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引导骨再生理论和技术

    作者:李德华

    Branemark教授建立的牙种植体骨结合理论(osseointegration)奠定了口腔种植技术的理论基础,使牙种植体的临床成功率得到了保证,10年累计成功率达到90%以上.然而,缺牙后牙槽突骨量不足一度成为限制牙种植技术应用的一个主要障碍.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前,牙种植体以全口无牙为主要适应证.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是利用生物隔膜在骨面封闭骨缺损区或预期成骨的空间,以达到完全成骨的目的.该项技术与理论的逐步成熟基本上解决了牙槽突及种植体周围骨量不足的问题.

  • 钛及钛合金表面离子注入改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方蛟(综述);周延民;赵静辉(审校)

    离子注入是真空环境下对材料表面进行处理从而改变材料表面化学、物理及力学性能的方法。钛及钛合金经不同种类的离子注入改性可改变其表面性质及特征,从而促进钛种植体与周围骨结合,并具有一定抗菌性。该文就钛种植体表面不同离子注入改性的研究作一综述。

  • 种植体骨结合相关检测手段研究现状

    作者:张薷文

    种植体界面的骨结合状况及检测手段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也开始由粗略到精细,从宏观到微观,得到的结果也越来越可靠.本文对种植体骨结合的检测手段及评价指标做一综述.

  • 不同表面形貌掺锶羟基磷灰石涂层钛种植体的体内实验研究

    作者:闫昊;沈丽娟;闫钧;憨勇;张玉梅

    目的:观察不同微弧氧化时间处理对纯钛表面形成的掺锶羟基磷灰石涂层表面形貌的影响,以及不同表面形貌特征对其表面成骨特性的影响.方法:经5、10、15 min 3种微弧氧化时间在钛表形成3组掺锶羟基磷灰石涂层,分别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采用表面粗糙度仪测量涂层表面粗糙度数值.然后再将3种钛种植体植入新西兰兔体内,术后4、12周取材,采用组织染色法观察植入体表面骨形成情况和骨接触率(Bone Implant Contact,BIC).结果:随着微弧氧化时间的延长,涂层表面形貌成多孔状且越加不规则,粗糙度增加;丽春红染色显示4周时植入体表面有新骨形成,12周时转化为成熟的骨组织并与涂层形成紧密的骨结合.随植入时间的延长种植体表面骨接触率逐渐增加,而且15 min组和10 min组的骨接触率在第4周和12周均高于5 min组.结论:不同微弧氧化时间可以改变掺锶羟基磷灰石涂层的表面特性,而粗化的的涂层表面结构有利于骨组织的形成.

  • 龈下残根桩核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

    作者:吴张;辛海涛;马轩祥;马新扬;王卫国;孙燕艳

    目的:建立不同程度缺损至牙龈下与牙槽骨内上颌中切牙残根通过龈下桩修复的桩核冠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龈下桩修复方法的可行性.方法:使用Micro CT扫描上颌离体中切牙获得CT断层图片,通过Minics、Geomagic和UG软件生成实体结构.通过UG建市包含龈下桩核冠、牙根、牙周膜、皮质骨和松质骨不同组织的三维实体结构,并构建出4组不同程度缺损至牙龈与牙槽骨内的残根且采用龈下桩核冠修复的模型.将构建的模型导入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中构建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中龈下桩与牙龈和骨接触面的受力及位移进行分析.结果:在Ansys软件中通过不同接触关系的定义和单元网格的划分获得龈下桩核冠修复的不同组织结构有限元模型.4个实验组模型的龈下桩骨接触表面的大位移均<50μm,大位移随牙根缺损程度的增加和桩与骨接触面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本研究建成的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能够模拟龈下桩核修复的实际情况.结果提示龈下桩可能与骨接触表面发生骨结合,说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后续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 丹参口服液对口腔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作者:杨洪涛;常维巍;吕林

    目的:通过建立家兔种植体模型,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量,探讨丹参口服液对口腔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18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只,均在家兔下颌双侧同一位置植入种植体各1枚。植入种植体的同时对实验组的家兔给于复方丹参口服液服用3周,分别于术后7 d、14 d、及21 d取种植体周围组织通过RT‐PCR、West‐ern blot检测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观察两组家兔种植体的稳定性,于术后21 d时处死家兔做骨切片,采用HE染色通过图像分析系统进行骨组织形态学面积测量分析新生骨面积。结果:经口服复方丹参液治疗后实验组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新骨组织形成量及新生骨面积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口服液能促进口腔种植体骨结合作用,其机制与上调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相关。

  • 逆行性种植体炎病因研究进展

    作者:鲁喆

    由于口腔种植无需损伤邻牙且功能和美学效果好,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成为一种重要的缺牙修复方式,但种植牙价格昂贵,如果种植失败,很容易引起医疗纠纷[1],因此保证其成功率非常重要。而引起种植牙失败的原因除骨折、损伤神经、术后感染、疼痛、种植体周围炎等外,还有逆行性种植体炎(RPI)。McAllister等[2]于1992年首次报道了该病例。
      RPI也称种植体根尖病变,X线片示种植体根部的密度减低区,而种植体的其他部位则是正常的骨结合[3]。

  • 中药结合高压氧提高种植体骨结合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小胜;吴佳璇;王小虎;薛春玲

    目的:探讨种植修复同时口服桃红四物汤配合高压氧治疗对牙列缺损患者口腔骨内种植体骨结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将牙列缺损患者83例(共行口腔骨内种植体102枚)随机分为3组,每组34枚种植体.对照组1采用口腔骨内种植治疗牙列缺损;对照组2采用口腔骨内种植治疗牙列缺损,并于种植后行高压氧治疗,1次/d,1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采用口腔骨内种植治疗牙列缺损,同时口服桃红四物汤配合高压氧治疗,1次/d,1周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记录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3月口腔菌斑指数、种植体松动指数、骨接触率及X线改变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牙列缺损均得以纠正,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1、2治疗后各时间点牙齿松动度指数降低,骨接触率较高,口腔骨内种植体更稳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同时口服桃红四物汤配合高压氧的综合治疗可促进口腔骨内种植体骨结合,疗效优于单纯种植修复及配合高压氧治疗.

  • 种植体表面处理技术及界面成骨细胞活动变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春月;王学金

    本文主要是针对种植体表面处理方法和经处理过的表面与骨组织间成骨细胞活性变化进行综述,着重介绍了各种表面处理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以求在今后的研究中能有更好的处理方法,还重点介绍了成骨细胞在界面的活性变化,以便在细胞学的角度上去了解骨形成的过程。

  • 辛伐他汀促进骨质疏松症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涛;杨川;吾斯曼江·艾尔肯;冷春涛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骨质疏松症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方法 将63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去势组、去势加辛伐他汀组3组,通过手术去除双侧卵巢复制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术后3个月,于每只大鼠左侧股骨处植入1枚种植体,1 d后各组分别灌喂生理盐水及辛伐他汀(5 mg·kg-1·d-1),术后4、8、12 w每组处死5只大鼠,取材制作非脱钙骨磨片,行骨组织形态学观察及骨计量学检测.结果 种植12 w时,单纯去势组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有一定厚度新骨形成,与种植体接触面积增大.去势加辛伐他汀组和正常对照组种植体周围新生骨组织连接成片且厚度增加,与种植体表面紧密接触.种植术后4、8、12 w时,单纯去势组种植体骨结合率(IBCR)、新生骨量(NBV)均明显低于去势加辛伐他汀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去势加辛伐他汀组IBCR和NBV与正常对照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辛伐他汀能明显增加骨质疏松症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率及种植体周围新骨形成量.

  • 带旋前方肌肌蒂桡骨瓣植骨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

    作者:罗德胜;彭子荷;江腾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是临床上严重的腕关节损伤,早期误诊率极高[1],因漏诊误诊迁延治疗造成陈旧性病变,若再不及时处理,极易导致舟骨骨折不愈合、月骨缺血性坏死、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腕关节功能.本院自1994年7月~2004年3月采用带旋前方肌肌蒂桡骨瓣植骨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8例,取得一定疗效,报道如下.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成骨细胞在钛表面掺锶羟基磷灰石涂层上的成骨研究

    作者:Qiao-hong Jiang;Xue Gong;Xiao-xiang Wang;Fu-ming He;黄明娣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体外三种类型钛表面对促进成骨的作用:掺锶羟基磷灰石(Sr-HA)涂层表面,纳米HA涂层表面以及无涂层的粗糙表面.材料和方法:通过电化学沉积方法将Sr-HA和HA沉积于粗糙的钛表面上.在Sr-HA涂层、HA涂层和无涂层的粗糙钛表面上进行MC3T3-E1前成骨细胞和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在不同时间点测定细胞的黏附、增殖、存活、分化和矿化结节形成.结果:对比于无涂层的粗糙钛表面和纳米HA涂层表面,通过简单的电化学沉积处理,Sr-HA涂层明显提高了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MC3T3-E1细胞黏附、铺展,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细胞外基质钙矿化.结论:这项研究表明,通过电化学沉积产生的掺锶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Sr HA提高了微粗糙钛表面的骨传导性.

  • 磷酸钙涂层-阳极氧化钛表面对早期骨反应的影响

    作者:Jung-Woo Koh;Young-Sung Kim;Jae-Ho Yang;In-Sung Yeo;黄明娣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磷酸钙(CaP04)涂层-阳极氧化钛表面在体外和体内的有效性.材料和方法:光滑表面作为阴性对照组,喷砂/酸蚀表面和阳极氧化表面作为阳性对照组,磷酸钙涂层-阳极氧化(CaPO4-coated and anodized,CPA)表面为实验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进行表面特性分析.在体外,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评价成骨分化.在体内,收集来自六只兔子2周和4周的标本,用骨-植体接触(bone-to-implant contact,BIC)比值和骨面积(bone area,BA)来分析骨反应.结果:光滑对照组的平均高度偏差(Sa)和表面积比值(Sdr)的均值和标准偏差分别为0.32±0.03μm和3.6%±1.5%,喷砂酸蚀组为1.36±0.11 μm和56.7%±1 6.1%,阳极氧化组为0.68±0.02μm和50.9%±2.9%,CPA组为0.67±0.11μm和50.0%±16.9%.各组在7和14天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着差异.在体内实验中,2周后,CPA组表现出的BIC比值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阳极氧化组和CPA组表现出的BA值显著高于其他组.在4周,各组之间的BIC比值和BA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一个磷酸钙(CaPO4)涂层-阳极氧化表面可以促进骨-种植体界面快速形成骨结合并在植体表面有更多的骨形成.

  • 右上前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1例

    作者:李少冰;张雪洋;黄雁红;容明灯;苏媛;卢海宾;陈沛;姜盼

    目的:评估上前牙区单牙即刻种植及即刻修复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上颌右侧中切牙冠根折裂而不能保留,微创拔牙后在正确的三维位置即刻植入Zimmer(R)种植体1颗,获得良好初始稳定性并实施即刻修复,经过8个月骨结合和牙龈塑形后,通过个性化取模转移,制备个性化氧化锆基台及全瓷冠完成修复.结果:种植修复固位良好,龈缘水平稳定及牙龈乳头充盈良好.结论:在选择合适适应证的基础上,通过正确的操作实施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及个性化修复,有助于在上前牙区获得较佳的美学种植修复效果.

  • 即刻种植联合GBR在多颗前牙外伤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李昕;赵佳明;曲哲

    目的:本文是1例多颗前牙外伤的患者采用种植修复的病例,详细介绍其具体治疗过程,探讨其中使用的相关种植外科及修复技术,总结能够在此类病例中获得良好种植美学效果的临床经验,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以2014年5月来大连市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的多颗前牙外伤的一位年轻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病史询问及口腔检查,拍摄CBCT,测量拟种植区的可用骨量,对患者客观存在的美学风险进行评估,与患者充分交流沟通后,告知可能存在的美学风险,终制订种植治疗方案.本病例应用了即刻种植、引导骨组织再生(GBR)、位点保存、早期修复伴软组织诱导成形等技术,终完成个性化的美学修复.结果:2颗种植体植入后的1 2个月内,均无感染、松动,骨结合良好,未见明显病理性骨吸收,无种植体周围炎,软组织健康,美学效果良好,患者对终修复效果非常满意.结论:美学区连续多颗牙缺失的种植修复常常伴有软硬组织的不足,而成为具挑战的临床治疗程序之一.治疗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制订谨慎的治疗计划;即刻种植可有效减少手术次数,使牙槽窝的骨改建和种植体的骨结合同期进行;GBR以及位点保存技术可有效保存或扩增硬组织量;采用不翻瓣的隧道潜入式植骨大程度上保存了唇侧黏骨膜的血供;采用临时修复体进行早期修复,缩短了患者空牙期的同时进行软组织塑形可获得理想的龈缘曲线,终通过个性化的美学修复技术,可达到理想的美学修复效果.

  • 紫外线光功能化二氧化钛纳米管对BMP-2吸附的影响

    作者:谢广平;高春娜;胡俊

    目的:研究紫外线光功能化二氧化钛纳米管对BMP-2吸附的影响.方法:采用预阳极氧化法制备钛表面TIO2纳米管,并对TIO2纳米管进行紫外线(UV)处理.采用Iodogen法对BMP-2进行125I标记,将UV处理和未UV处理的TIO2纳米管表面改性的钛片置于不同浓度的BMP-2溶液中,通过放射性计数检测钛表面BMP-2吸附量.结果:UV处理组的BMP-2吸附量明显高于未UV处理组.结论:UV光功能化TIO2纳米管表面改性将有助于蛋白质在钛表面的吸附,促进骨结合的形成.

  • 糖尿病对种植体骨结合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朱山成

    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种植修复术后牙齿的成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讨论糖尿病对种植体骨结合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 观察在口腔科行种植修复的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共50例,种植体共86颗.随访5年,对比二者在种植体骨结合方面的差异.结果 糖尿病患者种植修复术后失败情况略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结论 糖尿病对种植体骨结合有影响,糖尿病患者需在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的前提下,可行种植修复.

  • 丹参对口腔牙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

    作者:杨洪涛;常维巍

    目的:探讨丹参通过增加 TGF -β1的表达而对骨结合的影响,拓展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学技术的结合,让中国传统中医药迈向更广阔的前景。方法采用动物实验法,记录愈合过程,显微镜及电镜观察,对比试验结果,统计学处理得出结论,基本过程如下:①将20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均在家兔下颌双侧同一位置植入种植体各一枚。②植入种植体的同时对实验组的家兔给予丹参口服,服用3周,分别于术后7天、14天、及21天观察两组家兔的种植体的稳定性。③于术后21天时处死家兔,做骨切片行免疫荧光电镜观察两组家兔种植体骨愈合区骨量的差异。④做切片,行 IHC 实验,观察两组家兔种植体骨愈合区骨量的差异。结论①验证了传统常用中药丹参可促进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②验证了丹参对种植体骨结合的多方面影响;③将中国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牙体种植学创造性结合研究,开创了传统中医药的新应用。

  • 有限内固定一期植骨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

    作者:李国振

    2002年4月以来,我院采用有限内固定一期植骨结合"T"型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2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人工骨充填材料的研究进展

    作者:金啸

    利用人工种植体修复缺失牙是近几年来临床采用的越来越广泛的修复方式,而种植体能否与牙槽骨稳定结合是修复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长期的缺牙将造成牙槽骨的萎缩,对种植体的初期骨结合及长期存活率造成影响.为了解决牙槽骨骨量不足所带来的问题,各种人工骨充填材料应运而生,以下综述了骨充填材料的发展历程及几类人工骨充填材料的优缺点,同时展望今后骨充填材料的发展前景.

361 条记录 18/19 页 « 12...11121314151617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