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肢静脉顺行性CO2 -DSA的临床应用

    作者:郭金和;滕皋军;朱光宇;刘振生;李国昭;丁惠娟;沈志萍;何仕诚;邓钢;方文;董永华

    目的探索经足背静脉行下肢静脉CO2-DSA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15例患者(15条患肢),男9例,女6例,临床疑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大隐静脉曲张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术后复查1例.分别用8号头皮针经足背静脉行下肢静脉CO2-DSA.结果 12例造影可清晰显示下肢浅、深静脉及其交通支,血栓、血管狭窄的位置及范围,图像质量优; 2例造影图像质量良;1例因脚背严重水肿,多次足背静脉穿刺未成功而致造影失败.术中3例无任何不适反应;11例出现下肢一过性不适,主要表现在足背静脉穿刺点处一过性胀痛,其中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感觉明显,停止注射不适感即除;本组未出现重度不良反应或并发症患者.结论下肢静脉顺行性CO2-DSA安全、可行,能够满足临床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要求,尤其是对于髂静脉、下腔静脉的显示效果尤佳.

  • 16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及下肢静脉血栓行联合成像的技术优势

    作者:夏爽;祁吉;雷新玮;温连庆;李一鸣;刘继生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同时扫描肺动脉和下肢静脉的联合成像技术.方法 40例疑为肺动脉栓塞(简称肺栓塞)的病人于16层螺旋CT上行肺动脉和下肢静脉联合成像.CT后处理包括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同时存在者25例,单纯下肢静脉血栓者8例,单纯肺栓塞者2例,二者均正常者5例.不同重建层厚均可清晰显示肺动脉栓子. 肺动脉、下肢静脉增强后的CT值显著高于栓子的CT值.MPR、MIP、 VR三者对肺栓塞的显示率分别为100%、100%、65%,下肢静脉血栓的显示率分别为100%、60%、50%.结论 16层螺旋CT联合肺动脉、下肢静脉成像将为肺栓塞的诊断提供新的方法.

  • 髂静脉病变的多层螺旋CT应用

    作者:王宇;杨学华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髂静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9例髂静脉病变患者的256层iCT图像资料,原始扫描数据在EBW4.5工作站进行多种后处理重组.并测量正交断面髂静脉窄处管腔面积、狭窄近侧端及远侧端管腔面积,三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髂总静脉狭窄程度比较:窄处与近侧端、远侧端官腔面积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窄处与远侧端、近侧端与狭窄远侧端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窄处与近侧端管腔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可以准确、客观的用于髂静脉原发及继发病变的术前评价及治疗后复查,并对伴随病变进行全面的评价及指导.

  • 下肢静脉造影术的诊断价值与进展研究

    作者:傅兰兰;荣阳;胡晓丹;刘冰

    目的:研究下肢静脉造影技术在下肢静脉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6例共342条下肢静脉血管病变进行造影,其中顺行性造影196例计232条,单纯性一侧逆行造影90例计110条.结果:浅静脉曲张78条,浅静脉曲张伴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84条,静脉曲张伴深静脉血栓46条,静脉曲张伴深静脉伴功能不全130条,先天性发育异常4条.结论:下肢静脉造影检查能明确地确定病变部位,显示血管病变的性质及深静脉瓣膜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静脉顺行造影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方式选择中临床意义

    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方式的选择往往关系到手术的效果及预后,收治34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常规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再依据造影结果 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由于避免了因术式选择不当而造成的手术后复发,故治疗效果满意,术后患者随访长者2年,无复发.

  • 上段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前行静脉尿路造影的价值

    作者:桂西青;郭振宇;孙华宾;练文飞;殷放

    目的 探讨上段输尿管结石经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前行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的价值.方法 将腹部X线平片(KUB)证实为X线不透光的结石和超声检查无严重肾积水的单发上段输尿管结石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IVU组ESWL前行IVU检查,对照组ESWL前不行IVU检查.观察ESWL治疗后并发症、结石清除率.结果 IVU组有7例退出研究.对照组和IVU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6.0%(43150)和83.7%(36/43);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4.0%(47/50)和95.3%(41/43);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0%(13/50)和27.9%(12/4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UB证实为x线不透光的结石和超声检查无严重肾积水的单发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ESWL治疗前无需行IVU检查,这样可减少放射线暴露、避免造影剂的毒副作用并节省医疗费用.

  • C-反应蛋白作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生物学观察指标的评价

    作者:刘咸罗;钱小星;汤永胜;陈克辉;钱梅梅

    目的 评价血液中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含量,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生物学观察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1)动物实验研究:取实验犬8条,于左后肢大腿内侧切开皮肤,显露髂-股静脉1段,长3cm(deep vein thrombosis,DVT段),阻断血流后,注入血凝酶.24h,作患肢顺行静脉造影和彩超检查,确定DVT已形成,与术后每周重复影像学检查,并测定血液中高敏感C-反应蛋白含量,共计6周.(2) 2006年1月-2011年1月,共收治膝关节近侧单肢DVT患者102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4例;年龄24-86岁,平均59.64岁;左下肢79条,右下肢23条,都于发病1周内入院.住院后作抗栓治疗2-3周后出院.于入院时、住院期内和出院后4-6周,分别作静脉造影和彩超检查,并同时检测血液中hsCRP的浓度.结果 动物实验显示,彩超能曼早、更准确地说明血栓再通的情况;DVT的病情演进与hsCRP的升高和回落呈正相关变化.临床研究显示,69例DVT患者疗效满意,28例好转,5例无效.入院时,血hsCRP为92.90-5.16,平均为29.90±30.40mg/L.出院4周后,hsCRP为45.80-0.93mg/L,平均为7.12±11.40mg/L,hsCRP的升高的情况与DVT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治疗效果不佳者出院时hsCRP虽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者.结论 血液中hsCRP含量的变化,与DVT的病情演进,呈正相关改变,因此hsCRP可作为DVT的生物学观察指标,引导治疗的全过程,提高疗效,造福患者.

  • 态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妹

    作者:何忠金;黄娥

    目的 评价动态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对下肢静脉疾病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我科2001~2008年74例共96条肢体,临床表现主要是下肢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或伴溃疡者进行动态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结果 X线造影表现正常10条,单纯浅静脉-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76条,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2条,静脉瘤样改变13条,深静脉附壁血栓14条,深静脉血栓形成6条.结论 动态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简便安全,创伤少,造影剂用量明显减少,适时观察静脉血管充盈情况并点片减少了患者射线照射量,可替代常规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作为常规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的首选和可靠方法,能为血管外科治疗提供准确的诊断.

  • 心电触发非对比增强磁共振下肢静脉成像可行性研究

    作者:张传臣;徐金法;陈军;狄玉进;谢国华

    应用1.5T磁共振对12名健康志愿者下肢静脉行心电触发非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NCE-MRV),根据下肢静脉17段分段标准对图像质量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均成功完成检查,下肢静脉系统的平均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分别为66±23和53±22;图像质量优、良率分别为62%和31%;未出现不可诊断血管节段.因此下肢NCE-MRV切实可行,可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

  • 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解剖分布

    作者:姚尧;张成绩;戴小宇;史冬泉;徐志宏;陈东阳;杨献峰;庞勇;王峰

    目的 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解剖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5月接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经下肢静脉造影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27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全膝关节置换组110例,全髋关节置换组162例.观察静脉造影中两种术式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及其差异.结果 全膝关节置换组中,中心型血栓10例、周围型血栓94例、混合型血栓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组中,中心型血栓3例、周围型血栓140例、混合型血栓19例.两组血栓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96,P=0.007).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栓易累及部位依次为肌间静脉193例(71.0%,193/272)、胫后静脉98例(36.0%,98/272)、腓静脉85例(31.3%,85/272)、胫前静脉24例(8.8%,24/272)、腘静脉24例(8.8%,24/272)、髂股静脉20例(7.4%,20/272).周围型血栓中,全膝关节置换组比全髋关节置换组更容易累及多支静脉,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712,P=0.000).在孤立性血栓中,无胫前静脉血栓形成.在多支静脉血栓中,两组均以累及胫后静脉、腓静脉、肌间静脉血栓中的两支或三支常见.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解剖分布不同.

  • 膝、髋关节置换术后近端静脉血栓的特点

    作者:姚尧;戎朕;薛龙;乔梁;杨献峰;徐兴全;宋凯;戴小宇;谌业帅;陈东阳;徐志宏;史冬泉;戴进;蒋青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近端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07年5月至2016年10月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经下肢深静脉造影或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的近端静脉血栓40例患者的资料,其中男9例,女31例;年龄38~86岁,平均67岁;体重指数16.94~31.25 kg/m2,平均24.3 kg/m2.膝关节置换组11例,髋关节置换组29例.记录近端静脉血栓的分布、长度、影像学特征、临床症状,并比较年龄、性别、手术侧别、手术类型、术前诊断,血栓发现时间对近端血栓分布的影响.结果 40例,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31例,彩超诊断9例;根据累及部位2例仅限于近端静脉,38例近端血栓同时合并远端,膝、髋关节置换两组的近端静脉血栓是否连续性以及孤立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端静脉血栓长度2~35 cm,平均(8.85±9.31) cm;膝关节置换组长度为(5.0±2.05) cm,髋关节置换组(10.31±10.55) cm,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例中累及股静脉及以上部位13例均为髋关节置换组,膝关节置换组,近端血栓均累及腘静脉,手术类型(膝/髋)及疾病类型(股骨颈骨折/其他)对近端血栓分布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因素对近端血栓分布无统计学意义.本组40例中,25例(62.5%)在下肢深静脉造影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前接受血栓症状、体征的评估,对比9例膝关节置换组及16例髋关节置换组的患肢肿胀、疼痛评分、Homans征、Neuof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髋膝关节术后近端静脉血栓多合并远端静脉血栓并与之呈连续性分布,手术类型以及疾病对近端血栓的分布有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及术前诊断为股骨颈骨折者更容易累及股静脉及以上部位.

  • 多层螺旋CT静脉血管成像和肺动脉血管成像联合扫描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石士奎;杨运俊;程敬亮;陈伟建

    CT静脉血管成像和肺动脉血管成像联合扫描(CTVPA)作为一种新的扫描模式,一次检查完成两个不同部位的扫描,既诊断了肺动脉栓塞,又确定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无,为临床提供的信息超过以往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下肢深静脉造影术28例回顾性分析

    作者:上展增;潘海英;洪宝强;钟兰宇;丁龙

    下肢深静脉造影术是临床常用的技术操作,但随着DSA及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下肢深静脉造影在大型医院已经很少开展,但是,在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医院,合理、熟练运用该项技术,不但能明确诊断下肢静脉系统疾病,而且能明显降低医疗成本.本研究对2004-2010年在我院放射科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术的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8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男12例,女16例,年龄33~56岁,平均年龄42.5岁.所有患者都因下肢浅静脉曲张需手术治疗,术前行深静脉造影以判断下肢深静脉通畅情况,并对静脉瓣功能进行评估.

  • 下肢深静脉血栓MSCTV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傅菲;李宝玖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常见病,其严重并发症肺栓塞可能致命.应用于下肢DVT的MSCTV检查技术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无创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准确性较高.通过对MSCTv的各种扫描技术、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不同技术的优势、与其他影像学方法的比较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MSCTV检查可以作为下肢DVT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指导临床治疗计划的制定并判定疗效、估计预后.

  • 光电容积描记联合静脉多普勒诊断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作者:刘勇;何延政;伊海金;曾宏;张喜成

    下肢慢性静脉疾病中,大部分是由于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反流性疾病,合理选择诊断静脉反流的方法对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2001年7月-2003年5月,我们应用光电容积描记联合静脉多普勒检测了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和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simple varicose vein,SVV)143例共197条下肢,并与下肢深静脉造影、双功能彩超对照分析,证实PPG+VD检查对于判断下肢深、浅静脉瓣膜功能有较高价值.现报告如下.

  • 超声造影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胥莲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于泸州市中医医院行超声造影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疑似肝脏肿瘤患者6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维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声造影检查。观察两组患者肝脏肿瘤的检出率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真阳性率和真阴性率高于对照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肝血管瘤、肝细胞癌、肝转移癌、肝内胆管癌的定性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肝脏肿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肝脏肿瘤的检出率。

  • 下肢深静脉造影及其临床分析

    作者:张彦荣;玉鉴;李锰;王志波;高翔;毕伟

    目的 通过下肢深静脉造影,分析下肢静脉曲张的原因,评价下肢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2年7月~2007年7月,对537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690条肢体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20条肢体同时行逆行造影检查.结果 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的原因,依发病率的高低分别是股腘静脉双支畸形481条肢体(其中股静脉畸形189条;腘静脉畸形219条;同时合并二者畸形73条)占 69.7 %;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13条肢体,占 16.4 %;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67条,占 9.7 %;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16条,占 2.3 %;深静脉血栓后遗症11条,占 1.6 %;先天性深静脉无瓣症2条,占 0.3 %.结论 下肢静脉曲张为多种疾病的共同临床表现,股腘静脉双支畸形是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下肢静脉造影是检查下肢静脉病变的可靠方法,同时更是选择治疗方法的根本依据.

  • 治疗九例合并静脉曲张的下肢烧伤的体会

    作者:陈骅;范建杰;颉黄峰

    我院自2001年7月~2002年5月共收治合并有浅静脉曲张的下肢烧伤9例,在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基础上积极处理烧伤创面,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烧伤 静脉造影术
  • D-二聚体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贾利敏

    目的 探讨评价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28例可疑为DVT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水平.结果 128例疑似DVT患者中有23例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临界值,105例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临界值,后者经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为DVT患者61例,D-二聚体检测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分别为100%、52.17%、58.1%、100%.结论 血浆D-二聚体检测可以作为DVT诊断的首选排除试验,血浆D-二聚体检测具有快速、阳性率高、经济、无创、可动态监测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检验中广泛推广.

  •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870例结果分析

    作者:王仲超;尚立新;张一博

    目的:通过对870例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患者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各种下肢静脉疾病所占的比例.方法:2003年3月-2010年12月,我科共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870例.结果:单纯性下肢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44例(5.06%),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76例(8.74%),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98例(68.74%),继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4例(6.21%),混合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1例(1.26%),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4例(6.21%),静脉畸形疾病33例(3.80%).结论: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是诊断和鉴别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的可靠方法,为下肢静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50 条记录 3/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