(EVAR)治疗.收集并分析各患者术前临床特点、术中手术资料、术后随访结果 .结果手术时间(61.2±25.6)min,住院时间(12.7±6.3)d;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无左侧锁骨下动脉盗血、截瘫、肝肾功能衰竭及脑梗死等并发症.出院后随访3~23个月,平均(13.2±9.8)个月,复查CTA均显示破口封闭良好,支架无内漏、移位.结论 与传统体外循环下人工血管置换相比,EVAR手术具有微创、便捷、安全有效等特点,是治疗急性创伤性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

  • Hybrid手术在复杂Stanford B型夹层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贤灿;尚玉强;李炳;易凡;戴仕林;吴伟;程龙

    目的 探讨Hybrid手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分支血管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武汉市中心医院收治87例行Hybrid手术治疗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观察其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累及Z0区9例,行头臂干(brachiocephalic trunk,BCT)-左颈总动脉(left common carotid artery,LCCA)+BCT-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术;累及Z1区23例,行BCT-LCCA-LSA+TEVAR术;累及Z2、3区55例,行LCCA-LSA+TEVAR术;颈部血管旁路选用8 mm Gore-Tex人工血管,TEVAR选用美敦力或先健覆膜血管支架.结果 无病例死亡,术后即刻造影无病例内漏,61例术毕苏醒拔管,26例术后次日顺利脱机拔管;术后出现肾衰3例,脑梗1例;随访6~48个月,出现内漏1例,无截瘫发生,恢复良好.结论Hybrid手术治疗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临床疗效,具有低风险、低并发症发生率的策略优势;根据患者的夹层解剖学范围以及患者的综合条件,选择个性化的Hybrid手术策略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主动脉夹层诊治进展及预后

    作者:李世倍;王祖禄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严重威胁生命的心血管急症之一,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目前随着超声、CT的广泛应用,可以高效准确的做出影像学诊断.随着动脉腔内修复术器械和方法的不断改进,早期及时实施微创手术,可以减小创伤、拓宽手术适应证,结合外科手术治疗,可以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为使更多的临床医生了解并重视AD,以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本文就近年来AD诊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49 条记录 3/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