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罕见眼眶肿瘤2例
1 病例报告例1患者,女,50岁,汉族.因右眼球突出,渐进性加重1年于2002年12月9日收入院.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6,左眼1.0.
-
如何正确看待眼眶肿瘤复发
眼眶肿瘤种类繁多,治疗复杂.部分肿瘤术后复发率较高,且再次治疗难度很大,预后不良.本文试图分析眼眶肿瘤复发原因,找出解决方法,减少肿瘤复发,提高治疗成功率.
-
眼眶肿瘤摘除手术致意外视力丧失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眼眶肿瘤摘除手术致意外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方法 对1989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院施行的眼眶肿瘤摘除手术发生的术眼意外视力丧失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23例(1923眼)眼眶肿瘤摘除手术,22例发生意外视力丧失,占全部病例的1.14%.术眼视力丧失于术中或术后2天内发生,其中18例于手术当天发生.全部肿瘤均位于眼眶的中后部,其中15例达到眶尖,4例为一眶多瘤.诊断方法包括眼底检查、超声检查、视觉电生理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视力丧失的原因有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8例)、视神经损伤(8例)、急性高眶压(3例)、血肿压迫视神经(1例)及原因不明(2例).结论 眼眶肿瘤摘除致意外视力丧失原因很多,详尽的术前检查、正确的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理、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有助于避免视力丧失的发生.一眶多瘤、眶尖部肿瘤、与视神经粘连肿瘤等是发生视力丧失的高危因素.
-
眼眶占位性病变36例手术分析
目的 探讨眼眶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手术治疗及其组织病理学分类.方法 对2004年1月~2006年5月手术治疗的36例(36眼)眼眶占位性病变的性别、年龄、眼别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3例,良性病变33例.组织病理学检查:恶性肿瘤3例均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良性者中海绵状血管瘤9例,泪腺多形性腺瘤8例,静脉性血管瘤3例,炎性假瘤3例,囊肿3例,皮脂腺囊肿2例,淋巴管瘤、视神经胶质瘤、神经纤维瘤、骨瘤及颗粒细胞瘤各1例.在泪腺多形性腺瘤中浸润性生长3例,恶变1例.结论 眼眶占位性病变种类繁多,良性肿瘤中以海绵状血管瘤多见,可采用前路开眶或外侧壁开眶顺利摘除肿瘤,次为泪腺多形性腺瘤,并且容易因手术切除不彻底或术中肿瘤破碎残留肿瘤细胞而改变生长方式,甚至于恶变.炎性假瘤手术完整切除较难,多要进一步作术后治疗.神经源性肿瘤早期就对视力损伤较大.
-
眼眶肿瘤术前超声造影的影像学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眼眶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各类眼眶肿瘤(包括眼内肿瘤)38例(38眼).其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7例;皮样囊肿及粘液囊肿7例;泪腺多形性腺瘤5例;泪腺腺样囊性癌2例;恶性淋巴瘤4例;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6例;脉络膜血管瘤4例;炎性假瘤1例;视网膜下出血2例.全部病例术前行二维超声、超声造影、计算机断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检查结果结合临床治疗以及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几种眼眶内肿瘤(包括眼内肿瘤)在超声造影中均有特征性显像,与CT和MRI检查比较,在诊断符合率上存在差异(P<0.05),超声造影在眼眶肿瘤的术前诊断上更具有优越性.结论 超声造影对于眼眶内肿瘤的术前诊断可以提供重要的鉴别诊断信息,结合CT、MRI的检查,可以更准确地完成眼眶肿瘤的定性诊断.
-
非开眶术摘除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非开眶术摘除肌肉锥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方法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到2001年4月我院手术治疗眼眶肌肉锥体内海绵状血管瘤12例.结果非开眶术摘除12例肌锥内海绵状肿瘤顺利摘除,无明显并发症.结论非开眶术是摘除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一种安全、简便而有效的手术方法.
-
眶内肿瘤手术74例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眼眶肿瘤影象学检查及手术径路与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分析74例眼眶肿瘤的临床特征、影象学检查、手术径路及术后并发症.结果74例(74眼)眼眶肿瘤中良性肿瘤60例,恶性肿瘤14例.良性者海绵状血管瘤占首位(26.67%).CT检查对眼眶肿瘤的诊断优于B超,眶尖部肿瘤宜首选MRI;眼眶肿瘤术后并发症以视力下降、眼球运动受限为主.结论就诊时间、适当的影象学检查、手术径路及术者的手术技巧均与眼眶肿瘤的手术效果密切相关.
-
眼眶肿瘤外侧开眶术围手术期护理的探讨
目的探讨眼眶肿瘤外侧开眶术围手术期护理及心理护理的方法.方法术前进行详细的生理、心理评估,进行积极术前准备,使患者身心处于佳状态,术后密切观察伤口和视力情况,采取半卧位以及视力监视等措施,防止眶内血肿和视力丧失,做好出院指导.结果70例患者均无感染、眼眶内血肿或视力丧失等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8.2天,均痊愈出院.结论系统有效的术前及术后护理以及针对性心理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
小儿眼眶肿瘤24例
报告24例小儿眼眶肿瘤,并分析其临床特点.患儿年龄5个月~15岁,眶肿瘤均为单侧,症状明显.术前均经B超及CT检查,术后均行病理检查.19例前路入眶,5例侧路开眶,2例视神经胶质瘤保留了眼球.
-
小儿常见眼眶肿瘤影像诊断分析
随着现代影像检查手段的出现,如B超检查,CT扫描及MRI成像等,对眶内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有效辅助条件.我们就4种小儿常见眼眶肿瘤(视神经胶质瘤、横纹肌肉瘤、静脉性血管瘤、皮样囊肿)的3种影像诊断进行讨论.临床资料本组资料选自我院1990年~2000年10年间影像检查的43例小儿眼眶肿瘤.所有病例诊断均经病理证实.其中视神经胶质瘤7例,横纹肌肉瘤7例,静脉性血管瘤18例,皮样囊肿11例.男30例,女13例,年龄1~14岁,平均发病年龄8.38岁,所有患儿均行B超及CT检查,3例行MRI检查.
-
眼眶骨内海绵状血管瘤五例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是常见的原发性眼眶内良性肿瘤,占眼眶肿瘤的14.5%[1].但眼眶骨内海绵状血管瘤十分罕见,迄今为止,国外文献仅见少数个例报道[2-7],国内尚未见报道.笔者对自1986至2000年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住院的214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例为眼眶骨内海绵状血管瘤.由于该病罕见,所有患者均是在术后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才做出诊断.现就所见的5例眼眶骨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等报道如下.
-
眼眶颗粒细胞瘤一例
眼眶肿瘤种类繁多,但其中颗粒细胞瘤临床很少见.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41岁.因右眼眶及右面部胀痛两年余,眼球突出1年余,以"右眶内肿瘤"收入院.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4,矫正视力3.00 DC×95°=1.2,左眼视力0.7.右眼球突出,眼下睑轻度凹陷,沿眶下缘深部可触及黄豆大小肿物,质中,表面光滑,不能活动,压痛明显.双眼前、后节均未见异常.
-
眼颧部褐蓝痣合并眼眶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患者女,36岁.因右眼突出,视力渐进性下降伴同侧关痛6个月,于2000年3月3日以"右眼眶肿瘤"入院.
-
眼眶骨浆细胞肉瘤一例
患者男性,58岁.因左眼眶颞侧拳击伤后皮肤下出现肿物并逐渐增大5年,于2003年3月21日来我院就诊.全身体检无异常.眼部检查:左眼矫正远视力为0.8,近视力为J4;左眼眶颞侧皮肤下可扪及体积约为5 cm×5 cm肿块,质偏硬,与眶骨相连,不活动,表面不规则,与皮肤无粘连,无压痛,局部无红肿热痛等表现;无眼球突出和眼球运动障碍,无复视(图1).CT检查:左眼外侧眶骨皮肤下边界清晰均质中等密度影,伴局部骨质吸收破坏(图2).入院诊断:左眼眶肿瘤(胆固醇肉芽肿待查).于2003年3月25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左眼眶肿瘤摘除术,术中见左眼颞侧皮肤下肿块来源于外上方眶骨,无明显包膜,与周围组织粘连,局部眶骨呈蚕蚀状破坏,取出肿物体积约为2 cm×2 cm×3 cm,切面呈鱼肉状.
-
眼眶肿瘤影像诊断进展
眼眶病学属于边缘学科,神经外科、影像学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耳鼻喉科及神经眼科间互相渗透,促进了眼眶病学的发展.近十年来,由于各种影像诊断方法不断涌现及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断加深,眼眶肿瘤的诊断尤其是影像学诊断已有较大进展.
-
放射治疗在眼眶疾病中的应用
放射治疗(放疗)眼内及眼眶肿瘤是眼科和放射肿瘤学领域的重大进展,1976年Reese和他的助手开始将其应用于眼科肿瘤治疗,经过近40年的发展,其作为眼科一个附属专业已在世界上许多医疗中心发展起来.放疗不仅可用于眼眶和眼内肿瘤的治疗,还可以用于治疗炎性反应疾病.
-
眼眶肿瘤治疗进展
近年来,随着各种诊断方法的不断改进,眼眶肿瘤的治疗发展很快,治疗效果和预后也愈来愈好.
-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定位和手术入路选择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是成年时期常见的眼眶原发性良性肿瘤,发病率占眼眶肿瘤的14.5%~21.3%.随着现代影像学的不断发展,超声、CT及MRI等检查成为诊断眼眶病的主要手段,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定性诊断准确率接近100%,并能够对肿瘤进行准确的定位,而且可正确的估计肿瘤有无明显粘连.
-
第13届国际眼科肿瘤学术会议在意大利召开
2007年第13届国际眼科肿瘤学术会议于2007年6月26至30日在意大利的锡耶纳召开.会议分为眼眶肿瘤、眼睑肿瘤、结膜肿瘤、葡萄膜黑色素瘤及其他葡萄膜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及其他视网膜肿瘤等专题进行交流,共同探讨目前眼科肿瘤领域的新研究动态和热点问题.
-
关键词: