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右美托咪定对顽固性癫痫患者皮层脑电监测的影响

    作者:刘晓军;唐靖;杨开军;徐波涛;王洪筱;肖金仿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顽固性癫痫患者术中皮层脑电(ECoG)监测的影响.方法 40例顽固性癫痫患者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在开颅行ECoG电极探测定位致痫灶后,D组泵注右美托咪定1.0 μg/kg的负荷剂量,M组泵注咪达唑仑0.04mg/kg,均泵注10 min后再次行ECoG探测定位.记录两组患者药物泵注前(T1)、泵注10 min后(T2) HR、MAP、BIS及给药前后ECoG中癫痫波频率及分布.结果 两组给药前后ECoG确认的致痫灶一致.T2时M组癫痫波频率明显少于T1时及D组(P<0.05).T2时M组HR明显低于T1时(P<0.05).T2时两组BIS均明显低于T1时,且M组明显低于D组(P<0.05或P<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对癫痫波无明显抑制作用,对ECoG定位的影响较咪达唑仑小,二者均能使BIS降低.

  • 皮层脑电图监测在颅脑病变伴发癫(癎)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焕明;王建一;胡飞

    目的 探讨皮层脑电图监测在颅脑病变伴发癫(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8 例皮层脑电监测下手术切除病变及致(癎)灶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在切除病变后复查皮层脑电图仍有(癎)样放电,其中37 例行扩大皮层切除,18 例加行皮层热灼术,3 例加行MST.术后1 /2 ~6 年随访发现癫(癎)控制达到EngelⅠ级32 例,EngelⅡ12 例,Engel Ⅲ级3 例,Engel Ⅳ 11 例,术后癫(癎)控制有效率为84.48%.结论 对于颅脑病变伴发癫(癎)的患者,应在皮层脑电图监测下进行手术,且在切除病变的同时一并将致(癎)灶切除.

  • 颅脑病变继发癫(癎)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96例效果分析

    作者:姜燕;余新光;马晓东;朱儒远;张军;凌至培

    目的 总结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继发性癫(癎)的临床经验.方法 使用多功能电生理监测仪,共对96例继发性癫(癎)患者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对原发灶切除结合外周皮层电灼的方法,分析ECoG在继发性癫(癎)手术中的意义.结果 通过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其中88例在原发灶外周监测发现棘波(占91.6%),切除原发灶及扩大手术范围行低功率电灼皮层后,85例棘波完全消失或明显减少(占96.6%),术后复查常规脑电图(EEG)显示癫(癎)控制率为96.8%.结论 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在颅脑病变合并继发性癫(癎)的患者治疗中,单纯切除原发灶及扩大范围电灼虽不能完全消除癫(癎)灶,但ECoG监测对于指导癫(癎)灶的处理是术中必不可少的监测手段.

  • 开颅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癎)138例分析

    作者:黄庆玖;常义;马骏;刘宏毅;何升学;张锐;胡波;杨纶先

    目的 评价顽固性癫(癎)的致(癎)灶定位方法和皮层电极监测下致(癎)灶切除,加行多处软脑膜下横纤维切断术(MST)治疗癫(癎)的疗效.方法 对138例顽固性癫(癎)病人的致病灶,采用CT+MRI+.EEC+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皮层脑电图(ECoG)联合检测定位.对检出的阳性病灶在皮层电极监测显微镜下行致(癎)灶切除,切除后检测仍有癫(癎)波者加行MST;致(癎)灶位于重要功能区者单行MST.结果 致(癎)灶阳性检出率86%.皮层电极监测显微镜下致(癎)灶切除加MST,术后91%的病人癫(癎)发作停止,一年后约15%的病人复发,但症状较术前减轻,持续时间较术前短.结论 CT+MRI+EEG+SPECT+ECoG联合检测,对手术定位具有较高价值.皮层电极监测下致(癎)灶切除术及MST创伤轻微、效果比较可靠、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病灶及致(癎)灶的不完全切除和形成皮层软化及疤痕,可能是导致癫(癎)复发的重要原因.

  • 术中皮质脑电图监测在实施癫(癎)手术的作用价值(附46例临床报告)

    作者:石亚伟;毋江;史建军;顾峰

    目的 评估术中皮质脑电监测(ECoG)下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癎)的作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中皮质脑电监测下手术治疗46例难治性癫(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随诊10月~5年,54%术后无癫(癎)发作;19%术后仅有先兆发作;23%发作次数减少或发作形式改变.4%术后无效.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难治性癫(癎)术中应用皮质脑电监测系统实施癫(癎)手术可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 靶控输注丙泊酚在癫痫病灶切除术中对皮层脑电图的影响

    作者:史正山;段满林;傅素娥;徐建国;李伟彦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下的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在癫痫病灶切除术中对皮层脑电图(ECoG)的影响.方法在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和维库溴胺诱导和维持的全身麻醉下,22例接受癫痫病灶切除术的患者在切开硬脑膜暴露脑皮质后,先后在丙泊酚靶浓度为1.5、3、4.5 μg/ml时, 通过ECoG描记脑电波,观察并分析ECoG变化特点.结果与丙泊酚靶浓度1.5 μg/ml时相比,3 μg/ml时ECoG的α波频率增加至9~10 Hz/s,所描记的棘慢波无明显变化;4.5 μg/ml时ECoG的α波频率增加至11~12 Hz/s, 可见低波幅的β波, 棘慢波明显减少,但没有完全被抑制.结论合适靶浓度丙泊酚TCI是癫痫手术病人麻醉的良好选择.

  •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抑制马桑内酯诱发的大脑神经元痫样放电

    作者:张玉芹;王阿敬;胡谋先

    目的:研究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的抗癫痫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大脑皮层应用化学致痫剂马桑内酯致痫大鼠,预先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观察对致痫动物皮层脑电图痫样波频率、振辐、发生的潜伏期和皮层诱发电位振幅的影响.结果: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可抑制部分致痫大鼠皮层诱发电位的振幅、脑电图痫样波的频率和振幅,使诱发痫样波发生的潜伏期延长.腹腔注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化学切割剂6-羟多巴可部分抑制免疫球蛋白的效应.结论:免疫球蛋白的上述作用可能与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释放有关.

  • 皮层脑电图辅助立体定向下手术治疗颅内钙化灶引起的难治性癫痫

    作者:郭效东;王本瀚;刘明辉;陆卫风;郝文明;吴艳芝;张长远;熊家锐;李经纶;王振华;赵鸽;杨俊国;任廷文

    目的 研究立体定向下开放式手术联合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治疗颅内钙化灶性癫痫的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及效果.方法 21例颅内单发钙化灶引起的癫痫患者(其中主要功能区钙化灶9例),在立体定向仪导向下,开放直视手术,ECoG监测钙化灶周围皮层脑电活动情况,切除钙化灶后再次ECoG监测,确定致痫灶的范围及处理方式.结果 所有钙化灶均被顺利切除.钙化灶区域ECoG监测无明显异常5例,表现为阵发性与动脉搏动相一致的单发性棘慢复合波发放9例,表现为明显癫痫样放电7例.单纯钙化灶切除术14例,钙化灶十周边增生组织十致痫皮层切除术4例,钙化灶切除十功能区致痫皮层低功率电凝热灼术3例.术后ECoG监测发现异常放电消失11例,仍残存轻中度痫样放电5例.无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8年,Engel Ⅰ级16例,EngelⅡ级5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ECoG监测是立体定向下手术治疗颅内钙化灶性癫痫的重要辅助手段,能够指导术中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切除钙化灶,妥善处理致痫灶,避免过多损伤脑皮层.

  • 功能区皮层下小病灶相关性癫痫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本瀚;郭效东;张长远;熊家锐;李经纶;陆卫风;吴艳芝;刘明辉;郝文明;杨俊国;宋来君

    目的 评价综合应用多种定位技术治疗功能区皮层下小病灶相关性癫痫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58例功能区皮层下小病灶引起的癫痫患者,在立体定向仪导向下,开放直视手术切除病灶,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定位致痫灶,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M)判断致痫区的功能以及二者的重叠程度,辅助以麻醉唤醒定位语言区、实时超声检查病变切除程度,根据监测结果分别采取致病灶切除术、多处软膜下横切术(MST)或皮层低功率电凝热灼术妥善处理致痫灶.结果 病灶全部切除52例,少量残留6例.病灶区域ECoG监测除波幅略有降低外无明显异常13例,行占位病灶切除术;ECoG明显异常,在非主要功能区8例,行占位病灶十周边致痫皮层切除术;ECoG明显异常而又在主要功能区37例,行占位病灶十功能区致病皮层多处软膜下横切术(MST)或低功率电凝热灼术.ECoG监测发现痫样放电消失、基本节律大致恢复正常29例,仍残留少量棘波13例,残存较多棘波且基本节律轻到中度异常16例.随访1~5年,EngelⅠ级46例,EngelⅡ级8例,EngelⅢ级4例,总有效率100%.出现暂时性轻偏瘫17例,暂时性失语8例,无严重永久性并发症.结论 综合应用立体定向引导、术中IOM、ECoG、麻醉唤醒及实时超声定位治疗功能区小病灶相关性癫痫,能够精准定位并切除病灶及处理致痫灶,避免损伤功能区,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皮层脑电图监测下切除有癫痫症状的脑肿瘤

    作者:李天栋;白红民;蒋晓星;梁军潮;林健;李建亭;王国良;蔡加宁;王玉宝;王伟民

    目的 探讨皮层脑电图监测下切除或热灼伴有癫痫症状的脑肿瘤的手术效果.方法 16例伴有癫痫症状的脑肿瘤患者,术中通过皮层脑电图确定癫痫灶,切除肿瘤后,切除或热灼可疑癫痫灶.术后随访患者的癫痫发作情况.结果 16例患者切除肿瘤前均可通过皮层脑电图探及痫波,肿瘤及痫灶完全切除后,痫波消失者15例,1例功能区患者虽多次皮层热灼,仍可见偶发棘波.术后15例未再有癫痫发作,1例有部分性发作,用抗癫痫药可控制.结论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切除或热灼癫痫灶是一种有效控制肿瘤切除术后癫痫发作的方法.

  • 皮层脑电图在颅脑病变伴发癫痫术中监测研究

    作者:王明然;白勤

    目的总结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用于继发性癫痫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对原发灶切除结合外周皮层电灼的方法,治疗的165例继发性癫痫病例(其中胶质瘤20例,动静脉畸形21例,转移癌12例,脑膜瘤45例,其它脑部疾患继发性癫痫67例)的观察,分析ECoG在继发性癫痫手术中的意义.结果其中152例在原发灶外周监测发现棘波(占92.1%),切除原发灶及电灼皮层后147例棘波完全消失或明显减少(占96.7%),术后复查常规脑电图(EEG)显示手术有效率为84.2%.结论对于颅脑占位性病变合并的继发性癫痫,单纯切除原发灶并不能完全消除癫痫灶,ECoG监测对于指导癫痫灶的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 血管中心性胶质瘤致儿童难治性癫痫1例报道附文献复习

    作者:武晋廷;王林;陈国强;金永健;王晓松;金玉兰

    目的 血管中心性胶质瘤(angiocentric glioma,AG)是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新定义的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点的中枢神经系统实体肿瘤.本文报道1例AG致儿童难治性癫痫,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方法 对一例7岁AG患儿采用术中皮层脑电监测再次定位致痫灶范围,并在显微镜下全切.并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检查及手术方法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本例患儿临床表现为药物难以控制的癫痫发作.头颅核磁共振扫描显示病变位于右顶叶皮质,大脑镰旁,T1低信号(长T1),T2高信号(长T2),FLAIR高信号,增强无明显强化,同时合并有左侧颞极蛛网膜囊肿.手术显微镜下全切除,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肿瘤细胞GFAP、S-100蛋白、Vimentin、EMA、CD99和D2-40阳性.Ki-67/MIBk-1标记指数约为1%.结论 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的52例AG患者大多以癫痫发作为临床表现.这一新定义的实体肿瘤在影像学上有特征性的表现,但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术中采取皮层脑电定位致痫病灶,扩大切除病灶后患者预后良好.本例患儿术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及癫痫发作.

  • 术中皮质脑电图监测在实施癫痫手术中的作用(附46例临床报告)

    作者:石亚伟;毋江;史建军;顾峰

    目的 评估术中皮质脑电监测(ECoG)下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中皮质脑电监测下手术治疗46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随诊10个月~5年,54%术后无癫痫发作;19%术后仅有先兆发作;23%发作次数减少或发作形式改变.4%术后无效.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难治性癫痫术中应用皮质脑电监测系统实施癫痫手术可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 皮层脑电图监测下癫痫病人手术治疗的麻醉处理

    作者:杨明明;谢凡;聂颖;袁重阳;王在臣;巫宇丛

    目的:探讨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下癫痫病人手术治疗的麻醉方案及管理方法.方法:选择4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癫痫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A组)和全静脉麻醉组(B组).A组采用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B组采用丙泊酚靶控静脉麻醉,观察2组七氟烷吸入浓度及丙泊酚靶浓度分别为1.5低肺泡有效浓度(MAC)或5.0μg/mL(T1)、1.0 MAC或3.0μg/ML(T2)、0.5 MAC或1.5μg/mL(T3)时ECoG出现爆发性抑制波例数、术中棘波频率变化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在T2、T3时刻,2组癫痫手术过程中ECoG可准确描记癫痫波且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2组病人在T1时刻ECoG出现爆发抑制波的例数多,随着麻醉药物浓度的降低,2组ECoG监测到的爆发抑制波出现次数逐渐减少.但在不同时刻,2组在血流动力学指标、爆发抑制波和棘波出现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与丙泊酚对癫痫病人ECoG的影响均呈剂量依赖型,但在一定麻醉深度下不影响ECoG对癫痫波的识别及病灶定位,可安全用于癫痫病灶切除手术麻醉.

  • 莲心碱对氯化锂-匹鲁卡品致癫模型急性期皮层脑电图的影响

    作者:吴靖;周宏斌;潘松青

    目的:探讨莲心碱对氯化锂—匹鲁卡品致癫大鼠模型急性期皮层脑电图的影响。方法32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 组,10μg)、低剂量莲心碱组(B 组,莲心碱2.5 g·L -1,25μg)、高剂量莲心碱组(C 组,莲心碱5 g·L -1,50μg)、左乙拉西坦组(D 组,100 g·L -1,1 mg),建立氯化锂—匹鲁卡品癫痫大鼠模型后侧脑室注射药物,记录各组大鼠脑电图的改变。结果莲心碱组及左乙拉西坦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的痫性放电频率减低,快波(β波)比率减少,慢波(δ波)比率增加;高剂量莲心碱组和左乙拉西坦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莲心碱在氯化锂—匹鲁卡品癫痫大鼠模型急性期具有抗癫痫作用。

  • 磁共振波谱分析及皮层脑电图在难治性癫痫手术中的定位意义

    作者:汪恩焕;刘浩;张妮娜;乔慧;朱成;马骥;周钟阳;王宏伟

    目的 探讨磁共振波谱分析结合皮层脑电图在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定位癫痫灶的意义.方法 对16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根据其临床发作类型、体征、磁共振波谱分析、皮层脑电图定位癫痫灶,同时对癫痫灶进行手术干预.结果 随诊6个月~5年.根据1996年Engel疗效分级标准评测:Ⅰ级为10例、Ⅱ级为2例、Ⅲ级为3例、Ⅳ级为1例.Ⅰ级、Ⅱ级12例为临床治愈,Ⅲ级3例为好转,治愈率为75%,治愈好转率为93.8%.结论 磁共振波谱分析可在癫痫外科术前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结合皮层脑电图可提高致痫灶定位的准确率,提高手术的效果.

  • 不同方式经穴电针刺对大鼠脑局部缺血皮层脑电图的影响

    作者:郭松鹏;王玉良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的电针刺刺激对缺血脑组织神经功能的激增作用,为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分别观察单侧针刺法和双侧针刺法在造模后即刻,10min,20min和30min 4个时点对皮层脑电图(EEG)振幅和频率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4个时点的EEG振幅和频率均显著降低(P<0.05);单侧电针刺组的EEG振幅和频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双侧电针刺组与单侧电针刺组比较,前者的EEG振幅和频率显著增高(P<0.05).针刺两组对EEG振幅和频率的激增效应以针刺后前10min或20min为显著.结论电针刺可显著激增缺血脑组织的功能,使其电兴奋性提高,双侧电针刺法的激增效应明显优于单侧电针刺法.同时电针刺对缺血脑组织功能的激增效应随时间延迟出现衰减现象.

  • 皮层脑电图监测下多种术式联合治疗脑软化灶所致的继发性癫痫

    作者:王超;刘窗溪;熊云彪;王俊;韩国强;高方友

    前部切开,术后ECoG监测基本正常.随访总有效率为92.0%.结论 ECoG监测多种术式联合治疗脑软化灶所致的继发性癫痫效果良好.

  • 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附30例报告)

    作者:曾高;焦风;刘波;刘献增;张庆俊;梁冶矢

    目的 探讨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并评价手术效果.方法 对30例患者进行术前综合评估,确定致痫区的起源,配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切除致痫区,手术后癫痫发作控制情况按Engel标准评判.结果 随访12~27个月、平均18.3个月.Ⅰ级17例,Ⅱ级7例,Ⅲ级4例,Ⅳ级2例,未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方法,对致痫区的精确定位是关键.

  • 皮层电刺激功能定位与后发放阈值测定的初步研究

    作者:刘献增;刘波;焦风;李亚静;祁文静;曾高;梁冶矢;栾文忠

    目的 通过皮层电刺激进行皮层功能定位,比较大脑皮层不同部位后发放(ADs)的阈值及其对致痫区定位的意义.方法 对7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综合分析其长程头皮视频脑电图(VEEG)、MRI及SPECT和PET资料,放置硬膜下条状或栅状电极,通过恒流电刺激对大脑皮层进行功能定位,并测定大脑皮层不同部位ADs的阈值,探讨ADs阈值与致病区之间的关系.结果 致痫区位于额叶者3例,颞叶者2例,顶叶者1例,枕叶者1例;在额叶、顶枕叶和颞叶内,相邻电极之间功能变化的阈值之差分别为11、4.5和3mA,不同功能区之间的阈值无统计学差异(P =0.685);颢叶ADs的阈值显著低于额及顶枕叶(P =0.015);刺激致痫区时,ADs主要出现在致痫区周围2~3 cm的范围内,且节律性强,波幅高;而刺激非致病区时,ADs出现的部位较为弥散,节律性差,波幅低;当致痫区位于或靠近皮层功能区时,选择性点状切除阈值较低的区域,不会造成明显的或永久性的神经功能障碍,疗效较好.结论 皮层电刺激测定大脑皮层不同部位的ADs阈值,并进行大脑皮层功能定位,有助于致痫区定位,提高手术疗效,减少致残率.

108 条记录 3/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