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腺X线摄影检查对乳腺癌筛查的价值

    作者:陈婉秋;陈晓凤;钱监柱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癌筛查的价值。方法:对2014年6-8月参加国家出资组织乳腺癌筛查的新沂市三万名农村妇女先行乳腺彩超检查,再对其筛查出来的663名行乳腺X线摄影,参照BI-RADS[注]标准对乳腺评估分类,对疾病的诊断终以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结果:663名筛查者中,3类272人,4类56人,其中可疑乳腺癌4B类及以上18人,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13例,占总筛查人数0.43‰,包括导管原位癌、非典型髓样癌、浸润性小叶癌、小管癌各1例,浸润性导管癌9例,临床分期1例原位癌,6例Ⅰ期,4例ⅡA期,2例ⅡB期,Ⅰ期及之前早期乳腺癌占53.8%(7/13)。结论:通过彩超初步筛查进而乳腺X线摄影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农村女性乳腺癌,为早期临床治疗提供宝贵机会。

  • 乳腺X线摄影误诊15例乳腺癌原因分析

    作者:陈婉秋;王远景;田浩;陈小凤

    目的:探讨乳腺癌X线特征及X线摄影检查误诊乳腺癌原因,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X线摄影检查误诊的15例乳腺癌影像资料,分析原因;结果:15例乳腺癌病例,9例肿块误诊为良性肿块(其中3例误诊为纤维腺瘤),1例误诊为炎症,1例误诊为腺病,2例不定形钙化报告倾向良性。结论:减少技术性误差、提高影像质量、阅片仔细及积累临床经验可减少X线摄影乳腺癌误诊。

  • 乳腺典型髓样癌影像学特征和术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初钊辉;梁晓华;林浩;黄若凡;詹琼;蒋京伟;周鑫莉

    目的:探讨中国乳腺典型髓样癌(TMBC)的超声和乳腺X线摄影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1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根治术前均行超声和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80例TMBC患者,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和术后病理结果及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前乳腺X线摄影较超声更易发现肿块钙化点;两者联用诊断TMBC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高均达4级以上。术前超声更易发现同侧腋淋巴结(ALN)肿大,但术后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的仅占48.4%。超声和乳腺X线摄影均提示ALN肿大的患者中,87.5%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原发灶位于外上象限的患者中,仅83.3%经病理证实转移;雌激素受体(ER)阴性患者中,仅85.7%经病理证实转移。结论:TMBC患者术前超声和乳腺X线摄影联合检查不易漏诊,两者均提示同侧ALN肿大时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意义较大,而对原发灶位于外上象限或ER阴性的患者需更加谨慎。

  • 乳腺大汗腺癌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王丽君;汪登斌;费晓春

    目的 回顾性分析乳腺大汗腺癌的MRI及乳腺X线特点. 方法 收集2009年8月—2013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大汗腺癌共19例(平均年龄66.8岁,范围51~87岁).19例中行MRI检查和乳腺X线摄影检查各13例,其中接受2种检查者7例.分析病灶在MRI上的形态学特征、动态增强特点、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乳腺X线表现. 结果 在乳腺X线上,13例中肿块8例、结构扭曲4例、未见明显异常者1例;肿块边缘模糊者7例,毛刺者1例;4例伴有微小钙化.在MRI上,13例中10例表现为肿块样强化、3例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肿块边缘毛刺者6例,不规则者4例.3例非肿块样强化的分布类型分别为区域性强化1例、多区域性强化1例、弥漫性强化1例.TIC为平台型者1例、流出型者12例. 结论 乳腺大汗腺癌在X线上多表现为边缘模糊的肿块,在MRI上多表现为毛刺状边缘的肿块,TIC多为流出型.乳腺大汗腺癌在影像学上多表现为恶性肿瘤的征象,无特征性表现.

  • 乳腺密度与乳腺癌风险

    作者:杨帆;孔祥泉

    乳腺密度反映乳腺X线片上乳腺组成成分,以致密组织所占百分比来表示.近年来有大量关于乳腺密度与乳腺癌风险的研究,虽然不少放射学者质疑这些研究大部分存在方法学上的缺陷,但近10年来越来越多的主流杂志认可致密乳腺与乳腺癌的强相关性.由于致密乳腺在人群中占相当大的比例,乳腺密度如被确定为乳腺癌的独立强相关因子,必将会对临床实践和卫生经济政策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两者相关性的研究应建立在更可靠的乳腺密度测量、乳腺密度分级及对致密乳腺更标准化的定义之上.数字化乳腺X线成像及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成像的普及推广将对乳腺密度的研究有极大帮助.

  • 乳腺癌免疫组化表达与X线表现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小庆;林青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状态与乳腺癌预后有密切关系,同时又受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影响.本文就上述免疫组化标记与乳腺癌X线表现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乳腺导管原位癌临床特点及其影像学诊断价值

    作者:张会丽;常才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关键.导管原位癌是乳腺原位癌常见的类型,手术治疗可痊愈.本文对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常用的3种影像学检查(X线、MRI、超声)的表现和诊断价值作简单阐述.

  • 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进展:对比增强双能成像

    作者:何之彦;姚戈虹

    对比增强双能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CEDM)是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的新进展,本文综述其物理原理、方法及对放射剂量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应用的现状.

  • 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姜奕歆;柴维敏

    乳腺X线摄影(mammography,MG)是一项较成熟的乳腺疾病诊断技术.已有文献报告,MG检查可使乳腺癌的死亡率降低25%~66%,MG检出乳腺癌病灶的特异度为75%~85%[1],而灵敏度范围则较大,从少量腺体型乳腺的98%到致密型腺体的36%[1-2].另有文献报告,约有20%的浸润性乳腺癌病灶会在MG检查中被漏诊[1].近年来MG的衍生技术得到了发展,其中包括数字化乳腺X线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和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contrast enhanced spectral mammography,CESM).这2种技术能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降低乳腺癌筛查的召回率,可作为MG的补充用于临床诊断,在大规模人群的乳腺癌筛查和乳腺疾病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 男性乳腺肿块的乳腺X线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白佳媛;何之彦

    目的:研究引起男性乳腺肿块常见疾病的X线表现特点及诊断,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收集因乳腺肿块进行乳腺X线检查的男性49例,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的乳腺X线表现及临床特点,归纳可引起男性乳腺肿块的常见疾病种类.结果:49例男性患者,经乳腺X线检查诊断为男性乳腺发育症45例,其中结节型31例(68.9%),树枝型6例(13.3%),弥漫型8例(17.8%).另外4例经X线检查发现乳腺肿块归为BI-RADS 4类,终手术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1例,转移性腺癌1例,囊内乳头状癌1例,脂肪坏死1例.结论:男性乳腺发育症和男性乳腺癌是引起男性乳腺肿块的常见病因,前者一般通过典型X线表现就可做出正确诊断,男性乳腺癌、脂肪坏死等少见疾病的确诊仍有赖于终病理诊断.

  • 乳腺癌动态增强MRI与X线摄影的对比分析

    作者:蔡庆;沈玉英;许传虓;徐建良;黄振健;施增儒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动态增强MRI表现与X线摄影的对比分析,评价两者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0例乳腺癌的动态增强MRI与X线摄影,MRI分别采用自旋回波(FSE)序列加预饱和脂肪抑制技术(SPIR)、减影技术及快速三维动态增强扫描.X线摄影采用常规方法摄片.结果:乳腺MRI在显示肿块形态、边缘、内部结构、与周围组织关系、乳内淋巴结方面优于X线摄影;X线摄影在显示钙化方面占绝对优势,检出乳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MRI93%(47/50),X线摄影82%(41/5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种方法结合检查的敏感性为98%,(49/50).结论:MRI、X线摄影各有优势和限度,检查乳腺癌敏感性MRI较X线摄影高,而当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时,可减少乳腺癌的漏诊率,从而提高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 乳腺导管内癌的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翁一鸣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高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即导管内癌,作为一种早期乳腺癌,具有可能发展成为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1],根据新报道,有11.2%的DCIS病人在10年内发展为浸润性癌,是正常人的5倍以上[2].与浸润性癌相比,DCIS病人的死亡率非常低[3],因此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多种检查方式的出现及检查方法的进步,DCIS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本文就DCIS的影像学诊断进行综述.

  • 锥光束乳腺CT增强检查对致密类乳腺内病灶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刘爱迪;马悦;尹璐;韩鹏;李海洁;叶兆祥

    背景与目的:乳腺纤维腺体组织的密度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该研究旨在比较乳腺X线摄影(mammography,MG)、锥光束乳腺CT(cone beam breast computed tomography,CBBCT)平扫及CBBCT增强检查对具有致密类乳腺的临床就诊者的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探讨CBBCT增强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012年5月—2014年8月同时接受MG、CBBCT平扫及增强检查的患者,共有来自80例患者的80侧乳腺符合条件入组.将80侧乳腺的MG、CBBCT平扫及增强诊断结果与其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较.测量CBBCT增强前后肿物的CT值变化(△CT),并对其强化程度及类型进行分类.结果:符合条件入组的80侧致密类乳腺,经手术或活检病理学证实,其中40侧为良性,40侧为恶性.将80侧乳腺的MG、CBBCT平扫及增强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三者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34(95%CI:0.855~0.977)、0.971(95%CI:0.907~0.996)和0.975(95%CI:0.912~0.997),P<0.01.以BI-RADS 4b为截断点,三者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2.5%、75%和92.5%.CBBCT增强检查可见恶性肿瘤多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而良性肿瘤强化方式呈多样性.恶性肿瘤强化程度明显高于良性肿瘤,良、恶性肿瘤增强前后的CT值变化(△CT)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0,P<0.01).结论:CBBCT增强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及灵敏度,对提高具有致密类乳腺的临床就诊者乳腺肿瘤的诊断效能和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具有较高价值.

  • 乳腺X线摄影辐射剂量、乳腺密度及体成分三者间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沈茜刚;顾雅佳;郑晓静;陈超;李瑞敏;肖勤;周良平;彭卫军

    背景与目的: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不仅是乳腺的常规检查项目,而且是国内外公认的乳腺癌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但乳腺组织对X线较敏感,受到电离辐射会有致癌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FFDM的辐射剂量、乳腺密度及体成分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104例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同时进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和骨密度检查的乳腺癌患者,收集乳腺密度、压迫厚度、辐射剂量和图像信噪比(signal-noise ratio,SNR)等乳腺影像相关数据.同时记录患者的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表面积、脊柱和大腿肌肉百分比,分析两种投照体位下各型乳腺密度的管电流、管电压、辐射剂量、压迫厚度及SNR情况,并分析各型乳腺密度与体质量、BMI、脊柱和大腿肌肉百分比及主观图像质量情况,进一步分析各项体格指标与辐射剂量的相关性.结果:104例受检者中,乳腺密度a型17例、b型31例、c型40例和d型16例.各型乳腺密度组头尾位(carnio-caudal view,CC)的管电流、管电压及SNR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乳腺密度c型的SNR为3.75±0.96,明显低于乳腺密度a型的5.21±1.36、乳腺密度b型的4.81±1.09及乳腺密度d型的4.71±1.34.各型乳腺密度组内外侧斜位(medial lateral oblique view,MLO)的管电压及压迫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密度c型的SNR同样为各型密度中低.各型乳腺密度的体格指标,包括体质量、体表面积、BMI、脊柱和大腿肌肉百分比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乳腺密度的增加,体质量、体表面积、BMI呈递减趋势,脊柱和大腿肌肉百分比呈递增趋势.相关性分析可见CC位的辐射剂量与腿部肌肉百分比的相关程度高,呈中度负相关(r=-0.311);MLO位的辐射剂量与BMI的相关程度高(r=0.492),其次为与腿部肌肉百分比(r=-0.418),均呈中度相关.结论:乳腺密度c型的辐射剂量高、SNR低,图像质量较低,同时腿部肌肉百分比与乳腺密度及辐射剂量关系密切,为今后辐射防护开辟新的研究方向.

  • 临床不能触及乳腺病变影像引导下导丝定位手术切检的研究

    作者:刘琳;周庆华;王忠敏;陆健;张丽云

    目的 评价临床不能触及乳腺病灶影像引导下放置钩丝定位引导手术切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临床触诊阴性而乳腺钼靶X线或B超显示的微小病灶诊治过程.其中32例采用乳腺钼靶X线定位下穿刺,29例采用B超定位下穿刺,留置导丝于微小病灶区,引导手术将病灶切除活检.结果 32例钼靶穿刺引导均一次性定位成功,定位满意率93.8%,病灶完整切除.穿刺定位平均时间15.6 min,平均摄片5次.29例B超穿刺引导,所有病灶均完整切除,术中发现导丝均位于病灶内.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导丝移位、气胸、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影像引导穿刺钩针定位简单易行,是诊治临床不能触及乳腺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 计算机定位活检与摄影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双坤;白彬;戴建平

    目的评价并比较计算机定位活检与摄影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2001年11月至2002年9月乳腺数字化摄影2850例,其中直径≤2.0 cm病灶156处(148例患者).随机对68处行计算机定位活检,以手术病理结果和随访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计算机活检法与摄影法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一致性.结果活检明显优于摄影(P<0.05).结论计算机活检法对早期乳癌诊断有很大实用价值.

  •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作者:张晓

    目前,乳腺癌是威胁世界女性生命健康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医学的发展,乳腺癌尤其是早期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方法如乳腺X线摄影等早期发现,进而提高了乳腺癌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本文就乳腺X线摄影、超声、MRI及PET-CT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诊断价值进行综述.

  •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超;骆瑞珍;李静艳;陈志强;王一平

    目的 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75例女性乳腺肿块患者(共75个病灶)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超声、乳腺X线摄影(MG)和ABVS检查,分析ABVS诊断结果,比较ABVS和MG在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方面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对小乳腺癌的检出率.结果 ABVS诊断结果显示,75例患者中呈不典型“汇聚”征18例,呈典型“汇聚”征30例,共检出48例.在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方面,ABVS检查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分别为90.67%和90.57%,显著高于MG检查的76.00%和7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小乳腺癌诊断方面,ABVS检出率为80.00%,显著高于MG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BVS检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度,且对小乳癌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乳腺X线检查在乳腺癌早期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窦越

    目的:探讨乳腺X线检查在乳腺癌早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采用乳腺钼靶进行检查的2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与手术病理确诊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乳腺钼靶术前诊断正确率为92.9%。结论乳腺X线检查分辨力高,对比度好,是乳腺影像诊断的首选方法,对乳腺癌早期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 105例乳腺癌的X线征象和病理对照及误诊分析

    作者:周卫平;昝星有;陈方满

    目的:探讨常见乳腺癌的X线表现与其病理基础,分析误诊原因,以提高乳腺癌X线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化X线检查并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105例,107个病灶,观察乳腺癌的常见X线征象,并与病理类型相对照.结果:①浸润性导管癌75个,导管内癌及导管内癌伴微浸润12个,浸润性小叶癌7个,髓样癌8个,黏液腺癌5个;②X线征象有肿块者68个(63.6%),有钙化者52个(48.6%),局灶性致密影11个(10.3%),结构扭曲者6个(5.6%);③本组误诊10例,误诊率9.5%.结论:浸润性导管癌X线表现多样,导管内癌常见X线表现是单纯钙化,对临床未触及肿块的单纯钙化首先要考虑导管内癌,其余征象均首先考虑浸润性导管癌.重视局灶性致密影和结构扭曲可减少误诊.

266 条记录 5/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