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医保政策指导下医用耗材的使用管控探讨
目的 探讨医保政策下医用耗材使用管控的方法策略.方法 分析医用耗材使用现状、管理特点,梳理医保政策和国家医疗改革相关政策、当前新医改的改革重点、方向,尤其是医保的付费制度改革.结果 当前医用耗材收入在医疗总收入中占比较高,而医用耗材的成本支出高于医用耗材的收入;新医改医保政策下,结合医保付费制度改革和三联动改革政策,发挥医工部门的专业特长,进行精细化和信息化管理是做好医用耗材使用控费和使用管理的关键和重点内容.
-
对药品费用上涨原因的探索
政府多次对药品降价,但患者并未感觉到药品降价所带来的实惠.原因是什么呢,除了药品价格外,如何让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其中是降低不合理药品费用的治本之策.数据采集以某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0月5年来药品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为统计依据.
-
降低次均住院费用应紧抓的几个关键问题
目的 分析导致次均费用较高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提出并阐述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 特选取某三级医院2014—2016年3年来住院费用相关数据,包括住院人数、次均费用及各项目的具体开支,比较并分析上述数据,总结导致次均费用居高不下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 近3年来次均费用逐年上升,其中药品费和治疗费所占比例大,约占总金额的80%左右;由此可见药品费和治疗费是导致次均费用较高的主要原因.结论 采取必要有效的措施降低药品费和治疗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次均费用较高的问题;加强药物的合理应用,完善相应的医疗保险制度以及避免过度检查和治疗,完善相应的制度和体制等.
-
2010年重庆市万州区医疗机构次均费用变化分析
目的了解重庆市万州区各类医疗机构门诊与住院病人次均费用及其构成比的变化.方法收集万州区2009年-2010年卫生统计网络直报资料,按医疗机构进行分类,对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及药品、检查治疗费构成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10年门诊、住院次均费用以二级医院增幅低,民营医院增幅高.医院门诊次均费用134.58元,同比增长7.70%;住院次均费用7014.26元,同比增长12.78%,其检查治疗构成比下降,药品构成比上升.卫生院门诊次均费用相当于医院的近1/3,住院次均费用相当于医院的近1/7,门诊、住院次均费用药品构成比比2009年分别下降4.11、1.80个百分点.结论万州区医疗机构次均费用增长结构趋于合理,门诊次均费用增长控制较好,对住院次均费用增长的控制还需进一步加强.
-
某市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收入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
目的:探讨某市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收入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指数体系因素分析法对某市14家公立医院2012年-2014年总体收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2014年某市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人次、次均费用、收入均呈逐年增长趋势;2013年-2014年门诊次均费用上涨成为影响门诊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药费的影响程度仍然是6项(药费,卫生材料费,化验费,检查费,挂号、诊察费,手术、治疗等费用)次均费用构成中高,但影响程度较2012年-2013年段略有下降,而检查费的影响程度增长较快;2013年-2014年住院检查费的影响程度较2012年-2013年增长多,药费的影响程度下落明显。结论次均费用在收入增加方面起着主导作用,而医院检查费用在次均费用结构中增长快,提示医院可能在政府缺乏健全的补偿机制下而开展鼓励趋利行为的检查项目,政府应健全合理的补偿机制,强化医院公益性,医院应转变管理思路,规范医疗行为。
-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几点探讨
目的:分析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成效及社会和经济效益,以及病种结构变化对平均住院日的影响.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分析骨科平均住院口变化情况,相关分析研究平均住院口和日均费用的关系,后运用代数方法分析骨科病种结构变化和各病种住院日的变化对科室平均住院口的影响.结果:骨科次均费用增加主要足由于应用了新技术和新材料引起的,大多数病种的半均住院日长短与日均费用的高低呈负相关关系,科室甲均住院日缩短主要是由病种住院日缩短引起的.结论:骨科缩短平均住院日成效显著,一方面,患者收治数量大幅增加,扣除贵重材料费后的次均费用降低,提高了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各病种的日均费用增加.
-
HIS补号系统强化医院精细化管理与服务
北医三院作为全国知名的三甲医院,门急诊量始终居于北京市各大医院前列。然而有效的医生出诊资源已无法满足广大患者的就诊需求。门诊补号有效缓解了这一矛盾,在医生接诊能力范围内,通过门诊补号尽量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有效避免了就诊未挂号等漏费现象的发生,增加了医院业务收入,保证了就诊数据的完整性,提高了数据统计的准确性。针对医保费用统计,由于有效就诊人次的增加,使医院就诊患者的次均费用有所降低。
-
舞钢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状况分析
为了对新农合对新农合运行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对舞钢市农村合作医疗两年的运行情况的汇总、对比、分析,借此找出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总结管理经验,达到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
-
专科医院医保住院患者外院就诊流程的分析与思考
目的针对专科医院医保住院患者外院就诊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合理的术前检查方案提出参考建议。方法以我院2015年1~4月医保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间发生的外院就诊人数、结构、费用及可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本院2015年1~4月出院医保患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1)目前我院外院就诊人数占医保住院患者的42.20%;(2)对外院检查费用结构分析得出:前三项检查人数占外院检查人数的96.27%;(3)外院检查费用对住院次均费用的平均影响率为4.51%。结论建议将常见的前三种外院就诊情况前置到患者住院前进行,从而达到缩短医保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降低住院次均费用、提高医院病床周转率、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进而对解决社会上目前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起到重要作用。
-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次均门诊费用及药占比预测分析
目的 根据某驻地军队医院门诊费用记录,建立次均费用和药占比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分析,为“新医改”政策方案的优化及落实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利用SAS9.3统计软件建立ARIMA预测模型,分析2016年的次均费用、药占比的变化趋势.结果 ①分别采用ARMA(5,1,0)和ARIMA(0,1,3)模型对次均门诊费用和药占比进行预测,R2分别为0.946和0.925,且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5.23%和3.15%,表明预测效果较好;②次均门诊费用和药占比整体变化不大,分别维持在260元和27%左右;③预测结果显示,药占比月平均增长率为-0.40%,降速较快.结论 ARIMA模型是用于医疗费用预测的可靠方法,药占比下降趋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策效果,但应理性看待,综合评判.
-
2013-2016年我国前列腺癌的次均费用趋势分析
目的 描述2013-2016年全国不同属性医院前列腺癌的次均费用变化趋势,并分析出现该趋势的主要原因.方法 使用SAS 9.3清洗数据,并编制2013-2016年全国分肿瘤专科医院、综合二级医院、综合三级医院次均费用表格,使用excel 2013计算各分费用的年均增长速度,并对前列腺癌的细分费用变化情况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2013-2016年前列腺癌次均细分费用中耗材费、手术费和化验费均有所上升,药费占比高,下降速度明显,护理费也呈下降趋势.结论 医改控费效果逐步显现,次均费用有所下降;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增收服务费为主的经济补偿机制逐步建立;应注意控费政策的可持续性.
-
2011-2015年中国肺癌直接经济负担及次均费用分析
目的 分析2011-2015年全国肺癌患者的直接经济负担及次均费用情况,为肺癌防控及医保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SAS 9.2分别对二级、三级综合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的病案首页进行统计,对漏报率较高的医院采用克里格插值法(Kriging),利用住院病案首页的肺癌费用占比推算肺癌住院总费用,利用肿瘤专科医院的门诊住院费用占比推算肺癌医疗费用总体情况.以住院病案首页为基础,分析肺癌患者次均住院费用情况.结果2015年我国肺癌医疗总费用达243.1亿元,约占卫生总费用的0.6%;2011-2015年肺癌医疗费用持续向三级综合医院集中;60岁以上人群消耗了主要的肺癌医疗费用且占比仍在逐年上升;肺癌次均住院费用在2015年出现下降;2011-2015年各类医院药占比稳步下降;18~40岁年龄组次均住院费用高.结论 医改控费效果逐步显现,将医疗费用增幅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值得注意地是,应加快完善价格补偿机制,同时要有针对性地提高老年人群大病保障水平.
-
从住院病人费用透视异地就医现状
目的:随着全民参保计划的实施,就诊患者中自费病人本该越来越少,但由于种种原因,参保者却只能按自费办理入院。通过对比2010年至2014年不同结算方式下患者的次均住院费用,分析费用差异的主要产生原因,以及由此带来的个人负担率的不同。并提出解决异地就医现状的建设性建议供参考。
-
如东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现况分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点是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目前我国农民因病返贫的状况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大量处于劳动能力减退和疾病侵袭双重压力下的农村人口逐年增加,更加重了农民抵御疾病风险能力不足的状况.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参合率 基金补偿 次均费用 -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沙井街道社康中心诊疗次均费用观察
目的 探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沙井街道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诊疗次均费用的变化.方法 查阅2010年、2011年沙井街道20家社康中心诊疗收入和诊疗人次,计算次均费用并进行比较.结果 2011年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次均费用下降了14%.结论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使社康中心服务更便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看病贵”矛盾的作用.
-
海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乡镇住院“限费医疗”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参合农民乡镇住院“限费医疗”政策对住院利用、就诊流向、患者经济负担及农合资金分配的影响,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数据主要来源于新农合报表、医院统计报表和住院病历等资料,评价指标主要选取住院人次、次均住院费用以及次均自付费用、农合资金分配比等.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倍差法模型,并结合访谈资料对定量研究结果进行补充和解释.结果:该政策可能增加乡镇卫生院的住院人次数,对促进患者留在乡镇卫生院的作用有限;乡镇卫生院全病种次均住院费用和自付费用均下降;实施了限费医疗政策的万宁市高血压、肺炎的次均住院费用均无明显变化,而次均自付费用分别上升了11%和28%;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分配无显著影响.结论:该政策对控制医疗总费用有积极作用,但对患者合理分流和农合资金分配作用有限.对病人住院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病种而异,小病可能会增加自付费用.
-
“取消药品加成增设医事服务费”后次均费用模拟测算
目的:针对国家全面推开的“取消药品加成,增设医事服务费”政策进行门诊、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模拟测算.方法:利用江苏省扬州市某三级医院2005-2015年门诊及住院医疗消费数据,结合北京市当前试点标准和陕西省宝鸡市测算方法,分别设定为方案1和方案2,将药占比、门诊患者流向、次均补偿等作为研究指标,利用SAS 9.3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1)政策调整后方案2测算的结果低于实际值,表明减少的部分为政策性亏损,需当地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补助,方案1 测算结果略高于实际值,需结合当地情况适当下调医事服务费标准;(2)以门诊及住院实际次均费用为标准,针对门诊及住院分别制定方案3和方案4,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7.99%和2.47%接近实际值;(3)模拟该医院政策调整后门诊减少14.05%,其中专家门诊减少14.61%,普通门诊减少3.96%;(4)门诊及住院调整后方案1和方案2医保基金补偿百分比均高于调整前.结论:新医改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不但有效的缓解了“看专家难”的现状,而且也使得药占比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政府部门也应注意到新政策实施所带来的医院政策性亏损,结合当地实情制定相应的补偿方案.
-
总额预付改革下精细化医保住院指标的实施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为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对付费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利用总额预付制有效管理费用[1].医保经办机构通过与医疗机构的谈判协商机制,下达年度医保相关费用指标,对超额情况采取通报警示及缓支、解约等处理办法[2].随着付费方式的改革,医疗机构精细化动态管理诊疗全过程、科学地制定指标和建立信息反馈体系、合理使用费用是适应总额预付制度的必要手段.
-
医院医保费用关键考核指标构建
目的:探讨总额预付制下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内部医保费用关键考核指标的构建方法,评价其实施后的医保费用控制效果。方法通过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构建关键考核指标,通过对该院实施费用指标管理前后医保费用核心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医保费用管理成效。结果形成了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的关键指标体系。该院实施费用指标管理后医疗服务效率明显提升,医保门急诊均次费用及药品均次费用显著下降,医保住院药占比较前降幅显著,医保门急诊及住院诊疗人次显著增加。结论总额预付制下医院实施医保费用关键指标管理,对于合理控制医保费用有着重要意义。
-
药品零差率政策对山西省5所县级公立医院次均费用的影响
目的:了解实施药品零差率政策对山西省某市县级公立医院次均费用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构变动度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定量分析2011—2014年山西省某市县级公立医院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各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和结构变动.结果:2011—2014年间,门诊收入中,化药收入结构变动贡献率大(32.38%),且呈正向变动,药品收入关联度大,挂号收入次之;住院收入中,化药收入结构变动贡献率大(47.78%),且呈负向变动,药品收入关联度大,治疗收入次之.结论:政策效果初步显现,药品费用对居民就医经济负担有影响,化验收入占比有增加趋势,地方财政补偿能力的可持续性有待加强,应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协调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