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口服避孕药中孕激素的应用进展

    作者:郭兆华

    口服避孕药(OC)自上个世纪上市以来,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应用历史.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当前OC研究进展以开发新型孕激素、降低雌激素剂量及发展多相型口服避孕药等为主.OC作为简便、效果显著的避孕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应用广泛,其有效成分以合成雌激素与孕激素为主,但OC不同则主要与孕激素有关.

  • 口服避孕药的不良反应及护理

    作者:赵丽艳;初蓝;姜华颖;张爱荣;顾连芬;李春梅

    正确使用避孕药能达到良好的预防妊娠的目的.近几年,许多大学生却把吃避孕药当成减肥、去痘、推迟月经的好办法.其实,避孕药同其它药物一样,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应引起服药者的重视,从而提高健康水平.

  • 复方炔诺孕酮二号片致双下肢光敏性血管炎1例

    作者:徐爱华;于常声;甘为

    1 临床资料患者徐某,女,36岁,因双下肢多结节于2007年4月11日来我院就诊.结节扁平,边缘不规则,大小不一,表面红肿充血,自觉双下肢发热、发沉,结节春夏季发作,人秋后可转成青色瘀斑,冬天后消退,反复发作3年.

  • 流产后妇女服用口服避孕药的情况调查

    作者:罗岚蓉;李坚

    目的 调查流产后妇女服用口服避孕药的情况,探讨如何促进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10月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计划生育科住院流产且流产后立即服用口服避孕药的48名妇女,于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电话随访其服药情况以及避孕方法的使用情况.结果 1)避孕药服用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14.6%(7/48)的妇女未完成1个周期避孕药的服用,主要影响因素是对服药安全性的担心;58.3%(28/48)的妇女服用1个周期后停药,主要影响因素是对避孕药的管理困难.16.7%(8/48)的妇女服用2个周期后停药,主要影响因素是对避孕药安全性的担心.10.4%(5/48)的妇女2个周期后选择继续服用避孕药.2)流产前后避孕方法的使用情况:流产前43.7%(21/48)的妇女无避孕措施,流产后3个月及流产后1年有性生活的妇女均采用避孕措施.流产后1年和3个月比较高效避孕方法即口服避孕药及宫内节育器的使用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口服避孕药的使用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服用避孕药不良反应情况:4.2%(2/48)的妇女服药期间出现恶心不适,39.6%的妇女(19/48)担心服药的安全性.3)其他:10.4%(5/48)的妇女自觉皮肤改善.结论 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能够提高妇女避孕方法的使用率.口服避孕药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的避孕方法,适合妇女在流产后立即开始使用.针对影响流产后妇女使用口服避孕药不同阶段主要的影响因素以及避孕药的非避孕益处,在不同的时机有侧重的进行咨询,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随访,有助于妇女坚持使用高效避孕方法.

  • 口服避孕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性功能的影响

    作者:杜娟;阮祥燕;Alfred O.Mueck

    目的 评估口服避孕药(oral contraceptives,OCs)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性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女性性功能障碍(female sexual dysfunction,FS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研究共纳入210例门诊PCOS患者,其中服用口服避孕药者126例(OC组),未服用者84例(NOC组).采用网络女性性功能指数(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FSFI)量表,并补充附加问题,评估参与者的基本信息、避孕方法、性伴侣关系稳定程度、孕产史等多个女性性功能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 OC组FSFI总分中位数为26.35分,50.79%表现为FSD高风险;NOC组FSFI总分中位数26.85分,47.62%显示FSD高风险;两组得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5).在口服避孕药使用者中,服用35 μg炔雌醇/2 mg醋酸环丙孕酮、30 μg炔雌醇/3mg屈螺酮、30μg炔雌醇/150 μg去氧孕烯三种不同成分口服避孕药的患者之间,FSFI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性生活是否主动、伴侣关系是否稳定是PCOS患者性功能的影响因素.结论 PCOS患者中,是否服用口服避孕药、服用不同类型口服避孕药的患者之间性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OS患者性功能的潜在影响因素中,性生活是否主动、伴侣关系是否稳定与FSD高风险的发生相关.

  • 流产后关爱服务对流产后妇女口服避孕药使用状况的影响

    作者:孙涛;邓瑶;罗岚蓉;陈素文;李长东

    目的:调查流产后关爱服务(PAC)对流产后妇女口服避孕药使用情况的影响,探讨如何促进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降低重复流产率。方法调查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计划生育科入院终止妊娠的妇女,流产后立即服用口服避孕药2个月。分别于出院1个月、3个月及半年后随访,了解其服药情况、后续避孕方法的选择以及有无重复流产,共随访850名妇女。结果服用2个周期者731例,占86.0%。随访妇女2个周期后避孕方法的使用情况,继续使用口服避孕药者115例(13.5%),使用其他方法者631例(74.2%);未采取任何避孕方式者104例(12.2%)。49.8%的妇女因为担心不良反应而不愿意选择口服避孕药为后续避孕方式。服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者15例(1.8%),为恶心或头晕不适。6个月内意外妊娠者34例(4.0%),再次行人工流产26例,重复流产率为3.1%。结论口服避孕药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的避孕方法,尽管非常适合绝大多数的妇女在流产后立即开始使用,但是由于对其不良反应的担心使得目前坚持使用口服避孕药的妇女比例较低。对于流产后妇女,关于避孕方法的选择和使用的咨询内容还需要细化,需要更有针对性,同时咨询要有长期性,才有利于增加妇女长期采用口服避孕药避孕的信心。

  • 口服避孕药对卵巢功能影响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雷小敏;王玎;李志英;王俊杰

    自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口服避孕药(oral contraception,OC)一直被广大妇女采用.口服避孕药主要通过抑制卵巢的排卵而达到避孕目的,但长期服用是否会对卵巢功能产生不可逆抑制而导致卵巢功能提前衰竭,子宫内膜生长长期处于抑制状态,是否会出现不可逆性的闭经,由于卵巢受抑制后长期不排卵是否使绝经年龄推迟.我们自2004年4~7月开始针对对以上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一定区域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如下.

  • 输卵管结扎术和药物避孕的利弊对比研究

    作者:仲秀梅

    为了将输卵管结扎术和药物避孕的利弊进行比较,本文对我院采用输卵管结扎术和药物避孕的两组妇女进行多项指标的对比,这些指标包括:妊娠率、月经不调率,经期延长率、腰部不适率.研究表明,除经期延长率外,输卵管结扎术在各项指标上都优于口服药物避孕.因此,在选择避孕手段上,输卵管结扎术优于口服药物避孕.

  • 静脉血栓形成(VT)病因学进展

    作者:苑超

    1后天性(或获得性)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40岁、以前发生过VT、胸腹盆腔下肢或骨科手术、肿瘤、癌症、长期静卧、创伤、脑卒中、心力衰竭、心梗、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炎症性肠病、长时间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脓毒血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妇女内分泌的改变如妊娠、口服避孕药或采用激素替代疗法也属于这一范畴;此外,还有一些因素的作用目前尚存争议,他们是肥胖、吸食烟草及静脉曲张[3、4、8].

  • 避孕节育新技术

    作者:童传良;庄留琪

    新型的口服避孕药主要由第三代孕激素组成;缓释系统的避孕方法主要有皮下埋植剂、3个月一次的长效避孕针(DMPA)和阴道环;含有吲哚美率和铜与孕激素以及更加适合宫腔形态的IUD既提高了避孕效果,又降低了副反应;女权运动和STD的流行产生了女用避孕套;另外,在外用避孕药、紧急避孕和催经止孕上也有了进展.

  • 人工流产后避孕方式的应用和进展

    作者:周萍;魏秋玻

    本文针对国际提倡的流产后服务的核心,简要探讨了人工流产后避孕方式的选择及其术后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的临床意义.

  • 人工流产术后立即服用避孕药的临床观察

    作者:康庆芝

    我院自2008年1月开展人工流产术后口服避孕药的应用研究.收到良好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口服避孕药对妊娠的影响

    作者:苗凯

    目的 通过分析口服避孕药对妊娠的影响,提升计划生育避孕节育优质服务,保护和促进女性生殖健康.方法 1623例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妊娠妇女追踪随访观察,分析口服避孕药对妊娠的影响.结果 在1623例服用口服避孕药后妊娠的女性随访观察中,未发现口服避孕药因素致畸、致残情况发生.结论 育龄妇女选择避孕措施时采取口服避孕药的方法及妊娠时误服口服避孕药不会导致新生儿致畸.

  • 优思明联合坤宁颗粒用于人工流产术后90例临床探讨

    作者:汪帆

    目的:研究口服避孕药优思明联合坤宁颗粒用于人工流产术后降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该院因早孕要求行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的18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于术后服用优思明联合坤宁颗粒。对照组不予服药,观察两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月经紊乱、重复流产率、术后盆腔炎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人流术后阴道出血时间(7.0±2.1)d 与对照组人流术后阴道出血时间(12.0±3.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复流产率(1.11%)、月经紊乱率(3.33%)与对照组重复流产率(11.11%)、月经紊乱率(22.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流术后口服优思明联合坤宁颗粒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明显控制人工流产率和重复流产率,值得推广使用。

  •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口服避孕药与孕三烯酮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琳;邵军晖

    目的:探讨口服避孕药及孕三烯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的疗效.方法:将126例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并有病检结果证实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48例,术后口服避孕药;B组38例,术后口服孕三烯酮;C组40例,术后未用药.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观察病情复发、受孕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C组复发率高,受孕率低,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药物不良反应小,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口服避孕药与孕三烯酮能有效地控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减少复发,提高妊娠率.而口服避孕药价格便宜,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患者顺应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 人工流产术后应用口服避孕药及宫内节育器的疗效分析

    作者:潘卓;苏晶晶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术后即时口服避孕药及放置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1月因计划外怀孕来盘锦市人民医院行人工流产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各40例.避孕药组于人工流产术后及时服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妈富隆)、抗生素和益母草胶囊;节育环组于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TCU380A节育环,同时口服抗生素和益母草胶囊;对照组仅服用抗生素和益母草胶囊.比较三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避孕药组人工流产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子宫内膜修复、月经复潮时间均短于节育环组和对照组(P<0.05),节育环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避孕药组和节育环组预防宫腔粘连及避孕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感染病例.结论 人工流产术后即时口服避孕药既能促进子宫内膜修复、缩短阴道出血时间,使月经尽快复潮,预防宫腔粘连,又能达到良好的避孕效果,降低重复流产率.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可减少宫腔粘连,且避孕效果良好.

  • 规范化社区干预模式对口服避孕药推广使用的作用

    作者:肖敏;冯宗丽;彭文湃

    目的 探讨口服避孕药社区推广的新模式,提高育龄群众口服避孕药使用率,降低人工流产率,促进生殖健康.方法 2013年10月根据年龄的差异进行分层随机抽取深圳市福田区2个定点街道(沙头街道和梅林街道)的1000例人工流产术后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社区推广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化的社区干预模式:培训督导、宣传教育和随访防治等方式全面开展口服避孕药的推广使用.为期2年.评价两组对口服避孕药的认知水平、总使用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口服避孕药种类、作用机制、不良反应认知情况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口服避孕药种类、作用机制、不良反应认知情况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口服避孕药种类、作用机制、不良反应认知情况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服避孕药的总使用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新型的社区干预推广模式能够提升育龄妇女对口服避孕药的认识、接受程度以及总使用率.

  • 口服避孕药的安全性评价

    作者:王霞;杨泉海

    人类第一个合成的孕激素是异炔诺酮,自上世纪50年代口服避孕药问世以来,始终是节育的重要手段,全球有超亿妇女服用过该类药物,市场年销售额高达30亿美元.

  •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姜杰新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也可遍及整个结肠.欧洲20个中心调查显示UC的年发病率为11.2/100 000,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与结肠癌的发病有关,且病程长,病变程度轻重各异,由于病因不明,临床上常常表现反复发作而治愈难度大,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要达到UC治愈的目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至关重要,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有了很大进展.普遍认为UC是免疫、遗传、环境及肠道细菌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国外学者较多的研究认为吸烟、哺乳方式、口服避孕药、饮食习惯、心理因素都与UC的发病有关.细胞凋亡、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也是导致免疫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

  • 前列腺素E1治疗1例重度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长期疗效

    作者:李崇剑;周宪梁;张沛;王国干;朱俊;高润霖

    患者女,43岁,于2001年1月在我院诊疗,检查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肺功能、肺通气灌注扫描、肺超高速断层显像均未见分流性心脏病及肺栓塞征象,无胸肺实质性疾患,排除了肺静脉高压疾病,当时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射血分数(EF)68%,应用三尖瓣返流压差法估测平均肺动脉收缩压(SPAP)为87.4 mmHg(1 mm Hg=0.133kPa).既往未口服避孕药、减肥药等.临床诊断"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心脏扩大、心功能Ⅳ级(NYHA分级)".患者间断氧疗、口服合心爽、鲁南欣康等治疗,但上述症状逐渐加重.

671 条记录 9/34 页 « 12...6789101112...33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