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他汀类药物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疗效的影响

    作者:张磊;刘艳杰;王效增;何瑞霞;周铁楠;王雅;荆全民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3年10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并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388例,分析他汀组与非他汀组临床特点及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围手术期及3年随访的死亡率、再次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等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1)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等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他汀组与非他汀组患糖尿病、脑卒中的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他汀组高血压病、冠心病的比例明显高于非他汀组(P均<0.05);他汀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比例明显高于非他汀组(P<0.001);两组患者伴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2)围手术期情况:两组患者植入支架的数目、长度、近远端直径及内漏的发生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他汀组完全封闭左锁骨下动脉的比例明显高于他汀组(P=0.020);两组患者围术期死亡、术后发热、脑卒中、肢体活动障碍及住院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他汀组合并PCI的比例明显高于非他汀组(P<0.001).(3)随访时间36个月,随访率为79.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死亡率、再次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新发冠心病、脑卒中、截瘫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单中心研究未显示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近远期生存率.

  • 挑战主动脉弓:目前证据与未来走向

    作者:郭伟;许永乐

    传统开放手术处理主动脉弓部病变的病死率和中风发生率分别高达6%~20%和3%~15%.如何利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repair,TEVAR)是处理主动脉弓部病变的热点.目前,主动脉弓TEVAR技术方案主要基于常规器材和新器材两大方面.前者主要包括“杂交”技术和“烟囱”技术,应用相对较多,都有一定数量的临床研究,且早中期结果令人满意;后者包括“开窗”、“模块化支架”、“多分支支架”等技术,均仅仅是一些病例报道,应用不多.因此,实现主动脉弓微创腔内重建的根本问题和出路在于新的腔内器材的设计与研发.笔者认为“分支”设计可能更适合主动脉弓解剖学特点.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撕裂不同形态患者临床特点及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疗效观察

    作者:韩冰;王效增;刘艳杰;武敏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撕裂不同形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自2003年2月至2017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47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主动脉增强CT+三维重建将夹层撕裂形态分为螺旋形撕裂走行组(螺旋组)与非螺旋形撕裂走行组(非螺旋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围术期及36个月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胸闷痛、背痛、腹痛、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临床症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组心胸比值、假腔大于真腔患者比例、破口数、累及肾动脉与髂动脉患者比例均高于非螺旋组,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15 mm患者比例低于非螺旋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组完全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比例明显高于非螺旋组,覆膜支架数少于非螺旋组,支架近、远端直径长于非螺旋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472例患者中,465例出院患者均获得36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疼痛、左上肢跛臂及新发心脑血管疾病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夹层撕裂走行形态不同对患者临床症状、术后并发症及远期预后无影响.螺旋形撕裂的降主动脉夹层累及肾动脉与髂动脉多、破口数多、支架直径大、支架数少.

  • 单中心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近远期疗效

    作者:武敏;王效增;周铁楠;刘艳杰;何瑞霞;荆全民

    目的:总结应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胸降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B型)的经验及评价其近、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02年4月至2013年3月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320例。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定期随访,评价术后1、3年死亡及并发症情况,包括内漏、脑血管事件、新发主动脉夹层、再次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等。结果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操作成功率为100%。6例患者于术后死亡,对314例出院患者进行随访,1年随访率73.0%(229/314)。术后1年死亡12例(5.2%),其中,主动脉源性死亡6例,心源性死亡1例,脑源性死亡2例,肿瘤源性死亡2例,其他源性死亡1例。1年发生内漏3例,脑梗死2例,脑出血3例,新发主动脉夹层1例,再次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3例。3年随访率为69.4%(218/314)。术后3年死亡21例(9.6%),其中,主动脉源性死亡9例,心源性死亡2例,脑源性死亡5例,肿瘤源性死亡3例,其他源性死亡2例。3年发生内漏5例,脑梗死3例,脑出血6例,新发主动脉夹层5例,再次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5例。结论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技术可行,安全性高,并发症少,1年、3年随访疗效满意,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 可控释支架移植物台上开窗治疗近肾腹主动脉瘤

    作者:刘军军;冯睿;周建;徐子依;李振江;吴剑烈;景在平

    目的 探讨可控释支架移植物台上开窗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近肾腹主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总结使用新系统技术要点.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腹主动脉瘤患者156例,其中予以可控释支架移植物台上开窗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9例.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人口学、围术期影像解剖学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9例患者术中总计开窗11条动脉,开槽2条动脉,开窗对位失败1例转烟囱支架3条动脉,开窗手术技术成功率为8/9,EVAR术成功率为9/9.平均手术时间(228.9±56.7) min(180~360 min),平均对比剂用量(207.8±81.5) mL(120~410 mL),术中平均出血量(166.7±109.0) mL(50~300 mL).平均随访(13.1±5.0)个月(8~24个月),患者均生存,开窗支架均通畅,无肾功能不全、内漏发生,无支架移位.结论 可控释放支架移植物台上开窗治疗近肾腹主动脉瘤安全有效,远期疗效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观察.

  • 局部麻醉穿刺下完全无对比剂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1例

    作者:佟铸;谷涌泉;郭连瑞;高喜翔;郭建明;张成超;李立强;张建;汪忠镐

    目的 探讨对比剂过敏高危腹主动脉瘤患者接受局部麻醉穿刺下完全无对比剂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的可行性.方法 对1例对比剂过敏腹主动脉瘤患者,在不使用对比剂、局部麻醉穿刺条件下实施EVAR术.结果 手术获成功.术后MRI随访结果显示,患者腹主动脉瘤完全隔绝,无内漏,覆膜支架内血流通畅,双侧肾动脉显影良好.结论 局部麻醉穿刺下完全无对比剂EVAR术治疗对比剂过敏伴全身麻醉禁忌高危腹主动脉瘤患者安全有效,但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前充分评估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血管重塑分析

    作者:陶然;梁惠民;冯敢生;袁锋;夏向文;潘峰;刘德翰;叶天和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后血管形态学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接受TEVAR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及术后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术后1个月内、1~6个月、6个月后主动脉各段真假腔内径及假腔血栓化情况.结果 TEVAR术后胸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缩小,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主动脉管径真腔和假腔变化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部重要分支动脉血供情况较术前有所改善.结论 TEVAR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近中期效果确切,但仍需要远期随访观察.

  •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髂内动脉保留技术

    作者:谷涌泉;刘一人;郭连瑞;郭建明;佟铸;高喜翔;张建;汪忠镐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是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腹主动脉瘤伴发髂动脉瘤时保留髂内动脉已成为共识,可避免发生臀肌缺血、乙状结肠缺血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随着近年腔内器械不断更新,EVAR术中保留髂内动脉成为可能.目前EVAR术髂内动脉重建术包括腔内髂分支支架技术、三明治技术、髂总动脉覆膜支架喇叭口技术、髂外动脉-髂内动脉腔内分流技术(反向“烟囱”技术)以及弹簧圈栓塞技术,该文就此作一总结.

  • 不同类型“烟囱”支架介入的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在主动脉弓病变中的近中期疗效

    作者:任明明;韩振;王涛;陈立波;李敬来;冯钢;许志锋

    目的 分析在主动脉弓病变治疗中,采用不同类型“烟囱”支架介入的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近中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0例主动脉弓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不同被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烟囱”支架介入的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但支架类型不同,A组给予自膨式裸“烟囱”支架,B组给予覆膜“烟囱”支架.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支架位置、动脉顺畅情况、脑缺血及上肢缺血等)、住院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及近中期并发症(内漏、血栓形成、肾功能异常、支架移位及腰背部疼痛)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主动脉CT造影显示,各“烟囱”支架位置良好,各动脉供血基本通畅,术中均无出血、脑梗死及心肾衰竭等严重疾病出现.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血栓形成发生率高于A组(P<0.05),但在内漏、肾功能异常、支架移位和腰背部疼痛发生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两种类型“烟囱”支架介入的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病变各有优劣,但自膨式裸“烟囱”支架在减少血栓形成上优于覆膜“烟囱”支架.

  • 血管缝合器在经皮穿刺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郑加贺;畅智慧;王传卓;刘兆玉;郭启勇

    目的:探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在经皮穿刺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行经皮穿刺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预先埋置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方法缝合股动脉,观察评价术后止血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经皮穿刺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共缝合股动脉62条,预置2把缝合器42条(穿刺入口18F-22F),其中1例出现缝线脱落,置入第3把缝合器;缝合完毕后立即停止出血33条,压迫5 min止血8条,压迫10 min止血1条,1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股总动脉闭塞并行腔内治疗;使用1把缝合器20条(穿刺入口14F-16F),缝合完毕后立即停止出血15条,压迫5 min止血4条,压迫10 min止血1条.术后随访1例股总动脉中度狭窄,未行进一步治疗,无其它并发症.结论:应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完成经皮穿刺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 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

    作者:金健

    目的:探讨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对2007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治疗的72例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例患者平均年龄(58.87±12.76)岁,88.9%合并高血压,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突发剧烈胸痛为常见症状,主动脉CTA在主动脉夹层的确诊中起重要作用.预后方面,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较内科保守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明原因突发胸痛患者应及时主动脉CTA检查.早期诊断、严格控制血压及心率,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可改善患者预后.

  •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对照研究

    作者:贾浩;孙巍

    目的 探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疗效及近期预后效果.方法 将44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2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研究组采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术后5个月生存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生存质量核心量表的社会功能、情感功能、躯体功能因子分均较手术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5个月,研究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成功率较高,可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效果比较

    作者:方军;张春旭;王全晖;李国威;张宏

    目的 比较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与传统开腹手术(OSR)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AA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8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收治的64例肾下型AAA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分为A、B两组,各32例.A组患者接受OSR术治疗,B组患者接受EVAR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ICU观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ICU观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均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并发症(电解质紊乱、切口感染、肺部并发症、心脏并发症、内漏)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B组患者死亡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OSR术相比,采用EVAR术治疗肾下型AAA的临床效果较好,对患者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预后较好.

  • 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杂交手术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潘洁;周雁荣

    对9例复杂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杂交手术治疗,结果9例患者均成功接受一期头臂血管重建并腔内血管覆膜支架植入,手术耗时平均347.0 min.术后复查大动脉CTA均无支架内漏及人造血管堵塞等情况发生,切口愈合良好.随访至今均存活.提示对此类患者,护士需同时具备内外科扎实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术前术后需做好意识、心率、心律、脉搏、呼吸、血压、疼痛的监测和控制,术后还需做好引流量、出入量及伤口情况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

  •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作者:卢振华;马业新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AAS)是一组严重威胁生命的主动脉性疾病,包括主动脉夹层(AD),壁内血肿(IMH),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PAU),主动脉瘤漏和主动脉横断伤.典型临床表现为急剧的、撕裂样的转移性胸背痛,疼痛一旦发作即达高峰.当病变累及到升主动脉时,疼痛可放射到前胸部或颈部;累及降主动脉时,疼痛可以放射到后背部[1~4].

  • 复杂腹主动脉瘤的微创处理

    作者:舒畅;王暾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常见的腹主动脉慢性扩张性疾病,由于具有很高的破裂率,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国外研究显示,50岁以上男性的年发病率高达0.35%;而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腹部影像学检查的广泛应用,使其近年的发病率显著增高[1-3].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CT在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缪健航;师天雄;胡锡祥;张明光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术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随访中的影像学变化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TEVAR治疗后,随诊两年的CT成像对支架位置、形态、通畅度、支架内漏、远端破口、主动脉重塑等情况的观察.结果:33例术后CT可显示:支架位置、形态、通畅良好33例,支架无内漏,存在远端破口33例,支架源性新破口(SINE)2例,近端夹层内血栓形成33例.术后夹层扩张2例,缩小17例,不变14例.结论:EVAR术后CT可通过多种图像重建,为主动脉影像学提供大量信息,是一种无创、快速、安全及准确的评价主动脉夹层情况的方法,可作为是主动脉夹层术后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

  • 单中心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不同性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艳杰;王雅;王效增;周铁楠;何瑞霞;荆全民

    目的 观察不同性别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3年2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并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96例,分析不同性别患者临床特点及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围术期及3年随访的病死率、再次行腔内修复术等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1)两组临床资料比较:男性组吸烟史、饮酒史均高于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后背痛、晕厥的发生率低于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围术期情况:两组植入支架的数目、长度、近远端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围术期死亡、术后发热、术后疼痛、合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随访时间36个月,随访率为82.4%.随访期间两组病死率、再次行腔内修复术、新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不同性别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后临床疗效相近.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行完全IVUS介导下EVAR对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谢年谨;谷梦楠;罗淞元;刘媛;薛凌;杨帆;李威;罗建方;黄文晖

    目的 探究在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中行完全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介导下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对减少术后肾功能恶化的意义.方法 入选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研究所心血管内科拟行EVAR治疗的60例主动脉夹层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随机号码信封法随机分为全IVUS组及对比剂造影组各30例.采集术前、术后肾功能指标,采用x2检验或t检验进行两样本单因素分析.结果 与使用传统造影剂手术相比,IVUS介导下行EVAR治疗术后患者的肌酐(creatinine,CREA)、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浓度升高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 h IVUS组vs.对比剂组:ACREA为(10.37±21.88) μmoI·L-1 vs.(28.12±27.69)μmoI· L-1,P=0.008;ABUN为(2.26±3.84)mmol· L-1 vs.(3.37±3.56)mmol·L-1,P=0.250;72 h IVUS组vs.对比剂组:ACREA为(7.69±23.43) μmoI·L-1 vs.(34.85±34.01)μmoI·L-1,P=0.001;ABUN为(2.99±4.71)mmol· L-1 vs.(6.07±6.32)mmol· L-1,P=0.037].两组术后CREA、BUN浓度及对比剂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US介导下行EVAR治疗安全有效,并可减少术后肾功能恶化风险.

  • 降主动脉夹层破口位置与腔内修复术后疗效分析

    作者:祁俊仙;王雅;王效增;周铁楠;杜占奎;荆全民;韩雅玲

    目的 评价降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破口位置与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的临床预后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2月至2014年4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的335例行TEVAR术的降AD患者,术前均行主动脉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检查(CTA)明确主动脉病变特征,术中测定AD破口至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的距离.观察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并分析其与破口位置的关系.同时,分析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及患者肾功能不全与TEVAR术后预后的关系.结果 335例降AD破口位置距离LSA的距离为(26.30±8.39) mm.行TEVAR术后随访:近期死亡3例,非致死性并发症11例;远期死亡13例,非致死性并发症22例.31例患者行PCI治疗,其中37支靶血管共植入42枚冠状动脉支架,无出血、心肌梗死、死亡等并发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破口位置与TEVAR术后预后不存在相关性;并发冠心病患者择期行PCI治疗与TEVAR术后预后不存在相关性;肾功能不全与TEVAR术后预后存在相关性.结论 降AD患者行TEVAR术后近、远期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肾功能不全是TEVAR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AD破口位置及并发冠心病患者择期行PCI治疗非TEVAR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49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