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早产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热依汗古丽·买买提;刘海燕;韩文晖;罗业飞;胡安群;汪艳;王海丽;熊海燕;郑英杰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早产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以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安庆市立医院所有住院分娩的单胎活产孕妇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和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孕妇人口学信息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ICP对早产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2 758例孕妇ICP发生率为7.25%,早产发生率为16.28%.ICP增加早产和医源性早产的风险,分别为RR=2.33,95%CI:1.67 ~ 3.25和RR=8.46,95%CI:5.45~ 13.12,但对自发性早产的发生无影响(RR=0.94,95%CI:0.57~ 1.54).结论 ICP增加医源性早产的发生风险,与自发性早产的发生无明显相关.

  • 药物及手术流产史与早产关联的出生队列研究

    作者:周珊珊;葛星;徐叶清;黄三唤;严双琴;毛雷婧;黄锟;牛影;潘维君

    目的 探讨既往药物及手术流产史与早产的关联.方法 参与马鞍山市优生优育队列的3 474名孕妇于孕14周前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既往药物及手术流产史资料,以单胎活产儿3 256人为分析样本.根据是否有药物及手术流产史以及流产次数进行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既往药物及手术流产史对随后妊娠早产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早产发生率为4.12%(n=134),自发性早产发生率为2.49%(n=81).控制可能的混杂因素后,有过1次药物流产史(RR=2.00,95%CI:1.04 ~ 3.85)或2次及以上药物流产史(RR=3.58,95%CI:1.04~ 12.30)会增加总早产发生风险,药物流产史(RR=2.51,95%CI:1.23~ 5.15)亦会增加自发性早产风险.有过1次手术流产史(RR=0.67,95%CI:0.42 ~ 1.01)或2次及以上手术流产史(RR=0.97,95%CI:0.51 ~ 1.85)与总早产或自发性早产(RR=0.72,95%CI:0.43~ 1.22)关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既往药物流产史是早产或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

  • 孕期总增重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张亦奇;兰茜;张琚;周容;代正燕;吴成;鲍妍宏;杨柳青;周凤鸣;赵蓉萍;曾果

    目的 探讨孕期总增重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成都市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1 220名6~12孕周、单胎健康的妇女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孕妇年龄、孕前体重等基本信息,于分娩前测量孕妇体重,计算孕期总增重,参照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发布的孕期增重推荐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增重适宜、增重不足和增重过多组.于分娩后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妊娠结局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孕期总增重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结果 共纳入1 045名单胎活产孕妇进行分析.与孕期增重适宜组相比,孕期增重过多组脐带缠绕和大于胎龄儿发生风险升高(分别为OR=1.641,95%CI:1.197~2.252和OR=1.678,95%CI:1.132~2.488);孕期增重过少组早产发生风险升高(OR=3.189,95%CI:1.604~6.341).结论 孕期总增重过多和过少均可能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应重视孕期体重监测,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

  • 孕期增重与早产关联的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张丹丹;谈迪心;王斌;蔡晓楠;周爱芬;张斌;李媛媛;夏玮;许奕华

    目的 探讨武汉市孕妇孕期体重变化对早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2014年就诊于武汉市定点妇女儿童保健医院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孕妇保健手册以及病历记录收集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法分析孕期增重与早产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调查11 323名孕妇,有效问卷11 020人(97.32%).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显示,控制混杂因素后,孕期增重与早产的关联强度呈“U”形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孕期增重适宜(孕期增重P10~P90)相比,孕期增重不足(孕期增重<P10)、增重过多(孕期增重>P90)均是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95%CI)分别为1.59(1.25 ~ 2.01)和1.46(1.13 ~ 1.88).结论 孕期增重不足或增重过多增加早产发生的危险性,应重视孕期体重监测,降低早产的发生风险.

  • 孕期室外空气污染与早产关系的Meta分析

    作者:陈宇;米白冰;赵亚玲;杨姣梅;陶雅丽;颜虹

    目的 探讨孕期室外空气污染与早产的关系,为减少早产的发生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收集国内外已发表的有关孕期空气污染与早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病例48 556例,对照548 495例.Meta分析显示,整个孕期二氧化氮(NO2)、PM10、一氧化碳(CO)、PM2.5、氮氧化物(NO)暴露与早产的合并效应OR值分别为0.960(95%CI:0.935 ~ 0.985)、1.068 (95%CI:1.035~1.103)、1.122 (95%CI:1.078~1.168)、1.110(95%CI:1.043~ 1.181)、0.994(95%CI:0.973~1.016).空气污染物NO2、PM10、二氧化硫(SO2)暴露时期不同对早产的影响不同,在孕早期暴露其合并效应OR值分别为1.117(95%CI:1.052~1.186)、0.968(95%CI:0.812~1.153)、1.258(95%CI:0.758~2.089);孕中期暴露其合并效应OR值分别为1.000(95%C1:0.982~1.019)、1.127(95%CI:0.896 ~ 1.416)、0.977(95% CI:0.711~1.342);孕晚期暴露其合并效应OR值分别为1.006(95%CI:1.002~1.010)、1.053(95%CI:0.973~1.139)、1.003 (95%CI:1.000~1.006).结论 整个孕期暴露于PM10、CO和PM2.5,孕早期暴露于NO2,孕晚期暴露于NO2和SO2可能与早产的发生有关.

  • 中国空气污染与不良出生结局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鹏飞;张翼;班婕;李湉湉;施小明

    目的 对中国空气污染与不良出生结局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通过检索万方、中国知网(CNKI)、PubMed、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2016年6月30日前发表的中国人群空气污染物暴露与不良出生结局相关文献,按照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并对纳入的27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中国孕产妇妊娠期间空气动力学直径≤10 μm的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总悬浮颗粒物(TSP)暴露可能增加低出生体重发病风险;妊娠期间暴露PM10、SO2、NO2可能增加早产发病风险;妊娠期间暴露SO2、NO2、臭氧(O3)、PM10可能增加先天性心脏缺陷及其他出生缺陷发病风险.结论 中国孕产妇妊娠期间空气污染物暴露可能增加不良出生结局发病风险,需进一步开展研究探讨其相关性.

  • 出生体重和早产的编码解析

    作者:黄敏;肖晓兰

    目的:通过总结 P07.0、P08.0、O03.903原编码存在的问题,提高编码员对出生体重和早产编码的准确率。方法从某医院病案统计管理系统检索出疾病诊断编码为 P07.0、P08.0、O03.903的病例,再结合电子病例系统、相关文献等资料,对病例进行校正编码。结果出生体重在1000克~2499克之间,容易发生编码错误;部分孕晚期流产的病案,校正编码后编“早产”而非“流产”。结论出生体重的编码要注意查工具书,孕晚期流产的病案要注意查看其分娩结局,否则,很容易编码错误。

  • 妊娠小于28周活产的编码探讨

    作者:陈菠;张益娟;张斌

    目的 通过分析产科妊娠小于28周活产病案的诊断与编码,探讨其诊断的规范性与疾病编码的合理性,旨在提高编码质量,促进疾病编码的区域性统一.方法 以产科妊娠小于28周活产病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诊断书写与编码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总计117例,出院诊断为"G1P0+有生机儿"87例,"G1P1+有生机儿"30例;按流产编码的有108份,按分娩编码9份.诊断书写不规范、疾病编码不严谨是存在的主要问题.结论 编码员要在符合诊疗规范与编码规则的前提下,对临床医师诊断书写进行引导、规范,促进编码质量提高,同时有待于编码的进一步区域性统一,才能充分发挥ICD编码在医疗保障、医疗质量管理等方面作用.

  • 2013—2015年太原市大气臭氧浓度与新生儿早产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

    作者:孙志颖;陈晨;王彦文;李湉湉

    目的 探讨太原市大气污染物臭氧与新生儿早产的相关性.方法 从中国环境监测网站以及中国数据气象网收集太原市2013—2015年大气污染物臭氧逐日平均浓度和逐日8 h大浓度、PM2.5的逐日平均浓度、气象因素(包括日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及每日新生儿早产数,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使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新生儿出生前4周暴露于大气污染物臭氧与新生儿每日早产数的关系,并对新生儿的性别进行亚组分析.使用双污染物模型(臭氧和PM2.5)以及改变模型自由度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太原市2013—2015年大气污染物臭氧逐日平均浓度和8 h大浓度均值分别为45.35、71.33 μg/m3.不同的暴露窗口期对新生儿早产的效应不同,出生前3周、出生前4周大气污染物臭氧逐日平均浓度每增加10 μg/m3,新生儿早产的风险增大,RR值分别为1.090(95%CI :1.042~1.139)、1.095(95%CI : 1.032~1.163).男婴更容易受到大气污染物臭氧的影响,出生当天臭氧逐日平均浓度每增加10 μg/m3,男婴、女婴早产的风险RR值分别为1.013(95%CI : 0.997~1.029)、0.996(95%CI : 0.983~1.010);出生当天臭氧逐日平均浓度与臭氧逐日8 h大浓度每增加10 μg/m3,新生儿产的风险RR值分别为1.006(95%CI : 0.994~1.017)、0.997(95%CI : 0.988~1.005).结论 出生前暴露于大气污染物臭氧可能会增加新生儿早产的风险,不同的暴露期新生儿早产的风险会存在差异,且这种风险在男婴中更加显著.

    关键词: 空气污染 臭氧 早产
  • 1996-2013年中国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

    作者:崔浩;何春花;缪蕾;朱军;王艳萍;李琪;李小洪;沈丽琴

    目的 分析1996-2013年中国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IMRPL)的变化趋势.方法 资料来源于以人群为基础的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系统.白2007年起,监测网由中国原116个县(区)调整为336个.将监测地区所有本地户口或非本地户口居住1年以上的0~4岁儿童均纳入监测.采用趋势x2检验和Poisson回归分析IMRPL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探究其在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随时间的变化差异.结果 监测数据显示,在1996年监测地区104 170例活产儿中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死亡656例,而在2013年监测地区421 026例活产儿中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死亡904例.中国IMRPL由1996年的629.9/10万下降至2013年的214.6/10万,年平均下降率为6.14%,但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死亡在婴儿死亡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幅为1.52%,到2013年该比例上升为22.6%.1996-2013年农村和城市IMRPL随时间变化均呈下降趋势,18年间分别下降了28.1%和66.6%,但城乡IMRPL差距仍明显.同期,中部地区的年平均IMRPL是东部地区的1.40倍(95% CI:1.31 ~ 1.49),而西部地区的年平均IMRPL是东部地区的2.25倍(95% CI:2.12 ~ 2.40),区域间IMRPL差异明显.同期研究显示,男性婴儿因早产或低出生体重而死亡的可能性是女性婴儿的1.09倍(95%CI:1.05~1.14).结论 1996-2013年中国IMRPL呈总体下降趋势,农村地区IMRPL降幅较城市大,城乡和区域间IMRPL差异明显,且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已成为威胁中国儿童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 多环芳烃相关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早产易感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念;李智文

    早产的危险因素和潜在生物学机制较为复杂,大多数病例的发生受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在对早产影响因素的研究过程中,个体的遗传易感性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基因多态性决定了个体对环境毒素的代谢能力,从而直接影响到毒物对机体毒性作用的大小.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可能对早产发生机制的研究、发生风险的预测及预防措施的制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近年来研究表明,多环芳烃暴露是早产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细胞色素P450(CYP450s)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是体内多环芳烃及许多其他外源性物质代谢的主要代谢酶系,其中CYP1A1、CYP2E1、GSTM1、GSTT1、GSTT2基因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早产风险有关.本文就上述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早产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孕期多环芳烃暴露对早产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小兰;李智文

    多环芳烃(PAH)是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毒污染物,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多种方式进入人体。孕妇和新生儿是重要的敏感人群,相关的研究证据表明孕期PAH暴露可能是早产发生的重要原因,但具体的作用机制不是十分明确,可能与DNA损伤、氧化应激、全身炎症反应、内分泌干扰等有关。本文就孕期PAH暴露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孕期PAH暴露可增加早产的发生风险和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 早产儿免疫接种现状及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进展

    作者:彭宝珍;李靖欣;朱媛媛;朱凤才

    早产儿因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发育不成熟而导致罹患疫苗可预防疾病的风险升高.但同时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过早免疫接种可能无法诱导良好的免疫应答,且可能因为其免疫耐受性差而带来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在适当时机为早产儿进行疫苗接种是降低感染性疾病发病风险、获得疫苗保护的关键.在早产儿接种疫苗时应充分考虑胎龄和出生体重,其接种疫苗的时间、种类和免疫程序应该与足月儿有所差别.由于我国在早产儿免疫接种程序方面的研究结果和数据十分缺乏,目前还没有建立针对早产儿的疫苗免疫指南.该综述正对国外早产儿疫苗接种的指南和临床试验进行总结,可为我国制定和推行早产儿的免疫接种策略提供参考和借鉴.

  • 中国低出生体重儿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张新利;刘玉琳;林良明;曹兰华;米杰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特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有关危险因素.方法 1998年7~10月,对我国11个省44个县市的999例低出生体重儿进行1∶1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我国低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多胎、孕周不足、孕期异常、孕期营养差、母亲疾病史及母亲文化程度低等,其OR值分别为106.9、18.79、3.42、1.93、2.61和1.43.各危险因素在沿海、内地及边远地区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农村低体重儿的原因主要为宫内发育迟缓(71.6%),城市低体重儿的原因还包括多胎和早产.早产及宫内发育不全的低出生体重儿之间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结论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是降低我国低体重儿出生率的有效措施.

  • 妊娠期饮茶与子代出生结局的关联研究

    作者:杨静;陈敏健;王笑笑;孙娴;王旭;王心如;夏彦恺

    目的 探索妊娠期饮茶与子代出生结局的关系.方法 于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招募孕妇,问卷调查基本信息及妊娠期饮茶情况,随访分娩期新生儿出生结局.终将资料完整且符合标准的500对母婴纳入分析.比较饮茶组与非饮茶组子代出生结局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妊娠期饮茶与子代出生结局的关联.结果 妊娠期饮茶率为32.8%(164名);饮茶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检出率[5.5%(9例)]高于非饮茶组[2.1%(7例)](P=0.042);两组早产、小于胎龄儿、胎儿窘迫、巨大儿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调整母亲年龄、受教育水平、家庭人均年收入、妊娠期体重增加、孕前BMI、产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性别、孕周等因素后,与非饮茶组比,饮茶组发生低出生体重的OR(95%CI)值为4.76(1.06~21.48);增加调整被动吸烟、饮咖啡、叶酸补充、矿物质补充、碳酸饮料饮用等因素后,与非饮茶组比,饮茶组发生低出生体重的OR(95%CI)值为5.30(1.04~26.92).妊娠期饮茶与新生儿早产、小于胎龄儿、胎儿窘迫和巨大儿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饮茶是子代低出生体重发生的危险因素.

  • 宝宝粥饮,清凉一夏

    作者:王荣华

    在炎热的夏季,有些3岁以下的婴幼儿常出现莫名其妙的发热,持续不退,体温高达38℃~ 40℃,而且天气越热,体温也越高,而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却均属正常.这种现象多见于6月到8月,有时可持续3个月之久,被称为"夏季热",中医又称为"暑热症".本病的发生与夏季高温气候有关,但内因却与小儿体质密切相关.早产或未成熟的体弱儿,后天喂养不当、消化不良、厌食或病后体虚的小儿,往往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汗腺分泌功能下降,产热和散热不能维持动态平衡,当夏季感受暑邪后,无法及时排汗散热,体热积聚致使体温升高.

  • 不同类型妈妈的出行指数

    作者:邓灿阳

    即将为人母的准妈妈,出行有了诸多顾虑,孕早期担心稍有不慎遭遇流产,孕中期笨重的身体还能远行?晚期则又得担忧宝宝早产……而刚升级为母亲的月子里的新妈妈,刚经历生产这一庞大工程,她们又能外出吗?我们来看看不同"妈妈"的出行指吧!

  • 预防过敏从第一口奶开始

    作者:刘海燕

    婴幼儿过敏大都从食物过敏起步,具体地说,现在太多婴儿出生后第一口吃的是配方奶,这个配方奶就是致敏的罪魁祸首,不论你买的是进口还是非进口的奶粉.有很多原因让孩子被追过早的吃了配方奶.生后不知道如何开奶、不知道如何母乳喂养、怕孩子饿、怕孩子哭闹、怕孩子出现黄疸、怕孩子营养不够、早产等等原因,错误的第一口配方奶造成了孩子牛奶蛋白过敏的开始——致敏.致敏也就是体内免疫系统出现异常表现——IgE增高,当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过敏症状.湿疹、腹泻、呕吐、哭闹、放屁多、打嗝多都可能是孩子过了敏,可是很多家长不知道.

  • 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症

    作者:陈勇鸣

    一般说来,育龄夫妇结婚后,未采取避孕措施,且性生活正常,一年以上女方未受孕者称为"不孕症",而"不育症"则是指育龄夫妇结婚后女方虽妊娠,但均因自然流产、早产或死产而未能获得活婴者.男女任何一方的生育功能异常均可导致不孕不育.

  • 妊娠胎膜早破189例临床观察

    作者:于丽霞;梁秋霞;李超

    目的:观察胎膜早破(PROM)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病史、产科检查及辅助检查将诊断为胎膜早破的189例孕产妇进行临床分析,同时对于<35 w与>35 W妊娠者进行不同的治疗.结果:189例PROM中无孕产妇死亡.<35 w的63例孕产妇,48例自然临产,15例适时终止妊娠;新生儿存活62例,死亡6例.>35 w的126例孕产妇,98例自然临产,28例适时终止妊娠;新生儿全部存活.结论:胎膜早破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为保障母婴健康,应积极治疗和预防胎膜早破,以降低母婴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5524 条记录 10/277 页 « 12...78910111213...27627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